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國防教育演講稿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記得我五歲那年,生病住院。我天天鬧著要爸爸,可左等右等也不見爸爸回來。我對媽媽說:“爸爸咋不來看我呢?爸爸不要我了嗎?”媽媽緊緊抱住我,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好多天以后的一天中午,爸爸才匆匆忙忙來到我的病床前。爸爸一上來就用胡子扎我,我不理他,他就做怪相,講笑話逗我,媽媽也護著他,一起逗我笑。我看媽媽笑了,我也笑了。一會兒,爸爸低聲低氣對媽媽說:“下午還要……”媽媽接過話頭:“你走吧,雪兒有我呢。”爸爸紅著眼,也不顧護士在旁邊,緊緊抱住媽媽,那種神情,好像欠了我們什么似的。接著,爸爸又是給我們打飯、沖麥乳精、又是打水給我洗臉,還把我換下來的臟衣服拿去洗了……
望著憔悴而又疲倦的爸爸,我心中在想,爸爸還是愛我的,愛媽媽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逐漸理解父親,理解一位穿著軍裝的父親,他用自己的一生實現著對祖國對國防的莊嚴承諾!這種承諾就是熱愛部隊勝過一切!
上中學以后,我一直喜歡數理化,對語文總是馬虎應付。一次學校組織文藝晚會,我擔任主持人,主持詞寫好后我想讓爸爸改一下。可等到晚上12點,爸爸加班還沒回家。我就把稿子放在書房。第二天早上我起床爸爸已走了,留下一張紙條:“雪兒:稿子我改了,你看看哪些改得不妥,還可以按你的意思改過來。”望著連一個標點,一個省略號爸爸都嚴摳細琢,一絲不茍的修改文稿,我默默無語。這,就是我從爸爸——一位虛懷若谷的軍人那里得到的父愛!
我考上電子科技大學以后,爸爸鼓勵我,國防需要科技,未來戰爭是一場高科技的較量,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爸爸希望我畢業后就去部隊,讓我學到的高科技知識,插上飛翔的翅膀,在祖國的藍天綻放出彩花朵朵;讓前輩開創的國防事業,一代一代地傳承,用我們的智慧與氣魄去奮力拼搏!
我從小愛唱歌,爸爸給我講的一個唱歌的故事讓我真正懂得了爸爸的愛:那一次,爸爸到邊防一個連隊采訪。那天,他和全連八十多名官兵組織實戰演練,那可是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啊,雪風像刀子一樣,把他們的嘴唇都吹裂了,晚上回到營區,戰士們都累得不行,指導員為了激勵士氣,提議唱首歌提提精神,爸爸忙說:“不行,你不見大家一動嘴,嘴唇就會出血嗎。我看——歌還是要唱,但咱們不用嘴。”“那用什么?”“用鼻子!”大家笑得馬上捂住了嘴巴。
就這樣,那首《說句心里話》的優美旋律,從爸爸和八十多名邊關軍人的鼻腔中“哼”了出來。那么雄壯,那么渾厚,那么飽含深情,那么意味深長,在雪域高原久久回蕩:“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來保衛祖國,誰來保衛家?”
一首無言的歌,一首從心里流淌出來的歌,讓我懂得了爸爸的愛和每一個邊防軍人一樣,他們把對親人、對家庭的愛化作了對國防事業的熱愛,對祖國的忠誠。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學生處,湖南 長沙 410205)
摘 要:黨的十八屆三種全會強調深化國防教育改革,大學生軍事理論課作為高校進行國防理論教育的重要途徑,改革勢在必行。筆者通過研究和實踐,將研討式教學法引入大學生軍事理論課課堂,設計了研討實施步驟,提出了研討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總結了應用研討式教學法實施教改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 :軍事理論課;教學改革;研討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8-0222-03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要“深化國防教育改革”,這對提升全民國防教育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作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國防后備力量的戰略高地,更加要在國防教育改革浪潮中首當其沖,大膽創新,推進高校國防教育乃至全民國防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生軍事理論課》是高校國防教育課程中重要的理論組成部分,但是,通過綜合各種調查及文獻資料來看,大部分高校的《大學生軍事理論課》均面臨著教師授課形式單一,課堂沉悶,授課效果不佳的問題。《大學生軍事理論課》亟待改革,該課程的的課程改革路徑與授課質量,將直接影響高校國防教育的實效。筆者認為,要改變高校軍事理論課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研討式教學法是值得嘗試的教學改革方法之一。
1 研討式教學法概述
研討式教學法源起于早期的德國大學,到我國之后由湖南師范大學的郭漢民教授對其進行大膽的教改實踐,最后歸納改進為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研討式五步式教學法,本文采用郭漢民教授的定義及方法。郭漢民教授認為,研討式教學法就是將“‘討論’與‘研究’組合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具體開展五個程序即教師示范與布置任務-學生查找資料、撰寫講稿-學生參與講課、師生共同討論-教學總結、評價的教學方法,它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課的方法,而是貫穿于一門課程始終的方法”。研討式五步教學法是一種以生為本,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新的教學模式,它將指導學生研究與討論交流置于中心環節,將課堂教學,學術研究,討論交流有機結合起來,成功地改變了傳統的注入式教學,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重視治學方法的傳授,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重視師生互動,重視教學效果的多元評價,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2 研討式教學法在《大學生軍事理論課》中的運用
運用研討式教學法的核心是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引導他們參與到課堂之中,讓學生在研究問題的科研實踐中學會學習,收獲知識,提高能力。根據郭漢民教授提出的研討式五步教學法,結合授課實踐,筆者在《大學生軍事理論課》課堂上運用研討式教學法時,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步:理論導論,小組分配
