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朱自清的散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I26
朱自清是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他自1919年發表第一首白話作品開始步入文壇,至1948年去世,創作持續了三十年,共寫有詩與散文等二十多種,合計200萬,是一位多產的作家。本文擬就朱自清20年代至40年代的散文創作為研究對象,淺談之。
語言風格是對語音、詞語、句子、篇章、辭格等綜合運用產生的言語作品的風貌和格調。就語言風格來講,朱自清散文有以下三個方面特點:一是具有口語色彩,二是飽含情意,三是饒有風趣。
一、具有口語色彩。
在《說話》一文中,他主張“用筆而如舌”,認為“文章有能達到這樣境界的,簡直當以說話論,不再是文章了,但是這是一個怎樣不易到的境界!”他極力提倡作品的談話風。朱自清總是以平常說話的口氣來寫作,從口語中提取有效的表現方式,以期把文章寫得樸素自然些。在《內地描寫》中,他說:“這種談話風的文章,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弊非筮@種作風,作品才能像“尋常談話一般,讀了親切有味”。所以朱自清寫散文經常追求語言的口語色彩。
五四提倡白話文,朱自清一開始寫散文用的就是較規范的白話,并以口語入文。讀他的作品,就像跟他面對面坐著,聽他對你親切地談話,有一種動人的風采。他用口語娓娓動聽地表達他的生活感受,說之上口,聽之悅耳,平穩清新,是一般書面語所達不到的。為了使文章顯得口語化,朱自清很注意使用口語的詞匯與句式: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上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
本篇中,朱自清使用了很多口語詞匯。例如,“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閉上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雜樣兒”。又如句式,這里文句都很短,長話短說,符合口語的習慣?!耙盎ū榈厥?;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毕袢藗兤匠Uf話那樣,以整齊而又有變化的短句,較有規律的停頓,構成了口語所具有的那種自然活潑、明快錯綜的結構和節奏,很好地表現出自己贊美春花那種愉快的心情。
朱自清的議論散文也盡量用口語的詞匯和句式來寫:
可是法律管不著他們嗎?官兒管不著他們嗎?干吧要怕要認呢?可是法律不外乎人情,沒飯吃要吃飯是人情,人情不是法律和官兒壓得下的。沒飯吃會餓死,嚴刑懲罰大不了也只是個死,這是一群人,群就是力量,誰怕誰!在怕的倒是那些有飯吃的人們,他們沒奈何只得認點兒。(《論吃飯》)
這一段話,是作者針對蘇北饑民群到江南就食,江南的有錢人無奈何只得給他們飯吃而發的議論。用口語說來,明白曉暢,一點也不文縐縐的。作者盡量使用口語詞匯,例如,不說“統治者”,而說“官兒”;不說“為什么”,而說“干嗎”;不說“頂多”,而說“大不了”。句式很簡短,沒有長修飾語,例如:“這是一群人,群就是力量,誰怕誰!”這三個分句都只有兩三個詞構成。句子里很少用關聯詞語的地方,即使使用,也是口語的,不用書面語的。例如,用“可是”不用“但是”。文中還常使用語氣詞語,如“嗎”“呢”等。
二是飽含情意
朱自清最初是以詩人的身份走上文壇的,所以他的散文或多或少受著詩歌的影響。郁達夫在評論朱自清時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可以說朱自清的散文是很具有詩情畫意的。
仍以《春》為例,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百花爭艷、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個起筆,抒寫了盼春的熱切心情,為全文定下了活潑,輕快的抒情旋律和詩的氛圍。接著又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勾勒了春天的輪廓畫:“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庇捎谧プ×舜禾斓奶卣鱽韺?,給這幅畫抹上了一種迷離的色彩,創造一個動人的意境。最后畫出了一幅迎春圖:“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荒曛嬙谟诖骸瑒偲痤^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在這里,作者觀察極其仔細,把詩情與畫意相結合,和諧的創造情景交融的境界。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作者對春天深情贊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的“直說”,而是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春天的各種風景畫來抒寫的。
三、饒有風趣
所謂風趣,就是一種詼諧和幽默,是輕松愉快地對待某些可笑事物的態度。別林斯基曾把風趣的本質歸納為“矛盾”二字,即“現象和它本質之間的矛盾”。如果某位作家在運用語言時,能有意機智巧妙地表現出這種事物的矛盾,那他的語言當然也就風趣了。
朱自清先生待人處事嚴肅認真,但并不冷峻。他愛真理,有至情,也不乏幽默感。到了這種個性反映到他的散文中來,就使得他的散文除有嚴肅純正的內容外,表達上還很風趣,饒有風趣可以說是朱自清語言的第三個特點。
作者為了愉快地向“過去的歷史告別”,在這里并沒有用漫畫式的夸張手法來諷刺舊式婚姻,而是把他對這件事情自以為明白而實際上并不明白的荒誕心理活動如實地敘述出來,把他那種雖然“茫然”,卻還說“毫無意見”的童稚心理和家長們為他的婚事過早地來包辦操心對比起來,就顯得十分矛盾可笑,于是產生了風趣。
