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臨床生物化學

      臨床生物化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生物化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生物化學

      臨床生物化學范文第1篇

      1.1教學內容缺乏在職臨床專業特色和臨床實用性

      成人臨床專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迫切要求理論知識能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自己的臨床業務水平。但長期以來,由于生物化學是醫學生第一學期的課程,他們還末接觸到臨床知識,所以無論從教材的編寫、教學大綱的制定、教學計劃的執行,還是教學內容的安排都是針對普通的醫學生,即我們一直在將在職臨床專業的學生當作初入大學的沒有臨床知識的學生一樣在培養。所以在調查中發現,在職臨床專業學生普遍感覺生物化學學習內容偏多、偏深、偏難,與專業課和臨床實踐聯系不緊密、不實用。不能滿足在職臨床專業學生的需求,缺乏在職臨床專業的培養目標。

      1.2生物化學教學方法陳舊

      在職臨床專業學生不同于普通大學生,他們脫離課堂時間比較久,年齡偏大,記憶力減退而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同時他們大量的時間及精力主要放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也沒有更多的時間用于生物化學的學習上。所以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只能使課堂氣氛沉悶,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3生物化學教師缺乏臨床實踐經驗

      目前的生物化學教師均畢業于醫療專業或化學專業,沒有系統地在醫院進行臨床實踐,不能很好地了解臨床醫療活動的新進展,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將生物化學知識與臨床實踐知識緊密結合。使得生物化學與臨床的聯系被淡化,教學內容空洞化,紙上談兵,降低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興趣。

      2在職臨床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思路及方法

      2.1突出學生特點,重組教學內容,適應崗位需求

      根據在職臨床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在職臨床專業學生的特點,生物化學教材內容應與普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有所不同。為此,我們邀請了臨床專業課教師和臨床專業一線醫務人員共同分析研究課程內容,結合生物化學基本理論知識和臨床疾病,合理地調整了在職臨床專業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和學時比重,如在講物質代謝時,忽略復雜的結構式和反應式,抓住反應特點、生理意義、臨床意義等與臨床相關的內容重點講解。注重知識的更新,搜集整理本學科的研究熱點、新成果、新發現、前沿動態以及每年諾貝爾獎的成果,將其融入到授課過程中,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拓寬他們的視野。同時增加案例教學,講解每個章節的內容都先推出一個案例,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加強該課程與臨床的聯系,促進理論聯系實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我們在實用和夠用的原則下改革教學大綱,優化教學內容,增補和完善與臨床專業密切相關的內容,突出實用性,減少理論性,以保證生物化學的教學設計符合在職臨床專業人才培養需要。

      2.2優化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增添教學活力

      生物化學的理論性強,內容比較抽象,同時在職臨床專業學脫離課堂時間較長、用于生物化學學習的時間有限,并具豐富的臨床專業知識,所以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根據各個章節的教學需要及學生的特殊需求,選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發掘學生積極討論與研究的能力。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國內很多探索和開展PBL教學的醫學院肯定了其積極性的作用和效果,評價基本是正面的。我們運用PBL教學法,在每節課開課前和結束后,均會結合本章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其在臨床上的應用給出思考題,同時針對在職臨床專業學生的特點建立生物化學的教學QQ群,學生在課后可以以該問題為中心查閱一些資料,并在QQ群中進行討論,在下一周的課上老師再進行歸納總結。這使得以教為主的學習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主的探索性學習,提高了在職臨床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討論平臺,獲得了學生的一致好評。在職臨床專業在臨床一線崗位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單一的生物化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使用CBS教學法,讓他們應用生物化學知識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治療原則。如在講完脂類代謝后,列舉一個高脂血癥病例,要求學生對該病例作出初步診斷,分析該疾病形成原因,為明確病因應做何檢查,如何治療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通過病例分析,不僅使學生增加了對疾病的了解,掌握了脂類代謝的基本內容,同時還將糖、蛋白質、脂類三大物質代謝結合起來指導患者日常生活。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原來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成為了實際應用的手段,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被動記憶變為了主動探索,提高了教學效果。在職臨床專業學生相對普通院校學生而言年齡較大,記憶力相對較差,同時他們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及精力在工作、家庭、生活上,所以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較少。對于很多生物化學知識點學習起來枯燥乏味,較難記憶的情況,可采用歌訣、歸納總結、列表比較等方式來提高學習興趣。如我們在講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8種,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記:攜一兩本淡色書來(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賴氨酸)。又如在講三羧酸循環時,對該反應過程中的底物、中間產物和產物可進行如下的歸納:乙酰草酰成檸檬,檸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蘋果落在草叢中。讓這些復雜、枯燥的理論知識用歌訣來記憶,使學生當堂就能記住,提高了學習效率,節省了課后的復習時間。

