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突發衛生公共應急演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3(c)-0114-0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簡稱突發事件)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1]。若不能及時應對,不僅危害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公眾心理恐懼,甚至會導致社會混亂、經濟衰退,威脅國家安全。因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是控制突發事件的關鍵,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參與、協調合作。
衛生行政部門是構成我國衛生體系的重要組織機構,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中擔負著組建監測和預警系統、統一指揮和組織協調衛生系統各部門的應急處理工作、制訂應急預案、組織應急培訓和演練、進行大眾健康教育等職責[2]。因此,衛生行政部門在突發事件的應急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應急控制措施和救援工作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后續處置及應對成效[3]。而縣級衛生行政部門位于突發事件應急的最前沿,需在第一時間趕赴突發事件發生現場、了解情況、指揮和協調應急工作等。為了解河南省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突發事件應急(以下簡稱衛生應急)能力,從中發現不足并提出相應建議,進行了本次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本調查采用整群抽樣方法,根據地理位置在河南省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各抽取1個市,對該5市所有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進行問卷調查。
1.2 方法
采用全國衛生應急基本情況調查表(衛生行政機構用表)。調查內容為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31日河南省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應急能力基本情況、機構建設、隊伍建設、培訓演練、裝備儲備、經費等。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共調查了39家單位,收回有效問卷39份,有效應答率為100%。所調查單位中,僅5家(12.8%)單位設有獨立突發事件應急部門,其中2家單位沒有獨立辦公用房。沒有獨立突發事件應急部門的單位中,有70.6%(24/34)的單位指定了其他部門作為兼職機構承擔衛生應急工作,多為辦公室、疾病預防控制科。
調查顯示,實際從事衛生應急的工作人員占總編制人數的4.2%,其中29.7%的人員為長期借調(借調時間≥6個月)。應急工作人員中醫學專業人員比例為67.6%,平均年齡(39.0±7.3)歲,學歷均為本科及以下,其中,本科學歷占45.7%。
38家(97.4%)單位制訂了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及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30家(76.9%)單位有指定的衛生應急醫療機構,應急床位共2 275張,平均每家醫療機構72張。
2.2 突發事件應急隊伍建設
調查的39家單位均下發文件成立了專門的應急隊伍,即應急隊伍設置率為100%,平均每個單位3.9類,6.1支,75人。主要是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和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伍。
19家單位成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平均每單位3.6類,25人。但有近一半的專家咨詢委員會在過去1年中沒有開展相關活動。
2.3 衛生應急演練與培訓
2008~2010年39家單位平均每季度演練8.5次,其中,26.6%為桌面演練,73.4%為實戰演練;38.9%為本單位演練,44.4%為跨單位演練,16.7%為跨部門演練;涉及人數從數人至數百人不等。
2008年度,39家單位舉辦各類衛生應急培訓累積52次,3 259人,平均1.73次。2009年度共舉辦各類衛生應急培訓累積73次,5318人,平均2.21次。2010年度共舉辦各類衛生應急培訓累積36次,2 569人,平均1.24次。
所調查的39家單位中,2008年單位參加培訓人員總數為953名,2009年單位參加培訓人員總數為1 269名,2010年單位參加培訓人員總數為682名。有的單位在這3年中沒有人參加過衛生應急培訓。
2.4 裝備、儲備情況
所調查單位中,61.5%(24/39)的單位沒有用于衛生應急的專用辦公車輛,且衛生應急車輛均無獨立通訊設備,應急通訊方式主要是移動電話和固定電話。
76.9%(30/39)的單位有衛生應急物資實物儲備。有實物儲備的單位最低的為數千元,最高的為百萬元。93.3%(28/30)的單位的衛生應急物資是委托醫療衛生機構儲備。39家單位中,僅有5家衛生行政部門參照《衛生部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參考目錄》進行了衛生應急服裝裝備。
2.5 工作經費
2008年度,51.6%的單位沒有衛生應急年度預算的日常工作經費,其他有日常工作經費的單位,最低為1.0萬元,最高達117.0萬元;2009年度,48.4%的單位沒有衛生應急年度預算的日常工作經費,其他有日常工作經費的單位,最低為1.0萬元,最高達169.5萬元;2010年度,51.6%的單位沒有衛生應急年度預算的日常工作經費,其他有日常工作經費的單位,最低為1.0萬元,最高達181.6萬元。
3 討論
