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校園征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二,活動理念:
希望可以舉辦出屬于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特色的征文活動品牌,以此來挖掘更多對于文學有個人借鑒和創作突破的學生作家。同時為學校各大報刊的作品刊登,提供更多的新生力量,并且真正的落實到80,90大學生的“我手寫我心”用我們自己的筆觸,來感知來自學生們最底層的呼喊。
這次的活動也可以豐富大家的課余生活,為屬于我們自己的青春,增添不一樣的光彩。
與此同時,通過這次活動的舉行,可以為我們提供第一手的資料,讓我們可以從中真正的感受到學生們的所需,所想,所感。更加有利于老師們今后工作的開展,可以讓老師的教學理念適應此時學生們不同的需求,以便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并且增加學生對于文學的認知和感受。
三,前期準備:
1, 此次活動由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會,內蒙古師范大學盛樂校區各大學生報刊以及學校兩個文學社團承辦,由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會信息采集部主辦。
2, 由盛樂校區各大報刊進行前期的活動宣傳,并且預計在10月中旬,將會在餐廳西門等地方進行進一步活動的宣傳。在10月底,會以通知的方式將具體的參賽細則發往學校各院系的學工辦以便供各院同學進行咨詢和參與。
3, 此次活動的贊助工作,將有文學院學生會社團部及信息采集部共同完成。而全部流程的攝像,和跟進性的報道將由“文苑記者站”承擔。至于入選的名單由文學院宣傳部最終進行張榜公示。
四,活動流程:
1, 文學院信息采集部,進行前期與各大報刊的接觸和商洽活動的改進。
2, 由文學院學生會各部室,在餐廳西門進行前期的征文報名的宣傳工作。并且各報刊通過其方式在報刊上刊登活動信息。
4, 在10月底,正式進行征文的海選階段。(海選采用的賽制:由同學直接向文學院相關部門遞交自己的文學作品,然后由各大報刊所選出的同學進行前期初賽的審稿工作。該次活動為保證公平,公正,將采用密封的方式進行審查)
5, 在11月10號左右,將會選出進入第二輪的名單,屆時會張榜公告。并且進入第二輪的征文比賽(第二輪征文比賽預計將會選出200——100個名額,并且進行現場命題,限時的征文創作。而它后期稿件的審查由各報刊主要負責人進行,并且會邀請部分老師進行指導,以確保本活動的權威性)
6, 在11月15日會公布最終進入決賽的50個同學的名字,隨后進入決賽(決賽的題目由老師現場擬題,由同學進行創作,后期的稿件由老師進行全部專業性的審查)。最終公布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而獲獎同學的作品將在各校報刊登,第一,二名的同學將有機會在校園報刊中開辟專欄。
7, 在11月末,將進行隆重的征文頒獎晚會,此次的晚會可以由文學院文藝部和各大學校社團一同承辦完成。
五,活動總結:
1, 通過這次活動的舉行,可以發現一批創作性的人才,并為校園報刊們提供作品來源,以此改變現在校園報刊“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
2, 經過此次活動可以讓同學的心聲得到更好的反應,讓老師增加對于現在學生狀況的了解,以此使得同學和老師可以融洽的相處,生活,學習。
3, 我也相信通過這次活動的舉辦,讓我們學生會內部各部室之間的配合更加密切,和諧。同樣有利于我們文學院和學校各個社團,報刊組織的交流,以便于為我們的學生提供更多文學創作的空間和便利條件,從而促進我們同學專業水品的提升。
4, 當然,這樣活動的舉行,可以拓展文學院信息采集部的工作方向,并能夠讓我們掌握第一手,關于其他部門的信息,有利于我們的更好的發展。
文學院信息采集部策劃
701 李健平
哈哈,我是一名初中生了。帶著無限的憧憬我來到了實驗中學。開始了我的初中生活。
沒有太多的壓力,沒有太多的陳舊。這,便是實驗中學帶給我的感受。
