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園林建筑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園林建筑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廣義層面來說,園林建筑就是園林里具有造景、游覽、觀賞和休息等作用的各種建筑物,如公園、風景區、建筑庭院等等。此外,有很高審美價值的小型建筑物也可以歸納在園林建筑的范圍內。但結合實際而言,園林建筑通常就是指亭臺、走廊、花架等具有景觀作用的建筑物,以及售票廳、小賣部等具有實用功能的建筑物,而不是功能復雜且占地面積寬廣的大型建筑物,如展覽館、茶樓、餐廳等。
2園林建筑在現代園林中的作用
2.1打造現代園林主景在現代園林的建設中,園林建筑承擔著構筑主景的重要責任,這也是現代園林的代表性景觀和標志性語言,更是現代園林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情況下,各種風景畫面的亮點和重點都是園林建筑,缺乏園林建筑也就缺乏了“景”,就別談實景了。也就是說重要的建筑物通常都是園林一部分甚至是全部范圍的主景,是園林的標志,代表著園林的整體形象。如著名園林西安的大唐芙蓉園,其主景就是侍女館里的寶塔,這也是其標志性景觀。
2.2園林建筑的實用功能
2.2.1觀景作用。園林建筑通常都是處在園林景觀的最佳觀賞點,周圍的環境十分優美,讓處在其中的人們可以觀賞景色、陶冶性情,或是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亦或是陶醉在奇花異草和怪石嶙峋里,猶如身臨其境。拉近人們跟這些景色的距離,仿佛能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2.2.2休憩作用。園林建筑種類很多,通常都位于便捷之地,如道路附近的亭臺、走廊等。當人們欣賞周圍景色疲乏時,就可以在亭臺、走廊等處休息,而且視線開闊,休息的同時也能觀賞景色。
2.2.3連接作用。在現代園林的建設中,園林建筑還能很好地連接各個景區,構成供人們觀賞的路線。園林建筑的連接作用體現在對整個園林進行科學的布局、規劃和設計,確保園林里每一個建筑都有存在的價值,而且跟其它建筑的銜接渾然天成,共同構成審美價值高和實用價值高的現代園林。在現代園林里各個建筑物之間不能是相互獨立的,都有各自的作用,而且排列也疏密有致、交相呼應。如著名風景區太陽島,其門框與步道的設計就將園林里各個建筑物完美地“串聯”在一起,賦予了園林景觀一種朦朧美,給人以“園中有景、景中有園”之感。
2.2.4空間構造作用。現代園林的建設使用了很多回廊、花墻以及仿古墻,構成了巧妙靈活的空間結構,給人以“若隱若現”之感。這些小型建筑物的使用,通常都是為了給功能變化創造獨立的空間,能夠為人們的觀賞或是休憩增加雅趣。
2.2.5導向作用。現代園林建設的規模在不斷拓展,園林里樹木茂密、山勢起伏、道路復雜,要保證人們能夠很好地觀賞到園林的景色,而且還不會迷路,在設計時就要充分發揮園林建筑的另一作用———導向作用。如著名景區北海公園,其高高聳立的白塔不僅是標志,也是“指南針”,具有導向作用。
2.3園林建筑的服務作用
2.3.1教育、學習和紀念作用。在現代園林里,通常都有科技館、紀念碑、展覽館、名人字畫和雕塑、歷史名人文化墻等建筑物。這些建筑物在人們觀賞的過程中還能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學習作用,或是教育人們愛國和謹記歷史,或是豐富人們的知識庫,亦或是傳授人們愛護環境、尊重自然的思想。如南京著名景區雨花臺,其中就有紀念英雄人物和先驅的紀念雕塑及紀念碑,這樣人們在觀賞時就會潛意識地產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2.3.2游戲、健身等作用。現代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都在飛速發展,要滿足新形勢的發展需求,現代園林在服務內容方面也要更加豐富和現代化。園林里有可以健身鍛煉的場所,可以參觀展覽的場所,可以召開會議和研討的場所,可以供兒童嬉戲的場所等,這些園林建筑物能滿足人們對娛樂和學習的需求。
2.3.3滿足人們其他需求。人們對園林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一些傳統功能上,除了有觀賞價值和休憩功能之外,還要能滿足人們對多樣性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如園林里供人們購買紀念品和餐飲的地方,就像北京植物園建設的游客服務中心、沈陽植物園建設的大型餐飲廣場等。更重要的是,園林建筑在現代園林建設中的使用,除了能最大限度展現其自身的價值,還能最大限度滿足人們對觀賞的要求,甚至還可能成為獨具特色的一景。
3園林建筑的發展趨勢
現代園林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設計時,不單單只是停留在美觀的基礎上,還應該不斷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朝著園林生態效益、園林娛樂休憩的方向不斷發展。在未來,園林建筑的發展也必然會受到其他藝術元素的影響,在建造時也會更加凸顯現代化的線條美與造型美,各種實用設施也會逐漸抽象化。科研技術也會逐漸應用到園林,如培育新型植物品種。也就是說,在未來園林建筑的發展將會更加多元化和輕型化。
4總結
1.1園林建筑的藝術要求園林建筑直接影響著園林的整體藝術水平,缺少園林建筑的園林不可能成為名勝,所以園林建筑不能局限于對建筑本身的功能要求上,而要注重園林建筑的藝術性。如我國風景如畫的蘇杭等地一些有名園林中的亭臺樓閣都是以藝術欣賞作為出發點的,并且得到很好的藝術效果。其中應注意的是園林建筑物的布置要與周圍環境景觀相互呼應,達到景觀要求,并通過對景等手法來提高園林整體的藝術感。西湖園林中“花港觀魚”就將翠雨亭和劉莊對景,讓游人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建筑物上。