近年來,河南省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在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衛生應急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高。本次調查中,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專門應急機構設置率、獨立辦公用房及衛生應急人員占總編制人數的比例均較低。應急部門是應急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置的形式、層次對衛生應急處置效率及效果起著重要作用。各衛生行政機構應積極組建獨立衛生應急職能部門,建立內部應急組織領導小組或指揮中心。應吸納高素質應急工作人員,豐富衛生應急隊伍。
應急預案是指為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災害,為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降低事故損失而預先制訂的一整套關于應對和從應急事件中恢復的協議或安排[4]。完善的預案會使突發事件中人員的死亡率減少2/3,甚至更多[5]。本調查顯示,河南省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應急預案設置率及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設置率均達到97.4%,個別單位未完善的單位應盡快制訂本級各類應急預案。39家單位均成立了衛生應急專業隊伍,但種類及數量有限。
培訓與演練是提升衛生應急隊伍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是加強自身能力與現場處置能力的重要措施,是積累經驗的有效方法[6]。完善的應急預案演習和定期開展演練,能有效地促進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7]。作為突發事件應急的重要部門,應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衛生機構,合理組織和規劃每年參加培訓的人數、培訓次數、培訓級別、培訓內容。本調查顯示:每年每單位均能積極開展演練與培訓,但演練次數和培訓人數均不多。演練內容以食物中毒事件為主,其他方面的應急演練較少;演練以本單位為多,跨單位跨部門較少。而突發事件的應急需各部門共同參與、協調合作,通過多次的跨部門演練,在實際應急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協作,高效、快速地應對各類突發事件。
由于工作經費緊缺,河南省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急裝備不足,這直接影響應急工作的開展,影響應急的速度和效率。政府應加大對突發事件應急工作和應急體系基礎建設的投入,落實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機構的財政補助政策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經費,各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規定,完成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要的設施、設備、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資的生產、供應、運輸和儲備[8-9]。為了有效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和事后處理,應當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衛生行政部門在突發事件中的行政責任,完善突發事件中衛生行政部門的行政責任體系[10]。
總之,各衛生行政機構應加強自身管理,合理配置科室和業務人員,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發揮現有專業人員的工作熱情和能力,保證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的快速、高效,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能力,以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隴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 焦明麗,吳群紅,郝艷華,等.黑龍江省衛生行政機構應急能力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10):1247-1248.
[3] 董仕林.淺析衛生行政部門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C].中華醫學會第一次全國公共衛生學術會議論文集,2009, 10:87-88.
[4] 胡國清,饒克勤,孫振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初探[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31):2173
[5] WHO. Community emergency preparedness:a manual for managers and policy maker [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6] 唐宗順,陳國強,何中臣,等.重慶市衛生監督人員培訓現況調查報道[J].重慶醫學,2011,40(10):1014-1015.
[7] 郇毅,俞汀,倪勝,等.2005年浙江省衛生監督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情況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6,26(8):39-40.
[8] 王衛軍,鄭建中.青海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應急工作現狀分析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6):413-414.
[9] 王選平.論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法定職責[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5, 12(5):323-326.