白色建筑
我們的學校座落在縣城的北部。走進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座座白色的教學樓,很多老師都曾告訴過我們,我們的學校是全市唯一一處連廊式教學樓,的確,這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諸多方便。但最讓我覺得舒服的,并不是這一獨特的設計而是那一片片古典的白色,圣潔、高雅更加襯托出實驗中學的美麗,再加上星星點點的綠意和富有藝術性的噴水藝術品的點綴,實驗中學真是美得無可挑剔。
暗藍恩師
我們的學校是一所師資力量雄厚的中學,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式,但同時,每一位老師又都是非常嚴厲的,忽然想用暗藍色來形容這兒的老師們:沉穩、平靜、嚴肅卻不失和藹,嚴格卻又不失寬容。
老師們平時都是嚴格的,但在有的時候也偶爾會幽默一把、化解一下我們的疲勞,其實,老師們更懂得為我們“勞逸結合”。
天藍同學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同學,我很慶幸進入了這樣一所學校,結識了這樣一群朋友。
在小學時,我一直以為在下課時討論學習只會出現在小說或電視中出現。但沒有想到在實驗中學這卻成為了現實。
走進教室,可以看見滿屋子的學生都在學習,可別以為這是上課,這可是下午正式上課前半個小時的一幕。生活在這樣的學習里,我被周圍濃濃的學習氣氛所感染,每天都在學習的快樂中沉醉。
金色活動
在所有的顏色中,金色無疑是最奪目的,因為只有它才可以發出耀眼的光芒。我們學校的活動豐富多彩,就好像金色一樣。運動會、朗誦比賽、乒乓球比賽、書法比賽……既充實了我們的生活又為我們帶來了快樂與知識,真可謂一舉兩得啊!
不知不覺,來到新的工作崗位已經一年十個月了。接到本次作業,我才忽然發現,自己竟然還沒有真正的靜下來好好看一看這個我工作的地方。于是這個平凡的早晨,我靜靜的走過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眼中滿是歡喜,心中滿是感動!
雖然已經立冬,但初升的太陽照在校園里,并不覺得寒冷,反而讓我覺得暖洋洋的,教學樓里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老師拿著指著黑板上的白字,做著夸張的口型讀著,好讓他的學生能看的清楚,臺下的學生們,昂著那張渴求的小臉,認真的跟著老師學,也許會有不懂得地方,也許會遇到困難,但他們都在老師那充滿鼓勵的溫柔的笑容中走了過來。空氣中似乎飄著淡淡泥土的芬芳,而這些祖國的花草,正在溫暖中茁壯成長。
教學樓與校園圍墻上濃縮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的古詩詞,又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它幫助我們抒感,讓我們感受人生的意義,也陶冶著我們的性情。宣傳欄內文明創建的的活動剪影,記載了老師和同學們呼喚文明、踐行文明的瞬間。
穿上軍裝,就不再留戀都市的繁華,融入軍營就不再羨慕,花前月下,仰望軍旗,我們意氣風發,堅守站位是對黨和人民的最好報答。
DD題記
從小,我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能夠穿著帥氣的軍裝在綠色的軍營中,像能飛長程的鳥兒般擁有堅強的毅力;像兇猛的獵豹般擁有矯健的身姿和靈敏的反應;像小草般不管強風暴雨都能頑強站立,保衛我的祖國……
終于,軍旅之途中,個個陌生的面孔聚集在一起,跟著指導員一路來到神圣的軍營,剛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老兵整齊劃一的方陣迎接我們的到來,訓練場上沒有喧嘩,沒有雀躍,只有莊嚴和責任。隨后指導員給我們分配了宿舍,進行開會,告知我們作為一名軍人,遵守苛刻的紀律和養成好的習慣是我們所應當具備的。還說,當兵磨練的不是體力,不是身體,而磨練的是一顆心,磨練成一顆具有毅力、堅強、勇敢,具備有責任、擔當的心。
我們每天都要在指定的哨聲中起床,利用指定的時間收拾好內務,整理好自己,再在下一個指定的哨聲中出去排好隊伍,班長進行檢查。
