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范文第1篇

      主要發災時段為5-9月,大面積、長時間、集中性降雨,是導致地質災害的主要誘因。因此,在降水時期,特別要加強預警工作,地質災害預防工作責重如山,事關百姓安危,要認真扎實地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堅持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堅持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生命安全。防災對策措施如下:

      (一)加強組織管理和職責分工

      為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扎實有序進行,避免發生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事件,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鎮黨委政府決定調整充實鎮地質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名單附后),以加強對地質災害的監測和管理,負責防災救災中的日常事務。各村(居)發現異常,要及時準確地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領導小組在防災救災中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各村(居)成立了防災應急領導組織,組建搶險救災應急分隊。各村(居)主任是第一責任人,負責本轄區的地質災害預防和臨災救護工作。

      (二)加強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工作

      地質災害直接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求各村(居)必須加大地質災害危害性的宣傳力度,大力普及如何鑒別地質災害及其發生前兆、如何預報避讓地質災害、減少和防止其危害等知識,提高廣大群眾對地質環境的保護意識,增強自測、自報、自防和自救等防御能力。各地應將地質災害危險點、隱患點的群測群防“明白卡”發至受威脅的村民手中,向群眾通告,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網絡。

      (三)強化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制度

      1、領導小組工作上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確保信息通暢,上情下達、下情上報要及時,以便適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為完善全鎮地質災害防御預案和防治措施提供正確依據。

      2.汛前,制定切實可行的防御方案、應急預案。鎮值班人員須保持電話24小時暢通,且不得擅離崗位。地質監測點監測人員須做好監測工作,并記錄在案。

      3.汛期,對存在潛在危害的地段派專人進行嚴密監測,特別是暴雨、大暴雨期間應加密監測,實行24小時值班監測。定期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點進行巡察和觀察?;隆⒈浪鹊刭|災害點的監測人員應定期對滑坡和崩塌體等的巡查及觀察,汛期應加強巡查,應注意觀察地面裂縫的變化情況和房屋變形等情況,當發現地面裂縫突然變大或房屋變形等現象明顯加劇時,應及時發出警報立即將人員撤離。

      4.明確臨災時的安全撤離路線,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將受威脅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

      5.防汛緊要期,鎮沿河各項施工必須全部停止作業,確保安全度汛。

      6.實行責任追究制。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防汛防災的有關規定,各村(居)要提高警惕,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做到措施到位,人員到位,職責到位,加強防范,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發生地質災害時,應服從黨委政府的調度,全力投入搶險救災。

      7.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各村(居)負責本轄區內地質災害防御和應急搶險工作;鎮黨委政府應當按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分工,做好相關的應急準備和應急處置工作。鎮安全生產辦負責牽頭組織盡快查明地質災害發生原因、影響范圍等情況,提出應急治理措施,減輕和控制地質災害災情。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范文第2篇

      2013年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類型、威脅對象及范圍

      (一)采空區塌陷:主要分布在張集礦區、顧橋礦區、丁集礦區和國投新集集團各礦區,直接威脅礦井安全和塌陷區內的居民。

      (二)山體滑坡和崩塌:主要分布在經濟開發區、李沖回族鄉內原采石區,以及茅仙洞風景旅游區,直接威脅附近居民、供電線路及游客、文物古跡的安全。

      (三)堤壩下沉滑坡災害:主要分布在淮河干堤和西淝河干堤部分堤段,其威脅對象和范圍較廣,危害較大,是防汛防災的重要地段。

      2013年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

      堤壩下沉失穩和山體滑坡及崩塌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主汛期(每年6—8月),尤其是暴雨時段及過后一段時間內發災的概率大。采空區塌陷地質災害與采礦活動密切相關,發生時間具有不確定性和長期性。

      2013年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意識,經濟開發區、各鄉鎮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切實增強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確保防治責任落實到人,防災措施落實到位。認真貫徹實施《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組織實施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尤其要抓好汛期地質災害防災、滅災和減災工作。

      (二)部門配合。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全面掌握地質災害的分布情況,加強監測預警,及時了解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展情況;氣象部門負責氣象預測和預報工作;水利部門負責做好水情預報工作;住建部門負責全面掌握災害易發區群眾居住分布情況,加強城鄉居民點的規劃審批和建設管理;民政部門負責做好群眾轉移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