一、加強衛生應急機構建設。
1、成立衛生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按照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有關規定和上級主管部門統一要求,設立衛生應急辦公室,有專人負責,以便統一指揮和組織協調全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2、加強衛生應急網絡建設。按照上級要求單位設有專職人員負責衛生應急工作;衛生院掛牌成立衛生應急辦公室,要指導村(居)委員會、學校成立衛生應急工作領導小組。
二、加強衛生應急日常管理工作。
1、健全完善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制訂完善鄉鎮級衛生應急相關預案、方案;制訂完善醫療衛生單位內部相關預案、方案;完成全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協調指導學校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建立預案機制,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加強衛生應急培訓和演練。通過多種形式對醫務人員進行衛生應急管理、衛生應急預案、衛生應急知識及個人防護用品穿脫等有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和演練,熟悉報告、處置程序,提高衛生應急處置能力。醫院20xx年內要舉辦綜合演練,指導各村所單位做好演練及培訓工作,做好對全鎮居民的宣傳工作。
3、加強衛生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強腸道門診、發熱門診、化驗室、網絡報告系統和流行病學調查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報告、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處理能力。
4、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工作。進一步規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的核實、匯總、分析和評估。健全和完善突發公共事件風險隱患排查監管工作。
5、做好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自然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繼續抓好人禽流感、鼠疫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和應對,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流行的應急處置機制。強化救災防病隊伍建設,做好災前各項準備工作,及時、有序開展救災防病工作。
6、加強衛生應急物資儲備。不斷探索完善衛生應急物資儲備機制,適當儲備必需的衛生應急物資,并及時更新,確保衛生應急工作及時有效開展。
7、加強衛生應急宣傳教育工作。積極開展衛生應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工作,提高公眾的發現、報告意識,提高人民群眾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等衛生應急的能力,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
大力推進衛生應急辦事機構建設??h衛生局明確專門科室專人負責衛生應急日常工作;二級以上醫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衛生監督所是參與各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專業技術機構,必須設立衛生應急辦公室或明確專門科室(人員)負責衛生應急工作,各鎮中心衛生院也要明確專門科室(人員)負責衛生應急工作,在全縣形成上下對口、分級負責、信息暢通、指揮有力的衛生應急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適應新形勢下衛生應急工作的需要。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決策指揮和快速反應能力。
二、修訂完善衛生應急預案
“一案三制”是衛生應急工作的核心內容,“一案”是指制訂修訂應急預案,“三制”是指建立健全應急的體制、機制和法制,共同構成應急體系的基本框架,根據衛生應急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我縣2008年以前下發的衛生應急預案進行全面梳理,重新制(修)訂印發一批應急預案,使其更好地適應當前衛生應急工作實際。做好各級各類應急預案的銜接和動態管理工作,著力提高預案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預案之間的協調性,為各類突發事件的衛生應急處置提供有效指導,真正做到應對有策。繼續鞏固和完善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制定各種衛生應急工作制度和崗位職責,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培訓演練,協調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合防控措施。
三、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工作
繼續加強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網絡體系建設,認真組織實施突發急性傳染病及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動監測,包括缺課監測、藥房用藥監測、傳染病醫院監測等,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的及時性、科學性和準確性。繼續加強人禽流感、非典和鼠疫等突發急性傳染病監測預警工作,加強監測點能力建設。開展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建立健全監測預警研判機制,提高風險監測、識別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息等各種媒體和手段,及時預警信息。完善縣、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網絡,重點建設縣、鄉信息報告網絡。依法規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報告工作制度,明確信息報告的責任主體,加強對信息的核實、審查和管理,對遲報、漏報甚至瞞、謊報行為要依法追究責任。
