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身邊的誠信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生活里我們處處需要講究誠信,誠信是立人之本,如果我們不講誠信就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在我們生活中可能就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在別人那里也會留下不誠信不講信用的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處處講究誠信,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有誠信和沒有誠信的例子,這些例子也必須作為我們的行為準則,要向有誠信的行為學習,要杜絕不誠信的行為。
比如說我們在生活中就會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比如忘帶了一些學習用具或者是書本,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向其他同學去借,但是我們一般都會承諾給他一個還書或者是還東西的時間,但是如果我們超過了這個時間卻沒有把東西歸還給主人,那么主人可能在下次要借我們的東西的時候就會猶豫了,因為他會覺得我們并沒有那么的講究信用,每個人都是不想要自己的東西丟失的,總是覺得拿在自己手上的時候會安心和踏實一些。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句子,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事實確實是這樣,如果有一個人他經常借別人的東西不歸還的話,那么她的名聲就會不好,一旦忘帶什么東西向別人去借,那別人也不想去借她了。
我身邊的誠信還有一個很大的方面體現在圖書館借書,圖書館是免費的供給同學們看書的地方,但是有的書可以帶回去,但必須要記錄并且按時歸還,有的圖書館也要交納一定的金錢,但是有的人他不但沒有按時還書,反而在上面亂涂亂畫,破壞了圖書館借書的基本準則,這個時候這位同學就會被拉入圖書館的黑名單,在以后的日子里就非常難結束了,如果我們在圖書館借書絕不歸還,這也是非常不誠信的行為,我們在生活中要杜絕這種不誠信的現象,而且這也是很不道德的現象,我們要愛護讀書有借有還。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國家興亡,誰的責任?每個人一出生,就承擔著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生命本身,就是責任。責任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責任是蘇武持節牧羊數十載而不變;責任是聞一多拍案而起,迎著槍彈挺身而出,責任是勇者的擔當,是志者的抱負。”(《做人與作文》初中版第3輯“責任”篇)
“漂泊在外的人無論走得多遠,魂牽夢繞的總是故土的身影,日夜呼喚的總是故土的名字。‘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祖國是身心棲居的家園,是無法割舍的靈魂之根,是我們共同的母親。愛她,就奉獻自己的靈與肉去捍衛她挺拔的英姿,鑄就她的偉業!”(《做人與作文》高中版第4輯“赤子情懷”篇)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服務,是一種博愛的胸懷;服務,是一種美善的品質;服務,更是一種樂于奉獻的動人風采。大地無私地為人類滋生豐登的五谷,絕不是毀滅自己,而是使自己的土地更加肥沃;大海忘我地為人類奉獻寶藏,絕不是干涸自己,而是使自己的胸懷更加博大;同樣,一個樂于奉獻、甘于服務社會的人,絕不是失去——而是使自己的人生更美麗,情懷更高尚。”(《做人與作文》初中版第6輯“服務”篇)
“奉獻是無私的給予,愛心的光芒,美麗的境界,動人的歌。奉獻有形的物質,收獲心靈的歡愉;奉獻心靈的甘露,獲得靈魂的提升。奉獻是一份古老而溫馨不變的品質,可以讓任何人發出天使一樣的光芒,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看似舉手之勞的提攜,卻溫暖甚至改變了他人的一生。讓我們都獻出自己的愛,綠化心的沙漠,把世界變成和諧美好的人間。”(《做人與作文》高中版第6輯“付出奉獻”篇)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一種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容貌;一種鏡子,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自省是自我的一面明鏡,能清晰地映射出自身的瑕瑜。留一只眼睛觀世界,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投影世界,反觀自身,拭去心靈的塵埃,展現一個清晰的世界。在認識中成長,在自省中超越。”(《做人與作文》初中版第5輯“自省”篇)
