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以距離為話題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擬人抒情式
例:一直苦苦思索著你,我心中的精彩語文;一直苦苦追求著你,我心中的精彩語文。你給我清風與明月,你給我山光與水色,你給我碧海與晴空,你打通了我與自然的界限(選自2005年江蘇無錫半命題“精 ”的滿分作文《精彩語文》)。
解讀:考生開頭就直抒胸臆:自己一直苦苦思索、追求著“精彩語文”。然后以第二人稱行文,將“精彩語文”擬人化,用排比句具體寫出了“語文”的“精彩”,拉近了人們與語文的距離,讀來有一親切之感。
二、比喻抒情式
例:生活如詩,詩意有盡情難盡;生活如茶,茶香滿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處情難留;生活如酒,酒將醉時笑語盈……(選自2005年江蘇無錫半命題“精彩 ”的滿分作文《精彩一幕》)
解讀:開頭將生活比喻成詩、茶、歌、酒,并以工整的排比句式,抒發(fā)了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節(jié)奏感強,情意綿綿,令人陶醉。
三、排比議論式
例:我珍惜陽光,因為它給我溫暖;珍惜晚風,因為它給我涼爽;珍惜綠葉,因為它給我生機;珍惜星空,因為它給我遐想(選自2004年江蘇無錫以“珍惜”為話題的滿分作文《懂得珍惜》)。
解讀:這篇文章的開頭緊扣話題“珍惜”,采用議論的表達方式,以排比句的形式寫出了自己珍惜陽光、晚風、綠葉、星空這些自然景物的理由,為下文展開“懂得珍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情景描寫式
例:秋日的黃昏,荻帶著一身的寂寞,走進了那片楓林中。踩著那些干桔的,失去綠色的落葉,嗤嗤啦啦的聲音在腳底響起。荻蹲下去,慢慢撿起一片,一顆淚珠竟無聲無息地滴落在葉子上(選自2002年山西太原以“公平”為話題的滿分作文《被遺忘的角落》)。
解讀:秋日黃昏這一特定時間和落葉這一特定事物有力地烘托了自己寂寞傷感這一特定的心境,可謂渾然天成。使人立即想起魯迅《故鄉(xiāng)》的開頭,“蒼黃的天底下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的景與“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的情的水融。可見考生也是學以致用。
五、懸念提引式
例:我臉紅,我羞愧,我將頭低了下去。雖然耳邊正響著“贊許”我的掌聲。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選自2005年江蘇宿遷命題滿分作文《掌聲又想起來》)。
解讀:開頭緊扣題目點明掌聲,設置懸念??為什么這“贊許”我的掌聲,卻“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以引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為下文落實“又”作了很好的鋪墊。
六、引用名言式
例:“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一直相信,人的生存是為了接受不同的挑戰(zhàn),攻克各式各樣的難題。這樣才會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增長自己的才干,甚至于于完善自己。所以我們要接受不同的挑戰(zhàn)(選自2005年海南省課改區(qū)材料半命題“我生活在中”滿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戰(zhàn)中》)。
解讀:開頭緊扣文題中的“挑戰(zhàn)”,引用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名言,闡述道理,具有強大的說服力,然后擺出論點??我們要接受不同的挑戰(zhàn),為下文展開論述張本。
七、題記單列式
例一:淡淡的,真的是淡淡的,卻讓我一瞬間體味到了一種別樣的馨香…… ??題記(選自2005年江蘇南通以“生命的芳香”為話題的滿分作文《蔓延在梔子花開的季節(jié)》)。
例二:家,是溫馨的港灣,是我們這些出海的小船最好的歸宿;家,是一把大大的傘,有風有雨為我遮為我擋;家,也是一首亙古不變的歌謠,是印在我心中最美的音符。 ??題記(選自2005年重慶以“力量”為話題的滿分作文《家庭的溫馨》)。
以改變?yōu)樵掝}的英語范文【一】
互連網(wǎng)改變生活Internet Change Life
Globally, we have moved from a culture centered on network television, cable, AM and FM radio and telephone into a digital society with mass media,streaming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computer. To shift to a digital economy, best demonstrated by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the Internet, is transforming everyday products and practices. Ideas expressed in soft wares, chip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mass media have enormous leverage worldwide. Beyond emails and online shopping, the Internet promises to change dramatically huge spectrum activities. Its benefits can be well illustra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在全球范圍內(nèi),我們已經(jīng)從一個文化中心為網(wǎng)絡電視,有線電視,AM和FM收音機,電話的社會進入到以大眾媒體,信息流,智能計算機的數(shù)字社會。轉變成數(shù)字經(jīng)濟,最明顯體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爆增,它正在改變?nèi)粘.a(chǎn)品和實踐。思想體現(xiàn)在軟件,芯片,通信系統(tǒng),金融機構和大眾媒體擁有巨大的全球影響力上。除了電子郵件和網(wǎng)上購物,互聯(lián)網(wǎng)還承諾大改光譜活動。它的好處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說明。
In the first place, it contributes to escape us from laborious work, save our time, facilitate our lives. Secondly, with computer’s extensive reach into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a perspective of human life can be shown only with a single keystroke. No matter where we are, in school, business workshops, operating rooms, labs, banks of halls of government, the Internet appears to reflect a perspective of human life. Furthermore, computer profits us by relaxation and entertainment it provides.