1.2收放自如的空間處理園林建筑的主要作用是服從造景需要,所以,園林內的建筑物都不需要太過暴漏,否則會“喧賓奪主”。園林建筑的含蓄手鏈能夠保持園林景觀的特色,也就是在對建筑物進行布局時注重疏通,并且造型、布局都要開朗,同時通過造景手法來達到理想的園林建筑藝術效果。如西湖中的曲院風荷是以“院”和“荷”為主景,而將建筑物深入到湖中,從而借助湖景來提高曲院風荷的觀賞意境。
1.3注意適應當地氣候特點園林建筑的高低、方位以及色彩等都具有調節氣溫的作用,所以園林建筑的裝修要細致,色彩要經過調和,對不同類型的建筑都要保持各自的空間,但是整個園林景觀要渾然一體。如江南園林建筑中需要適應夏冬的季節要求,根據環境設計建筑呈現出四季如春的特點。
2園林建筑的繼承及創新
2.1園林建筑中傳統文化的繼承及創新園林建筑中的傳統文化主要包括園林命名、題詞、楹聯、匾額等,在繼承發揚的同時應注重在內容上進行創新。在游覽園林時,游人可以看到各種雅致的題名和題詞,或者一幅富有詩意的楹聯,既增加了園林的詩情畫意,又深化了園林藝術的文化內涵,起到了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2.2花木配置手法的繼承及創新花木是園林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花木配置和建筑物的大小、高低要保持和諧統一,并且能夠和周圍景觀相互呼應,形成具有明顯層次和錯落有致的景觀。花木配置并不只是起到襯托建筑物的作用,其本身也要高矮有序、顏色搭配,形成花木獨有的藝術感。喬木、灌木和花草之間的配置,以及園林建筑的大小高矮都需要因地制宜,并且處理好園林藝術布局和美觀適用之間的關系。在配置過程中應注意不宜過多,但又要顯得富有生機,并且整個樹形和樹冠都要作為廳堂的前后背景。花壇的位置要精心定位,不能顯得單調呆板,要起到其具有的點綴作用。大型園林中的花草植被在布置時應注意圖案要比較新穎,以頌揚國家興旺和時代特征為主,達到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效果。遵循“構圖無格,借景有因,切合四時”的美學原則,在體現山光水色和花木庭院等景色時,注意季節的變化,能夠使景物的時態和情致生成一幅疏密有致的風景畫。
2.3地域文化的繼承及創新地域文化指的是不同地域中獨具特色,并且傳承至今仍然發揮著作用的文化傳統,每個城市都會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所以,也會有與眾不同的特色。具有“地域性”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在現代建筑中應用時,應注重對其繼承性和創新性。我國觀點建筑中有很多以木質結構來代替隔斷的例子,如劉園的曲廊中,廊道的折線形狀和墻體的直線形狀形成細長的天井。采光的功能性和景點的美觀性能夠做到合二為一也是中國古建筑的特點之一,傳統園林建筑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形式至今為現代建筑服務,如在很多現代建筑中常見的玻璃幕墻建筑,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的來源是框架式建筑結構,以柱承重和墻體外移等結構形式,將建筑物整體結構進行分割,在材料的選取范圍內進行適當拓寬。現代建筑在設計過程中所體現建筑空間的充分利用,和傳統建筑也有一些貫通空間,玻璃房頂和無頂的中庭和院子,都是其具體表現形式。如在地下一層的前方設置一堵高墻,讓游人實現停留在上方瀑布般的水流上,水中的植物和頂上灑下的日光給人視覺的享受。
3結束語
關鍵字:建筑特點建筑形式建筑風格文化
前言
使用和造景,觀賞和被觀賞的雙重性,園林建筑既要滿足各種園林活動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園林景物之一;既是物質產品,也是藝術作品。但園林建筑給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多。因此,藝術性要求更高,除要求具有觀賞價值外,還要求富有詩情畫意。
園林建筑是與園林環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結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環境的有利條件。任何建筑設計時都應考慮環境,而園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環境中的比重及分量應按環境構圖要求權衡確定,環境是建筑創作的出發點。
我國古典園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為景觀構圖的主題,建筑只為觀賞風景和點綴風景而設置。園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與自然因素之間似有對立的一面,但如果處理得當,也可統一起來,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氣息。園林建筑只是整體環境中的一個協調、有機的組成部分,它的責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環境的美。這種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統一,正是中國人在園林藝術上不斷追求的境界。
東西方園林之中,建筑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他是滿足人們生活享受和觀賞風景所必須的。西方園林中,如法國的古典主意園林,意大利的莊園、府邸和宮殿往往集中式布置,層數一般兩到三層,可以居高臨下俯瞰全國景色。在中國園林中為滿足可行、可觀、可居、可游的要求,需配置相應的廊、亭、堂、榭、閣等建筑。從我國發展史來看,園林中建筑密度越來越高,生活居住氣息越來越濃。當然建筑也不純粹作為居游的生活需要來設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賞的景物之組成部分,融合在園林的自然景色中。自然景色若有人工建筑做適當的點綴,可現出神采而富有魅力,為景觀添色。
一、古典園林建筑的特點
