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小學青春期教育

      中小學青春期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學青春期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小學青春期教育

      中小學青春期教育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中學校 青春期教育

      一、引言

      青春期是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走向社會的轉變階段。有效的青春期性教育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人體的生理變化,形成正確的兩性價值觀,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增強責任感。而高中生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相較于初中生,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他們已經比較成熟了,但是距離真正的成熟還相差很遠。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他們對于自身出現的一些生理變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卻懵懵懂懂不深入。遇到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就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因此,對于高中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學校教育首當其沖,成為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首要執行者。

      二、高中生性心理現狀

      調查顯示,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對性的不正確認識,多數人認為談性不好,對首次遺精感到害怕,認為遺精有害,不知道遺精、月經是正常現象等等。高中男生的發生率很高,而且大部分學生在后都存在愧疚心理,甚至感到有罪惡感。個別學生行為失控,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出現月經不穩定和痛經狀況的女生多半與對性生理現象認識不正確產生的心理壓力有關,而且這在高中女生中占很高的比例。高中生在對戀愛的認識上,認為各方面未成熟、不宜談戀愛、早戀是糊涂錯誤行為的占大多數。學生們對早戀問題還是有一定正確認識的。

      三、高中學校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的問題我們可以感受到進行高中學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已經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性教育不僅是知識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性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要傳授給學生大量的性知識,而是要學生學會正確的性態度和正確的。性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青少年只有很好地解決性的問題,才算獲得了良好的人格。

      四、高中學校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問題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學校青春期性教育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從無到有,從最初的遮遮掩掩、步履蹣跚發展到現在的逐漸普及,取得的成就值得稱贊。但學校的青春期教育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去面對和解決。學校對高中生的性教育依然是比較薄弱和滯后的,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依然嚴峻。

      1.沒有設置獨立的青春期性教育課程。在我國,青春期性教育至今未被列入課程大綱,性教育在正規教育體制中形同虛設。學校大多采取學科滲透的方式開展青春期性教育, 一般是通過生物課、思想品德課、班會課等進行滲透, 沒有統一的教材、教學大綱和教學時數。這樣的教學方式缺乏統一性和時序性,也不容易使學生對性形成正確的認識。加之任課教師對性問題可能存在的排斥心理,使有關性內容的教學被選擇性忽略,造成了走過場的事實。

      2.封建的性罪惡、性觀念還未完全破除。由于封建意識的長期束縛,人們把性的問題看做, 把性與下流等同起來。談性色變、羞于談性是中國老百姓的普遍感受。由于舊觀念的束縛, 有些學校對性教育的知識輕描淡寫, 對一些關鍵問題停留在“點到為止”的水平;有些教師就干脆避開課本中的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識而不講。封建意識長期影響所造成的愚昧和偏見, 使我國的學校青春期性教育困難重重。

      五、高中學校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

      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1.課堂講授。這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優點是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較系統的性科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科學的語言進行講授。

      2.讀書指導。即在青春期教育中,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有關青春期性教育的課外讀物。

      六、結論

      我國高中學校的青春期性教育還比較薄弱, 如何從國情出發,開展青春期性教育,做到針對性強、適時、適度、適當并卓有成效,仍是今后研究的重點。做好高中學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需要我們的領導者和教育者齊心協力、共同努力,還要進行多方面的投入和取得相關人員的支持、配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收到實效。

      參考文獻:

      [1]李一飛.論高中生的青春期性教育[J].中國性科學.2011(20).

      中小學青春期教育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心理健康問題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塑造健康人格 培養挫折耐受力

      1.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于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并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可以把以上表現歸類為以下問題:

      1.1 學習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1.1 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1.1.2 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

      1.1.3 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1.2 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小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2.1 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抑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

      中小學時期,教師是學生的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愛、理解和激勵。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不能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同學,不能以表揚、鼓勵代替批評、指責,學生則會失望,就會缺乏成就感。更有甚者,“教師對學生不尊重,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間發生沖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抑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1.2.2 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小學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于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的情況。

      1.2.3 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友好的家庭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1.3 青春期心理問題

      1.3.1 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于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于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征兆。

