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一地理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年級八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為把以后的教學工作做的更好,特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本學期主要工作
1、制定好計劃,備好課,備好學生,上好課。
針對目前初一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不久,對中學的歷史課程不了解,而學習任務的加重、自身自覺性的不夠,學習方法的改變,自學能力的欠缺,這些將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阻礙,學生一時也不會適應,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必須認真制定計劃,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備課組活動,上好每一節課,并經常聽其它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施教,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面對學生,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教學中,備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一堂準備充分的課,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
歷史學科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興趣性,但初一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后,學習任務增多,學生適應困難,如何讓學生在諸多的學科中重視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統考后,我會在課堂上表揚一些學生,一種是優等生,讓他(她)們介紹成功經驗;一種是進步較大的學生,尤其是后進生,我會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讓更多的學生明白:只要端正學習態度,別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同學們逐漸有了競爭意識,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
另外,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差生的培養,做到面向全體。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并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從中考結果證明這是非常有效的。
3、立足課堂,提高效率
學生剛進入初中,七門學科作業繁多,學生還需適應。我只能立足于課堂這塊主陣地,緊緊抓住45分鐘,盡量讓學生多記、多寫。下課時,人人必須完成課堂訓練,交給老師后才能離開教室。課堂上抓緊分分秒秒,關注每位學生,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了。課后也沒有作業,學生負擔減輕了。
4、夯實基礎,注重解題方法的指導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基礎是根本。沒有基礎,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抓好基礎題,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出成績。扎實的基本功是學習的第一步,然后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另外我十分重視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尋找關鍵詞語”、“先讀問題,后讀材料“等等,幫助學生提高應試能力。
5、關注后進生的成長
如何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這是我們面臨又一個棘手的問題。后進生需要老師傾注更多的愛心、給予更多的理解。轉化一個后進生談何容易,需要老師極大的韌性。他們屢教不改,讓老師頭疼、甚至想到放棄,但必須做到不拋棄、不放棄。轉化后進生要多動腦、想辦法,因人而異、把握時機。每次考試后,對于學習進步較大的學生,尤其是后進生,我會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同他們探討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自我調整與改進。
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上課時有時候會好高騖遠,脫離中學歷史教育實際,超出了中學生思維水平,這樣不僅讓學生沒聽懂本課內容,也對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起到不良影響。
2、面面俱到,沒有重點。上課時生怕會遺漏知識點,眉毛胡子一把撈,這樣不僅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對于本課的內容也印象不深。
3、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得不夠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分還比較多.探究與實踐課沒有積極開展起來,新課標精神中是很重視探究與實踐的,但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找借口予以推掉。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課前做到全力以赴的備課,多方面搜集相關資料進行補充。
2、注重研究中學習教學理論,積極參加學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
絲綢之路: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因此有了“絲綢之路”的美稱。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西漢前期,人們發明了紙。東漢時候,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時期,它的出現標志者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候,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史學家、文學家。他寫的《史記》是我國歷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秦漢時期,氣勢恢弘的秦始皇兵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藝術的高超水平,生動地展現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它是以步兵、車兵、騎兵組成的大型地下軍陣。1987年,秦始皇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由于我市的中考科目沒有地理,多數初中學生對這門課程很不重視。在初一、初二年級,有些學校常用地理課上主科、有的學校甚至取消了地理課;在初三年級又沒有開設地理課,因此學生的地理知識普遍遺忘和欠缺,幾乎是一片空白;升入高中后再上地理課感到十分吃力;這是高中地理教學及學考、高考的攔路虎。