建筑與環境的結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與基址的地形、地勢、地貌結合,作到總體布局上依形就勢,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體體量是寧小勿大。因為自然山水中,山水為主,建筑是從。與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對體量和絕對尺度以及景物構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園林建筑在平面布局與空間處理上都力求活潑,富于變化。設計中推敲園林建筑的空間序列和組織好觀景路線格外突出。建筑的內外空間交匯地帶,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轉移的地方。虛與實、明與暗、人工與自然的相互轉移都常在這個部位展開。依次過度空間就顯得非常重要。中國園林建筑常用落地長窗、空廊、敞軒的形式作為這種交融的紐帶。這種半室內、半室外的空間過渡都是漸變的,是自然和諧的變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為解決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問題,中國園林建筑還應考慮自然氣候、季節的因素。因此中國南北園林各有特點。比如江南園林中有一種鴛鴦廳是結合自然氣候、季節最好的離子,其建筑一分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別適應冬夏兩季活動。
總之,園林建筑設計要把建筑作為一種風景要素來考慮,使之和周圍的山水、巖石、樹木等融為一體,共同構成優美景色。而且風景是主體,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二、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形式
廊有覆蓋的通道稱廊。廊的特點狹長而通暢,彎曲而空透,用來連結景區和景點,它是一種既“引”且“觀”的建筑。狹長而通暢能促人生發某種期待與尋求的情緒,可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彎曲而空透可觀賞到千變萬化的景色,因為由可以步移景異。此外,廊柱還具有框景的作用。
亭子是園林中最常見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觀景,兼做景點。無論山嶺際,路邊橋頭都可建亭。亭子的形式千變萬化,若按平面的形狀分,常見的有三角亭、方亭、圓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頂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處位置有橋亭、路亭、井亭、廊亭。總之它可以任憑造園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豐富它的造型,同時為園林增添美景。
堂往往成封閉院落布局,只是正面開設門窗,它是園主人起居之所。一般來說,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會客之用,有用作宴請、觀戲之用,有的則是書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體情況而定,相互間不盡相同。
廳堂是私家園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常為全園的布局中心,是全園精華之地,眾景匯聚之所。廳堂依慣例總是坐南朝北。從堂向北望,是全山最主要的景觀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疊山所組成的山水景觀。觀賞面朝南,使主景處在陽光之下,光影多變,景色明朗。廳堂與疊山分居水池之南北,搖搖相對,一邊人工,一邊天然,既是絕妙的對比。廳的功能多作聚會、宴請、賞景之用,其多種功能集于一體。因此廳的特點:造型高大、空間寬敞、裝修精美、陳設富麗,一般前后或四周都開設門窗,可以在廳中靜觀園外美景。廳又有四面廳、鴛鴦廳之分,主要廳堂多采用四面廳,為了便于觀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閉的墻體,而設大面積隔扇、落地長窗,并四周繞以回廊。鴛鴦廳是用屏風或罩將內部一分為二,分成前后兩部分,前后的裝修、陳設也各具特色。鴛鴦廳的優點是一廳同時可作兩用,如前作慶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隨季節變化,選擇恰當位置待客、起坐。另外,賞荷的花廳和觀魚的廳堂多臨水而建,一般前有平臺,供觀賞者在平臺上自由選擇目標,盡情游賞。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榭都是小巧玲瓏、精致開敞的建筑,室內裝飾簡潔雅致,近可觀魚或品評花木,遠可極目眺望,是游覽線中最佳的景點,也是構成景點最動人的建筑形式之一。
閣是私家園林中最高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觀景。閣一般有兩層以上的屋頂,形體比樓更空透,可以四面觀景。
舫為水邊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艙較高,中艙略低,后艙建二層樓房,供登高遠眺。前端有平?與岸相連,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防不能動又稱不系舟。防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臨其中,使人有蕩漾于水中之感,是園林中供人休息、游賞、飲宴的場所。但是舫這種建筑,在中國園林藝術的意境創造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們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莊子說了“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游,泛著不系之舟”之后,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園主隱逸江湖,再不問政治。