首先,它有助于我們擺脫費力的工作,節(jié)省時間,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其次,計算機的廣泛延伸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只需一個單一的按鍵就可以透視人類生活。不管我們在哪里,在學校,企業(yè)車間,手術室,實驗室,銀行政府大廳,因特網(wǎng)似乎都可以反映人類生活。此外,電腦不僅提供放松和娛樂還有利潤。
But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eople debate that it is also inconvenient, waste the time, isolated us from people, and make our lives more complicated. Some people repair the most sophisticated computer but can’t mend a pair of socks. Yet in fact, computer collapse the distances and demolishes all boundaries. Whether computer is a blessing or a curse, depends on different circumstance and the way you use it.
但另一方面,一些人反對說電腦也很不方便,浪費時間,和人們孤立起來,并使我們的生活更復雜。有些人會修理最復雜的計算機,但卻不能修補一雙襪子。但事實上,電腦消滅了距離并拆除所有的界限。計算機是祝福還是詛咒,取決于不同的情況和使用它的方式。
As a new millennium approach, we look forward to constructing a new fantasy land by combination with the wealth this new age will bring and the high technology it will provide.
作為一個新千年的方式,我們期待通過結合這個新時代將帶來的財富與高技術所提供的來建立一個夢想中的樂園
以改變?yōu)樵掝}的英語范文【二】
鄉(xiāng)村之變 The Changes in Countryside
Nowadays, thanks to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ountryside. Now let me introduce some changes in details.
如今,由于改革開放政策,在農(nóng)村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現(xiàn)在讓我介紹一些具體的變化。
In the past, farmers used to live in the huts which were in poor quality. They would be destroyed easily in the heavy storm. But nowadays, most farmers have their own houses and flats. Some houses are even bigger and more marvelous than the ones in the city.
過去,農(nóng)民們常常住在質量差的小屋。這樣的小屋在暴雨中很容易會被破壞。但如今,大多數(shù)農(nóng)民都有自己的房子和公寓。有些房子甚至比城市里的更大、更不可思議。
In the past, farmers usually starved to death in disasters, because they had nothing to eat. But nowadays, farmers can plant many corps to live with or sell them. No wonder that most of them are wealthy.
在過去,農(nóng)民通常餓死在災難中,因為他們沒有東西可以吃。但現(xiàn)在,農(nóng)民可以種植很多莊稼來維持生活或者拿來出售。難怪大部分都是富有的。
In the past, farmers were hardly to see the outside world, since they had to tramp over the mountains if they wanted to go out. But nowadays, many high ways and tunnels have been built, so it’s convenient for them to go out. Moreover, most farmers also have their private cars. Therefore, they can go anywhere they like.
在過去,農(nóng)民們很難看看外面的世界,因為如果他們想出去的話,他們不得不徒步翻山越嶺。但現(xiàn)在,建立了很多高速公路、隧道,人們出去是很方便的。此外,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民也有自己的私家車。因此,他們可以去任何他們喜歡的地方。
In the past, farmers always suffered from the diseases, because there was no doctor at all. But nowadays, many hospitals have come into being in countryside, so they can be cured in time.
在過去,農(nóng)民經(jīng)常遭受病痛,因為根本就沒有醫(yī)生。但如今,在農(nóng)村里也有很多醫(yī)院了,所以他們可以及時得到治愈。
In the past, it was difficult for children to study in countryside. But nowadays, as there are so many schools in countryside, more and more children can get a better education.