針對這種情況,我在高一年級地理教學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進電教設備的優勢,在地理課堂教學別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識的銜接融合、地理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對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進行復習、補充
高一地理上冊涉及到許多初中地理知識,例如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這部分內容是高一地理的重點。學生在初一學過,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對此內容幾乎是空白。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如果按照教參書安排的進度教學,不僅課時緊、而且多數學生聽不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1)對學生難懂的章節放慢講課速度;(2)對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內容進行復習;(3)制作高中地理課件,用動態的圖象演示地球的運動。通過觀看課件要學生自己總結地理規律;如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周期、特點和意義等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又如,關于晝(夜)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地方時及計算等內容也是高一地理的重點和難點,是以初中地理的經緯線作為基礎的;如果東經、西經、北緯、南緯及其度數真正弄明白,這個難點就難以突破。為此我采取了以下辦法:(1)首先作板圖,邊講邊畫經緯線、經緯度;(2)用多媒體展示東西半球圖,讓學生知道東半球有哪些大洲、西半球有哪些大洲。(3)播放課件,觀看晨昏線及其變化和太陽直射對晝夜長短的影響。(4)最后啟發學生得出“因為日出早,偏東地點的時刻要早一些”的結論;進而推斷出地方時的計算原則為“東加西減”的結論。就這樣,地方時的計算、日期的換算等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我認為這部分內容的關鍵不在于計算本身,而在于對地球運動的真正理解。
二、對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數理化知識進行整合
有人說地理學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數理化知識,有的知識還未學過:如角速度和線速度、橢圓有兩個焦點……等。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怎樣應用數理化知識突破教學難點。例如:
1.在地理教學中要涉及到數學中的數軸、坐標等知識。如“大氣的垂直分層”等書上插圖,學生的讀圖、識圖的能力并不理想;大多需要老師重新從數學的角度來介紹,然后再回到地理知識的傳授上來。
2.在地理教學中要涉及到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礎知識。例如“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氣溫度與運動的關系”(即熱膨冷縮原理)、“大氣密度與氣壓的關系”(密度小氣壓低、密度大氣壓高)、上升氣流常出現陰雨天氣(凝結)、下沉氣流常天氣晴朗(蒸發)、季風的特點及成因等內容,如果教學中僅作為地理現象講授,而不復習相關的物理知識的話,學生很難真正掌握。
3.在地理教學中要涉及到初中化學中的一些基礎知識?;瘜W元素與礦物、巖石的關系、光合作用與生物循環的關系、土壤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學的知識,在教學中要進行適當的復習并加以應用。
三、充分利用電教設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校是省級示范性高中,每個教室都有先進的電教設備。這對于采用“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講臺、一張嘴”的傳統授課方式,提出了挑戰:怎樣才能提高教師講課、學生學習的效率?通過探索與實踐,針對地理課的特點,我嘗試采取了下列方法:
1.利用多媒體突破地理學的教學盲點
地理學科所特有的綜合性、直觀性、動態性的特點,特別需要有這樣的先進設備。因為地理教學涉及到大量的圖片、照片、表格、錄象及一些動態過程(如地殼物質循環、水循環、生物循環等)需要展示給學生;傳統的教學方法十分抽象,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使地理教學長期存在盲點。這樣做有三大好處:一是增大教學容量:二是將書本上抽象、枯燥的內容、情景形象的再現、活化教材,以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三是可將節約的時間用來復習初中的內容和講解習題。
2.利用投影儀對有關表格、地圖進行講解
關鍵詞:主體地位;地理興趣; 信心;成就
隨著新課標“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養有地理素養公民”要求的提出,搞好初中地理教學,我認為首先應從呼喚學生的地理課堂學習興趣出發。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在初一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方法,與大家共同研究探討。
一、呼喚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的課堂我做主
我的課堂我做主,學生主體作用的彰顯,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到自我,能夠自主的表達這無疑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在新教材中最大的優勢就是可預習性增強,這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基礎。放開手,相信學生的創造力,驚喜不斷。