      (三)經費保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安排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項經費,用于地質災害的調查、監測、預警和治理,同時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籌資機制,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對那些可能突發成災的嚴重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早進行工程治理,消除災害隱患。

      (四)加強預警。國土資源和氣象部門共同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及時通過新聞媒體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氣象信息,并努力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的準確性,以更好地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范文第3篇

      一、上年度地質災害的災情基本情況

      我縣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春夏多雨,地質災害多發的重點時期為每年4月至9月。在主汛期,臺風頻起,若是連降暴雨、大暴雨,極易引發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

      近幾年來,較嚴重的地質災害分別發生在*年7月19日、*年5月17日、*年5月20日和*年4月27日。*年度全縣累計發生地質災害12宗,由于預警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的災難。地質災害具有漸變性和突發性,同時也具有難以抗拒的破壞力等特點,致災的誘發動力有天然的,也有人為的。自然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規模和頻度,受自然地質條件控制,而人為地質災害受人類工程開發活動影響,常隨社會發展而日益增多。因此,防治人為地質災害發生是本方案的一個側重方面。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

      (一)危險區

      1.縣城*公園南面縣自來水有限公司供水二廠。該區域內的開發工程未經必要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廠區及其周邊山體潛在的地質異常仍有進一步孕育的可能,由于此處西、南面下方均有較密集的民居,危險因素顯而易見,是個重點防治的地質災害危險區??h政府去年*縣自來水有限公司必須迅速依法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制定有針對性的防災避險預案。

      2.*礦排土場。該礦的主采場雖不在本縣轄區內,但其排棄的泥土、廢石大量長期傾倒于*凡水坑一側,日積月累形成了地質災害源,每遇連續降雨時期,大量排棄物自上而下隨水而流,引發多次規模各異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如不及時治理,大面積經濟林將遭受不同程度的損毀。

      3.*鎮*采子山鐵礦。此處經多年采挖,礦區周邊已經形成陡峭的采礦邊坡,采場東北面上方出現3條明顯的裂縫,長度20米至40米不等,寬約10至20厘米。裂縫北側邊有一條*——新豐迴龍的公路,此路段下方路基已被蠶食破壞,對交通運輸和過往行人造成重大威脅,如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理,危險源極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二)隱患區

      1.*林場龍集工區水浸洞。此處曾于*年發生過山體滑坡,*年、*年均有小規模滑坡現象,當地進行過簡單治理,重大威脅及當地村民不安的情緒暫時得到緩紓,但是由于當地的地質條件比較特殊,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因此處民居集中,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徹底有效的治理。

      2.壩仔鎮群輝滑坡群。災害影響區域為胡竹壩一帶,此地曾經是省國土資源廳特別關注的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并對局部組織進行了必要的治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主要地段的滑坡隱患。當地的地質條件異常復雜,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威脅依然未完全消除。未經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不得進行用地審批、切坡建房。

      3.*鎮*小學。*年地質災害排查工作中,發現該教學點存在地面塌陷的隱患,校區建于洪積扇構造堆積層之上,地表1米以下多為砂礫和鵝卵石,極具松散透水性,如果計劃興建三層以上的建筑,必須先經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4.*鎮*礦區。由于多年亂采濫挖,露天采場已形成不規則異常陡峭的采礦邊坡,又因排土場未經規劃,隨意排棄,松散的土方量比較大,已對附近居住的村民造成威脅,若遇特殊天氣,極有可能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5.*鎮*村*村。*年汛期,此地曾發生頗具破壞力的泥石流災害,汛期要加強巡查監測,同時要教育村民慎重選擇建房地點,盡量不要在排洪水渠沿線、不穩定的山體邊坡下等地域修建房舍。

      6.翁城鎮富陂村溫張屋。*年此處局部耕地發生地面塌陷災害,使經濟作物遭受一定的損毀。據初步監測,災害發生地為古河道區域,地表4—5米以下土質疏松、透水,甚至可能存在地下暗流,應加強巡查監測,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7.主要公路沿線。特別是國道106線涼沙公路和**塅,公路兩側常因連續降雨引發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公路主管部門應在汛期加強巡查,及時清淤,確保道路暢通。