運用研討式教學法的第一步是要對學生進行理論導論。大學生軍事理論課的授課對象為每年的大一新生,絕大部分新生在上課之前對該課程了解甚少,并且他們在高中階段極少接觸到研討式教學法。因此,在授課的前2-3周,教師應該進行理論導論,主要是介紹開設該課程的意義,課程的主要內容,授課安排以及研討式教學法的實施辦法等。有些學生剛開始對陌生的,聽起來高大上的研討式教學法有點排斥或者覺得摸不著頭腦,通過這個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個基本了解,給予學生一個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期。同時,教師還需對班級學生作一個前期調查,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個別訪談、座談會等渠道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對課程的重視程度、是否有與課程相關的興趣愛好等基本情況。教師在掌握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之后再進行班級分組。鑒于作為公共選修課的軍事理論課無法實行小班授課制、課程內容較多,課時安排不充足等原因,小組人數控制在8-12人較為合理。分組太細,教師無法一一指導,可能還會導致課程內容講不完的問題;分組太粗,學生的參與度不高,研討效果不佳。除了人數控制之外,分組時應采取學生自愿拼組,教師合理調配的原則,主要是由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行結合成小組,教師再根據人數、學生素質、性格等因素對各組進行微調。班級各組較均衡合理的搭配、小組內部分工明確,氣氛和諧融洽是保證研討式教學法順利進行的前提。
第二步:指導選題、獨立探索
在分組準備之后,教師需要對各組進行指導選題,指導選題的依據來源有三方面:第一是2007年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第二是教學所采用的軍事理論課教材;第三是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興趣點,學生認為的難點、重點等。教師依據以上三點設置不同備選選題,選題應盡量做到既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又能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以提問、論點、關鍵性主題等多種形式展現出來,以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生選擇之后可以在研究過程中對選題略加修改補充。
各組學生圍繞選定的題目獨立探索,這個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通過圖書文獻、電子文獻、報刊雜志、網絡資源等多渠道收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有效的分析整理、歸納提煉,為論證主題準備相關材料。
第三步:小組交流、教師指導
在這個過程中各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大量收集相關信息資料,再通過定期舉行小組研討、頭腦風暴法等方式交流溝通,最終凝聚所有成員的智慧,以論文、演講提綱、PPT等形式呈現各組的研討成果。小組研討能夠拓展課堂之外的知識獲取通道,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鍛煉學生運用所學新知識重新分析、思考生成解決問題辦法的能力,研討過程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小組成果的質量。教師在這個階段扮演指導者或者良師益友的角色,要適時地給予學生指導,比如學生在制作課件或撰寫演講稿時教師可以給予指導或提供修改意見,一方面可以為學生解決一些研討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他們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建立更深厚的師生情誼。
第四步:小組展示,大班講評
部分學者認為小組展示與大班講評是兩個環節,但是筆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將兩者放在同一個時間段進行的,因此在步驟設計時也對兩者進行了合并。每個小組推選一位組員上臺展示各組的研討成果,每人講述的時間約12-15分鐘,講完可由師生對主題進行提問,師生一起評議,最后由教師做講評綜述。講評綜述需指出學生研討課題的核心要素,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問題進行反思;對于學生的偏頗觀點及時予以糾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認識和觀點;提出相應優化建議,便于學生在下一次研討課程中改進;最后還要對研討主題進行升華,強化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提高他們的國防意識。
第五步:反思總結、評價反饋
這一過程既針對學生,又針對教師,各小組學生要在大班講評之后整理綜合師生們的意見,對各組的研討成果進行最后修改定稿,再次提交修改后的成果。同時學生還應對研討式教學效果予以評價,對研討過程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向教師匯報。教師首先要對所有學生在研討式教學過程各階段的表現予以客觀評價,并將評價成績記入學生該課程的總成績中;其次要對研討教學法的實施過程進行反思,發現不足之處,撰寫教學筆記,總結經驗,以期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
3 運用研討式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運用研討式教學法有效提升了大學生軍事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但是也呈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教師課前準備工作不充分,研討主題制定不完備,主題不夠有吸引力,研討過程開展不順暢;學生出于對軍事理論課不太重視,或者對研討活動缺乏經驗等原因,研討總體參與度不高等。
因此在運用研討式教學法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3.1 教師應充分做好課前準備,確保研討過程順利開展
