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考核匯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考核內容
考核各辦(鎮)行政區域內國、省道兩側的建筑控制區內的建筑垃圾、集貿市場管理、占道經營管理、以及各種垃圾和非公路標志管理、廢舊建筑物的拆除和遮擋以及河溝內的清理和綠化完善等工作。
二、考核標準
1、建筑控制區管理:監管措施得力,公路用地、范圍內及建筑控制區內無新增違法建筑。對廢舊建筑進行遮擋或拆除,無新增違法建筑。
2、穿村公路管理:穿村公路管理規范,路面整潔美觀,無臟、亂、差現象,綠化環境美觀。
3、集貿市場管理:公路兩側50米內無集貿市場現象。
4、占道經營管理:無利用公路進行大場曬糧、堆放農作物、設置障礙等違法行為,公路用地內無擺攤設點、堆放建筑材料、亂占亂用、亂停亂放現象等。
5、非公路標志和公路兩側河溝管理:非公路標志設置管理規范,公路兩側無新增非公路標志及移動式廣告牌。無向公路兩側河溝內傾倒垃圾、隨意堵塞公路河溝現象,堆放農作物等現象。
三、考核方式
公路環境綜合整治考核工作由區公路綜治辦負責,對各辦(鎮)進行專項考核,進行專業考核和打分,對好的單位進行獎勵,對考核不合格的單位進行全區通報批評。
1、獎懲辦法:對考核打分90分以上為優秀,80分以上為合格,80分以下為不合格。
2、對合格單位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獎勵,對不合格單位進行批評改進。
四、考核辦法及打分標準
1、控制區管理:控制區管理規范,無新增違法建筑,無新增各種垃圾和亂堆亂放現象,滿分25分。扣分標準:控制區管理混亂,有亂堆亂放現象每處扣1.5分,有新增違法建筑和垃圾扣2分。
2、穿村公路管理:穿村公路管理規范,路面整潔美觀,無臟、亂、差現象,滿分20分。扣分標準:管理不規范、發現臟、亂、差現象每處扣1.5分。
3、集貿市場管理:公路兩側50米范圍內無集貿市場現象,滿分15。扣分標準:公路兩側50米范圍內有集貿市場現象每處扣2分。
尊敬的處領導:
回顧緊張又充實的上半年,我站在集團公司、處黨委的正確指導和全站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緊緊圍繞收費中習任務和年度工作目標,不斷強化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圓滿完成了上半年度的各項任務,現將三個主要工作簡單匯報如下:
一、 通行費數據
截止6月30日,共收通行費2599.3504萬元,完成年計劃4100萬元的63.4%;日均車流量5084臺,綠通減免157154元,節假日和政策減免1017604元;1至6月處理黑名單3臺,補繳112元,錄入黑名單1臺;平均實征率為98.4%;入口治超以來,我站嚴格勸阻超限車上高速,超限率為零。
二、 安全管理
我站始終把安全工作貫空于各項工作,制定了“安全工作責任制”和“安全應急預案”,并成立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責任明確,分工到人,結合“安全生產月”活動,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識。
按照各項制度,堅持每天監督解款、每天巡查收費現場和站區,定期檢查安全設備、防雷設備、機電設備,定期檢查食堂、倉庫、發電機房等,定期召開安全會議,查找隱患。有效的保證了人、財、物安全。
三、 廉政建設
建章立制,強化行風廉政建設,保證管理處廉政建設工作部署落到實處,我站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是加強廉政學習。結合行業工作特點,我站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行風廉政和法制法規教育活動,增強了廣大干部職工拒腐防變能力,運用召開座談會和進行個別談話方式,廣泛了解和征求職工對全站行風廉政建設意見和建議。二是認真推行政務公開制度。在人員管理方面,凡對職工的表揚、獎勵、扣罰、批評等事項以及后勤管理,都經站務會研究決定,并將結果進行公示,不搞“一言堂”,力求秉公辦事。在經濟問題上,嚴格執行集體議事紀律,物品購置和基礎配套設施申請事項,都經集體討論,民主決策。三是強化監督機制。我站設立了收費公開欄、政務公開欄,公示了投訴電話,設立了意見箱,將收費員的工號、照片懸掛在收費亭的醒目位置,直接接受社會監督。
上半年,我站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下半年總結經驗,克服不足,力爭向處黨委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一、基本情況
所到10個鄉鎮文化站都是與鄉鎮事業綜合樓打捆建設,存在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已經建好鄉鎮綜合文化站的有8個:清溪、曬經、大樹、河西、河南、小堡、料林、富林;二是正在建設中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有2個:雙溪、坭美,所以文化站辦公設施還在完善中。但不管是建好還是沒有建好的鄉鎮,看得出,鄉鎮對文化工作還是比較重視,所有的鄉鎮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一些文化工作,文化工作中有很多做得不到位、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也突顯出很多特點、亮點,值得借鑒。
二、取得的成效
1、考核工作得到了鄉鎮的肯定。局考核組對照考核項目,量化考核,共同商量,當場打分,公開、公平、公正,做到扣分有據、加分有理,鄉鎮心服口服,整改工作方向明確。
2、明確了文化專干的工作職責、范圍。通過工作督導與業務指導相結合,解決了文化專干“干什么”和“怎么干”兩個主要問題。
3.取得了鄉鎮黨委政府對文化工作的理解、重視和支持。河南鄉在工作人員短缺的情況下,實實在在開展群眾文化,加強外宣工作,重視五里牌標語和萬安橋的保護。河西鄉黨委政府為了宣傳“河西溶洞群”,制作了畫冊、光碟。料林鄉黨委政府聽取檢查匯報后,決定調整文化專干工作,不再兼職鄉辦公室工作,集中精力抓文化,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開展活動,充實資料,規范檔案,“打硬仗,補欠賬”,工作要有新起色、要打開文化工作新局面。富林鎮黨委表示,文化工作“要錢給錢、要人給人”,開展活動,完善檔案。11月13日,小堡鄉黨委政府反映原來配發的音響笨重、不便搬動,而跳廣場舞的群眾需要一套便攜式音響和拍攝舞蹈活動需要一部攝像機,還有2個村委活動室缺少50英寸大彩電,帶隊局領導戴偉現場辦公,雷厲風行,當即表示將盡心竭力為當地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歡迎。