“讀書須知出入法,要讀活書而不要讀死書;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從生產勞動也就是實踐當中去體會,去獲得獨到的見地。”(《做人與作文》高中版第6輯“實踐創新”篇)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生命不息,奮斗不已’,這不僅僅是一句豪言壯語,它要求我們要講究方法,切切實實地從小事做起。我們要記住古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教導,踏踏實實地學習,踏踏實實地工作,在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畏懼艱苦,碌碌無為是最大的罪過。不懈奮斗,才是生活給予我們的最高報酬。(《做人與作文》初中版第3輯“勤奮”篇)
“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夢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條成功的捷徑。其實捷徑就在你的身邊,那就是勤于積累、腳踏實地。修煉成功之金的捷徑源于汗水的催生。腳踏實地、辛苦十年收集了3公斤香蕉葉上的絨毛就已經是在收獲‘實實在在的黃金’了。勤奮若此,還有何憂?”(《做人與作文》高中版第1輯“勤奮踏實”篇)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十個孩子在大哥的領導下,彼此分工,相互合作,形成了一個親密無間的小團體。雖然沒有父母的照顧,但是,在相互的關心和付出中,他們仍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團結需要強有力的核心領導,團結更需要集體成員的共同付出。在‘十五歲少年和他的九弟妹’這個真實的故事中,展現了十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內容雖然平常,但是蘊含的情感真摯動人。”(《做人與作文》初中版第2輯“團結”篇)
“手足情深,原本是想互相扶攜走過彼此的人生之路,一同抵達成功的彼岸。然而命運的玩笑卻讓其中一個做出了單方面的犧牲,成就了另一個的輝煌。面對人生的成功,人們不禁感慨:沒有人能獨自成功。”(《做人與作文》高中版第2輯“團結協作”篇)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夜色中,一個手持兩元錢的少年十萬火急地奔跑于旱橋;秋天的一個傍晚,兩個少年為了實現曾彼此許下的那個承諾,頂著狂風暴雨來到相約的地點,兩個少年熱烈地擊掌問候;與之對比的是朋友的失約。三件小事,在‘守信’與‘失信’之間游移……”“擁有誠信,我們才能筑起友誼的基座;擁有誠信,我們才能獲得寶貴的真知;擁有誠信,我們才能彰顯心靈的美麗。”(《做人與作文》初中版第4輯“誠信”篇)
“誠信沒有色彩,卻可以讓人的心情灰暗、蒼白,也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悅;誠信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的心胸狹隘、目光短淺,也可以讓人的胸懷寬廣、高瞻遠矚。責任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靈魂貶值,也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責任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的生命意義如鴻毛之輕,或如泰山之重。——這,只在于,你怎樣選擇!誠信是處世之本,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責任是立身之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做人與作文》高中版第1輯“誠信責任”篇)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一邊是莊嚴的法律,一邊是至交的好友,孰輕孰重?公法與私情,要想執法嚴明首先得做到公私分明,既然作為一種規則,它就有著不可抗拒性。守法和執法都應該如此!”(《做人與作文》初中版第4輯“守法”篇)
“清官執法,不阿權貴。‘強項令’是光武帝給董宣的一頂桂冠,這桂冠下面是一副剛正的身姿,一顆潔凈的靈魂。剛正讓他平易近人,潔凈讓他卓爾不群。‘強項令’這一稱呼成了立在人們心中的豐碑。”(《做人與作文》高中版第2輯“正直自律”篇)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逸為恥——
誤區一:對“所寫內容在話題范圍之內”的理解錯誤
有的學生認為話題作文不存在審題的問題,忽略了話題作文中材料和引題對話題的邏輯限制。甚至有人認為“在話題范圍之內”就是只要在行文時出現了話題中的詞語或判斷,就算是符合要求的。這些都是錯誤的認識。
其實,話題作文也存在著審題的要求。我們認為話題作文的審題至少包括兩個層面的要求:
一是對話題本身的理解。我們可以把話題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話題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判斷,如“戰勝脆弱”、“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或話題本身隱含了一個已經為我們的社會規范限定的判斷,如“誠信”、“人文素養與發展”。這樣的話題作文其實已經把作文立意的方向確定了,我們只能在這個方向上作自己的延伸或拓展,我們稱這樣的話題為“偽話題”。另一類話題本身是開放的,或者說從話題來看,并沒有給出判斷。這樣的話題我們稱為“真話題”。