所以它常是園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適世隱居之意。因為古代有相當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對現實生活不滿,常想遁世隱逸,耽樂于山水之間,而他們的逍遙伏游,多半是買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間,豈不樂哉。所以防在園林中往往含有隱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場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蘇州獅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園,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眾生之意。而頤和園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三、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風格
1、表現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國古典園林重要的建筑風格之一。追求含蓄乃與我國詩畫藝術追求含蓄有關,在繪畫中強調“意貴乎遠,境貴乎深”的藝術境界;在園林中強調曲折多變,含蓄莫測。這種含蓄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從園林布局來講,中國園林往往不是開門見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測。往往巧妙地通過風景形象的虛實、藏露、曲直的對比來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門外以美麗的荷花池、橋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緊緊吸引住,但是圍墻高筑,僅露出園內一些屋頂、樹木和圓內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這就會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園林景色的興趣。北京頤和園既是如此,頤和園入口處利用大殿,起掩園主景(萬壽山、昆明湖)之作用,通過大殿,才豁然開朗,見到萬壽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覺美不勝收。江南園林中,漏窗往往成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觀通過漏窗,隱隱約約,這就比一覽無余地看有生趣得多。如蘇州留園東區以建筑庭園為主,其東南角環以走廊,臨池面置有各種式樣的漏窗、敞窗,使園景隱露于窗洞中,當游人在此游覽時,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橫生。而今天有許多好心腸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裝了人工大魚,熊貓館前站著泥塑熊貓,如做著大廣告,與含蓄兩字背道而馳,失去了中國園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風景。魚要隱現方妙,熊貓館以竹林引勝,漸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2、強調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園林為主一般來說,園中應以自然山水為主體,這些自然山水雖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園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須要有自然的趣味。為了使園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園林中必須建筑各種相應的建筑,但是園林中的建筑不能壓倒或破壞主體,而應突出山水這個主體,與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達到自然與建筑有機的融合,并升華成一件藝術作品。這中間建筑對意境的表現手法如:承德避暑山莊的煙雨樓,乃仿浙江嘉興煙雨樓之意境而筑,這座古樸秀雅的高樓,每當風雨來臨時,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凈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詩情畫意圖,見之令人身心陶醉。
園林意境的創作方法有中國自己的特色和深遠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創作方法,大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體物”的過程。即園林意境創作必須在調查研究過程中,對特定環境與景物所適宜表達的情意作詳細的體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達個性與情意的特點,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如人們常以柳絲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兒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將軍、比堅貞。比、興不當,就不能表達事物寄情的特點。不僅如比,還要體察入微,善于發現。如以石塊象征堅定性格,則卵石、花石不如黃石、盤石,因其不僅在質,亦且在形。在這樣的體察過程中,心有所得,才開始立意設計。