在過去,農(nóng)村的孩子很難去上學。但現(xiàn)在,因為在農(nóng)村有很多學校,越來越多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
考場失誤大盤點
1.啞巴型,即整篇文章不出現(xiàn)一句主觀點句。
2.慢繞型,即在文章前三段之內(nèi)找不到一句有關文章中心的主觀點句。
3.缺乏“眼睛”型,即從文章的標題上找不到任何有關立意的關鍵詞。
4.堆積素材型,即只知堆積素材但不知對素材作出有效分析。
5.缺乏“橋梁”型,即懂得分析素材,但分析后不知將素材與文章的主觀點有效鏈接。
6.霧里看花型,即時隱時現(xiàn)地出現(xiàn)幾句主觀點句,給閱卷老師“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7.深藏不露型,即到文章結尾部分竟也找不到主觀點句。
實戰(zhàn)技法大突破
考生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來呈現(xiàn)主觀點,進而將文章釀成“二鍋頭”。
1.一“名”驚人――第一時間呈現(xiàn)主觀點。
(1)將材料話題“變形”做題目
如2015年天津卷以“范兒”為話題的材料作文,考生可將話題做如下變形:《范兒,一個時代的標簽》《范兒,個性的展現(xiàn)》《青春有范兒》......
(2)將材料立意的關鍵詞“融入”題目
如2015年課標卷II對“風采”的論述,考生可緊扣“風采”這個關鍵詞擬出以下題目:《成就他人的風采》《自己的風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采》......
2.打造“鳳頭”――一針見血地呈現(xiàn)主觀點。
(1)“引述試題材料(角度必須明確)+分析+觀點”式
如2015年安徽卷優(yōu)秀作文《探索,讓你認清本質》之鳳頭:
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置于顯微鏡下,竟變成了凹凸不平結構的無色翅膀。【從結果的角度切入】原來,是因為光線的照射才使其呈現(xiàn)出繽紛的色彩。海上的蜃景,沙漠中的城市,竟是一片虛像。原來是光線的折射讓你眼花繚亂。【從原因的角度分析試題材料】由此可見,生活中我們必須擁有一顆探索的心。探索,讓你認清本質。【一針見血地亮出觀點】
(2)“名言警句+引述試題材料(角度必須明確)+觀點”式
如2015年廣東卷優(yōu)秀作文《與自然擁抱》之鳳頭:
“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約翰?唐尼在《沉思》中寫道。【引用名言開頭】人類從遠古的人猿走來,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說,我們,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兒女,大自然精妙的藝術品。而工業(yè)革命以來,科技在人類與自然間筑起了一道墻,人與自然似乎很“遠”,但其實不過一步之遙。【分析試題材料】所以,朋友,請暫時關掉電視,請慢下點擊鼠標的速度。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吧。【一針見血地亮出觀點】
(3)“排比造勢+觀點”式
如2015年江蘇卷優(yōu)秀作文《智慧的力量》之鳳頭:
智慧是石,可以擦出希望之火;智慧是火,可以點亮希望之燈;智慧是燈,可以照亮生活之路;智慧是路,引你從黑夜走向黎明。【排比造勢】所以,秀出你的智慧,人生因智慧而精彩!【一針見血地亮出觀點】
(3)分解中心觀點――用“立骨句”呈現(xiàn)主觀點。
用小標題呈現(xiàn)主觀點就是將主觀點分解成幾個小分論點,并將其作為小標題或單獨成段或放在本論部分每一段的段首,從而使文章的主觀點從思維深處浮現(xiàn)于視覺表面,給閱卷老師的視覺和心理產(chǎn)生極強的沖擊力。
(4)搭建“橋梁”――用分析素材句呈現(xiàn)主觀點。
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議論文必離不開論據(jù),而對論據(jù)又必少不了分析,所以考生在分析論據(jù)時一定要將素材與主觀點有機結合,搭建起素材與主觀點之間的“橋梁”,讓論據(jù)與主觀點達到完美地統(tǒng)一。
如2015年湖南卷優(yōu)秀作文《修心如蓮》片段:
漢有昭君,不賂畫工,寂寂深宮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蓮,終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親匈奴。識大體的智慧,濟蒼生的胸懷,沉著大氣的風范,令她成為一首絕唱。直至百千年后,人們?nèi)钥蓮亩鸥Φ囊髡b中瞥見那一抹驚鴻的倩影。是什么讓一位紅顏以扶柳之態(tài)名留青史?是其內(nèi)在的德。修心如蓮,憑自我價值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蜀有孔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躬耕于南陽,不爭虛名于諸侯。然而一代名主劉玄德恭敬相邀,三請兩拒,傳為美談。如果他不是臥龍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個帝王會甘心低頭細語呢?羽扇綸巾間的豪情膽識是其吸引劉備的法寶。修心如蓮,孔明靜候。以兼濟天下之大才贏得生前身后名。姜子牙垂釣言:“愿者上鉤。”八十高齡遇文王。可見,世人渴求的與年齡無關,與相貌無緣。內(nèi)在價值的升華才是一個人得到贊賞的根源。