      2.3提高教師素質、增強與臨床的聯系

      為增加生物化學知識與臨床的聯系,我們不僅要求教師精通生物化學教材,還要求教師每年必須有3個月時間在臨床一線實踐,一方面加強臨床基礎知識的學習,密切與專業課老師的交流;另一方面加強臨床實踐,密切與臨床醫生交流,為生物化學知識與臨床實踐的緊密結合奠定基礎,確保在授課時,生物化學知識和臨床知識能相互滲透。

      3結語

      臨床生物化學范文第2篇

      PBL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教學中應用的方案準備及基本運作過程

      按照各個實驗的相關性和內在聯系將實驗課教學分為不同模塊,包括體液蛋白質測定方法比較和評價、糖代謝異常檢查、脂質代謝紊亂、臨床酶學檢測應用、肝膽相關生化指標檢測篩選和應用等內容。同時需強調臨床應用能力,在整合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血脂代謝、糖代謝檢測、臨床酶學檢測等整體性較強,內在聯系較密切的實驗模塊作為PBL教學內容。如:在血漿脂蛋白代謝紊亂中提供患者血脂化驗結果:第一次血脂測定結果為三酰甘油(TG)2.1mmol/L、膽固醇(TC)8.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5.8mmol/L,2周后復查結果為TG2.0mmol/L、TC8.4mmol/L、HDL-Cl.lmmol/L、LDL-C5.6mmol/L,并列出患者的臨床表現,讓學生以掌握的理論知識對該患者是否患有高脂癥及其分型進行討論。正式實施前,可根據病例結合理論教學內容,設計引導性問題并以問題形式編寫教學案例,并逐步覆蓋各個教學章節?;具\作過程學生分組將學生分成5~6人組成的PBL學習小組,每個教學小組和實驗小組均選出1名學生擔任組長;教學討論以教學小組為單位,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以實驗小組為單位。教師引導同組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營造愉快活躍的學習討論氣氛。提出問題教師先用一個課時的時間,對某個內容的基本概念和代謝途徑等知識點進行系統講解,然后提供典型案例,并根據案例提出相關問題,設置懸疑,提出由淺入深、合乎邏輯的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每組提供1個病例,提前2周將病例資料和問題交給學生。各組學生帶著病例和問題在課后將理論課內容進行復習,在教師指導下,按照給定的問題討論,利用教材、參考書、期刊、網絡等途徑查閱相關資料,獲取必備信息;在實驗課前歸納出眾多觀點和解釋,提出初步見解。在這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甄別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學討論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集體討論,以教學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派1名代表作為主講對學習研究結果作出報告,回答教師事先提出的問題,同時組內其他成員輔助,對涉及的每個問題都進行分析和討論。討論中,強調學生充分發言,鼓勵意見不同時展開辯論。而教師要圍繞題目中心重點啟發,給予必要地引導,并通過調整、控制節奏,抓住時機,有效點撥,使學生的思維及時歸位,以免偏離分析討論的目的要求;最后,教師對病例、不同PBL小組的報告結果及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廣泛聯系相關學科知識進行全面總結評價,指出討論中的優點和不足,歸納出問題最終的解決思路和結果,總結出問題帶給我們的啟示,并且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未意識到的理論問題。每個PBL小組應當對該案例的學習進行反思,不僅需要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效率和成效,思考改進的方法。而且需要反思如何增進團隊之間的有效合作,使小組在接下去的案例學習中發揮更大的效能。教學效果評價PBL教學的成功開展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而各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態度等又不盡相同,因此目前PBL教學是否能夠帶動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還沒有固定的評估體系。作者認為PBL教學效果評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完成任務的能力和小組成員間的協作能力。而具體評價形式則包括自我評價、小組成員互評和師評。其中,自評是最重要的,可以通過對教學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的形式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方式,要學生反思問題解決的過程,取得了什么效果。另外,在書面考試中可以加入部分綜合性分析病例以考察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PBL在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前景