郭漢民教授曾說過在研討式教學法中“教師從臺上走到了臺下,從獨唱演員變成了導演;學生從消極的聽眾變成了積極的演員,從臺下走到臺上。教師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變身為“導演”的角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及前期準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討前期,教師必須要從課程內容和相關知識體系中抽絲剝繭,提煉出兼顧廣度與深度,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需求,有研討價值又有吸引力的研討主題供學生選擇。與此同時,教師還需對研討主題的子課題,即與主題相關的知識點和問題提前了解熟悉,這是一個需要在課外花費相當時間和精力的準備工作。教師只有將這個準備工作做充分,才能在研討過程中順利扮演指導者的角色,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
3.2 學生應提高重視程度,做到全員參與研討
研討式教學法實施過程中一個較普遍的問題是,研討小組分工不明確,真正參與研討過程的學生并不多,有很多同學在各小組掛名,但沒做什么實質性工作,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因此,作為學生首先應該提高對軍事理論課及研討式教學方法的重視,積極參與到研討式教學過程中來。在小組研討中明確組員分工,避免出現能者多勞,甚至組長一人包干的情況。各小組也須在成果展示中將小組分工及分工完成情展示出來,既是對各小組成員工作情況實施監督,又能為教師對學生做出公正的評價提供客觀依據。
4 研討式教學法在軍事理論課中運用的積極意義
通過實踐經驗總結,研討式教學法對《大學生軍事理論課》授課效果產生的正向影響,大部分老師和學生都對該方法表示支持,其積極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4.1 改善師生關系,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研討式教學法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張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索,研討合作,解決問題,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由“主主”變為“主客”的合作關系。研討式教學成果展示階段,師生之間的角色互換,學生站上講臺積極表達,教師走下講臺變身聽眾,建立了師生之間和諧融洽的新型關系,進一步促進了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4.2 活躍課堂氣氛,提升了授課效果
研討式教學法使得向來沉悶的軍事理論課“一言堂”變成了“眾言堂”,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師生融合為一體共同討論、研究、評議研討主題,營造了能夠平等交流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發揮出學生的創造性,豐富了教學形式,拓寬了國防教育的渠道,還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提升了軍事理論課的授課效果。
4.3 摒棄知識灌輸,全面培養學生能力
研討式教學法能夠摒棄了傳統課堂里知識灌輸的模式,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第一,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對選定的小組研討主題,學生必須從相關的理論知識出發,帶著問題去查找資料,對資料進行分析思考,討論和研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或者論證主題的思路和方法,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活學活用能力。第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溝通協作能力。研討活動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的,研討過程中不僅是組員與組員之間要溝通,組員與老師之間,各小組之間都需要溝通協調,這些都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第三,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研討式教學法采取的是點撥式的教育方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尋,鼓勵學生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無形之中就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4.4 促進教學相長,創造師生“雙贏”效果
對于教師而言,一方面,研討式教學法對教師備課質量的要求和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的教學法。為了研討過程的順利開展,教師需要對課程相關領域的知識做相當扎實的準備工作,這有利于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研討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對于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靈活應變能力等等都是全方位的鍛煉。對于學生而言,通過研討,他們可以從教師那里獲取相關的理論知識,了解和掌握學術研究辦法,教師也可以從學生們的身上汲取到新鮮的血液,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促進課程內容的更新完善,課程方法的改進等等,最終創造師生“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漢民。探討研討式教學的若干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2)。
(2)曾憲皆。試析郭漢民教授的研討式五步教學法[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5):121.
(3)朱承,劉聆,王新峰,黃金才,劉忠。研討式課程改進型“五步”教學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9):61.
(4)馮梅。“研討式”教學法在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D]。貴州師范大學,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