4、規范了文化檔案資料。通過指導,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社區書屋對基本的檔案資料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數,開展工作有的有的放矢,收集資料明確方向,注意工作方法,苦干加巧干,如坭美開展彝族火把節,信息既可以報送縣委政府信息科、也可以同時報送縣民宗局、縣體育局、縣文新廣局、電視臺等,“一條牛剝幾張牛皮”,一炷香敬多位菩薩。
5、促進了文化工作的發展。鄉鎮黨委政府引起重視,文化專干工作得法,對2015年鄉鎮文化工作提出進一步要求和目標,必將促進鄉鎮公共文化工作健康持續、規范有序地發展。
三、文化工作中突顯的亮點
1、有的鄉雖然辦公樓還在建設中,但是活動開展不中止。如雙溪鄉,開展桃花節;坭美鄉,舉辦彝族火把節,在全縣都有較大的影響。
2、有的鄉鎮因地制宜,開展特色文化活動。如清溪鎮開展車厘子花攝影大賽、雙溪鄉開展桃花節、坭美鄉舉辦彝族火把節、小堡鄉舉辦藏族環山雞節、富林鎮舉辦廣場舞比賽,在全縣都有較大的影響。
3、農家書屋的免費開放管理做得比較好的,如小堡鄉丁家村等,標識標牌、意見簿、借閱簿、開放時間和管理員姓名、手機號等的公示,制度上墻,免費開放工作就做得相當到位。
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鄉鎮的文化設備存在借用現象,如大樹鎮文化站的電腦借作其它用途、麻將桌借與山羊坪社區,但沒有發現丟失情況。
2、因專干壓力大,有辭職的。如清溪鎮重視文化設施建設,是省級文化示范鄉鎮,配有文化專干,據了解因為安排其他工作多,與文化業務不掛鉤,導致專干不專,不堪重負,一走了之。
3、部分鄉鎮黨委、政府正在開展移民、搬遷工作,中心工作任務重大,無足夠的精力顧及文化工作,以致對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如大樹鎮。
4、部分鄉鎮黨委、政府對文化專干的業務不了解,各鄉鎮均有安排專干兼任鄉政府辦公室工作,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文化工作,導致文化活動開展少。
5、工作中不留心資源共享,平時不注重資料的收集、整理,雖然平時做了大量工作,但檢查時缺乏作證材料,檔案不完善,不能完整、確鑿地反映文化工作開展情況,如坭美鄉開展了彝族火把節、“唱響”選拔賽、古碉樓文物保護等活動,得到縣級相關部門和群眾認可,但專干沒有收集資料、檔案記載。如河西鄉群眾反應的未成年人進網吧、小堡鄉群眾反映的跳廣場舞需配備便攜式音箱等意見、建議等,當地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向縣有關部門積極反映解決,卻沒有相關檔案記載。
五、對以后文化工作的建議
1、建議每年至少召開一至兩次全縣文化工作會,鄉鎮分管領導和文化專干應該參加,向基層宣傳一些文化政策、理論等,進一步引起鄉鎮黨委、政府對文化工作的重視。
2、針對文化專干新手多、兼職多、流動性大等情況,建議每年開展兩次文化專干培訓會,向文化專干宣講文化工作政策法規、業務交流研討等。
3、建議文化工作考核常態化,并與文化專干績效工資、鄉鎮文化撥款掛鉤,促進基層文化工作更上新臺階。
一是行使區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能,協調并解決全區安全生產重大問題,督促、協調各職能部門落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
二是負責全區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和儲存環節的行政許可和監管,負責全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對沒有明確行業主管部門的企業實施安全監管。
三是指導、督促各鎮(街道)開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二、今年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2013年,我局認真按照年初制定“強基礎、保穩定、抓重點、促提升”的總體思路扎實開展各項工作,主要表現在:
(一)全區安全生產機制建設取得新成效。一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區委常委會議專題學習等領導同志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并研究安全生產工作;區委區政府黨政聯席會議3次專門聽取安全生產工作匯報并研究解決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結果、安全生產工作要點、區安全教育中心的建設等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事項和問題。二是領導帶頭下基礎督查安全生產工作。區書記、區長、常務副區長等所有區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在重大節假日、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期間都能夠親自帶隊到基層、到企業一線檢查、督查安全生產工作,認真履行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三是加大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力度。區安委辦代表區政府對各鎮街、區直有關部門2012年度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進行了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報區委區政府同意后進行了通報和表彰。四是基本建立了網格化等長效機制。區安委會專門編印了《安全發展科學發展--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匯編》等資料。區安委會下發《區推行網格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并在張槎街道推行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試點工作。職業病危害申報與基礎數據信息采集工作取得新進展,今年已完成申報備案的企業1868間,占應申報企業總數1961間的95%。