作為新兵的我們,首先訓練的便是跑步、齊步、正步、蹲下、起立、跨立、立正的幾種步伐訓練。其次,我們進行了體能訓練,主要是5公里越野跑和單雙杠訓練,這都是最為消耗體力的兩項訓練。每天隊列會操結束后,還要進行400米障礙、單兵戰術、學習軍事理論知識、隊形變換、方向變換等訓練,主要訓練反應能力和靈敏程度……
就在大家集中精力、拼盡全力訓練中,忽然一聲長哨聲,大家都迅速的排好了隊伍,指導員說:"介于大家也訓練了好長時間,今天就來一次奪旗比賽,并且再繞開所設的所有障礙物,再在對面山上找到我們所放的小紅旗,大家都對自己有沒有信心,"大家都異口同聲的說有。指導員一聲令下,全體新兵急速前進,在5公里越野中,有人累趴下了,也有人一如既往的前進著,在過障礙物攀爬中,好多人都失敗了,不過,我卻是那幸運的一個,走到最后一個任務關卡的人并不多,大家都紛紛上山仔細搜索、觀察小紅旗的所在之地,忽然,出現了幾個黑衣人,而小紅旗就在其中一個人的手里,大家故作一氣,商量好對策準備每人對付一個黑衣人,就這樣,大家撕打在了一起,眼看勝利在握,忽然一個拳頭朝我掄了過來,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啊!就像彈簧般從床上彈了起來,原來是夢,再看看時間,上課的時間快到了,我迅速的整理好自己的衣物,開始了自己美好而又充實的一天。
周寧雋
慈善是什么?以前我總認為,向大街上乞討人的碗里扔一元錢;把自己不能穿的舊衣服、不用的舊書包、舊玩具送給貧困地區的孩子;還有捐錢到慈善總會等就是慈善。
進入初中一年級后,我學習了《慈善讀本》,慢慢地明白了,以前我認為慈善就是施舍、凡是施舍就是慈善,這種觀點是不對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其實慈善不是簡單的施舍,它是一份愛心,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背后那溫暖的目光"!
在街上不時會看到有的人見到乞討人坐在地上,就掏出一元硬幣遠遠地扔向乞討碗,"咣當"一聲,硬幣準確落在碗里,投幣者則露出得意的神色揚長而去;如果投不中,也就不屑一顧走了。這人雖給了乞討者一元錢,但能算慈善嗎?不能,最多只能算施舍!
學校發動大家向貧困地區捐贈衣物時,有的同學就把家里破舊的衣服、褲子,皺巴巴地背了一袋子來。如果貧困地區的同學們收到這樣的衣服他們會怎么想呢?他們能看到"背后那溫暖的目光"嗎?
我們還經常在電視新聞上看到,某個企業家捐了幾萬元錢資助貧困的學生。又是發錢時拍照,又是與受助者合影。但你可知道鏡頭前的受助者那一刻有多尷尬嗎?受助者一定不想讓卑微、寒酸的自己在鏡頭前無限放大吧!慈善不僅僅是捐助,更是對受助者的尊重。如果你無視受助者的自尊,那就不是慈善,而是傷害;他們也看不到"背后那溫暖的目光",而是"人前那張揚的目光"!
當然,我不是反對向乞討者給錢,不是反對向貧困地區捐衣物,不是反對捐錢資助貧困同學,而是希望在施舍時多一點感情上的關愛!比如,在給乞討者錢時,走近他身邊,把錢放在他碗里;捐衣服時,先把衣服洗干凈,把破損的地方補好,用熨斗熨平折疊好裝進衣袋,再拿去捐;資助貧困同學時,不要把鏡頭對準受助者等等。
我記得《慈善三字經》有這么幾句話:"慈善事,靠大家。全社會,齊參加""有愛心,都歡迎",這說得多好呀!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雖然沒有錢捐,但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同學摔倒了,把他扶起來;同學生病了,到他家探望、幫助補習功課;對遇到困難的同學一句鼓勵話、對做好事同學一個贊許的目光;積極參加學校、社會公益活動……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關愛家人、關愛同學、關愛師長、關愛學校、關愛社會,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這樣做,那么到處都有"背后那溫暖的目光",那我們的社會將變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