二是對話題之前的材料和引題的理解。有人認為話題作文只要關注話題本身就可以了,前面的材料是可有可無的。這是一種十分片面的理解。可以說任何一個話題作文所提供的材料都不是隨意的,它或者對話題進行解釋說明,或者對話題所涉及的內容作思維的定向,甚至是限定。而引題則更為重要,命題者的意圖往往就隱含在其中。
誤區二:對“可以編寫故事”的理解錯誤
編寫故事,并不意味著可以憑空想象,胡編亂造,脫離生活現實。有的學生不僅虛構故事,而且虛構的是荒誕離奇、遠離生活的故事;有的學生頻頻地采用武俠、科幻的形式,動輒數百年前或百十年后。有的為了作文的需要,不惜讓人間慘劇在自己的家庭重復上演。這些脫離了生活本真的虛構,都是對這一要求的誤解。
其實我們所說的“真”,并不是否定作文中的虛構,而是說任何的虛構都應該是有生活來源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同時情感的生發、觀點的形成也是有因可循有據可依的。用這兩個標準去比照我們的作文,有一批是要完全排除在外的。因為有些作文所敘之事,明眼人一看就是為了作文而編造的,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甚至有的學生說,看了這樣的事自己也不會相信是真的,這樣的作文有何真實可言?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學生作文中所敘之事也的的確確存在于生活中,比如父母雙亡,車禍傷殘,繼承大筆遺產等,但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并不大,這種“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思維,就不僅僅是脫離生活造假的問題了,恐怕上升到做人的品格也不過分。
作文,我們更提倡敘真事、抒真情。作文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映,而這種反映是一種“真實”與“本色”的不摻假不走味的反映,即生活的原汁原味。生活是文章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庫,就看你能不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給生活一份特別的關注。有些學生沉湎于虛構,主要是因為平時沒有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勤于觀察,不勤于思考,對自己經歷的生活片斷沒有獨到的發現,忽視了作為文章源泉的自身生活,眼光向天,不關注自己腳下堅實的大地,不關注自己身邊發生的日常小事。其實,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魯迅的《一件小事》,寫的不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嗎?卻全都成了名篇。所以,我們強調寫身邊的小事,寫經歷過的、有真切感受的東西,把握住了這些,我們就可能寫得更為出色。“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真實、本色是作文的高境界。真實應是學生作文的生命。當然,作文需要寫真實的生活,但不是“照相式”地記錄生活,過分強調是什么就寫什么,想到什么就寫什么,還須經過一番“去粗存精”的思考和加工。
誤區三:對“文體自選”的理解錯誤
文體自選并非沒有文體、不要文體,而是指可以從考生熟悉的各種文體中選擇自己擅長的、適合表達內容的一種。很多考生寫出的是被稱為“四不像”的文章,這種沒有文體意識或文體不純的現象在話題作文中是普遍存在的。
《考試說明》對作文文體的要求是十分明確的:符合文體要求。從表達方式的運用角度來考察,我們一般把文章分為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 而這三種文體都是有一些基本的要求的。記敘文要求敘寫一個完整的事件,有一定的順序,有敘事的詳略,語言形象生動。議論文要求有觀點,有論據,有合理的層次結構,語言要嚴謹準確。說明文要有說明的對象,說明的順序,說明的重點,語言要求準確生動。在實際寫作中,有些學生選用了應用文體如日記、申請、倡議書、啟事、報告等,也有一些學生使用了小說、寓言、戲劇、神話等文學性更強的體裁,這些從文體的創新上來說,都是可行的,但不管選用什么文體,都要遵循這種文體基本的特點,而不能隨心所欲。
誤區四:對“題目自擬”的理解錯誤
學生擬題隨意,不考慮文章的內容,題目寬泛空洞,平淡無神,甚至有的直接以話題為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讀者閱讀的第一觸點,擬一個好題目也是語言文化素養的體現。特別是考場作文,一個醒目貼切的好題目,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好題目的標準是:切合內容,切合文體,簡潔醒目,形象生動,新穎獨特。我們可總結歸納出下列的擬題方法,如:公式式、聯想式、論點式、論題式、論辯式、關系式、比喻式、借代式、引用式、擬人式、仿用式、回環式、呼告式、故事式、應用文式、對聯式等。總結歷屆高考優秀作文的命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擬題:①直接提示文章主題,如《崇高的心靈選擇――談悲劇之美》(2002年);②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一毛錢與誠信》(2001年);③以修辭等方式增強抒情性或標新立異,如《月若有情月長吟》(2002年)《點一盞心燈期待誠信》;④給人以思考,引人入勝,如《為韓寒讓出一條道》(2000年);⑤表明故事基本內容和情節,如《黃河需要誠信》(2001年);⑥故事新編,給人以新的感受,如《赤兔之死》(2001年)《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2000年);⑦以矛盾或不同于常理的說法出奇制勝,如《選擇牢籠》(2002年);⑧表明文章所采用的獨特體裁,如《吊屈原賦》(2003年)。其實,現在使用的語文教材和讀本中的大多數題目就是我們學習模仿的很好的例子,在平時的閱讀中,大家多留意文章的題目,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擬題的能力。