      PBL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且目前沒有PBL的現成教材可用。其主要問題在于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較好地系統吸收掌握相應的知識。因此,教師作為教學主體,除了要熟練掌握本專業、本課程內容外,還應當對相關學科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知識,積極探索適合PBL教學的課程內容,開發實用且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病例分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上能控制課堂節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傊?,PBL的實施需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盡管應用PBL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難度,但無可否認由于其實踐性強及與臨床能力緊密結合的特點,運用PBL教學法具有良好的前景,應充分認識PBL教學的意義。要著力改善教學條件,為教學提供足夠的場地、實驗設備、教學儀器,完善圖書館網絡服務等。并不斷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提高教師素質,深入學習并掌握PBL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術。積極探索適合PBL教學的課程內容。制定與本校實際相符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要強調扎實理論基礎的重要性,保留部分經典的課堂講授教學,系統講授臨床生化檢驗的核心知識,在學生獲得較系統的知識框架,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合理選擇PBL教學法的應用比例,開展通過以相關疾病或問題為中心的將多學科知識進行綜合和聯系的整合教學。我們有理由相信,臨床生化檢驗學課程中推行適合的PBL教學方法將會提高醫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更符合時展的醫學人才,從而使醫學檢驗教學的改革更加適應新世紀對高素質檢驗人才的要求。

      臨床生物化學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雙語教學;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醫學檢驗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clinical biochemistry

      HUANG Xiao-hua,ZUO Yun-fe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it’s necessary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use of bilingual teach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still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e author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with the summary of experien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Clinical biochemistry; Medical laboratory

      近年來隨著醫學檢驗專業的飛速發展,對于該領域人才需求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尤其是在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新技術的探索與研究乃至日常工作中對于外語水平的要求已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為此,我學院對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開展了有計劃有組織的雙語教學工作。本文結合作者自身的教學實踐探討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課程中進行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1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課程開設雙語教學的重要性

      雙語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兩種語言進行講授,一般指在母語進行部分教學的同時用非母語(一般指英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教學的教學模式[1]。最終使學習者能夠同時應用母語和英語進行思維,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F階段,對于檢驗專業學生來說,英語在實際工作、對外學術交流、科研學習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但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還只是應試學習,實際應用能力上還很差,不能將英語真正作為學習工具來使用。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課程是醫學檢驗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著重介紹了疾病的發病機制中的生物化學改變,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方法的原理、方法學評價、檢測結果的臨床意義等。當今臨床生化的發展日新月異,已經成為檢驗專業領域的前沿學科,要想掌握最新的進展,與國際先進技術方法接軌,必須具備熟練閱讀專業外文文獻及其他應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開展并不斷完善臨床生化課程的雙語教學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2 雙語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