      1.3.2 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小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里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或秘密想對別人傾吐,但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

      1.3.3 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初中高年級和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學生由于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關注的問題

      1.3.4 挫折適應問題

      中小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小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所謂消極反應是指人在遭遇挫折時伴隨著強烈的緊張、憤怒、焦慮等情緒所做出的有悖于正常行為的反應,是對挫折的一種退縮、逃避、屈服。這種反應如不及時糾正,并在心理和行為上固定下來,便會形成對挫折的不良反應,較大時期內影響著心理行為的正常發展。

      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于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2.維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

      2.1 對中小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衛生與心理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訓練操作部分。前一部分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后一部分是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其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于未然。

      中小學青春期教育范文第3篇

      一、兒童身體發育普遍“提速”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日常飲食及營養也逐年改善,青少年及兒童的體格生長和青春期發育也較過去提前了。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教授馬華梅等人針對兒童體格生長和性征發育調查了廣州、福州、南寧、武漢、北京、上海、青島、重慶、天津等九大城市的男孩、女孩各約 2 萬人。“首次獲得具有國家代表性的當今中國兒童第二性征發育正常參照值,得出中國兒童屬國際發育較早人群的結論。”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女生青春期啟動的中位年齡分別是 9.20 歲、11.16 歲以及12.27 歲;男生青春期啟動的中位年齡10.55 歲、12.78 歲和 14.05 歲。這意味著我國小學四至六年級的學生就陸續步入青春期,進入性成熟年齡。中小學學生面對身體發育帶來的惶恐,以及與異往引發煩惱,如果沒有得到家庭、學校及時的輔導,孩子難以健康地快樂地成長。

      二、兒童性教育未能與時俱進

      1. 家庭性教育嚴重缺失。

      央視曾在2012年底進行街頭采訪“我從哪里來?”三成受訪者表示曾從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被撿來的”,其它回答也是各種雷人的答案。由此可見,受我國傳統觀念影響,很多人認為性是一種本能。戀愛、結婚、生兒育女是順其自然、無師自通的事情。生活中,女生在初潮后還能得到家長關于使用衛生巾的膚淺教導,而男生在初次遺精后,往往難以啟齒,不到及時的指引。大多數家長因觀念問題,或缺乏性教育的知識,對孩子羞于談性。他們比較關注的是孩子的衣食住行及學業成績。殊不知,因為家庭性教育的嚴重缺失,易誘發孩子產生心理問題,反而耽誤了功課,妨礙了健康成長。

      2. 學校性教育流于形式。

      2008年教育部了《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與性教育相關的“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被納入其中,但所占分量不多。《綱要》規定學校每學期要安排6-7課時,通過名為《體育與健康》的課程來開展教學。但在“實施途徑及保障機制”卻做出如下指引:“不適宜戶外體育教學的天氣時可安排健康教育課。”因此,很多學校沒把《體育與健康》設為常規課程,導致該課程沒有固定的課時確保施行。更令人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開發出完整的配套的學生課本。

      三、社會上另類的“性教育”

      對于性教育的態度,家長欲說還休,學校隔靴搔癢,甚至很多人視之為潘多拉盒子,擔心一旦全面實施兒童性教育,反而會激發學生“性”趣,誘發學生的,引發青少年性濫交。其實,身處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于自身的發育難免惶恐,對于異性也會莫名躁動。面對孩子對性知識的渴求,家庭、學校的性教育卻“供不應求”。當前社會上還出現了很多另類的性教育。

      1. 醫療廣告的“被動”性教育。大街上常有人派發印成日歷、雜志形式關于“無痛人流”、治療不孕不育等宣傳資料,甚至個別地方電視臺公然不分時段地播放某些民營醫院粗俗露骨的廣告。這類涉“性”的信息一般都帶有很強的商業性和欺騙性,容易誤導懵懂無知的孩子,形成錯誤的性觀念。

