首頁 > 文章中心 > 初三上化學知識總結

      初三上化學知識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三上化學知識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初三上化學知識總結

      初三上化學知識總結范文第1篇

      第二單元自然界中的水

      第一節水分子的運動

      1、水由固態變為液態,在有液態變為氣態,水分子的數目和大小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分子之間的間隔和排列方式。

      2、水升高溫度時水分子獲得能量,運動加快,分子之間的間隔增大,水由液態變為氣態。水的溫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運動減慢,分子之間到的間隔減小,水由氣態變為液態。

      3、分子的基本性質:

      ⑴分子很小,看不見,摸不著。

      ⑵分子不斷運動,獲得能量運動加快。

      ⑶分子之間有間隔,三態變化分子之間間隔發生變化。

      4、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微粒,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物質由哪種微粒構成哪種微粒就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5、水的天然循環:水的天然循環通過三態變化實現,太陽為水的循環提供里能量,植物的蒸騰作用,土壤的滲透作用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水的天然循環,即實現了水的凈化,有完成了水資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凈化:水的人工凈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過濾、蒸餾、滅菌等方法(沉降過程中加入明礬,明礬是一種凈水劑,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而沉降。

      7、混合物純凈物

      混合物:有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沒有固定的組成和性質。

      純凈物:有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有固定的組成和性質。

      8、物質的提純方法:

      ①過濾: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和液體分開

      ②蒸發:把溶于液體的固體和固體分開

      ③蒸餾: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

      第二節水的分解與合成

      一、水的分解

      1、條件:通直流電,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氫氧化鈉可增強導電性。

      2、現象:兩積極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陰陽兩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為2:1

      3、驗證兩極產生的氣體:①用燃著的木條接觸陰極產生的氣體,氣體燃燒火焰呈藍色,說明是氫氣;②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觸陽極產生的氣體,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4、化學反應:2H2O2H2+O2

      5、結論:①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②化學變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化學變化的實質)

      6、實驗中注意的問題:

      ①氧氣在水中溶解性比氫氣大,氧氣氧化性很強,有時會和電極發生反應,因此開始時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會大于2:1.②為增強水的導電性,電解水時向水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和氫氧化鈉。

      7、分解反應:有一種物質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其它物質的反應叫分解反應(一變多)

      8、水的合成:

      ㈠氫氣燃燒:2H2+O22H2O(氫氣具有可燃性)

      ①現象:產生淡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

      ②點燃氫氣前驗純方法:用一小試管,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就說明氫氣不純,如果聲音很小,就說明氫氣較純。(凡是可燃性氣體與氧氣接觸,加熱或點燃都有可能發生爆炸)

      ㈡氫氣作為燃料的三大優點:來源廣;放熱量多;無污染。

      9、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在分)

      ①有些原子可以直接構成分子,有些原子可直接構成物質,有原子構成的物質,原子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②有原子構成的物質

      10、化合反應: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產一種物質的反應。(多變一)

      11、氫氣的性質:

      第三節原子的構成

      ㈠、α粒子轟擊金箔

      1、現象: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方向,少數改變方向,極少數α粒子被方向彈回。

      2、原因:大多數α粒子通過原子內部空間的空隙,不改變運動方向;少數α粒子碰到原子核方向改變甚至方向彈回。

      3、原子的結構

      4、原子呈電中性:原因是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和海外電子帶的負電荷,電量相等,電性相反。

      5、原子中的數量關系:①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②一個質子的質量=一個中子的質量(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電子的質量忽略不計)

      ③電子的多少決定原子的體積,電子越多體積越大。

      6、注意:①不同原子,原子核內質子數一定不同。

      ②同種原子,原子核內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

      ③所有原子核內一定含有質子,但不一定含有中子。

      ④質子數決定原子的種類。

      ㈡、原子中的電子

      1、在原子中電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離核較遠,能量低里核較近。把電子離核遠近不同的區域運動稱為電子的分成排布。

      2、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含義:

      3、原子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決定,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變,發生改變的只是核外電子。

      ①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小于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帶正電荷形成陽離子。