(二)“打非治違”、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扎實有效開展。2013年,我局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工作,督促各有關職能部門牽頭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和建設行為。特別自6月份開始,在吉林“6.3”重大火災事故及中儲糧火災事故的嚴峻形勢下,我局根據上級的有關文件精神,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立即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共牽頭開展了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液氨液氯、職業危害、石油化工企業石油庫和油氣裝卸碼頭、家具、有色金屬、鋁鎂制品機加工和有限空間行業或領域等十幾項專項整治行動,組織迎接上級督查以及對各鎮(街道)、各部門督查不少于50次,監督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49718家,查處事故隱患28699項,共對企業作出行政處罰432次、經濟處罰153次、經濟處罰額達219.6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10.7%、125%和61.46%。在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期間,我區還對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中發現的河滘家具批發市場和城北香蕉批發市場等9處重大安全隱患實行掛牌督辦。
(三)企業安全基礎建設取得新突破。我局將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作為工作重點來抓。一是督促企業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到目前為止,已完成標準化自評企業1743家,完成評審企業1610家,分別完成任務量的117%和108.1%。二是完善企業安全生產“一企一檔”。今年新增錄入市信息監管系統企業數量9000多家,基本實現企業100%錄入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化監管。三是督促企業認真開展隱患自查自報。督促全區所有法人企業每個月必須對本企業進行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并上報安全監管部門,對自查的隱患要落實整改措施,確保隱患整改到位。四是加大培訓力度。全年共培訓安全主任4471人,占全年培訓任務總數4300人的104%,組織專家團到企業進行安全生產知識和職業衛生防治知識免費宣講60多場共有2萬多企業員工參加培訓活動,得到企業的一致好評,針對全區涉及到高空作業的生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我局今年7月份還專門針對全區所有從事高空作業的人員進行了一次免費培訓,另外,我局還注重督促企業組織培訓員工,全年共培訓企業員工12萬多人。通過多種舉措督促企業逐步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四)做好風險評估,加強應急管理工作。一是認真做好全區安全生產風險評估。6月份開始,我局組織專家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開展安全生產風險評估,運用科學和技術手段,通過對各類事故形成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關聯的關系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對生產經營單位及公共場所安全現狀進行客觀評估、對事故后果進行科學預測,增強從源頭上治理安全生產事故多發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目前我區的風險評估報告已經區政府同意報市政府備案。二是加強應急演練。2013年全區、各鎮(街道)、各部門共組織開展各類綜合應急演練達到40多場,如6月20日的市區2013年廣佛地鐵應急疏散演練、東平水道溢油火災事故和11月18日的“市區2013年安全生產應急綜合演練”等,特別是“11.18”應急演練采用人員密集場所半“雙盲”的實戰演練模式,力求真實地模擬人員密集型場所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從而有效檢驗政府部門應急救援能力和市民的應急逃生意識。
(五)安全文化創新培育取得新成果。一是“安全社區”創建工作一鎮三街全啟動。在去年和祖廟啟動安全社區創建的基礎上,今年我區石灣鎮街道和張槎街道又啟動了創建工作,這樣,我區一鎮三街就都已經全部啟動了“安全社區”創建工作。二是安全文化示范企業等創建活動有序開展,今年全區已創建“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27家,并對被評為安全文化示范企業進行了總結和表彰。三是宣教手段務實創新。“五個一”工程活動將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包括“建一個安全教育中心、設一個網絡安全教育學院(目前這二項工作正在籌建當中)、辦一份區安全生產專刊和安全生產手機報、成立一個企業安全文化促進會。特別是今年發行的6期《安全生產》專刊8萬多份,發送11期共10萬多條的《安全生產手機報》受到了企業的好評。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二代表一委員”的監督下,在去年我區取得全市安全生產責任責任制考核第一名的基礎上,2013年,我局繼續發揚成績,查找不足,按照標本兼治的目標,夯實各項基礎建設,扎實抓好各項工作,全年安全生產形勢穩定,一般事故控制在市下達的指標范圍內,沒有發生一宗較大以上事故(全市發生較大以上事故5宗,死亡21人),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認為區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已經走在全省的前列。
三、全區安全生產形勢及思考
總體上看,當前我區既處于經濟發展的“黃金發展期”,又處于安全生產的“矛盾凸顯期”,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