四、切實做好衛生應急各項準備工作
(一)衛生執法監督體系應急準備。衛生執法監督體系是突發事件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縣衛生監督所要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負責做好全縣傳染病、餐飲業食品安全、公共場所衛生、學校衛生、飲用水衛生、放射衛生及醫療機構、母嬰保健等衛生監督檢查和執法工作,協助衛生行政部門調查轄區內較大、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違法行為,提出采取臨時控制措施和行政處罰的建議。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對各醫療衛生單位衛生應急處置各項措施落實情況的督查。加強日常衛生監督管理,開展對相關應急事件責任單位的經常性衛生監督,規范其生產經營行為,消除隱患,防范該類事件的再發生。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衛生應急處置隊伍,制定相關衛生應急預案,組織培訓和演練,配備和完善應急處置儀器設備,保證應急處置工作正常開展。
(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應急準備。全縣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主要包括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鎮衛生院防保機構。明確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衛生應急工作的日常管理機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添置相關儀器設備,充實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加強各鎮衛生院防保所建設,調整防保所專業技術人員構成,提高其參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疾控中心要主動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監測,并保證監測與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及時發現潛在的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并按規定的報告時限及時報告。要做好突發事件應急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及消殺器械、個人衛生防護等物資的儲備。
(三)醫療救治體系應急準備。整合鄉鎮急救資源,健全以市急救中心、縣級急救醫療站、鄉鎮急救醫療點和相關醫院組成的急救醫療網絡,全面建成覆蓋城鄉的“15分鐘急救醫療圈”,提高基層急救能力和水平。增加縣二級醫院急診科醫療急救設備,培訓急救專業人員,將各醫療單位急診科(室)納入全縣急診急救系統,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時,接受急救指揮中心調度,承擔傷病員現場急救和轉運。改善縣人民醫院感染病區的條件,規范傳染病病人的收治,嚴格院內傳染病轉運,不發生院內感染。逐步改善農村鄉鎮衛生院搶救室設施條件,購置必要的醫療設備,充實醫療專業技術人員。支持和鼓勵村級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建設,提高農村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各有關醫療機構要保持和完善發熱門診等傳染病隔離診療設施,并做好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資儲備。各級醫療機構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患者醫療救治和報告工作,實行首診負責制,建立醫療救治檔案,配備必要的抗菌、解毒藥品和搶救設備,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技術力量,全力以赴救治病人,盡可能降低突發事件造成的健康損害。
五、全力做好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工作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其它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科學決策,果斷處置,千方百計救治傷病人員,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死亡率和傷殘率,全力減少生命和健康損失。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分析研判通報機制,力爭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通報、早處置,切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和處置能力。高度重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溝通以及信息、輿論引導和輿情分析工作,主管領導要關注疫情、輿情報告,全面履行處置突發事件的責任。認真做好重大活動(會議)醫療衛生保障工作。
六、加強衛生應急培訓及演練,提高應對應急工作水平
按照省市部署,結合《2011-2015年省衛生應急工作培訓規劃》,在全縣衛生系統深入開展以“建設高素質衛生應急隊伍,提高整體衛生應急能力”為主要內容的衛生應急大練兵大比武活動,活動以提高衛生應急隊伍素質和能力為核心,以衛生應急管理及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醫療(急救)等專業機構應急人員為重點,以衛生應急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以及應急演練為內容,全面提升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顒右巼@每一個衛生應急預案等開展培訓演練,達到熟悉預案、鍛煉隊伍、提升能力的目的。根據全縣實際情況,培訓內容側重于相關行政法律規范和技術操作規程,以疫情處理、食物中毒、職業中毒、院前急救等為主要內容。圍繞培訓內容,適時開展衛生應急演練,鞏固培訓質量和效果。確定演練科目,制訂演練評價標準(分別制訂后匯總)。演練結束,認真總結點評,積累經驗,并及時反饋相關單位,對存在問題予以整改,不斷提高衛生應急工作水平。