總而言之,朱自清作為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巨匠,其散文有鮮明獨特的語言風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具有口語色彩,二是飽含情意,三是饒有風趣。朱自清的創作對我國散文的發展特別是散文語言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具有深遠的影響。對于這份寶貴的文化資源,我們一定要善于繼承、研究,學習、汲取其間的營養。
參考文獻:
[1]錢理群、溫儒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2]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3]蔣孔陽、朱立元主編《美學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朱自清散文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朱自清散文能放能收,手法自如。對于他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很簡單,因為朱自清在《背影》這個集子的自序中,說他極其喜歡寫散文的原因在于他的“自由”與“隨便”,但他的自由與隨便是有嚴謹性的。
我們所熟悉的描寫父子之間感情的文章《背影》中的“背影”是整篇的“文眼”,是作品抒情的主題,也是構成嚴謹縝密的結構線索。正是以背影為核心,對各種材料進行了藝術上的剪裁和布局,對各種材料進行了繁簡有致、詳略適當的組織和安排,表現真摯的父子之情這一思想主題。背影是父子之愛的縮影,也是編排全文結構縱橫交錯的經緯,所以,作品的順序自然、結構嚴謹,突出要表現的主題,充分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朱自清散文的結構,不但具有整體的美,而且它的美變幻且多姿,色彩紛呈,富有多樣性。他從主題出發,在構思作品時,往往運用對立與統一的方法。他的作品結構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題材和主題也會因文而異,所以,呈現出來的作品結構具有多樣性。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題材創造了不同的多樣化的結構。
二、平時質樸的語言藝術
朱自清散文的藝術魅力在于他豐富了現代白話文學語言的表現力。縱觀朱自清的散文,會發現其言辭優美流暢,簡潔樸素。其行文中并沒有華麗的語句,取而代之的是質樸的語言基調。
在敘事散文中,作者能捕捉到生活事物中的細節。往往用平實、明凈的白描式的語言進行創作,有些看起來不在意、不經心的話語,卻成了作者傳神的筆法,而不是對語言的細致雕琢和再加工。尤其是他在后期散文創作上的又一個特色。
如,在眾所周知的《背影》一文中,朱自清全用了平實樸質的敘事手法來敘述情節事件,不會讓讀者發現有一絲多加修飾和淡妝濃抹的地方。如父親為作者過鐵道爬月臺買橘子時的描寫:“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此句就是最好的見證。“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我趕緊拭干了淚。”一句很直白地把自己的感受寫了下來,非常平白直述,寫得平靜自然,沒有任何修飾,平平道來,簡潔勾勒。但情景細致,情感含蓄,人物的神態栩栩如生。從中反映出來的是作者內心感受手法的秀麗,僅兩句質樸的話語,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這種在語言上的平實手法的運用還體現在《給亡婦》《兒女》《我所見的葉圣陶》《執政府大屠殺記》《揚州的夏日》《倫敦雜記》等篇章中。朱自清散文的語言手法用得非常出色,平實、簡練、流暢。
三、詩般的畫意
我們知道散文沒有固定不變的結構格局,朱自清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把有關詩的意境投入到了散文里,使散文具有濃烈的詩意,從而使他的散文也有詩般的畫意美。
1、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
2、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
3、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關鍵詞:朱自清;散文;修辭
朱自清先生遺下的詩、散文、論評共26冊,約190萬字,但家喻戶曉,享譽始終不衰的,卻是他的散文。他總共寫作了130余篇散文,很多散文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春》《綠》《匆匆》《荷塘月色》這些經典作品更是長時間的出現在中小學的語文課本或課外讀本中,足以見得大家對朱自清先生散文的喜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借用比喻、擬人、通感、對比等修辭,虛實相生,于幻化之中見情韻?;钣茂B詞,回環反復,于音韻之中見其綺麗。采用“工筆描繪”的手法,融情入景,貯滿詩意。朱自清散文中常見的修辭主要有:
一、多樣的修辭手法
1、比喻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辭方法。比喻可以把未知的事物變成已知的,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淺濕,可以把抽象的事說得很具體,把平淡的事物說得很生動。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比喻繁多,而且別出心裁,獨具風致?!逗商猎律分芯陀斜姸嗟谋扔鳎?/p>
①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