      ②非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大于等于4個,易得電子,帶負電荷,形成陰離子。

      ③稀有氣體原子:最外層8個電子(氦原子最外層2個電子)達到穩定結構,極不易失也不易得。

      4、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失電子形成陽離子,得電子形成陰離子。帶電的原子團也叫離子(如:SO42-CO32-OH-NH4+NO3-等)

      5、原子和離子的關系(原子核不變,質子和中子不變,相對原子質量不變,只是電子發生變化)

      ㈢、相對原子質量:

      1、定義:以質子數和中子數都是6的碳原子(碳12原子)的質量的1/12(約1.66×10-27千克)作標準,其它原子質量跟它的比值,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質量(單位“1”通常不寫)

      2、相對原子質量的理解:

      ①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②相對原子質量是個比值,單位“1”

      ③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質量近似相等,都約為一個電子質量的1836倍,電子的質量忽略不計,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④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⑤原子的實際質量與相對質量成正比:

      第一節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一、溶解過程:溶質分子均勻的分散到溶液分子中間的過程。

      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2、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叫溶質。溶質可以是氣體、液態、固體。

      3、溶劑: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溶劑。一種溶液中溶劑只有一種,一般為液態。

      4、溶液的基本性質(特征):

      ①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濃度性質都相同。

      ②穩定性:只要溶劑不蒸發,外界條件不改變,溶劑和溶質就不會分離。

      均一、穩定的原因:分散到水中分子和離子直徑小于1納米,均勻分散到水中,跟水分子一起不停運動。

      ③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5、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判定

      ①固體、液態與氣體之間形成溶液中一般把液體當作溶劑,固體和氣體當作溶質。

      ②當兩種液體形成溶液時,習慣上把量多的當作溶劑,量少的為溶質,只要溶液中有水時,無論水的量多少,水總是溶劑。

      ③溶液的命名:溶質的溶劑溶液。如:氯化鈉的水溶液,簡稱氯化鈉溶液。

      6、電離:溶于水或熔化狀態下能夠產生自由離子的過程叫做電離。

      7、乳化作用:洗潔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的物質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質以細小液滴均勻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濁液,這種現象稱為乳化作用,油和洗潔精并沒有形成溶液。

      二、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的質量與溶液的質量的比值叫溶質的質量分數。

      2、公式:溶質的質量=╳100%

      3、注意問題:

      ①溶液的質量是指全部溶解在溶劑中形成溶液的質量,不包括未溶解的質量。

      ②一定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溶液是均一穩定的。

      ③注意判斷溶液中的溶質,特別是能與水反應的物質,溶質是與水反應的生成物。

      4、幾個相應公式:

      ①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

      ②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質質量分數

      ③溶劑的質量=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

      5、配制溶液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

      初三上化學知識總結范文第2篇

      以舊知帶新知———教學銜

      有很多相關的知識點的,但高中化學內容更多、更深、更廣,也更抽象。尤其是在高一上學期的專題一“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中,抽象概念及性質多,知識密集,理論性強,但同時又是整個高中化學的基礎知識點。因此,在高一起始階段教學中,就要求我們教師利用好初高中有關聯的知識進行銜接,由淺入深地過渡到高中內容。如在進行“摩爾質量”這一概念的教學時,可以從初中原子量、分子量的相關知識引入,再結合1mol物質的實物展示,幫助學生建立摩爾質量的概念;又如在進行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的教學時,則可以在初中基本實驗操作(過濾、加熱蒸發等)的基礎上,總結出過濾是用來分離固液混合物,蒸發是用于分離溶于水的固體混合物的方法這一規律,進而引出對液-液互溶混合物分離的思考,從而將學生引入高中實驗基本操作(萃取、分液、蒸餾等)的學習,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上升一個臺階,則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所以說,挖掘初高中化學教材相關知識,利用舊知識,銜接新內容,做好初、高中的過渡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做法。