最近看到了一份關于學生如何對待作文教學的問卷調查表,從近6萬份問卷中可以看出,學生寫作能力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喜歡作文課,但另一方面絕大部分學生又都迫切渴望提高寫作水平。一個鐵定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作文教學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方面處于“缺鈣”狀態,非常乏力!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深的思索:我們在歸責于學生的同時,是否應該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我們是否煞費苦心地用傳授技巧的辦法讓學生的作文獲得高分?我們作文教學是否在搞“散打”,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隨意性大?我們本人是否怠于寫作?我們是否把作文教學當做閱讀教學的附庸?以上這些,又何嘗不是影響作文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
時代飛速發展,教師當與時俱進。我們應當清楚,新時代的學生需要接納型的教師,新時代的教育對我們有新的要求和期望。一個好的語文教師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接納新鮮的語言,關注學生的生活,關心學生的成長,這樣才能在自己的作文教學中開辟一方天地。
一、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
請看一段學生的習作。
……商鞅立木取信,獲得百姓信任,從而推行了新法;臾駢不負信,獲得世人尊敬;季扎掛劍,了卻徐國國君的心愿,傳為千古佳話。同時,我們也看到,商紂失誠信,加速了國家的滅亡;楚懷王失信,不但亡了國,還使一代賢臣飲恨汨羅江……我們不但看過謳歌誠實、鞭撻無信的故事,我們還傳頌著“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無信”之類的民間諺語。(《我身邊的誠信》)
這篇習作用豐富的歷史實例使論證有力、文采斐然。老師要擅長發現學生習作的優勢和閃光點,并注意加以引導,不斷提高其寫作水平。
二、教師要接納新鮮的語言,準確把握學生習作中跳躍的“音符”和那顆年輕的心
……與“樓脆脆”“樓歪歪”一起坍塌的還有相關政府部門和地產商的職業責任和道德良知。(學生習作)
學生聰明地采用了極富時代意識的作文語言,呈現出社會熱點的有關內容,不僅得體,而且得力,能使讀者感受到作文鮮活的生命力。
三、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態,使他們懂得珍惜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道父母離婚的消息后,我的心隨著那一張綠色的證書被冰封。痛過后是迷惘,在初春之際,踏著碎步來到你的身邊,靜靜地,任你蕩滌著我疲憊的心。(《我們一起走過》)
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孩子在父母離婚后獨自承受生活給他帶來的打擊。生活環境的劇變造成了學生的性格甚至人生觀、價值觀的改變。語文老師是最易發現學生心理和情感變化的,恰當的引導有時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四、教師要用責任心做好領路人,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
幕一 愛迪生(害怕狀):“知道了,人不能生雞……”
(愛迪生的創新意識被扼殺……)
幕二 愛因斯坦因不打掃衛生被老師訓斥……
幕三 牛頓因貪玩兒被罰站……(《人才來到中國》)
習作自由地想象了中國人才的成長現狀,也是在為自己這一代的成長擔憂。這是學生的心聲和吶喊,引人深思,由此可以明白家長老師的認同與支持對孩子的成長有多么重要!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具體的人,他們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余秋雨說,文章的蒼白,源自生命的蒼白;文章的無聊,源自生命的無聊。一個對生活有著豐富情感與厚重審美感悟的生命,一定是一個健康而活力張揚的生命。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與時俱進,根據時代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形成全新的作文教學理念,改善我們的教學行為,才能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欲,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成為學生心中的一本常讀常新、百讀不厭的“書”。我們要堅持引導學生用一雙慧眼觀察生活,引領學生用一顆真心博覽群書,督促學生用一雙巧手表達心聲,影響學生用一種人格影響社會……當然,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學校與社會的配合。