      2.1 明確雙語教學的目的,提高師資力量

      雙語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手段,因各門專業課程的特點不同,對雙語教學的理解和實施也不盡相同。但首先要明確雙語教學的教學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掌握醫學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常用的專業英語的詞匯,具備一定的應用專業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為今后的日常工作、學習深造及學術交流奠定一定的基礎[2]。雙語教學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課程中的開展是明確了這一目的,結合臨床生化課程的特點,在逐步的探索中不斷的總結經驗加以完善。對于臨床生化檢驗課程中的“雙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應是單純的對單詞、詞匯的解釋和對原版教材的逐詞逐句的對照翻譯,重點還應放在掌握醫學專業知識上,而外語水平的提高作為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應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筆者認為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師資。雙語教學對于教師有較高的要求,任課教師在掌握相當程度專業知識及授課技巧的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英語語言能力, 能熟練、準確地使用英語對專業知識進行講解。臨床生化檢驗學在雙語教學上應著重于授課教師的選擇與培養。授課教師多選擇有國外學習經歷的精通專業知識的教授、副教授。同時也要注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選派中青年教師參加學校開辦的雙語教學師資培訓班,側重于口語訓練和雙語教學法進行培訓,另外還應定期的組織外語教學觀摩活動、教學研討會等,建立雙語教學的學習環境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及年青教師的成長[3]。但雙語教學中的教師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與時俱進的過程,需要教師付出比普通教學更多的精力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

      2.2 科學的教學方法確保教學效果

      雙語教學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課程中開展的成功與否,最終是要看教學效果如何。學生應該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同時使用母語和英語解決臨床生化的專業問題。這就要求學生應該首先以掌握臨床生化檢驗知識作為基礎,而要區別于單純的英語授課。因此在授課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臨床生化檢驗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來合理的安排中英文使用的比例。檢驗專業的學生開設臨床生化檢驗學一般是在大學三年級、四年級,這階段的學生一般達到了CET 4水平,具備了一定的日常英語會話水平,同時在臨床生化檢驗學課程開設前,學生開設了醫學檢驗英語的學習,所以可以使用保持型雙語教學,即學生剛學習時多使用本國語言,然后逐漸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課程的學習。另外從臨床生化檢驗學課程的特點來看保持型雙語教學也符合其教學內容的安排,臨床生化檢驗學的內容包括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4]:①人體物質代謝紊亂過程中出現的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和實驗診斷項目的理論依據;②以器官為中心闡述病理狀態下的生物化學變化;③以組織細胞為中心;④疾病分類為中心;⑤介紹生物化學檢驗基本技術和儀器。在課程開始初期側重于對介紹各個生化指標的英文單詞,但對代謝紊亂過程中出現的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應用中文講解。而學習到以器官、組織細胞、疾病分類為中心的生化改變時逐步將雙語教學的“聽說讀寫”應用到實際的臨床病例中,用英文系統解決專業問題。

      這樣要比應用沉浸型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好,學生不會因為開始就接觸復雜的專業英語而產生厭學、抵觸情緒,而且在學習中模擬工作中如何應用英語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不僅是在學習專業英語而是在專業領域應用英語,這樣變被動為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2.3 組織多種課外學習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目前臨床生化檢驗學開設雙語教學還受到課時的局限,畢竟在雙語教學中語言只是載體,而知識才是內涵。所以在限定的課時內應首先保證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這樣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學習也是輔助雙語教學的一種手段。我學院的檢驗專業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階段大部分同學參加了科研小組,由教師挑選臨床生化專業的英文文獻,布置科研小組的同學課后閱讀,一個階段組織科研小組的同學進行中英文結合的討論,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英文的科研能力。另外在臨床生化的實驗課中安排了學生到檢驗科的臨床生化科室進行見習的內容,在見習中由臨床教師帶領學生講解化驗單中的英文檢驗指標,對于臨床生化檢驗儀器的原理與使用也應用雙語教學進行實物講解,并可以組織同學進行討論,讓學生們切實的體驗到英語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除了較為常規的專業教育外,推薦學生課余時間收聽VOA Health Report、醫學英語Talk show、觀看比較流行的原聲醫務電視劇,如美國的ER、Grey’s Anatomy等,使學生寓教于樂。