“意匠經營”的過程。在體物的基礎上立意,意境才有表達的可能。然后根據立意來規劃布局,剪裁景物。園林意境的豐富,必須根據條件進行“因借”。計成《園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說“取景在借”,講的不只是構圖上的借景,而且是為了豐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鐘、曉月、樵唱、漁歌等無不可借,計成認為“觸情俱是”。
“比”與“興”。是中國先秦時代審美意識的表現手段。《文心雕龍》對比、興的釋義是:“比者附也;興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蘭生幽谷,不為無人而不芳”是一個自然現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興”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塢夕陽遲”景中怡悅之情,油然而生。“比”與“興”有時很難絕然劃分,經常連用,都是通過外物與景象來抒發、寄托、表現、傳達情意的方法。
3、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禮教
中國古典建筑與神仙崇拜和封建禮教有密切關系,在園林建筑上也多有體現。漢代是園林中多有“樓觀”,就是因為當時人們都認為神仙喜愛住在高處。另外還有一種重要的體現,皇家建筑的雕塑裝飾物上才能看到的吻獸。吻獸既是人們對龍的崇拜,創造的多種神獸的總稱。龍是中華民族發祥和文化開端的象征;炎黃子孫崇拜的圖騰;龍所具有的那種威武奮發、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無所畏懼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龍文化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人們仍可見到“龍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龍文化(裝飾)不僅僅是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征(在海內外,凡飾有“龍避邪”的,一定是華人宅府),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吻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筑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這在中國宮殿建筑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里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是九個小獸。北京故宮的金鑾寶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獸最多。金鑾殿是“廡殿”式建筑,有1條正脊,8條垂脊,4條圍脊,總共有13條殿脊。吻獸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兩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銜正脊,又俗稱吞脊獸。在大殿的每條垂脊上,各施垂獸1只,8條脊就有8只。在垂獸前面是1行跑獸,從前到后,最前面的領隊是一個騎風仙人,然后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共計10只。8條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條圍脊的兩端還各有合角吻獸2只,4條圍脊共8只。這樣加起來,就有大小吻獸106只了。如果再把每個殿角角梁上面的套獸算進去,那就共有114只吻獸了。而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獸為9個。坤寧宮原是皇后的寢宮,小獸為7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小獸又減為5個。有些配殿,僅有1個。古代的宮殿多為木質結構,易燃。傳說這些小獸能避火。由于神化動物的裝飾,使帝王的宮殿成為一座仙閣神宮。
因此吻獸是中國古典建筑中一種特有的雕塑裝飾物。因為吻獸是皇家特有的,所以也是一種區分私家和皇家園林及建筑的一種方法。
4、平面布局簡明有規律
中國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筑和一些圍廊、圍墻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庭院都是前后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到達后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外界隔絕的人物(如貴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同時,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也稱前后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比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縱軸線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兩側的橫軸線上,北京故宮的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體現這一組群布局原則的典型實例。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它最便于根據封建的宗法和等級觀念,使尊卑、長幼、男女、主仆之間在住房上也體現出明顯的差別。這是封建禮教在園林建筑布局上的體現。
