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組合作學習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研究人員學習情況
2010年六月物理組課題研究人員召開關于課題研究的有關事宜,再次明確本年度學習的主要內容和努力的方向,做好本學期課題開展的基本工作。根據學校期初學校會議精神,本學期物理科組將把重點工作放在“精教研、促成績”上,并結合我校“物理學習策略的研究”這一課題進行“每周教研日”活動,切實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教研水平,解決我們在物理實際教學中實際存在的諸多問題,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在成就學生的同時,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修養。
規范的“每周教研日”活動——(1)備課程序:授課教師備課;年級備課組集體備課,由備課組長主持,在聽取授課老師本人的設計思路后重點圍繞科研課題展開討論;授課教師二次備課,根據集體備課形成的意見,對第一次設計的教案;備課組內試教,備課組內老師聽課,提前一周進行,并圍繞研討主題作好詳細的記錄;備課組集體評議,當日內進行,圍繞當周研討主題展開評議,對課上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的策略,完善課堂教學,力求上出“精品課”;授課教師確定教學方案及課件。
(2)上課:周三上午第二、第三節課為本學期物理教研課授課時間,各位教師須嚴格按照安排的活動表進行(特殊情況除外)。全體老師均須參加聽課。
(3)評議:授課當日備課組用至少一節課的時間進行組級評議,評課主要圍繞當周所研討的主題展開,形成書面評課稿,確定中心發言人等。評課稿基本分為三部分內容: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和引發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其余時間請老師輪流進行“新思想、新觀念”演說十分鐘;其余時間為理論學習。授課教師緊扣學校教研課題及當周研討主題對本次上課的設計意圖和課后感想作專題發言,要理論結合實際。派中心發言人作全面評議,組長作本次主題研討活動的總結發言,指出本次活動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今后的思路等。
二、研究進程及成果
2010年6月1日,課題研究人員交流理論學習心得體會,完成中期階段性總結報告,進行階段性成果分析,一致認為:
1、改變了單一的學習方式,樹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
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學生從不適應綜合性學習到逐步適應到喜歡綜合性學習是一個質的飛躍。這個飛躍意味著學生從單純的“接受型學習”過渡到了新的學習方式和傳統的學習方式的整合,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養,對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具有極大的好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去探究、去發展、去再創造有關知識的過程,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敢于向現有的知識和結論提出疑問,用自己的研究去發現問題并得出結論,形成了體現21世紀學校教育特點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氛圍。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完成了“知識的傳播者、壟斷者”到“求知的引導者、參與者”的轉變;學生也從“知識的接受者”、“學習的被動者”轉化為“知識的探究者”、“學習的主動者”的轉變。
2、注重學科的聯系和滲透,“融合”學科隔閡,滲透相關知識,注重學科的融合與延伸,創造性地開發和補充了具有綜合性、社會性、實踐性特點的語文學習材料,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形成了新的生長點。
3、學生的物理素養和物理意識有了大幅提高。
通過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努力創設了與主體相適應的學習環境,拓寬了教學的時空,教給了學生學習的策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感悟、體會、積累,進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使素質教育的理念在學科中落到實處。
4、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學理念得到了提升。
以往的素質教育的實踐活動更多的著眼于學生“知識的獲得”,也就是說不太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伴生于綜合性學習開展而變化的是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將“知識的習得”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指導思想,也就是注重學生的“習”,也就是“實踐活動”。“以人為本、張揚個性、和諧發展”的教學理念得到充分的體現。課題組成員有多篇論文在市、區論文評比中獲獎,教學能力也得到了鍛煉,課堂教學效果比較顯著。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為了使該課題能按照預定的方案、計劃順利實施,我們將根據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優化自主探究學習實驗過程,今后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進一步搜集與本課題有關的資料,作為課題實施的理論支撐,用正確的理論支撐教育教學行為。在組織課題組成員系統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基礎上,通過研討進一步完善課題實施方案,并邀請有關專家參加課題開題論證會。
關鍵詞:歷史教學;合作模式;效果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科學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可以互相幫助,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然而,受各方面因素影響,一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創建上,教師要把握好方向,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開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組合作學習遇到的一些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新課改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還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在一些歷史課堂中,由于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不正確,設計不合理,導致課堂有生機,但沒有教學效果。在一些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分工不明確,指導不到位,導致小組成員在課堂討論中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只關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有些時候,課堂討論偏離了教學內容,雖然小組討論得相當激烈,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卻導致爭論的內容已經偏離了教學方向,許多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小組合作學習沒有達到教學效果。最后,總結歸納討論結果時,卻偏離了教學內容,有的小組不得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其他小組的討論結果。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還存在課堂亂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語,沒有學習重點,討論方向漫無邊際,導致學生根本不能靜心學習,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還有,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不明確,一些成員不遵守小組規矩,不聽從小組長安排,導致小組合作矛盾重重。小組是一個集體,作為小組成員,每個人都要盡力為小組爭光、出力,但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總是有一些學生不僅不出力,不配合,還在出現問題時相互抱怨,相互責備,這種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沒有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反而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高中歷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1.營造合作氛圍,創造有效的合作學習模式