      2.4 外文教材的選擇及網絡資源的利用

      教材是學生用以學習理論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教材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雙語教學的效果。在國外的原版教材的選擇上要使用語言地道, 啟發性強, 同時要能提供最新科技動態的教材。但在應用原版教材時除考慮上述情況外還要注意與中文教材的教學大綱, 教學內容的銜接。考慮到以上因素我們選用了D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但由于原版教材價格昂貴,而且各章節采用先介紹大量的生物化學基礎知識后再介紹專業知識的特點,這與國外教授灑雨點般介紹相關內容后由學生課后自學的教學方式相配套。而這種教學方式目前還不適用于國內學生的學習情況,需要結合本專業自身特點加以改進,我們采取將原版教材作為參考資料,節選原版教材中與中文教材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內容以復印件作為資料供學生課上學習再以多媒體,幻燈片的形式進行講解。這樣可使學生不必為缺乏外文教材而出現學習上的障礙,又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選擇的學習,而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借鑒原版教材學到更多的相關知識。另外因為原版教材再版時也有部分更新內容,而我們無法及時的更新教材,這樣可以充分的利用網絡資源,推薦著名的國際臨床生化網站及一些雜志給學生,如Clinical Chemistry、Annu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和Clinical Chemistry Review等,供學生自主學習,也為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5 建立完善的雙語教學的評估體系 建立雙語教學的評估體系是實施雙語教學的保證[5]。臨床生化檢驗雙語教學的評估體系主要包括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估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兩方面。其中對于授課教師教學的評估包括了教案及課件的定期檢查,教學督導組專家對教學大綱、教學進度安排、教學手段等的不定期的評估,定期聽課,對課堂上的師生活動進行評估并給出分析結果,定期舉行教學相長會,注重教學中學生的回饋信息,其中學生的反饋意見應包括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設置、教師授課水平的評價等各項指標,并可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設性的意見,及時的根據學生的意見來調整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不是單一的以期末考試的成績來進行評價,而是增加了能力測試、綜合案例測試等隨堂測試的形式。臨床生化雙語教學的評估體系目前仍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總結經驗,校際間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不斷提高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

      總之,雙語教學是我國檢驗醫學專業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與世界接軌的必然趨勢,已逐漸成為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在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是順應時展的要求,可使他們更好的適應和勝任未來的科研與生產工作。

      參考文獻

      [1] 湯冬玲,張紹翔,李艷,等.檢驗醫學課程引入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西北醫學教育,2008, 16(6):1199-1200.

      [2] 楊亦青,薛素冰,張艷超,等.臨床血液學和血液檢驗課程雙語教學的調查分析.檢驗醫學教育,2009,3(16):10-12.

      [3] 王蓉,李雪,洪偉,等.新型醫學檢驗專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建立.檢驗醫學教育,2009,6(16):12-14.

      臨床生物化學范文第4篇

      對于醫學生物化學而言,其本身因為概念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研究的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比較乏味、知識的更新速度較為快速,導致在學生進行醫學生物化學的學習時,其理論知識的接受和實際的臨床應用缺乏著相關的聯系,這就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在學習生物化學相關知識時缺乏了一定的耐心和興趣,甚至于有一些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為了能夠讓讓學生對醫學生物化學知識進行更好地學習,充分的掌握到與生物化學相關的知識,帶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建立起良好的分析問題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將教學質量進一步的提高,相關學者對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方面進行大量的研究,并且將先進的案例教學法與醫學生物化學課堂教學相結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隨機抽取2013級專科臨床專業1班(41人)、2013級??婆R床專業3班(39人)和2013級??婆R床專業5班(40人)為調查實驗班,對這些2013屆??婆R床專業的120名學生的醫學生物化學課堂進行臨床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年齡在19~21的學生5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7%,年齡在21以上的學生64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3%,其中男學生的人數為33人,女學生的人數為77人。