      中小學青春期教育范文第4篇

      青春期是指兒童向成人過渡的人生關鍵時期,是個體身體發育急劇變化的時期,也是心理飛速發展變化的時期。小學的五、六年級稱為小學高年級階段,此階段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0~12歲之間,正好處于青春期前期。在這個時期,生理上的劇變勢必給個體造成前所未有的心理沖擊,給他們帶來煩惱和困惑:心理的矛盾,交往的困惑……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其心理特點既帶有童年期的痕跡,又出現了某些成年人心理特征的萌芽,身心發育上充滿矛盾。該階段是決定人生道路的重要階段,學生身體心靈成長的需求在呼喚青春期前期性教育。然而,對于青春期教育這樣一個十分敏感的課題,家長們似乎有點談“性”色變。部分家長視正常的性意識萌動為思想墮落,不敢在孩子面前提“性”;部分家長雖然能意識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無法科學地引導孩子度過青春期。因此,家長們在家長會上都反饋希望學校能進行青春期教育。2002年9月1日起實施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也要求學校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著名醫學家吳階平曾說過:“人的一生在不斷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有兩個特別重要的教育時期,一個是0~4歲智力開發的早期教育,另一個就是10~15歲青少年進行的青春期教育。”

      基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家長教育的需求、學校教育的需求和文件的指引,我校非常重視對高年級學生進行青春期前期性教育,從2008年嘗試進行青春期講座開始不斷探索,還以市級立項課題“農村小學青春期前期教育的現狀及策略研究”為抓手,精益求精,扎扎實實進行實踐研究,守護孩子們陽光的青春期,助力孩子們健康成長。

      一、立足現實,共同把脈青春期前期教育現狀

      為了讓我校的青春期前期性教育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一開始就確立方向――最重要的是做好現狀調查,從現狀著手開展工作:以問卷調查形式,摸底調查,了解學生及家校現狀,切實了解學生及家校青春期前期教育知識情況,在歸納中找準研究的切入點。

      通過收集報刊資料、上網查詢,我們了解到了許多相關知識,并精心設計了三份問卷調查表,分別為學生版、家長版和教師版。我們共發放55份教師問卷,剔除無效數據,回收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為 90.9%;300份家長問卷,有效問卷261份,回收率為87%;350份學生問卷,有效問卷310份,回收率為88.57%。

      我們就回收的621份調查問卷進行了認真、細致的統計,并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整理,我們了解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

      (一)學生需求強烈、內心困惑

      月經、夢遺……這些曾經在中學時代才出現的生理現象,不經意間已開始在小學高年級時期出現。據調查,我校高年級男女生已有一部分學生出現第二性征,有39%的女生反映胸部開始發育,隆起,有19.75%的女生已經開始了月經。接近五分之一的男生反映自己聲調變低,有11.1%的男生有過遺精經歷。部分學生對月經、遺精或其他生理變化感到緊張焦慮,亟須進行相應的指導與培訓。

      青春痘是青春期孩子共同關注的問題,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痘痘給他帶來了煩惱,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會常用手去擠痘痘。對青春期不正確的認知以及不恰當的處理行為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青春痘給學生們帶來的影響,因而教給他們青春痘預防及日常護理的常識和技能,可以讓他們更加陽光坦然地擁抱美好的青春期。

      我校高年級接近一半的學生認為他們對異性好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甚至對異性產生了朦朦朧朧的好感,“××學生喜歡××學生”之類的議論也時有發生。在這個特殊階段,應注意正確看待和引導男女生的交往,而不要一味地阻止反對。

      從數據統計和學生問答題回答的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學生希望得到青春期教育指導,他們最希望了解的青春期知識依次為: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懷孕和避孕的知識,如何和異性正常相處,如何排解青春期的心理煩惱。他們希望的授課形式多為男女生分開課堂教學或講座。在簡答題中,孩子們反映最希望解決的是青春期的生理問題:比如月經的周期、月經期間的保健、青春痘的預防等。令人吃驚的是,竟有49%的孩子想要了解懷孕和避孕的知識,可能孩子們在“我從哪里來”這個問題上未能從家長那里得到滿意的答復。