5、地域文化不同園林建筑風格有異
洛陽自古以牡丹聞名,園林中多種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藥為盛,對比之下,亭臺樓閣等建筑的設計疏散。甚至有些園林只在花期是搭建臨時的建筑,稱“幕屋”、“市肆”。花期一過,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沒有固定的建筑。
而揚州園林,建筑裝飾精美,表現細膩。這是因為,揚州園林的建造時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間為主,建造者許多都是當時巨商和當地官員所建。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財富、粉飾太平,因此帶有鮮明的功利性。揚州園林在審美情趣上,更重視形式美的表現。這也與一般的江南私家園林風格不同,江南園林自唐宋以來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圓風格。
四.結論
園林的建設綠化需要園林施工來實現和完成。園林不僅是城市綠化的一個縮影,更是城市整體和諧的一項內容,園林的整體效果都要由施工結果來呈現。園林建設工程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工程,其中包括設計、施工和養護等幾個關鍵環節。施工處于園林建設中期,必須關注最后的成果,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圖紙采取有效措施,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體現設計理念的基礎上,為工程竣工后的園林養護管理創造條件。首先關注土壤。土壤的好壞直接影響苗木日后的生長情況,所以要對土壤進行性質分析,從孔隙度、酸堿度、持水性及透水透氣性等進行物理化學測試分析,同時采取相應的添加種植土、施基肥、消毒等措施,尤其是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種植土質量、土壤的翻挖深度、地形的平整度都要求符合相關要求;其次施工中要優先考慮本土植物種苗。依據地方氣候特征,在選用地被植物應用于園林建設時,應該優先選擇本地地被植物。因為本地地被植物對當地的氣候、土壤有較強適應性,能夠代表本地特色,避免與其它城市在園林綠化上雷同。最后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把好園林材料質量關;園林綠化材料質量是構成園林工程質量的基礎,投入材料的質量,如苗木質量、土方質量、控制設備、亮化設施等如果不符合要求,那么工程質量也就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嚴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質量是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在施工的過程中園林養護應貫穿全過程。
2.園林養護
無論多優秀的園林如果沒有良好的養護管理措施就會失去應有的風采。那么園林綠化的養護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2.1水分管理
園林綠化,樹木的養護重點是水分管理,保持適當的水分平衡,做好灌水與排水,是樹木成活的關鍵。水分是樹體的基本組成部分,樹體重量的40%-80%是水分,樹葉的含水量高達80%,樹木體內的一切活動都是在水分的參與下進行的。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地上部分將停止生長,土壤含水低于7%時,根系停止生長,且因土壤濃度增加,發生外滲現象,會引起燒根而死亡。不同種類的園林樹木對水分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耐旱,有的喜濕,可分為濕生植物、旱生植物、中生植物三種類型。
2.2正確施肥與病蟲害的防治
樹木成活進入正常生長狀況后,可以追加肥質較為淡薄的肥料。施肥工作應在多日未雨、土壤干燥、并經松土除草后進行。施肥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土壤的肥瘠、樹種及各個物候期需肥情況等。開花結果多的大樹應較小樹施肥多,衰弱的樹勢也應多施肥。針對不同的樹種,對養分要求也不一樣,如茉莉、梧桐等樹種喜肥沃土壤;刺槐、沙棘等則耐瘠薄的土壤。病蟲害防治其方法主要有藥物毒殺和生物防治兩種,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要掌握病蟲的發生規律,利用綜合防治,抓住有利時機用最少的人工和藥物取得最佳效果。
關鍵詞: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思考
由于各項科學技術的限制以及人們意識水平的限制,在傳統的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教學過程中只注重表面上的傳承,不去思考更加深層次的含義,不去注重建筑設計的整體感覺,這些存在的問題阻礙了我國的風景園林建筑設計領域的發展,使得設計的建筑和園林很突兀,忽視了周圍環境的影響。本文主要就通過對這些傳統建筑設計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介紹,并且在之后的教育過程中應該重視這些方面,更好地促進我國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從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園林。
一、當前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現狀