      1.2方法。

      醫學生物化學臨床教學實踐活動與引導相結合。通過長期的醫學生物化學臨床教學實踐活動,將醫學生物化學臨床教學實踐活動與引導結合起來,醫學生物化學臨床實踐活動不存在老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的情況,教師在對每一節課程的內容都需要做細致的準備,并轉變了自身的醫學生物化學臨床教學實踐活動觀念,將醫學生物化學臨床教學實踐活動主體由老師轉變為了學生,這也恰恰符合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課前積極地查閱當代院校生感興趣的話題,并與醫學生物化學臨床教學實踐活動內容結合起來,使學生覺得某老師的臨床實踐活動很有意思,在學科內容的醫學生物化學臨床教學實踐活動中,老師應該更多地是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醫學生物化學臨床教學實踐活動方式靈活。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即使他們處在同一年級,其學習和理解能力也會有所不同,老師在備課時就需要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首先,老師要認識自己的學生,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知識底蘊,其次,根據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很深有些很淺。第三,臨床實踐活動提問時也要掌握技巧。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就會提問一些較深的問題,而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選擇較為簡單的問題,既不會使學生因回答不上而感到尷尬,就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此外,在進行醫學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必一定要提前制定出相應的教學配套措施,比如對醫學生物化學課堂教學內容、醫學生物化學課堂的學時安排、醫學生物化學課堂的考試改革等方面,都要進行改革,并且加強臨床案例教學的考核成績在整個醫學生物化學課堂中學生成績的占有比例,把每次進行案例教學時學生的具體表現作為學生的主要考核成績,進而提升學生的重視程度。

      2結果

      采用問卷調查調查的形式對醫學生物化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成效的影響作用進行評估。本次研究的問卷調查結果表示在120名醫學生物化學專業學生當中有96人認為臨床案例教學法的方法更適于課堂,特別是在提升個人學習興趣、增強了團隊的相互合作精神、有效的促進了知識的記憶、能夠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面反應強烈,評價良好的106人占總人數的88%。對于這樣的教學方式而言,更加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對于完善學生的人格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3討論

      臨床生物化學范文第5篇

      【關鍵詞】檢驗分析;質量控制;影響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28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4104-02

      臨床生化檢驗作為臨床輔助診斷的重要手段,其可靠性非常重要。為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必須對檢驗進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可分為檢驗分析前、檢驗分析中和檢驗分析后三個階段[1]。隨著檢驗儀器設備的不斷更新和檢驗技術的不斷規范,使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誤差不斷改進,分析的準確度明顯提高,分析前誤差約占總檢驗誤差的80%,成為保證檢驗結果的重要環節。由于實驗前質量控制涉及檢驗項目的選擇和要求、患者的準備、標本的采集、標本的運送、驗收和運輸保存等,環節較多,能否正確規范地采集和處理標本,是實施實驗前質量保證的重要內容[2]。因此,如何提高檢驗前的質量是影響檢驗結果的重要環節,對于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尤為重要。本院檢驗科與相關科室人員,就影響檢驗分析前質量的因素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分析,并采取相應對策,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選擇我院2006年――2012年6月進行的臨床生化檢驗分析的166075名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5d-88歲,回顧性分析其檢驗分析前的常見影響因素,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166075名病例中,其中檢驗錯誤發生例數81例,包括分析前58例(71.6%),分析中13例(16.0%),分析后10例(12.3%),總誤差發生率為0.48‰。其分析前影響因素構成,見表1。結果顯示采樣操作不規范、標本送檢延誤、標本采集不合格、病人準備不充分、申請單填寫不合格為影響分析前檢驗結果的主要因素。

      3臨床生化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3.1檢驗申請單的書寫臨床醫生首先依據患者病情進行初步診斷,并合理選擇檢驗項目[3],確保該檢驗項目對臨床有實際性診斷意義。申請單設計和填寫的不規范是檢驗分析前常見錯誤。要求醫生根據患者病史認真、完整地填寫檢驗申請單。申請單的簡潔準確設計及正確填寫是取得正確檢驗結果的首要條件,檢驗科要與臨床科室密切聯系,要求臨床醫師要重視申請單的填寫,檢驗科嚴格申請單收錄制度,對于不合格申請單嚴格指出并拒收。