高中歷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首先要營造一種集體合作的氣氛,要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想合作,感受到合作的作用和意義。要想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要做好前提工作,不僅要掌握好學習時機,精心挑選合作材料,還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教給學生合作技能,培訓一批得力的小組長,使小組合作學習有序進行。高中歷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采用以下學習模式,一是小組互助模式。首先,將任務分配給小組成員,讓其獨立完成任務,然后讓大家分析總結完成任務情況,對于復雜的問題和一些重、難點,由相關學生進行解釋,然后大家總結歸納。在總結歸納過程中,促進小組成員對知識的掌握。采用小組互助模式,可以有效梳理知識要點,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其次自由論壇模式。將同樣的學習材料分配給小組成員,讓小組成員各自發表意見,最后,總結歸納,全組學生形成統一的認識。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凝聚學生群體智慧,開啟學生的頭腦風暴,使學生能夠在互相配合下共同解決難點重點問題,如在講授“諸子百家思想”一課后,教師設置問題,分別從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諸子百家思想出發,闡述一下如何遏制學生抄作業的現象。還有在講授“秦末農民戰爭”一課后,教師設置問題,針對秦始皇修長城,建秦始皇陵,修建著名的阿房宮等歷史事實,評價一下秦始皇的功與過,這種評價可以采用自由論壇的模式,讓學生各抒己見。
2.端正教學角色,提升學生合作意識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只是被動學習,教學效果低下。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局面,強調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角色由以前的被動,變成了主動參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成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參與,互相交流與合作,教師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然后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在傳統教學理念中,往往比較重視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很少有教師關注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因此,導致許多學生在合作意識上比較欠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學生性格急躁,不習慣于與人合作,有的學生喜歡獨立思考,缺乏合作意識。因此,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把合作項目先確定下來,制訂一些必要的小組合作制度,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也要提升學生合作意識,使大家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共同探討解決問題。只有端正教學角色,提升學生合作意識,構建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歷史教學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當今社會,急需具有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的人才,高中歷史教學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不僅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小組合作學習,還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營造合作學習環境,改變過去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將教學與“立德樹人”相結合,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常規;時機;調控
當前數學教學的發展趨勢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充分開發和利用課內外的人力資源的新型學習方式。但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會出現一些問題,如何使合作學習真正得到實效,我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心得總結如下:
一、建立小組合作常規
學生在合作學習時由于情緒高漲,會出現教師難以控制的局面;有的小組優秀學生積極發言,而后進生只是坐著聽,起不到合作學習的實效。所以要建立有序的小組合作常規,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具體做法是:1.教師出示探究任務后,小組組長分配給每個組員任務。2.組員逐一匯報,一個組員匯報時,其他組員認真聽,聽后及時研討;3.組長并負責發言記錄,完成探究記錄單。4.組內集體研討,總結出最佳答案。學生養成這種行之有效的合作常規,是完成合作學習的保障。
二、把握恰當的合作時機
合作的形式要為內容服務,為學生對問題的研究服務。如在學習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后,出示退位減法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速算比賽,比賽后教師再適時引導:“除了這個規律外,你還能找到藏在表中的其他規律嗎?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中說說你的發現。”這樣就把學生推到了發現者的位置上,讓他們帶著極大的好奇心進行探索與交流,在合作學習中擴大交流面,獲得思維的碰撞,自己發現規律。把握恰當的合作時機,是完成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
三、參與其中,及時調控
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忙碌的時候,教師要深入到各組中去觀察了解學生的研討情況,對合作研討時有困難的組及時給予指點,使該組順利完成合作研討;對在研討中沒有發言的學生,教師及時鼓勵他,引導他走向成功;對于研討效果較好的組,教師要及時表揚,并啟發引導學生更進一步深入研討。可見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參與其中,及時調控的作用真不小。
關鍵詞:課題轉型 小組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8-0230-01
1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
1.1確立學習合作小組
合作學習小組是一種新型的“結構――功能”聯合體。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同時考慮性別的平衡、個性的差異、常規習慣等情況,我們進行了小組人員的分配,建立了穩定的合作小組,并確立了較穩定的“學習同伴”。