通過防災減災宣傳和應急演練活動,營造突發公共事件宣傳輿論氛圍,增強公眾危機意識和防災避災意識,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各醫療衛生單位的應對處置危機的水平,預防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和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活動安排
(一)應急搶險醫療救援技能競賽
5月7日,由縣人民醫院組隊代表縣參加了全市首屆應急搶險醫療救援技能競賽,取得團體第三名的優秀成績。
(二)縣政府組織的宣傳活動
1、活動時間:2013年5月12日上午9時一一下午3時。
2、活動地點:廣場。
4、活動要求。以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省突發事件應對辦法》、《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實施辦法》為主線,結合工作實際,大力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剖析各種典型事故案例,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升自救互救能力。要求參加宣傳活動的單位必須設一個宣傳點,結合各自部門職能職責開展形式多樣、圖文并茂的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活動。
5.活動方式。宣傳活動當天,在廣場指定區域設置宣傳站點1個,懸掛鮮明宣傳標語1幅(橫幅由縣應急辦統一制發,費用由相關單位承擔),結合部門職能職責印制防災減災宣傳手冊、傳單、音像制品等資料,大力宣傳法律、法規、政策、預案及災害防范知識,并配備專門人員講解與發放宣傳資料。
6.強化督查??h應急辦、縣目標績效督查室和縣行政效能建設辦公室將組織人員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嚴格督查考核。
7.加強宣傳?;顒悠陂g,縣電臺、縣電視臺、《日報·??坟撠煵扇?、專題、公益短片、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宣傳報道應急管理知識和活動開展情況,負責全程錄制整個活、動,并制作成光盤,送各牽頭單位留存。
8、2013年5月12日上午9時一一下午3時,由縣疾控中心在廣場指定區域設置衛生局宣傳站點開展宣傳活動。
(三)衛生系統的宣傳活動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參照縣上宣傳活動的要求,結合當地和單位實際組織宣傳活動。
(四)應急演練活動
1、活動時間:2013年5月20日前(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2、活動地點:中心衛生院
3、活動方式:醫院緊急疏散演練
4、活動要求
由中心衛生院制定醫院緊急疏散演練方案,包括緊急情景設置、疏散安置點、病人轉移、相應的醫療救援、觀摩解說、觀摩接待等。于5月12日前將演練方案報縣衛生局應急辦。
其它各醫療衛生單位派1名負責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到中心衛生院現場觀摩應急處置演練活動
5.縣應急辦、縣目標績效督查室和縣行政效能建設辦公室將組織人員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嚴格督查考核。
三、組織領導
本次活動由縣衛生局副局長文斌任領導小組組長,縣衛生局應急辦主任周文釗負責整個活動的綜合協調工作。
[關鍵詞] 衛生應急指揮平臺;公共衛生事件;作用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3(a)-0155-02
為了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應急反應及處置能力[1],作為重要的公共衛生業務應用系統的應急指揮平臺,是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救援活動實施組織領導的一個科學、有效、運轉良好的組織系統,對規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起的健康損失、經濟損失和社會損失降到最低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
1 衛生應急指揮平臺的作用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其不可預測性,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體系,必然會反應遲緩、應接不暇、顧此失彼。因此,應急指揮平臺是以提高應急指揮及處置能力為目的[3],以提供信息暢通、反應快捷、指揮有力、責任明確的應急處置為基本手段,通過整合資源,提高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加強衛生應急服務的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1.1 應急準備功能
1.1.1 資料收集管理 可以提前收集管理衛生應急工作的有關規范、應急預案和相關知識經驗資料[4];收集本地區歷史突發公共事件、典型突發事件應急案例及可能引起突發事件的危險因素等信息,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監測預警提供依據。
1.1.2 物資管理 可以實時管理應急物資儲備及調配情況,并通過有關數據對應急能力及物資儲備進行科學評估,包括評估某一事件所需的應急人員、檢驗的試劑及設備、防護用品種類及數量、交通、通訊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合理調配應急資源,堵塞漏洞,有備無患。
1.1.3 人才管理 建立應急專家庫及衛生應急梯隊,并將衛生應急成員按職稱、專業特長、應急經驗、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管理,增強各應急部門、機構、人員之間的相互銜接和協調能力,增強聯合應急的反應能力,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綜合處置水平。
1.1.4 培訓演練 組織醫療衛生和衛生應急技術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模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對應急指揮和決策系統進行實戰演練,發現預案或程序的缺陷并提出整改措施[5],提高應急指揮和決策系統的協調性,檢測預案的實用性。
1.2 監測預警功能