例如我在講 “地球的運動”這一節中的“地球公轉”時,我試著讓學生演示地球的公轉。其中一個學生伸開雙臂代表太陽,另一個學生拿著地球儀開始圍繞著“太陽”“公轉”,這時有的同學提出:“不對,不對,地球是傾斜的!”“地軸永遠是指向北極星方向的!”“地球公轉的軌道是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以及我的糾正下最終取得了相對正確的演示方法,接下來是同桌一組練習鞏固。這個教學難點就在不斷地糾錯中緊張而又有序的完成了,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樂于參與,而且收獲很大。
然而學生的主體地位離不開老師的指引,老師的贊許或認可,在推動學生活動的同時,也推動了課堂的進程。這樣,學生對教材的知識點達到較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動的理解記憶,最終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呼喚學生的地理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好地理必須從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開始。對地理本身感興趣了,那么在課堂上也必然活躍了。
(一)古詩詞
詞中承載了大量的地理知識,把與地理知識結合緊密的詩句,巧妙引用到課堂中,會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例如講解影響氣候的因素時可用“莫戀南國春色好,燕地梅花勝桃紅”說明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用“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說明地形對氣候的影響,用“羌笛胡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說明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這些朗朗上口的詩文猶如和煦的春風,讓我們的地理課堂充滿春意的盎然。
(二)講故事
孩子們多半是伴隨著故事長大的,在課堂中穿插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地理故事無疑會來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在講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時,我請同學講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故事。當學生將他的“滿腹經綸”娓娓道出的時候,也是學生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中的時候。最后,稍微一點撥,并不是諸葛亮能呼風喚雨,而是了解天氣的變化,并能夠充分的利用天氣。于是,天氣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天氣預報的重要性也隨之而出。
(三)順口溜
簡潔好記的順口溜也深受學生的喜歡。孩子們很樂于在課上展示他們課下自己總結的順口溜,我們可以稍作修改推薦給其他的同學。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極大的推動了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三、呼喚學生的學習信心:我學習我快樂
在初中地理學習中學生最大的障礙無非就是讀圖,作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又是不可逾越的,利用好地圖,對學生理解、記憶課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應從讀圖開始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信心。
(一)讀圖意識
充分利用地理課本中的圖,講課過程中讓學生多看圖,逐步培養學生的讀圖意識。例如在講大洲四大洋時,要求學生記住它們的名稱很容易,可如果讓學生一看圖就記住它們的形狀、分布、它們之間的關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上課前,先讓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先將名稱和位置有初步的認識,然后出示東西兩半球圖,在經過稍微的點撥,比如非洲和南美洲就比較相似,但非洲旁邊有馬達加斯加島,南美洲沒有。認準確后,然后進行拼圖練習。這樣,經過循序漸進的一系列措施之后,學生也就將大洲大洋放在心中了?;A地圖有了,學生學習也就有底了,在天天的練習過程中,圖的意識也在慢慢增強。
(二)提取信息地理讀圖方法的訓練很重要
比如板塊運動時,首先讀清圖名,再看清圖例,然后讀圖的基本內容,尤其是對板塊的名稱和運動方向要仔細看清;最后,看到的內容說出來。例如地中海將來要縮小啊,因為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碰撞擠壓;紅海要擴大啊,因為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張裂運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讀圖的過程熟悉了,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
(三)動手畫圖
地理簡圖的繪制,可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地球上的五帶”時,標出回歸線和極圈的位置、度數,然后讓學生填出五帶的名稱,簡圖要盡量的準確,尤其像緯線的度數這樣經常出錯的地方。經常性的自己畫簡圖,慢慢讓學生養成勤于動手的習慣對學生綜合地理知識起到良好效果。
(四)學會用圖
初一地理教學中學生最得意的就是能看懂天氣預報圖了,因此,可從衛星云圖出發,讓學生能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比如,在衛星云圖上,山東上方是綠色,由此可分析出山東大部分地區是晴朗的天氣。
初一上中有很多圖是初中地理的基本地圖,先從圖開始,讀圖的意識讀圖的習慣有了,對地理學習的信心也就逐漸增強了。
四、呼喚學生的成就感:讓賞識常在
學習的快樂是學生最大的動力,而學習的快樂很大的成分是來自于學習的成就感。教師的賞識是學生學習成就的源泉。或許是一個眼神,或許是一個動作,就是一種莫大的激勵,讓感動常在,讓賞識常在。地理課堂沐浴在賞識的春風里,學生的自信、學生的興趣,才會如雨后春筍節節拔高。
新一輪課程改革下的新教材,注重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理念,它把規律性的、理念性的東西全部摒棄,而代以圖片、材料、信息等,要求學生在掌握多種信息的基礎上,自己提煉出老教材中直接給出的東西。這種教材的編寫理念,對城市學生來說,他們利用互聯網、校園網、電視、周邊的環境等可能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而對農村中學來說,特別是農村住宿式的中學來說,不要說網絡,就是電視,學生也極少看到,那么,讓他們利用課本上所給的信息得出較正確的、較深刻的規律性東西,難度很大。針對這種情況,農村的地理教師如何充分利用課堂、充分利用教材的信息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農村教師來說,就是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一、引導學生,成功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每一學期,特別是初一的第一學期的第一節課,如何成功的引入新課,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就尤其顯得重要。