      以學生為主體———課堂轉換

      初三上化學知識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科學探究;提出問題;途徑方法

      據報道,1998年,第26屆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物理競賽在美麗的冰島舉行。在這次競賽中,中國隊大獲全勝,參賽的5名選手全部獲得金牌,并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個人總分第一,個人理論第一,實驗第一,團體理論第一,最佳女選手。但是,在競賽結束之后,舉辦國組織各國選手在冰島游覽一天。游覽之后,競賽組委會組織選手們就自己的所見所聞提出問題。結果,許多國家的選手提出大量的問題,如有的學生問冰島的湖面上為什么有一股濃烈的硫磺氣味。專家們從地質、化學等角度作了解釋。唯獨全獲金牌的中國選手沒有一人能提出什么問題。

      什么原因導致我國學生集體“失語”,難道是中國的學生天生就不會提問題嗎?這顯然不是!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與我國的基礎教育要求學生安分守己,以便培養他們循規蹈矩的、有定向的進取行為和思維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沖動逐漸消失,甚至變成了初進大觀園的林黛玉,“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比绻覀兊膶W生對什么都“不惑”安之若泰,麻木不仁,那我們的國家將失去創造力和競爭力。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努力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并給予學生在提出問題方式方法上的指導。那么,好奇心就會自然地繼續發展,從而進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創造型人才必須的。

      下面是筆者以一堂初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復習課為例,闡明如何發揮科學探究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積極作用,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課題:《科學探究中發現問題的途徑研究》

      【教學思路與設計】

      創設情境——用古今中外有關“敢于質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至理名言和對作者的競猜作為導入的情景。并把教師本人的一句話列在其中,作為出奇制勝的“包袱”,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突出重點——本節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發現問題的一般途徑和方法”,所以,要把科學探究的每個環節的面面俱到講清講透,既不現實,也是舍本求末。因此,設計中我在課堂的導入部分,以復習診斷的方式讓學生回憶科學探究的步驟,在“活動探究一”中讓學生完整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之后的活動探究中都是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為主要教學內容,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提問的途徑和方法。

      把握好教學的深廣度——由于學生期中考試后剛剛學完第六、第七兩個單元,第八單元將要學習。所以,作為期末復習課在教學中一要盡量將教學內容控制第六、第七兩個單元及相關的知識內容上;二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把握好教學要求,不要任意拔高。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拓寬學生的視野——化學知識與生產、生活以及科技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所以,教學中一要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二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此豐富學生的常識和生活經驗,把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思考、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識、習慣和能力。

      【教學過程】

      1.聚焦、啟思、寬松的情境和氛圍營造

      【創設情境】首先請同學們回憶科學探究的一般有那幾個步驟,(停頓幾秒)請位同學回答。

      【學生】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有:(1) (2) (3)制定計劃(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5)解釋與結論(6)反思與評價。

      【設計意圖】問題(1)、(2)由學生在學案上填寫,(3)至(6)步驟教師直接提供,目的是讓學生既了解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又突出重點,節省時間。

      【教師】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科學探究的起點是(教師拖長語氣)——提出問題。毋庸置疑科學探究的前提是提出問題,因為問題是探究的開始,是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起點。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究,沒有問題就無法探究。

      古今中外關于“敢于質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許多至理名言,如教師通過多媒體邊展示,邊詢問這些名言的作者是誰。為后面的“包袱”打開埋下伏筆。

      (1)“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薄ⅰ拔覜]有什么特殊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追究問題罷了?!?/p>

      “愛因斯坦”有不少學生答道。教師肯定學生

      (2)“學生最主要的就是學會提問,否則將來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p>

      學生七嘴八舌。教師糾正到這句話是李政道博士說的。

      (3)“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p>

      學生感到困難,沒人搶答了。教師告訴學生是巴爾扎克說的。

      (4)“敢于質疑是硬道理,小疑小進,大疑大進?!?/p>

      當教師告訴學生是老師自己說的時,教室內爆發出一陣笑聲。學生們被教師的幽默所調動,學習的熱情被喚醒。(達到教師教學設計的預期目的)

      2.小題大做、體驗成功、熟悉過程

      【活動探究一】教師演示趣味實驗:用一塊手帕(選擇全棉面料,不要化纖面料),在盛有乙醇的體積分數為70%酒精溶液的燒杯中浸泡,待均勻濕透后取出。將浸透的手帕舒展開,用坩堝鉗夾住兩角,在火焰上點燃。

      【教師】要求同學們認真觀察。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并提出你的問題和猜想。當火焰熄滅后,手帕。

      學生回答,完好無損。

      【教師】讓一位學生摸一下實驗后的手帕。(設計意圖:為最后問題的正確解釋打下基礎)

      這位學生補充說道:手帕是熱而潮濕的。

      【教師】根據現象,你想到什么問題?