以上示例,考生均采取的是“論據(jù)+分析+扣題句”的形式寫作,此法不僅豐富文章內(nèi)容,說理深刻,而且能明確地呈現(xiàn)主觀點,可謂一箭三雕,堪稱完美至極。
5.打造豹尾――言有盡而意無窮地呈現(xiàn)主觀點。
妙語作結,結尾點睛。這樣的寫法在結構上能讓文章前后照應、首尾圓合,呈現(xiàn)出緊湊之美;在內(nèi)容上既能清晰地呈現(xiàn)主觀點,又能產(chǎn)生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境。
(1)“回扣試題材料+主觀點”式結尾
如2015年廣東卷優(yōu)秀作文《遠近結合,感悟自然》之豹尾:
大自然離我們很近,也很遠,但我們可以利用既有的方法和手段,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人們創(chuàng)造了科技,雖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記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體驗。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我們才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2)“名言警句”式結尾
如2015年廣東卷優(yōu)秀作文《生在此岸,心在彼岸》之豹尾:
恰如居里夫人所說的:“我以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生活在這個鋼筋水泥筑成的年代,我們也依舊尋得自我價值,同時也能在心靈清凈中聞宮商角徵羽,行仁義禮智信。我無法趕上李白的春夜桃李夜宴,也不想到未來的土星上居住,我需要的是好好呵護腳下的這片土地,欣賞此岸的風景,然后讓心靈攜取古今有益的思想,細描未來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
(3)“鋪陳式”結尾
如2015年安徽卷優(yōu)秀作文《繽紛色彩的背后》之豹尾:
其實,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它們本身是沒有優(yōu)劣高下之分的,但是同樣以某種情感為主題,寫出的文章卻有三六九等。深究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方方面面的因素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學生過多地采用標語式的方式,而不懂或忽略了寫人敘事的精要――細化動作、細化情感。
比如,在一次以“親情”為話題的作文訓練中,我們班一個學生寫到:“每天晚上寫作業(yè),爸爸都會陪著我,有時困得打盹,手里的煙就不知不覺地掉了。”
其實,細心敏銳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這本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充滿日常生活氣息的,極易引起讀者共鳴的場景。就因為學生把這個精彩的瞬間粗略地一筆帶過,而沒有把父親的動作細致地展開,真實地再現(xiàn)給讀者,所以文章讀來缺乏亮點,不痛不癢。那我們再來讀讀經(jīng)過指導學生修改后的文章:“每天晚上寫作業(yè),爸爸都會坐在旁邊喝著茶陪我。困了,就點上一支煙,可沒抽兩口,就開始打盹。頭低低地垂到胸前,夾煙的手微微地蜷曲著,硬邦邦、黑乎乎的,只有在工地上被鐵锨刮破皮的地方可以露出一點肉色。有時睡沉了,煙就從指縫中滑落,掉到大腿上,他就突然驚起,慌亂地拍打一陣,然后就站起來走走,精神精神。”
不言而喻,這段文字更能帶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真實感人,讀來是那樣親切,那樣溫暖。一系列的動作又像一組組的特寫鏡頭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那樣形象,那樣鮮活。試問讀后,誰不會感到那個終日勞頓、含辛茹苦的父親躍然紙上呢?所以說,寫記敘文,我們要做的是抓住生活中精彩的瞬間,把生活中的真實更具體、更細致地表現(xiàn)出來。
再有,寫人敘事的文章離不開一個“情”字,文章“發(fā)乎情”才能以情動人。但是這并不代表一定要把愛恨情仇像標語、口號那樣地大聲喊出來,細雨如絲,小橋流水也一樣能夠滋潤心田。比如,下面這段文字是一次作文時我在課堂上和學生同時寫下的:
“母親愛我勝過自己的生命,她的一生都在為我奉獻。至今依然記得上幼兒園時母親每天背我的情形,我考上大學那天母親欣喜的表情,出嫁那天母親忙碌的身影。其實她為勞的又何止這些?她的白發(fā)蒼蒼、她的腰背彎彎、她的皺紋道道、她的雙眼昏昏……這些無不證明了她播灑在我身上的心血和汗水。可如今她卻無悔而又驕傲地說我是她一生最杰出的作品。”
這段直接抒情的文字,可以說語言優(yōu)美、情意拳拳、感染力強。像這樣適當?shù)氖闱樵谟洈⑽漠斨锌梢云鸬藉\上添花的作用。可是一旦情感泛濫、抒情太多,就難免讓讀者產(chǎn)生距離感,甚至會有油膩、難以消化的感覺。而現(xiàn)在的中學生恰恰經(jīng)常進入這樣的誤區(qū),甚至很大一部分同學總會在文章中寫到諸如“孩子,媽媽愛你”或者“媽媽,你是天下最偉大的媽媽”這樣的話。其實,我覺得更多的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并不是這樣一種露骨的表達,而這樣寫法也顯然不夠生活化,不容易觸動讀者。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使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把父母的“愛”細化,讓這種“愛”更加親切、溫馨。為了通過對比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覺到這兩種風格的不同,我又寫了下面這段文字:
“我考上大學那天,媽拿著電話本,戴著老花鏡,在電話跟前守了一天。她先把能通知的親戚通知了個遍,然后就像外交大使一樣等著應酬各方親友的電話。那是幾年中媽說話聲音最輕盈又最響亮的一天。終于盼到我結婚那天,從穿上婚紗的那一刻起,媽就邊念叨邊揪揪這里,拽拽那里,還不時地讓我轉個圈看看。直到攝影師叫大家錄像,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轉了多少圈,也數(shù)不清她到底念叨了多少遍。到了新娘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向父母鞠躬告別的時候,攝影大哥著急地喊:“阿姨,阿姨,把頭抬起來!”媽始終沒有抬頭,只有我知道她是不愿讓人看到她那已是老淚縱橫的臉。蒙上紅蓋頭的那一瞬,我看見媽抬起了頭,卻使勁用手捂著嘴,她是噙著淚看著我上車的。”
關鍵詞:網(wǎng)絡環(huán)境 議論文教學 有效性
長期以來,高中議論文教學陷入一種教師講授、學生寫作、教師評改的封閉、枯燥而呆板的循環(huán)模式。筆者認為,真正的議論文教學應該是一種喚醒潛能的多元體驗,一種燃燒激情的親歷還原,一種開啟心智的交互感悟,一種沉淀哲思的協(xié)作探究。
借助網(wǎng)絡環(huán)境,可以強化課堂的開放性,使學習方式合作、探究化,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行體驗、還原、交互、協(xié)作,實現(xiàn)議論文教學的高效運轉。
一.多元體驗:大力拓寬寫作外延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議論文寫作更不能囿于課堂。古人亦有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當下議論文教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囿于教材傳播和課堂傳授,視野狹隘,平臺殘缺,學生吸取寫作營養(yǎng)的途徑單一。
網(wǎng)絡平臺能幫助學生快速建立“寫作資源庫”,及時儲備、增添、更換題材,以防止資源匱乏造成的創(chuàng)作枯竭。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便捷,學生在網(wǎng)上可隨意閱讀經(jīng)典小說、名家傳記、優(yōu)美散文、時事評論等各類文章,積累素材。
例如,創(chuàng)作以“沉靜”為話題的議論文,就可以依靠網(wǎng)絡資源搜尋到大量有關的素材,如杜拉斯、海頓、歐里庇得斯、維特根斯坦、庸、紀伯倫、沃爾特?肯等人文類素材,關于“微博控”、“手機控”、“游戲控”現(xiàn)象等現(xiàn)實類素材以及名人名句、陌生化哲理語段等語言素材,以資參考。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議論文教學,既可以結合教材,以落實重點訓練項目為經(jīng)線,使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又可以借助網(wǎng)絡,以優(yōu)秀課外讀物為緯線,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由此構建經(jīng)緯交錯的議論文教學網(wǎng)絡,使課內(nèi)外相得益彰。通過教與學的多元體驗,大力拓寬寫作外延,使學生視野更開闊,議論寫作時能夠做到信手拈來、縱深推進。