      8.*林場龍體工區新山至凡水坑區域。多年來亂采濫挖已造成讓人觸目驚心的地下采空區,與之相鄰的凡洞一側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曾發生過大面積地面沉降災害,由于此采空區上方壓力依然存在,隱患尚未消除,在此區域作業的*鐵礦從業人員和林業生產、管理人員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應及早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必要時采取避讓措施。

      三、防災基本措施

      (一)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防治辦法和應急措施,各鎮人民政府及*林場要制定地質災害防災應急預案。

      (二)建立地質災害日常監測預警責任制,明確單位責任和主要責任人,落實監測、報警、防災責任制,確定可行的應急避災預案,建立健全信息員和聯絡員制度。各鎮政府、*林場為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主體,縣國土資源局礦管與地環股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行政管理的日常辦公地點,縣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監測站為這項工作的監測服務和技術指導部門,各鎮國土資源所為地質災害防治日常監測預警聯系機構。形成縣鎮監測網絡,加強聯合巡查,跟蹤監測,完善災害速報制度,確保這項工作的落實。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范文第4篇

       

      為認真做好我鎮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根據《貴州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依照《赤水市地質災害防災方案》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9年地質災害災情簡介

      復興鎮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有凱旋村榜上、桐梓圓滑坡,張家灣崩塌、轉石奇觀崩塌、風溪老村組崩塌。一般隱患點的有長江村上焦巖、凱旋村水壩,涼江村大營盤,較小的隱患是各村突發性的分散性的小面積的垮塌,誘發因素主要是自然災害降雨,其次是人類工程活動。2020年,較大型和中型地質災害未發生,較小的突發性分散性的崩塌各村均有發生。

      二、2021年地質災害預測預報

      2020年我鎮地質災害的易發區主要分布凱旋村榜上、桐梓圓和張家灣片區及新建通村公路通組公路邊和其他重點工程修建地區等地質環境脆弱及人類活動頻繁的部分地區。其中,今年地質災害隱患嚴重的點是:凱旋村榜上、桐梓圓——滑坡和風溪村老村組沿赤習路崩塌。

      三、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根據2020年冬季以來地質災害巡查和排查的情況,一是凱旋村榜上桐梓圓地質災害隱患點。二是風溪村老村組沿赤習路危巖崩塌。三是在新建通組公路旁和一些地方高位隱蔽性地災和高切坡建房作為2021年度我鎮重點監測區域。同時按程序完成轉石奇觀崩塌、風溪二期等地災項目的治理徹底消除隱患。加大受地災威脅避險移民的搬遷工作,力爭應搬盡搬。

      四、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措施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政府《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在具體管理工作中,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抓好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地質災害管理工作;堅持地質災害“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由責任單位承擔。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經費,列入當地人民政府的財政預算,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或單位進行治理。我鎮地質災害點多、分布面廣、危害性大,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防治結合、群測群防”原則,實行鎮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具體管理,單位為主負責的管理辦法,力爭把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及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一)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政府《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暫行辦法》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的要求,要充分認識地質災害特殊性、危險性和危害性,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政府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編制和及時轄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落實領導責任制,做到層層負責,分級管理;積極籌措資金,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納入政府預算;督促各相關部門展開地質災害的檢查工作,切實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到實處;一旦發生地質災害,迅速組織有關部門趕赴現場,采取緊急防災和應急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二)明確責任,加強配合,共同做好防治工作

      1.自然資源所職責

      自然資源所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統一監管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巡查監督工作;參與地質災害發生后的災情調查,了解災害發生原因、發展趨勢,及時匯總統計上報地質災害情況,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負責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等的編制起草。

      2.村鎮建設服務中心和交管站職責

      (1)因工程建設活動所造成的地質災害及隱患的防治工作,落實防范措施,在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臨災預警信號,一旦發生險情,及時趕赴現場,對隱患點采取措施,排除險情;負責及時對地質災害危險區居民危房的鑒定工作,安置房規劃起草,質量監管工作;負責本系統、本單位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協助、配合自然資源所進行地質災害的調查處理工作。