      為什么手帕沒有燃燒,許多學生一起答道。

      【教師】為什么手帕沒有燃燒?請同學們做出猜想。

      沉默,學生象是卡了殼,一時回答不上來。

      【教師】及時引導,追問道:手帕沒有燃燒,應從燃燒的條件上找原因。同學們想一想:棉布是否屬于可燃物?

      學生答:屬于。

      手帕燃燒時是否與空氣沒有接觸?

      學生答:接觸

      那么,為什么手帕沒有燃燒呢?

      學生答:說明酒精燃燒放出的熱量沒有使溫度達到手帕的著火點。

      為什么會沒有達到著火點?

      課堂氣氛一下又熱烈起來,馬上就有學生舉起手來。

      學生A:我猜想可能是因為手帕的面料問題。不同面料著火點不同,全棉面料的著火點比化纖面料的著火點高。

      學生B:我還猜想可能是酒精的濃度問題。70%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較大。

      【教師】肯定兩位同學的猜想是科學合理的,并給學生展示前面用于實驗的手帕上的商標(化纖面料)已經完全燒掉,告訴學生在相同的情況下化纖面料更易燃燒。同時追問如何設計實驗方案證明學生B的猜想是正確的?

      問題一出,立即有學生舉手。教師請舉手學生回答:用無水酒精替代70%酒精溶液,重復上述實驗。此時,學生的探究欲望完全被調動起來,臉上呈現出躍躍欲試的神情。

      【教師】教師用95%的酒精溶液重復上述實驗,實驗中借機強調對比實驗中,應當控制好實驗變量。

      學生們看到,用95%的酒精溶液浸濕的手帕,在酒精燃燒完后,手帕緩緩燃燒起來。快到一半時,教師將燃著的手帕浸入事先最備好的一杯水中,火立即熄滅了,教師追問,滅火的原理,學生一起答道:使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這時,學生們的臉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悅,原有的緊張、拘束、沉悶完全沒有了,課堂氛圍更加寬松。

      【設計意圖】通過“燒不壞的手帕”這個小實驗引入,即復習了同學們剛剛學完的“燃燒的條件”這一基礎知識;同時,教會學生提出問題的途徑之一——從“異常情況”或“化學實驗”中提問;更主要的通過前后兩次的演示實驗,使學生再一次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學會設計對比實驗,體驗成功的喜悅。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活思維

      【活動探究二】多媒體展示。請一位學生讀實驗步驟,另一位學生回答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

      為探究CO2溶于H2O,并有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小明和小王兩位同學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教師】為此,小明和小王之間發生爭執,如果你是化學老師,你將如何幫助他們解開謎團呢?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注意比較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中的不同之處,從而提出你的問題。

      學生A:石蕊溶液變質。

      學生B:不對,小明、小王所用的石蕊溶液相同,所以不是石蕊溶液的問題。可能是兩種方法通入的CO2量是否相同?

      教師及時表揚學生B對材料的觀察非常仔細。并追問還有其它問題嗎?

      學生C:為什么小王的實驗中,紅色的石蕊溶液加熱后,沒有變色?

      學生D:碳酸到底穩定還不穩定?

      學生E:實驗室制取的CO2中是否含有其它酸性物質?

      看來學生們提問的積極性和有效性都有很大的提高。

      【教師】肯定這些問題問得都有價值的同時,追問學生如何提出這些問題的?