二.親歷還原:充分燃燒創(chuàng)作激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長期以來,枯燥、程式化、低效的議論文教學模式,不但長期困擾著教師,也使很多學生怕寫甚至厭寫議論文。
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狀況?是因為寫作是一個動態(tài)的的過程,而課堂作文大都側重于結果的評價。如果能夠利用網(wǎng)絡及時、鮮活特點,在學生的寫作意識還未離場之際,教師進行鼓勵和點撥,同學進行觀摩和評價,就可以做到還寫作以過程,把結論型教學還原至動態(tài)性寫作。
例如,基于網(wǎng)絡,我們可以設置“T型展臺”,師生、生生之間相互觀摩,讓其成為學生競相表演的舞臺;可以設立“構思交流區(qū)”和“素材評點庫”,單獨為師生、生生提供及時互動、提升的平臺;甚至還可以提供視頻、動畫、游戲等形式輔助教學。豐富化的動態(tài)寫作過程,會使學生愛討論、評價和創(chuàng)作議論文。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動感議論文教學,能夠創(chuàng)設激情氛圍,拓展創(chuàng)作空間,挖掘寫作潛力。從而走向高效多能模式,還原至寫作的動態(tài)過程,教學充滿平等氣氛,形式生動活潑,過程新奇刺激,使創(chuàng)作分層次、有秩序地推進。
三.交互感悟:強力彰顯主體地位
如果在議論文教學中,學生能真正成為主體,語感在賞析中生成,情感在體驗中喚醒,感知在思考中獲得,能力在探究中提高……這才是真正充滿了經(jīng)歷過程、自主生成的和諧的教學過程。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說過:在壓抑的思想環(huán)境下,禁錮的課堂氛圍中是不可能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的。基于網(wǎng)絡的議論文教學,能夠營造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師生的交互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而是互相提升,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傳統(tǒng)議論文教學中,作文評價的“生死大權”只決定在教師之手。教師評改的滯后性、評價的單一化、評語的同一性使學生寫作議論文的積極性大為挫傷。而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提供聊天室、BBS論壇、博客平臺、QQ群、電子信箱等平臺,充分彰顯學生主體地位,通過智慧交鋒,情感碰撞,心靈激蕩,思想交流,使寫作成為一種富有激情的動感之舞。
筆者曾上過一堂“寫作文如何有文采”的市級網(wǎng)絡公開課,通過聊天室評論、修改學生習作,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通過博客平臺進行現(xiàn)場作文比賽,激發(fā)了學生的求勝意識;通過QQ流,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完全處于平等地位,拉近了師生教學的距離……總之,教師的“教”盡量離場,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凸顯,讓師生的交互、感悟成為教學的主旋律。
四.協(xié)作探究:不斷提升作品內(nèi)涵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人的內(nèi)心有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fā)現(xiàn)、研究、探索者。”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教師能夠做到以語言為載體,以網(wǎng)絡為橋梁,以課堂為常態(tài),從而充分設置探究性情境,網(wǎng)絡博客、論壇、聊天室、QQ群等平臺有利于學生探究的順暢和深入。
議論文教學探究的形式有“自饋”和“他饋”,而探究的內(nèi)容則包含寫作技技藝、道德體驗、文化反思、人文關懷和哲理哲思。通過小組探究,不但深入探討議論文寫作技術層面的問題,還能積極引導學生用高尚的道德、豐富的心靈、睿智的目光去審視生活和人生,構建寫作的精神家園,使議論文寫作超越人文和思辯的貧庸。
例如議論文教學探究中的“自饋”,可以先由各組學生推薦“代表作”,師生集體探究、討論后,確定文章的優(yōu)劣標準,生生自由討論,師生交流,競相在網(wǎng)絡中發(fā)言,表達觀點,評點得失。這樣,不但拓寬了交流的空間,而且加大了思疑辯理的力度,使師生的作文素養(yǎng)一起得以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