      (二)家長思想重視、行為忽視

      絕大部分家長認為有必要讓孩子知道有關青春期的常識,但是卻從沒有主動和孩子談論“性”的問題以及青春期的問題。

      絕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青春期階段無論從衣著、興趣、性格、交往還是其他方面都發生著變化。有的孩子會比較注重衣著上的打扮合不合潮流,夠不夠有型。興趣往往會偏向同伴關注度比較高的方面,如男生會比較喜歡NBA、科幻片、恐怖片等,女生會追星、逛街等。而在性格方面,他們也不再是嘰嘰喳喳的小鳥,而是慢慢會有自己的思想,并學會了沉默。

      很多家長欠缺青春期常識,不知從哪方面進行教育;有些家長知道要給孩子進行教育,但在子女面前“無從下手”,非常困惑;有的家長認為自己教育孩子會聽不進去,有種逆反心理;還有的家長覺得“性”方面的知識不好開口,希望學校代為教育。

      (三)教師思想重視、方法需引導

      絕大部分的教師認為在小學進行青春期教育很重要。盡管如此,但只有14%的教師會經常給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超過50%的教師認為,觀看音像制品、閱讀書報、課堂教學等是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方式;有部分教師認為專題講座和個別指導也是有效的。

      二、多措并舉,用心探索青春期前期教育策略

      (一)構建學校高年級青春期前期教育課程體系

      1.高年級青春期前期教育課程

      在課堂實踐中,我們也在思索構建學校高年級青春期前期教育課程體系,并確定了學校高年級青春期前期教育課程的目標。具體目標是:讓孩子們了解、關注自己及朋輩群體的青春期身心變化,學會用坦然的態度面對青春期,養成青春期衛生保健的良好習慣;認識性別意識的發展過程以及男孩女孩的差異,學會尊重男孩女孩的差異,悅納自己的性別;懂得異性學生間積極交往的意義,掌握異性學生之間交往的原則;學會尊重異性,不侵犯異性的隱私,懂得自我保護;豐富自我體驗,深化自我認識,正確地評價自我,進一步悅納自己,完善自己。

      圍繞生理變化、男女性別差異、衛生保健和男女生青春期心理、悅納性別,利用每兩周一節的心理課,課題組開設了“嗨,青春期”“男孩女孩,看過來”等青春期主題團體輔導課,還利用課堂時間選播了“花季小櫻桃”“雨季蔥頭仔”系列青春期教育視頻。《哎呀,我不會還尿床吧?》《“好朋友”來了!》《女生保衛戰》《的秘密》等喜聞樂見的動畫片,讓孩子們在賞析中與小櫻桃和蔥頭仔共情,在共情中感悟青春期到來的忐忑與坦然。圍繞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的困惑,開設了“認識我自己”“這就是我”等心育課,引領學生全面認識自己,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學會悅納自我,發展自我。圍繞青春期孩子親子溝通、同伴相處困惑的現狀,開設“換個位置想一想”“假如我是……”“學會溝通、讓心靠近”等課程。這些主題(見表1)貼近小學生高年級的實際,而且心育課形式生動活潑,學生們都非常喜歡并期待每一節心理課。他們在活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2.高年級青春期前期教育講座

      除了課堂,我們還有針對性地圍繞學生關注的青春期熱點問題,或分開男女生,或男女生混合一起,進行重點突破和靈活疏導,為女生開展了“我長大了”“眾說紛紜青春愛情小說”等講座,為男生開設了“青春悄悄來”講座,為男女生一起開設了“走進青春期友誼”等講座,深受學生的喜愛和好評。在實踐中,結合我校學生的身心特點,初步構建了學校高年級青春期前期教育講座的框架體系(見表2)。

      在青春期前期教育主題課程的實踐中,課題組主持開發的“男生女生,快樂青春”精品課程獲市提名獎,“認識自我,快樂成長”精品課程獲市入選獎,課題組執教的“男孩女孩,看過來”獲2010年市青春期教育優秀課例評比二等獎,“認識我自己”獲2012年第三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