1、精心設計新課的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每一節地理課上,教師如何設計導入新課對興趣的激發尤為關鍵。如果老師能從教材內容出發,創設誘人的情境來引入新知識,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引人入勝,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它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思維充分調動起來。如:“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一節,我曾這樣設計課的導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自己錄制的中央電視臺的一則新聞:在中國南海,中國的海上勘察隊挖出了一種無色透明的固體,類似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冰”,但它能夠燃燒,且幾乎不留殘渣,被科學家稱為“可燃冰”,這時,先中斷一下錄像,讓學生猜測:這種冰晶可能是什么?它可以用來干什么?能替代我們日常中的哪些物質?在討論這些問題后,接著提出:如果煤、石油等燃料物質用完了,日常生活中的取暖、烹調、內燃機工廠等等怎么辦?從而引出新課題: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并在黑板上板書課題。這節課,針對初中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大多數住校生無機會接觸電視、網絡這一實際設計導入,不僅介紹了中國海底新發現的礦藏,而且為學習新能源做了鋪墊,使學生在上課之初就興趣盎然,情緒高漲,從而達到主動探索新知識的目的。
2、調整課程結構,培養學生興趣
現行的新課程初中地理教材,是在諸多地理教育研究者和諸多地理教育工作者總結前人經驗并經過多年實踐而編輯的,可以說,它兼顧了“教”與“學”兩方面,很符合地理教育實踐與理論相統一的要求,是一本很不錯的教材。但說好,是指整體,并不是指它的各個章節都剛好與素質教育、與各地的教師、學生思維相吻合,完美得無一絲瑕斑。現行初中地理教材,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開掘,而在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方面,并不是章章節節都做得很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當地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機改變章節位置,來增強學生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初中地理教材第1冊:前兩章主要學習地球、地圖的基礎知識,科學性強,相應的也就少了一份趣味性。這里面,特別是第二章中“用經緯網定方向”,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學生難于掌握、應用。這時,若按教材的課程設置講了,學生在開學之初被激發起的興趣就會被一點點泯滅掉,這對整個學期的授課都是十分不利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略作一個課程調整,來避免這種情況,增加學生興趣。整體上看,該部分內容與后面知識聯系不十分緊密,可先將“經緯網定方向”暫時略講,不過分強調,到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完全被調動起來時,再拿出來讓學生分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略微調整一下課程結構,既可避免了教師口干唇燥費盡心機的解釋,又避免了學生焦頭爛額仍找不到方向的尷尬??菰锏闹貜褪箤W生在新學期伊始就會喪失學習興趣,略微的課程結構調整可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創設課堂意境,培養學生興趣
中學地理教材,整體上看具有同一模式:初一為世界地理知識,初二為中國地理知識。在初一地理中,先是地理知識的概述,如地球知識、地圖、陸海、氣候、資源、居民和政區等,然后按照若干地域進行地理分區學習,這里面,又按照先自然地理后人文地理的模式進行編寫。初二的中國地理,基本上依舊是按照先總后分,先自然地理后人文地理的模式編寫的。掌握這一規律后,為避免學生入味,應針對不對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任一節課,都要精心創設課堂意境,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興趣,如:初二地理中學習青藏地區流傳著一首民歌:“姑娘出嫁遠方,馬道又遠又長。翻過三座高山,趟過三條大江。走了三十三天喲,才走進新郎的帳戶?!苯虒W時,可先放一遍民歌,再利用分析該民歌的內容,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走了三十三天大,才進入新郎的帳房?引導學生分析青藏地區的交通及依其自然條件和民俗,該發展哪一種交通方式,最后再回到課本,看中國政府的交通設計是否與學生的設計相吻合,并引導學生找出異同,回答出為什么。這種利用民俗、民歌的形式創設課堂意境,既培養了學生興趣,又加強了地理同其它各科知識的聯系,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4、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地理探究活動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經驗,闡述地理現象、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知識,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它是鮮活而有趣的,一點也不抽象,不難學。
比如,在講同學們都深有體會的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特別是農村學生向城市中流動的原因時,從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出發:甲:“家里人多地少,生活困難”;乙:“城里有好學校,我將來要去城里讀書?!北骸俺抢镉懈喔玫陌l展機會,我要去城里打工?!倍。骸俺抢锏纳钏礁撸乙岬匠抢锶ァ?,甚至有的學生說:“城里才是素質教育,農村教師教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