      (2)交通沿線地質災害險情巡查、排查工作,編制公路沿線重要隱患點防災預案,對其災情發展情況進行監測、監管、群防群測;施工單位落實防治責任人、監測責任人、以及臨災預警信號,必要時采取關閉危險路段的措施;負責管理公路建設工程中誘發的地質災害隱患監督治理,負責公路沿線發生的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與調查處理工作。

      3.農業服務中心、水務站職責 

      開展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及險情的巡查和排查,組織開展發生在江河岸坡、水利工程、水電站大壩等的地質災害隱患的群測群防工作,督促落實防治責任人、監測責任人,設立警示標志,以及臨災預警信號;負責管理水利工程施工中誘發地質災害隱患監督治理;負責江河岸坡、水利工程、水電站大壩等發生的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與調查處理工作。

      4.學校職責

      開展學校教育活動區地質災害隱患及險情的巡查和排查,編制中、小學校等管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防災預案,組織檢查在學校范圍內所發生的地質災害隱患的群測群防工作,設立警示標志,制定撤離路線,落實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并在師生中廣泛宣傳《地質災害條例》、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提高師生的防災意識;負責管理學校工程施工中誘發地質災害隱患監督治理;負責學校范圍內的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調查處理工作。

      5.林業站職責

      負責生態林區、經濟林區、防護林區的地質災害進行巡查和排查工作,設立隱患點警示標志,督促落實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以及臨災預警信號和人員財產撤離的組織實施;積極開展監測系統和監測網絡的建立,督促監測措施的落實;負責解決落實受災害群眾重建家圓所需的木材計劃報批。

      6.財政所職責

      負責調撥、籌措地質災害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對用于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及工程治理等的專項經費使用進行財政監督。

      7.社事辦職責

      負責對遭受地質災害的災民救濟和安置,做好地質災害救濟經費項目的申報工作。

      8.派出所職責

      負責組織公安干警及時趕赴地質災害現場維護災區社會治安,保護災區人民群眾財產不受損失。

      9.衛生院職責

      負責組織醫務人員及時趕赴地質災害現場,了解醫療災害造成的受傷群眾,使受傷群眾及時得到醫治,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并做好災區傳染疫情的防治工作。

      10.科教中心職責

      負責在鎮轄區內宣傳《地質災害條例》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災意識、群測群防、避讓與治理相結合,使地質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11.各村(社區)職責

      各村(社區)要在本區域內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暫行辦法》和鎮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配合政府開展組織地災應急演練特別是加大對列入市級地災隱患臺帳的風溪村和凱旋村的檢查、排查,并定期在區域范圍內開展地質災害巡排查工作,分析地質災害易發生的地方及時上報,對隱患點必須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監控制度,凱旋村配合今年實施的轉石奇觀片區崩塌治理工程。提高廣大群眾的群測群防和防災意識,降低或避免災害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

      特別汛期(4月到9月底)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時期,上述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自己的職責,按責任包保的要求,“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早布置、早行動,務必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斜坡;地質災害;危險邊坡;香港;深圳

      【 abstract 】 in present Chines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gulations for the reference a lot of Hong Kong slope management experience, but because the system differences, Hong Kong and shenzhen geological disasters slope management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ve many differences slope.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work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Hong Kong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learn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ep and hk slop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nagement, and proposed own revelation.

      【 keywords 】 slope; Geological disasters; Dangerous slope; Hong Kong; shenzhen

      中圖分類號: TU413.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從地貌上講,香港和深圳地區均屬于亞熱帶半丘陵地帶,地勢較為陡峭。香港土地總面積約為1050km2 ,其中約650km2為天然山坡,占土地總面積的60%。深圳土地總面積約為1953 km2,平原僅占陸地面積的22%。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和國際著名的自由港,深圳又是連接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紐帶和橋梁,是華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市區大部分已經一直擴展至非常陡峭難以開發的山坡附近,由此產生了許多擋土墻、邊坡處理等問題[1]-[3]。斜坡類地質災害是香港和深圳地區最為主要的地質災害類型,多由降水誘發,集中發生于汛期。斜坡類地質災害主要表現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不穩定斜坡[4]。