      (二)開發學校高年級青春期前期教育校本教材

      根據青春期教育調查(學生版)問卷結果統計與分析,只有57.8%的學生會主動去學習青春期知識,絕大部分學生需要得到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們現有的青春期知識獲得的途徑依次是報刊雜志和書籍(97.4%)、互聯網(95.2%)、媽媽(家人)、課堂和教科書、學生朋友、廣播電臺和電視。他們最愿意的是從互聯網、報刊雜志和課堂上獲得相關知識。從網上、報刊書籍中獲取青春期知識固然是很好的途徑,但是網上和報刊書籍信息浩如煙海,良莠不分。如何從網上和報刊書籍中獲取正確有益的青春期知識,需要家長和教師進行指導、監督。所以,課題組在扎實開展課堂實踐、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忘搜集適合學生閱讀的青春期書籍。兩年來,我們購買了《Why?新時期少年科普知識動漫百科全書》《陽光寄給你:青春期心理健康故事》《爸爸寫給青春期兒子的80封信(珍藏版)》《媽媽寫給青春期女兒的80封信(珍藏版)》《漫話青春迨攏男生版)》《漫話青春迨攏ㄅ生版)》等幾十本書,并羅列了青春期陽光閱讀的推薦書目給學生。很多學生表示閱讀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淺。

      在立足課堂實踐和推薦讀物的基礎上,我們開發了對我校高年級學生有所助益的青春期前期教育校本教材《啟航青春陽光相隨》。教材以“男生女生,快樂青春”精品課程內容體系為藍本,共有四個主題:一是“嗨,青春期”;二是“男孩女孩看過來”;三是“走進青春期友誼”;四是“眾說紛紜青春愛情小說”。每個主題內容翔實,資料豐富,由“名家名言”引出“導言”,結合調查、采訪,通過情境故事、訪談手記和個案分析開展的“馬教師的悄悄話”,對處于青春期前期的高年級孩子指點迷津,最后提供富有“營養”的“陽光閱讀”,讓孩子們在閱讀中了解愛與性,樹立正確的觀念,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也為教師和父母了解、關愛、幫助孩子提供參考。

      (三)以活動為載體,多途徑進行青春期前期教育

      在多年的實踐中,我們堅持在高年級孩子中開展“馨心園”個體咨詢,讓學生在訴說與真誠關注中豁然開朗;開展“青春期主題”手抄報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搜集青春期主題相關資料,豐富自身認識;開展“青春心語”活動,讓學生自主或寫或畫表達自己在青春期的快樂、困惑與成長感悟;通過青春期主題征文、視頻、電影賞析方式進行教育,開展“馨心園”心理社團系列活動。“馨心園”心理社團以團體輔導、心理劇為主要形式,以游戲活動體驗表演為主,穿插學生分享感悟。豐富多彩的主題,生動活潑的形式,身心參與的體驗,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更加陽光開朗。2010年,課題組指導的綜合實踐報告《為青春導航――小學高年級青春期調查與反思》獲中山市第七屆中小學科技節之科技創新大賽綜合實踐報告二等獎;2011年,課題組原創了校園心理劇“我的學習夢”,組織學生彩排、演繹,最終獲得中山市東開鎮首屆心理劇一等獎第一名、最佳創意獎,中山市三等獎。

      三、搭建家校青春期前期教育平臺

      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通過班主任或專題講座向家長宣傳家長關注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意義,引導家長掌握科學教育子女的方法,共同為孩子坦然度過青春期保駕護航。此外,充分利用“校信通”平臺,加強家校溝通交流,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達到“同步”、教師和家長達到“同心”,努力營造有利于高年級孩子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借助鎮德育品牌節目“望子成龍”的輻射作用,創編青春期前期“望子成龍”劇本,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春期前期教育網絡。《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了,你準備好了嗎》榮獲鎮2010年望子成龍劇本征集一等獎、節目錄制一等獎,《家有青春期的孩子》榮獲鎮2011年望子成龍劇本征集一等獎、節目錄制二等獎。

      中小學青春期教育范文第5篇

      高中生的異往是性意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進入青春期后,第二性特征發育明顯,隨著身體的變化,他們心理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會對異性有更多的關注和渴望了解,渴望與異往。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已經走過初中時期的青澀與懵懂,敢于與異往,這是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的明顯特征。同時,還必須意識到高中生由于身心發育不完全,而且處在學業的關鍵期,異往在他們身上表現表現的很敏感和脆弱,受到家長、老師的密切關注。因此,異往,一方面是他們的必修課,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好交往的頻率、時間和場合,堅決杜絕不正常的異往,以免對學業造成不利影響。