(一)認識與要求的差距。個別部門和鎮(街道)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仍不夠完善,安全監管認識不到位,重經濟輕安全的觀念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思想仍然存在,企業負責人只重經濟效益,不重社會效益,沒有真正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與目前中央關于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現實與標準的差距。我區正處在產業轉型期、城市升級、“三舊”改造,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和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陸續上馬,安全標準、安全設施、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逐步顯現。同時,盡管當前各地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傳統產業仍占較大比重,小微企業多和“三小”企業占全區7萬多家生產經營單位的90%以上,由于小微企業主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投入少,基礎條件差,極易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如今年造成9人死亡的“5.24”較大火災事故就是一起典型的小微“三合一”企業。另外就是由于傳統產業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職業病已在我區陶瓷、衛浴、家具等幾大行業中進入高發期、頻發期,今年我區發現疑似職業病23例,確診職業病64例,但全區僅有3名職業衛生監管人員,這也給職業衛生監管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這些安全生產現實存在的問題與目前上級要求我們安全生產大檢查必須全覆蓋、企業“一企一檔”全覆蓋、隱患排查100%等標準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投入與目標的差距。長期以來,我區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基礎薄弱、歷史欠賬較多、本質安全水平低、事故隱患多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安全生產資金投入不足是安全生產基礎薄弱現象難以徹底改變的根本原因,這其中包括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和企業自身的安全投入。安全生產投入不足的問題與目前提出的建設和諧社會、文明城市等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工作思路與做法
2014年,我局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促進安全監管系統化、精細化管理為工作思路,為構建平安,服務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安全監管責任,加大考核力度。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進一步加大對安全生產的考核權重,實行安全生產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風險“一票否決”,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而且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
(二)抓住重點領域和行業的安全檢查。以“三查”(抽查、檢查、巡查)為重點,進一步明晰區、鎮(街道)、村(居)的安全生產監管重點,針對事故易發的重點行業、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持續深入地開展危險化學品、職業衛生、公眾聚集場所、“三合一”場所、違法建筑、黑煤氣、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檢查,確保安全生產檢查“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落實到位。
(一)能源資源消耗總量
(二)能源資源消耗結構
1.能源資源消耗結構
2.能源使用水平
二、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成效、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形勢
(一)主要工作回顧
期間,特別是《節能條例》和《節能辦法》頒布實施以來,市紀委監察局切實加強領導,扎實推進節能工作,管理體制初步建立,制度標準逐步完善,能耗計量統計扎實開展,節能措施逐步到位,宣傳培訓廣泛深入,監督檢查得到加強。
1.健全管理機構,構筑節能網絡。節能工作開展以來,市紀委加強組織領導,確定由一位副書記分管、一位常委主管此項工作,市紀委辦公廳確定一位副主任具體負責推進、協調、指導、監督委局機關節能工作;同時,根據工作需要,指定了節能聯絡員,基本建立了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相互協調、監管有力的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體制。
2.推進能耗統計,夯實基礎工作。委局機關節能工作負責人及聯絡員工作認真負責,定期報送能耗月度統計以及季報、年報和定期分析報告,摸清了委局機關公共機構用能狀況,夯實了基礎工作,有效促進了節能工作開展,
3.實施節能改造,降低能耗水平。委局機關積極落實節能改造資金,加快推進節約型公共機構項目建設,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扎實開展了辦公樓照明、空調等重點能耗系統和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工作,千方百計降低辦公建筑能耗。
4.加強公車管理,有效控制油耗。委局機關嚴格執行黨政機關汽車配備使用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公務車輛配備管理,嚴格核定公務用車編制數,積極推行車輛定點維修、定期保養、“一車一卡”加油等制度,公車油耗得到有效控制。
5.推行節能采購,發揮引導作用。委局機關在政府采購工作中優先采購節能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對空調、計算機等辦公設備、照明產品和用水器具實行強制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