及時準確的監測是及早發現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并防止其發展的重要基礎,監測貫穿應急指揮的全過程,預警是監測的目的[6]。應急指揮平臺根據主動或被動獲取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實時數據(包括下級衛生行政部門上報、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系統、社會舉報、媒體網絡等各種渠道獲取的監測信息進行核實),根據國家規定和特定的預警規則,對信息進行分析與評估,對符合預警規則的事件預警信息,同時針對相關突發事件快速展開相應的應急準備工作,并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時進行通報與匯報。
1.3 應急處置功能
通過應急指揮平臺各個監測信息系統收集到的各項數據,經過認真分析研究,能快速啟動應急響應,并根據預案迅速指揮及處置,有條不紊地組織人員與物資調度,根據事件進展,調整應急救援隊伍、專家、物資。同時為專家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為領導分析預測事件發展趨勢,提出參考措施,從而控制疫情或事件的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7]。
1.4 結案評估功能
當突發事件被控制后,應急指揮平臺要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展示,為衛生行政部門或本級政府提供判定響應終止的決策支持,并對該事件出具結案報告。
2 衛生應急指揮的現狀
目前本市應急指揮中心的運作模式是,接到突發公共事件的報告后,立刻通過電話、短信向有關領導報告,并在領導和參與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政府部門之間進行點對點的資料收集、請示、反饋、傳達、協調和跟蹤??偨Y本市衛生應急指揮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信息預警和信息報告工作不夠完善、信息報送渠道不暢通,個別縣(區)、部門容易出現遲報、漏報、瞞報現象[8];②應急管理機構和工作機制尚不健全,自治區衛生廳已成立獨立編制的衛生應急辦公室,市衛生局雖然已成立應急辦公室,但是市及其縣區衛生局衛生應急管理機構均無獨立編制,無專職工作人員;③應急管理工作基礎比較薄弱,應急工作人員有待進一步充實,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科學、系統、有效的培訓,突發公共事件處置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偟膩碚f,缺少一個科學、系統、快速聯動、運轉高效、信息資源共享、綜合性的應急指揮系統平臺。
3 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的幾點建議
①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的應急聯動機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重視是根本保證,政府的主導地位不容忽視,盡快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綜合指揮平臺的實現過程,提升衛生決策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②加強監測預警系統建設,進一步健全信息保障和專家、專業隊伍,對社會人群的健康適時監測,及時發現對人類可能造成生命、健康威脅的疾病,并提供預警等決策依據,加強縣、鎮、村三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網絡體系建設;③高素質應急人才缺乏、應急人員數量相對不足、人才流失嚴重等現象普遍存在,應爭取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9],加強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和應急隊伍人員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④建立長效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目前,除了個別疾病外,對許多衛生應急物資貯備均未做出明確的數量和品種要求,普遍存在物資儲備不足的情況,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難以有效處理[10],因此,要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所需藥品、檢驗試劑、物資等的儲備,提高物質保障能力,降低危害性。
[參考文獻]
[1] 趙琦,趙根明,韋建國,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內涵[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8,24(5):477-479.
[2] 祝聞華,陸鶯,徐文學,等.縣級市公共衛生應急在綜合指揮平臺的實現與應用[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1):13-15.
[3] 李西,鄧世延.護理部在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2006,21(5):12-13.
[4] 沈宇青,范春,馮東雷,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研究及應用[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0,27(8):186-191.
[5] 呂孫頂.應急演練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及發展探索[J].海峽預防醫學,2009,15(3):71-72.
[6] 洪榮濤.試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與預警[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5,21(2):106-108.
[7] 徐寅峰,馬麗娟,劉德海.信息交流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處理中作用的博弈分析[J].系統工程,2005,23(1):21-27.
[8] 李喜童.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報送機制研究[J].中國應急救援,2012,6(2):10-13.
[9] 向浩,王重建,許奕華,等.中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人才培養現狀與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7,41(增刊):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