在現階段,在進行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的過程中,仍然秉承著傳統教育的理念,只注重表面的設計,將風景園林與建筑設計分割開來,沒有整體意識。在這樣的整體環境之下,學生都普遍缺乏創造力,沒有很好地將傳統的文化發揚光大,不能在園林設計過程中將傳統的文化與新的理念結合起來,從而阻礙了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不能真正的實現風景與建筑的結合。
二、當前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總體設計意識
在當前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的過程中,很多的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整體能力的培養,將園林與建筑分開來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沒有一種整體意識,在實際的園林設計過程中不去考慮周圍環境的影響,設計的園林不能很好地融入環境,比較突兀。所以說,在之后的園林教育過程中,老師進行總體設計意識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創造力,還可以讓學生設計的園林更好地將風景與建筑結合起來,促進我國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
2.只注重傳統園林建筑設計形式上的模仿
在當前階段的園林建筑設計的實際工作中,大部分的設計者已經只對于傳統園林建筑設計的形式上的模仿,也就是說,完全的對一些傳統的園林建筑照搬照抄,盲目模仿,絲毫不去進行創新,不去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思考,從而使得建筑的園林不能很好地與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相互映襯,而是單獨的形成一個整體,這樣對于發展我國的園林建筑設計行業是十分的不利的。但是,有很多的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只完成了模仿這一項工作后就對自己的行為沾沾自喜,滿足于現狀,絲毫不去進行創新。所以說,在之后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意識到,對于傳統的園林的形式上的模仿只是一個基礎,只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掌握各種深層次的內涵,更好地實現風景與建筑的結合。
3.空間的意識不強
隨著我國的不斷的發展,對空間等領域的理解能力相對于古代的人來說更是有了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并且可以更好地將空間的概念應用到實際的園林建筑設計的工作中。但是,在傳統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的教育過程中,并沒有很多的涉及到空間的意識,也與當時的發展水平,空間意識不強是有關系的。但是,在現階段,很多教育工作者仍然忽視學生空間意識的培養。所以說,在之后的園林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空間思維的能力,這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實際的園林設計過程中,尤其是一些城市園林,受到地區的限制,需要很好地結合空間的概念,將一些大自然內的美麗景色適當的“搬入”室內進行展示,并且更好的將園林的景色與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使得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呼應,形成一個整體,也讓新設計的園林在新的環境中不會突兀,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更好的突出其特點,實現我國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
4.色彩的運用不夠合理
色彩的運用與園林的建筑設計的風格、與其空間表現力以及其意境的表現都是息息相關的。在傳統的園林建筑設計過程中,一般是運用“青、黃、赤、白、黑”五色體系,在現階段的教育過程中仍然注重該種色系的運用。但是,園林事業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局限于這種五色體系了,這只是基礎,在現階段的教育過程中應該意識到這一點,發揮學生的色彩創造能力,培養整體意識。
三、總結
本文通過對傳統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的整個過程進行思考,進行反思,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說空間意識不強,色彩的運用不夠合理,缺乏整體意識等等,這些都是在以后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過程中應該重視的地方,在之后的教育過程中要注重這幾個方面,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綜合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讓學生在之后的具體的工作實踐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實現建筑與景觀的一體化,增強視覺觀賞價值,也在具體的工作中更好地將環境保護起來,順應我國的時展潮流。
作者:侯永勝 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利剛.對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的思考[J].風景園林,2014,05:15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