1.2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常規
1.2.1強化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新常規
其一,組內互動交流的有效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是否高效的前提。小組討論的原則是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只有成員個體充分思考才能有多種學習資源的生成,才能促進各成員之間的共同進步,才是真正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優越性。小組討論的形式可以采用自由發言式、輪流發言式、一幫一討論式。我們著力建立“組內互動機制”,采用“明確方式,組長引領”的辦法。
其二,組際互動交流的有效則是決定小組合作學習是否高效的關鍵。通常小組可采用以下方式展示本組的合作學習成果:一是當組內交流后意見達成一致,由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二是當組內意見不一致或有多種想法,可以由小組成員共同發言;三是當問題比較復雜或代表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待進步時,可以有先代表發言后集體答疑。
1.2.2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小組長
作為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組長,要承擔組織、協調、引領的職能。確定人選應該著重考慮其人格魅力(理性、民主、大度)和能力。
在討論開始時,小組長應根據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決定發言順序;討論過程中小組長要引導本組成員對大家的眾多想法進行歸納、甄選,確定小組的基本觀點;討論快要結束時,小組長要根據內容的層次安排交流發言的人選。
1.3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1.3.1確立清晰的目標
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①為什么這個環節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②如果要用小組合作學習,那什么時候進行?問題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教師該如何點撥、引導?③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合作、個人自學三種具體的教學形式做到優勢互補?
1.3.2勾勒明確的步驟
在我們小組合作學習時,清晰的活動步驟顯得尤為重要。利用明確的動詞描述活動步驟,進行“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模式已形成,而細化每一個步驟,進行再分解則需要因內容而異,因人而異。
1.3.3預設交流的難點
對于那些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可能也無法理解透徹的重點、難點,教師要盡可能多地預設好干預和提升的路徑。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通常要充當“管理者”、“顧問”和“參與者”,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觀察合作探究小組的探究情況。通過觀察,了解學生在干什么?分工是否明確、合理?他們合作活動中遇到了什么問題?需要得到哪些指導和點撥?并及時介入,進行小組合作指導示范,點撥學生傾聽、補充、質疑、總結,充分考慮大組交流時如何組織、指導等。
1.4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實施中,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是“引領者”。重在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期待,同時給予學生明確的學習要求。
“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是“同行者”。不但要巡視,關注每一個小組學習的進度、狀態和成果,而且要適時地“介入”,做兩個維度上的事。
“小組合作”學習后大組交流時,教師又回歸“引領者”。在組織全班展示交流的同時,在探究點上引導組際間進行成果的分享,思維的碰撞,促使學生的思維形成“螺旋上升”的態勢。同時,教師要提煉總結或引導學生提煉總結要點和注意點,不能為了展示而展示。
1.5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
1.5.1適時利用即時性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適時地介入小組,用語言做即時性評價。目的在于第一時間的就單個組員或整個小組的學習狀態、交流方式、情感態度、思維亮點等點滴方面進行評價。
1.5.2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階段性評價
一方面,組織學生開展自評、互評、組長評,推選出表現突出的個人給予表彰;另一方面,小組間也開展自評、互評、師評,對小組團隊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表彰。
2 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
2.1如何處理好目標與形式的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光注重形式,還要處理好形式和目標的關系。小組合作學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能讓好學生一個人代替小組匯報交流,或者讓組長做小老師,而要培養小組成員建立一種平等、民主、互助的關系,使之對小組的學習任務建立一種責任感,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2.2如何處理好小組合作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由原有的“權威――服從”關系逐漸變成“指導――參與”的關系。學生作為小組的一員在盡力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關注同伴的表現,給同伴提建議,相互鼓勵,培養其合作意識和良好的合作習慣。
2.3如何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關鍵詞:小組合作 高效 課堂 分組 應用 初探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長期存在著“重知識講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成為課堂配角,同時難以達到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生教學。”因此,我認為,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交流合作行之有效的途徑。它能激發、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改變以往的師生關系,更新了講課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能力,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本文就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高效課堂下的應用探討了初中英語在角色表演――信息處理――語義重建中進行“合作學習”淺談一些看法,以供同行參考。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在課堂教學改革的今天,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打造高效的課堂。而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在課堂上是不可小視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里從事學習活動,通過合作與交流自主建構知識,并獲得社交技能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它強調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重視學生的參與,涵蓋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參與互動中發揮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中要把時間和機會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體現