      一、對高中生的異往的理解

      高中階段,學生一般都進入了青春期后期,青春期又被稱為“心理斷乳期”,即學生心理上斷乳,表現為自我意識的顯著增強,同時隨著性器官的發育成熟,性意識覺醒,他們由過去對異性的排斥和疏遠到向往和追求。對異性的好感,也是他們成長中正常而又自然的表現,既是生理需要,也是情感需要。異往對孩子未來的工作、結婚和人際交往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生異往的特點和可能出現的問題

      高中生由于處于特殊成長階段,最大的特點是性格的不穩定性,極易情緒波動,易喜易悲。對一些事情看法不深刻、經歷不夠,容易陷入主觀遐想中,自尋煩惱,高中異往典型的表現出以下四種特點。

      1、朦朧性

      高中生渴望與異往,渴望有交往的快樂和分享,但是由于處于朦朧期,分不清異往中到底是友情還是愛情,對愛情理解比較簡單,往往把異性之間的交往看成是愛情的表現,所以極易走向戀愛的方向。

      2、矛盾性

      高中階段處于人生的重要階段。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務是搞好學習,努力在學習上提高自己。但是處于青春期,他們對異性的好感很容易發展成為早戀。他們面臨著心理上的矛盾和困苦,既想交往又擔心家長和老師知道以及同學們異樣的眼光。

      3、不穩定性

      高中生的關系雖然比小學和初中更穩定,但不能忽視的是他們還是未成年的孩子,受情緒波動比較大,情緒極不穩定。在異往中,比較敏感,喜歡一對一的異往,一旦這種交往變化了或者出現其他問題,他們又缺乏溝通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易出現各種矛盾,讓他們尋找煩惱,手足無措。

      4、獨特性

      高中生都是一群群個性鮮明的個體,標顯個性是他們的特點。在異往中,他們喜歡表達自己的個性,表現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人格。在交往的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特征很明顯,不會主動包容和諒解,這極易造成矛盾和摩擦,給他們帶來很多苦惱和困惑。

      高中生的這種異往特點和特征很容易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各種麻煩。其中高中生主要面臨的問題是早戀問題和學業成就問題。一項數據顯示高中生比初中生高戀愛幾率高,分別是24.10%和11.14%。這說明高中學生比初中學生有更大早戀的可能。早戀已經成為老師家長關注和擔心的重大問題,之所以擔心,正是因為高中生的性格特點決定了早戀是不成熟的戀愛,而且會影響到學習成就,甚至有學生因為戀愛問題發生過激行為,傷害自己的生命,給家庭和自己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三、異往對學業成就的積極影響的可行建議

      異往并不是洪水猛獸,關鍵在于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明白異往是自然的事情,同時在交往方面給他們創造集體交往的空間和時間,讓同學們在交往中收獲友誼和成長,在交往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發揮異往對高中生學業成就的積極影響,避免不良影響的出現,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我的建議。

      1.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異友觀

      教師和家長要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讓他們知道c異性正常的交友帶來的成長中的好處和益處,鼓勵孩子積極主動的與異往,在交往中發展個性,促進學習。同時也要明確讓他們知道不正常的異往會有哪些后果發生,讓高中生明白道理,自己理性做出合適的選擇。

      2.在集體活動中促進異往

      高中生希望了解異性,但是缺乏了解的途徑。要讓高中生在集體活動中增加對異性的了解,只有多了解、多接觸才能消除對異性的好奇心,明白友情和愛情的不同。集體活動能很好的促進同學間的正常交往,尤其是異往,給同學們一個了解異性的安全空間和場合。

      3.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高中生解決異往問題

      高中生處于心理巨變時期,各種問題隨之而來,需要對高中生進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異往這種不可回避的話題,可以通過演情景劇的形式,或者小品表演等讓學生在情景感悟中體會,明白異往的好處和弊端,發揮異往的積極方面,在交往中完善人格,促進學習的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刁山菊.高中生之間的異往[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

      [2]孫建欣.校園心理情景劇在學生異往方面的運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6女人|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 亚洲人成7777|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