②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③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④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⑤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
⑥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些比喻中,絕大多數是明喻,用“像”“如”“仿佛”之類的詞表明“本體”與“喻體”的關系,也有暗喻如⑥用睡眼來描寫燈光,還有譬喻如②將荷花用多種事物做比,④則是寓美于丑,更顯獨特。這些比喻的運用使得文章自然親切,通俗易懂。
另外,喜歡用女性意象做比也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比喻的一大特色。如前文中的①。表現得更為突出的是《綠》這篇散文。作者把梅雨潭的綠稱為“女兒綠”,因此文中有大段的以女性意象為主的比喻:
她松松的皺纈著,像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
2、比擬
把物當作人寫或把人當作物寫,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就叫比擬。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常見的是把物當做人來寫,即擬人的修辭手法用得比較多?!洞骸分芯透┦凹词牵?/p>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B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
擬人手法的應用使每一種事物都和人一樣具有了不同的特性,可以使文章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更易理解。
3、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辭格。
《綠》中,作者將梅雨潭的“女兒綠”與其他地方做對比時這樣寫到:“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指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除了上述修辭手法外,朱自清散文中還用到了很多其他的修辭手法。例如:
通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薄疤林械脑律⒉痪鶆颍坏馀c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二、疊字、疊詞的運用
朱自清的散文注重語言的音樂美,常在文中使用疊字、疊詞,使得詞句流暢、和諧、瑯瑯上口。疊字的藝術效果在于“借聲音的繁復增進語感的繁復”,“借聲音的和諧增大語調的和諧?!蓖瑫r,還可以使語言的行進速度放慢,使文章柔美、平穩、舒緩。例如《荷塘月色》中的“迷迷糊糊”、“蓊蓊郁郁”、“曲曲折折”、“田田”、“層層”、“粒?!薄ⅰ懊}脈”、“密密”、“靜靜”、“彎彎”、“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等等,雖然形式不同,但都運用得恰到好處。
郁達夫曾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敝熳郧逑壬梦窦毮伒拿鑼懀窦毧痰恼Z言,多種多樣的修辭,為我們創造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詩意美,也使他的許多散文成為公認的美文。了解朱自清散文中的修辭,有利于我們更好的閱讀和理解他的文章,也為我們的學習和寫作提供了借鑒的模板。
參考文獻:
在中國現代文學的百花園里,散文創作異彩紛呈,散文大家群星璀璨。朱自清就是這璀璨群星中令人矚目的一位。他的創作,不僅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也為建立全新的“白話美文的模范”做出了榜樣,在當時和以后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朱自清不僅是著名白話散文大家、詩人、作家,而且是家喻戶曉的愛國學者和民主斗士,他是“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現代伯夷”。
朱自清最感動人的不是他的文字,而是他的氣節。
朱自清長期患有嚴重的胃病。由于得不到良好的照顧和治療,稍不注意,就會引起徹夜的疼痛和嘔吐。中年以后,他就是在病魔的折磨中,堅持進行大量繁重的教學、寫作和社會工作的。朱自清是1948年8月12日去世的,6月間他的體重已經下降到了不足39公斤,但他仍然積極認真地上課,參加會議,伏案工作。
最感人的是,朱自清雖然是資深教授,工資很高,但政府時常缺額發放,由于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像斷了線的風箏,直線上升。為了籠絡知識分子,政府故意給他們發放可以低價買“美援面粉”的配給證。朱自清當時貧病交加,家里孩子又多,這配給證可以說是救命稻草。
但朱自清深明大義,洞悉美帝國主義和政府的邪惡用意,出于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氣節,他在送來的《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取美援面粉宣言》上,莊重地簽了自己的名字,并當即命令兒子退還配給證。1948年8月10日,朱自清已在死亡的邊緣,他勉強睜開眼睛,看著守在身邊的三個孩子,握住坐在床邊的夫人的手,一字一頓地說:“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后不買的美國面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