自主學習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組合作學習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手段。課堂教學任務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小組合作的成效如何。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主動參與、善于合作、樂于探究,這是新一輪課改所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的有利之處在以下幾個方面有體現:1.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2.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幫扶學習。3.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團結精神。4.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進行巡視指導。5.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課堂容量和效率。6.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有效利用教學空間。7.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8.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做法
合作學習小組的構成對合作學習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結構合理的分組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師應重視合作學習小組的分組問題。分組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①依學生特質分組。②分組要合理搭配優等生和學困生,如果是4人合作小組,一般以一個優等生,一個學困生和兩個中等生為主要構成原則。③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學生。④教師要動態化變更小組成員,活躍合作學習的氣氛。
1.以優生帶動差生,進行單詞合作學習
在英語教學中,詞匯的學習一直是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攔路虎,但由于教學時間較緊,學生人數多,教師難以一一面授輔導。這時,教師就可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先檢查組長的發音,然后以小組的形式練習單詞發音。由組長指導發音較差的學生,最后組織小組競賽。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練習量,又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課前預習的合作
教師把需要預習的內容及要求告訴學生,讓小組中的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查生詞、翻譯對話或課文、整理重點詞組和語法項目,經過小組討論,將組成成員的成果進行整理。對于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小組之間討論,將組內成員的成果進行整理。對于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小組之間討論或者由教師解答。例如,在人教版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中,我要求學生預習時做到:①預習課文、查閱生詞、理解對話的意思,并將語言點歸類整理;②對小組成員到達學校的方式進行調查,并寫成完整的句子如I get to school by bus.He gets to school on foot.③調查其他國家或城市學生到達學校的方式by bus、by subway so on,為上課做準備。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并且還學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3.課堂中的合作學習
英語教材中的對話一般都有2~3個角色,在學完一段對話后,要求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首先,讓學生有時間準備,然后,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評判可以從讀音是否標準、對話是否有感情、學生參與是否積極等各方面綜合考慮,選出最佳小組。目的是為了每個組員都能在小組活動中充分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合作總結語法項目。這一合作一般應用于復習單元的學習中,在復習時,指導教師經常讓學生分組歸納總結某一語言結構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學完初中九年級下Unit5后,可以讓學生總結定語從句的用法這一語法項目。教師讓學生歸納總結定語從句的定義、先行詞、關系詞、謂語動詞以等。獨立思考并小組討論后會有比較完整的總結。并且有些學生對一些特殊的用法也進行了總結,這是很值得表揚的一點。學生對于經過自己思考歸納出的知識印象更深,記憶更牢。
4.課后的合作學習
合作完成作業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新課程標準則要求改變過去單一的作業形式,力求作業多樣化。如聽寫單詞句子、寫英語小作文、與外國朋友通信、表演對話、制作英文賀卡等。這些作業可以個別完成,但小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如在母親節前夕,我給學生布置一個給母親寫一張母親節賀卡的任務。學生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來設計自己心目中最美的賀卡,送給自己的母親。用英語寫上自己最想對母親說的話,小組推薦組內最好的兩件作品在全班進行比賽。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力量,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做作業的樂趣。
現代教育理論與外語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合作學習能改變課堂的社會心理氣氛,它有利于學生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又能培養集體,團體的合作精神。同時也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正如著名作家肖伯納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交換一個蘋果,那么你和我依然是各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思想,那么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這就是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優越性。
總之,課堂要想變得高效就應該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合作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靈。教師在當前課改的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呼喚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刻把握“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根主線,讓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新課改中煥發獨特地魅力。
參考文獻
[1]董建輝 淺議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英語(初中版)》 2012年14期
[2]何志團 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年,07期。
[3]楊萬娜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