      由于香港和深圳地質環境基本相同,地質災害成因和機理也基本相同,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兩地面臨地質災害威脅越來越嚴重。但是由于體制的不同,造就管理上的差異。

      2、管理機構及職責的差異

      香港負責斜坡管理的部門是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土力工程處。其主要職責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監督斜坡安全,包括登記人造斜坡,對歷史斜坡進行必要鞏固工程,審查新的巖土工程設計,審核政府部門的斜坡維修、為土地用途的規劃提出意見等;二是制訂斜坡的安全標準,制訂有關指引,研究邊坡綠化問題;三是進行巖土工程及有關的研究;四是提供教育及緊急協助等[1]。而在深圳,地質災害防治的業務處室是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轄下的地質環境處。其主要是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負責開展全市地質環境監測和保護工作,組織對地質災害進行調查,制訂防治規劃;制訂地質遺跡保護規劃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2]。

      3、管理內容的差異

      香港斜坡管理的主要范圍是巖土工程,除預防山泥傾瀉、滑坡、泥石流外,也包括各種類型的擋土墻、護坡工程。自1977年以來,一直以人造斜坡為管理重點,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體系。天然山體斜坡只是在近幾年才納入其研究范圍 [5]。而深圳地質災害防治主要是處理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屬于地質環境科學的一個分支。在實踐上,主要防治山泥傾瀉、滑坡、巖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海水倒灌等類型[6]。按照國家標準,擋土墻、護坡工程主要是依據建設部頒布的《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進行處理。從深圳的實際工作看,人工斜坡類地質災害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羅湖“二線”插花地即為典型,這點與香港極其相似。

      4、政府各部門責任分工的差異

      香港已經建立一套非常完善的各政府部門參與斜坡管理的體系。從職能上劃分,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土力工程處牽頭負責全港斜坡安全的管理;而建筑署、路政署、水務署、地政總署、屋宇署、規劃署、房委會等均參與此項工作。如路政署、交通署負責對修路過程中形成的斜坡進行建造及維修,屋宇署負責對私人樓房進行管制,當有山泥傾瀉警報時政務處負責開放庇護站,在雨季來臨時政務處發放宣傳單等,責任分工非常明確,運作效率很高。如香港獅子山隧道附近發生一起山泥傾瀉,土力工程處、水務署、路政署馬上聯合開展調查,甚至出動了直升飛機,及時將調查結果反映給交通署,最終由交通署負責現場處理,解決了問題[7]-[9]。而深圳市由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時間晚,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分工不明確,部門間協作還有待進一步磨合,導致出現問題時,各自推諉?,F階段的治理模式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行為,耗資巨大,卻并不能根除隱患。

      5、斜坡的治理模式的差異

      目前,全香港約有57000個較大型的人造斜坡,其中約39000個為政府斜坡,其余18000個為私人斜坡。政府斜坡的治理,并不是全部由土力工程處負責,還有相應的七個政府部門,如路政署負責修路所形成的斜坡。全港各部門每年花費在斜坡維修上大約6億港元。對于私人斜坡的治理,香港政府嚴格執行“自愿”的原則,政府從未投入一分錢對私人邊坡進行治理。但土力工程處會對私人斜坡進行“安全篩選”,并在有需要時發出“危險斜坡修葺令”,要求私人業主承擔治理責任。一旦發出“危險斜坡修葺令”,該危險斜坡的資料將同時移交政府各相關部門,如地政總署、房屋署,再由政府其它部門依據法律處理。同時將資料在網上公布,讓公眾清楚了解情況[10]。

      香港的這種治理模式,不僅體現了“誰引發,誰治理”的治理原則,也體現了“誰受益、誰治理”的原則。而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僅規定了“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這個原則在深圳市的工作實踐中,已經證明是不夠的。另外在承擔治理工作上,《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不僅規定了國土部門要組織自然引發的地質災害治理,還要組織因治理責任人逾期不治理或者治理不合格的治理工作[11]。這種規定不太符合深圳現在的行政體制。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最新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久久亚洲国产伦理|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