本報2015年17期第3版:《愛吃虧的媽媽》。
本報2014年35期第3版:《道歉的魅力》。
2.福建廈門:品。
本報2014年25―32期第9版:《雞蛋里的滋味生活》。
本報2015年23期第3版:《成長中的五味瓶》。
3.湖北襄陽:“路”材料作文。
本報2015年1―8期第12版:《非走不可的彎路》。
4.湖北恩施:最難忘的那個表情。
本報2015年1―8期第29版:《永恒的微笑》。
本報2015年16期第2版:《中尉的微笑》。
5.湖北十堰:①新;②最美的 。
本報2014年41期第3版:《新起跑線上,我摔了一跤》。
本報2014年25―32期第32版:《美麗的丁香花》。
本報2014年45期第2版:《心中的絕世風景》。
6.湖北荊門:那一刻,幾分甜蜜在心頭。
本報2014年36期第2版:《溫暖的時刻》。
7.湖北鄂州:有種幸福在心間。
本報2015年16期第4版:《河里漂來的幸福》。
8.湖北咸寧:是苦也是樂。
本報2014年25―32期第31版:《逆境,一樣心懷感恩》。
9.湖北武漢:“一棵樹”材料作文。
本報2014年25―32期第7版:《向一棵樹鞠躬》。
10.浙江臺州:“分叉路口”材料作文。
本報2015年1―8期第12版:《非走不可的彎路》。
11.浙江寧波:種子發芽以后。
本報2014年33期第3版:《種下一粒種子》。
12.浙江湖州:揮揮手,出發。
本報2014年45期第3版:《遠航》。
13.浙江麗水:給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
本報2014年36期第4版:《陽光就在身邊》。
本報2014年44期第4版:《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芒》。
14.浙江衢州:“獵豹”材料作文。
本報2014年45期第1版:《勇往直前》。
15.浙江杭州:“學者金克木”材料作文。
本報2014年25―32期第4版:《蔣方舟:好書與小伙伴們分享》。
本報2014年46期第3版:《書的魅力》。
16.江蘇無錫:讀書之味長。
本報2014年46期第3版:《書的魅力》。
本報2015年12期第4版:《我與書卷有個約定》。
17.江蘇蘇州:記得那一次出發。
本報2014年25―32期第24版:《第一次去草原》。
18.江蘇揚州:苦趣。
本報2015年15期第3版:《別具匠心的拖課理由》。
本報2015年20期第3版:《苦澀的蓮子湯》。
19.江蘇常州:溫馨的設計。
本報2015年14期第4版:《假日里的溫馨》。
20.江蘇連云港:凝視生活。
本報2014年39期第2版:《生活,從一個微笑開始》。
本報2015年19期第3版:《生活中的一抹彩虹》。
21.江蘇南通:一次相逢一份暖。
本報2014年39期第3版:《眷戀那份溫暖》。
22.江蘇鹽城:從未走遠。
本報2015年20期第3版:《愛的距離》。
23.山東東營:向 鞠躬。
本報2014年25―32期第7版:《向一棵樹鞠躬》。
24.山東淄博:水。
本報2015年17期第2版:《一杯水的距離》。
25.山東菏澤:留在 的記憶。
本報2014年35期第4版:《我想起了那最后一課》。
本報2015年20期第3版:《黑板上的記憶》。
26.山東濱州:有你相伴真好。
本報2015年16期第3版:《有你的日子》。
27.山東德州:留在心中的那份 。
本報2015年9期第1版:《那份不一樣的真情》。
28.山東濟南:那聲音常在我心田。
本報2015年1―8期第12版:《花落的聲音》。
29.山東聊城:風景在路上。
本報2014年40期第4版:《從麗江輕輕走過》。
本報2015年20期第1版:《沿途的風景》。
30.四川廣安: 去哪兒了。
本報2014年34期第3版:《時間都去哪了》。
本報2015年13期第3版:《最疼愛我的人哪里去了》。
31.四川資陽:拐杖。
本報2015年21期第3版:《奶奶的拐杖》。
32.四川遂寧:風景。
本報2015年20期第1版:《沿途的風景》
33.四川達州:我最得意的一句話。
本報2014年41期第2版:《反思一句名言》。
34.四川南充: 伴我前行。
本報2015年19期第1版:《攜反省一路前行》。
35.四川眉山:有一種記憶叫溫暖。
本報2015年20期第3版:《黑板上的記憶》。
36.湖南婁底:①話說誠信;②樂在其中。
本報2014年41期第2版:《誠信是最大的招牌》。
本報2015年12期第3版:《誠信,做人之本》。
本報2015年16期第2版:《被拆掉兩次的亭子》。
本報2015年1―8期第30版:《說兩件好玩的事》。
37.湖南永州:①有一種聲音牽動我的心靈;②那一刻,我 。
本報2015年1―8期第12版:《花落的聲音》。
本報2014年41期第3版:《那一刻,我們就像蒲公英一樣飛走》。
38.湖南長沙:書,我的良師益友。
本報2014年46期第3版:《書的魅力》。
本報2015年12期第4版:《我與書卷有個約定》。
39.湖南衡陽:愛的力量。
本報2014年25―32期第29版:《因為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