      3.2患者準備首先,在采集標本前告知患者標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在采集標本前做好準備工作,盡量避免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保持患者平穩的心理狀態很重要,如患者情緒激動或緊張可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使血清游離脂肪酸、乳酸、血糖、血紅蛋白及白細胞的增高[4]。同時,多數項目的測定,需患者空腹進行采血,尤其對于血脂、血糖等,餐后可使標本血清呈乳糜狀。影響測定的準確性;但如果空腹時間過長超過16小時,因過度饑餓會使患者血糖、補體C3、ALB等降低,而血清膽紅素因清除率減少而上升。劇烈運動會使促腎上選皮質激素、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等明顯升高,使體內的新陳代謝明顯加快,血清游離脂肪酸迅速下降后繼而上升,丙酮酸和乳酸也接著升高,還可引起細胞酶的釋放而使血清中的AST、LD、CK等酶的濃度升高,血液中Cr、BUN、K+、P的含量可升高25%甚至更多[5]。而Hb、鈣及鎂則會出現不同程度下降?;颊卟裳鄶挡捎门P位或坐位,當改變時血液循環與體液循環之間的平衡發生改變,導致血清內細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質濃度發生改變?;颊哂膳P位變成站位時,血管內水分移至組織間隙,使不能通過血管的大分子物質升高,如TC、TP、ALB、TG等,因此建議患者取坐位采血。檢驗結果同時受患者患者服用藥物的影響,如服用速尿、雌激素、甲狀腺素等使血糖增高。大量使用青霉素會使CK、Cr、TB升高,ALT降低。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由于肝酶的誘導合成增加,可使TG及轉氨酶升高。因此,應盡量于停藥后2d或用藥之前進行采樣。

      3.3標本的采集和傳送標本采集過程誤差是總誤差的關鍵來源。由于許多檢查項目對于標本采集要求嚴格,首先注意標本采集的時間,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時間所采集標本的檢驗結果會有明顯的差異,因此生化檢驗原則上于清晨早餐前或進食12h后采集。其次注意采集的部位,臨床上常有危重患者需要多通道輸液,在采集他們的血液標本時有些是從輸液側肢體甚至輸液的同一條靜脈采血,這樣血液稀釋和輸液藥物無疑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嚴重的影響。血樣標本目前常采用的真空采血,可避免抗凝劑的使用錯誤,確保血和抗凝劑的比例關系,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防止溶血。要正確使用抗凝劑,草酸鹽、枸櫞酸鹽、EDTA等抗凝劑將會使血清中的Ca2+、Mg2+含量下降,K+、Na+的血清濃度會升高,肝素對CK等酶有輕微的抑制作用[6]。同時注意血液和抗凝劑的相對比例。標本離體需正確保存,如溫度、濕度等有特殊要求的標本要尤為注意。采集標本后要盡快傳送,對高生物危險性的生化標本要嚴格包裝.避免傳染給他人。每個患者的標本均獨立密封包裝,降低傳染發生率。每個標本上要粘貼與申請單一致的識別碼,并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齡、病歷號、采集時間。

      3.4護士培訓制度分析前的質量控制作為整個檢驗質量控制中的最重要且易被忽視的環節,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尤為關鍵,其中護士在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指導作用。建立護士定期培訓制度。加強對檢驗知識的學習,增加護士對檢驗整個過程的了解,可有效減少檢驗誤差的發生率,可采取個例教育或集中培訓的方式進行。

      4小結

      臨床生化檢驗分析前標本的質量控制是一個連續系統的過程,要確保檢驗分析結果的準確可靠需廣大醫護人員、檢驗工作人員及患者的積極協作配合。

      參考文獻

      [1]趙杰才.探討臨床化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0,8(25):75-76.

      [2]夏禮軍.重視臨床化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5):473-473.

      [3]周海燕,孔藝,王永明.臨床化學檢驗分析前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J].浙江臨床醫學,2006,8(8):884-886.

      [4]胡德華.臨床化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中國中醫藥指南,2011,9(31):89-91.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亚洲午夜av影院|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亚洲女同成人AⅤ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亚洲色大18成人网站WWW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亚洲男人天堂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成a人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亚洲永久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依依成人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