      【教師】及時總結,發現問題的一般途徑:一是從“ ”中發現問題(異常或化學實驗)

      【活動探究三】多媒體展示。請學生座位依次回答。

      下列反應能否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請簡要說明理由。

      【結論】在實驗室里,常用(填名稱) 和 反應來制取CO2。(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

      【教師】請就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這個問題,你還能提出新的問題嗎?教師強調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所以,下面我們只提出問題和假設,不設計驗證實驗方案。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然后,代表發言。

      學生A.能否用粉末狀大理石代替塊狀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用于實驗室制取CO2。

      學生B.能否用塊狀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實驗室制取CO2。

      學生C.化學反應的速率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學生D.改進發生裝置后,能否用碳酸鈉粉末與稀鹽酸反應實驗室制取CO2。

      【教師】及時總結,發現問題的一般途徑:二是從“ ”思維中發現問題(逆向)

      【活動探究五】以下是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的一些問題,請你幫助解答這些問題,并想一想他們是如何發現這些問題的!

      【教師】在學生對問題的逐一解答中,教師逐一幫助學生總結出提問的途徑或方法。

      【設計意圖】由于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并能夠學以致用,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問題。所以,教師在完成【活動探究一】后應把握住教學的重點和方向,而把驗證實驗方案留給學生課后去自主探究,這樣既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4.首尾呼應、強化激勵、情感交流

      【教師】45分鐘的時間很快就要結束了,在結束這節課的時候,我用多媒體展示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首詩《每事問》,并要求全班同學齊聲朗讀。

      《每事問》——陶行知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

      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設計意圖】這首詩既淺顯易懂,又振聾發聵,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同時,用詩歌結束本節課,又達到首尾呼應,做到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有機結合。

      5.教后反思

      這節課取得出乎預料的結果,課后學生問問題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問出的問題更深入、更“刁鉆”、更難以回答。例如以下我選取學生問的幾個問題:

      (1)石墨為什么能夠導電,而同樣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金剛石卻不能導電?

      (2)鐵為什么會被磁鐵吸引,而其他金屬不會被吸?

      (3)為什么煉鋼是利用氧氣或鐵的氧化物將生鐵中所含的過量的碳和其他雜質轉化為氣體或爐渣而除去,這個過程中鐵為什么不會被氧化成鐵的氧化物。

      可見,這節課成功就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明確“提出問題”的重要性。教師一要通過各種方法或途徑,讓學生了解到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如通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二要創設提出問題的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無論是難是易,是簡單還是刁鉆,是正確或是錯誤,教師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不嘲笑、不諷刺學生,認真地解釋或解答,一時無法回答的,也應向學生說清楚,課后師生共同探究或探討,以消除學生膽怯心理,這樣有利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三要敢于“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提出問題。

      (2)精心設計“提問”。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提問,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同時也能起到示范作用。如果教師在引問過程中能經常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范例,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發現問題的方式或方法。老師通過巧妙設計使學生產生疑惑,從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提出疑惑和問題。

      (3)教會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提出問題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所提的問題是千變萬化的。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平時的課堂教學抓起,使學生在模仿、體驗、練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如本節課介紹了七種提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①從“異?!?、“化學實驗”中發現問題。

      ②從“對立面”中發現問題。

      ③從“探求因果”中提出問題。

      ④從“比較”發現問題。

      ⑤從“逆向”思維中發現問題。

      ⑥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

      ⑦從“理所當然”中發現問題。

      4.教師要長期堅持,持之以恒。越是敢質疑的學生,其主體個性能力就越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美國學者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睂W生質疑問題的過程是經歷了不會到會的過程,所以,教師想“畢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需要教師有計劃地由自己提出問題過渡到學生提出問題,由簡單淺顯問題引導學生到反復深入地思索,逐步提高問題的質量。這當中,如果學生提出了獨到有新意的問題,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時的表揚鼓勵。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才能使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使教師由“教”過度到“不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亚洲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夜夜亚洲天天久久|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特级aaaaaa毛片| 亚洲成人一级电影|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级|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av永久无码| 亚洲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 处破女第一次亚洲18分钟| 亚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在线电影你懂的亚洲|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