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育思想理論

      教育思想理論范文精選

      前言:在撰寫教育思想理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教育思想理論

      灌輸教育理論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一、灌輸教育的涵義和理論來源

      這里所說的灌輸教育就是指通過疏和通的方式灌輸基本的思想政治觀點、思想政治理論。不是“填鴨式”的教育,而是創新教育的方式讓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更好的入腦入心。1900年,在《我們運動中的迫切任務》中,列寧明確指出:由此自然產生出俄國社會所應該實現的任務,把社會主義思想和政治自覺性灌輸到無產階級群眾中去,組織一個和自發工人運動有緊密聯系的革命黨。列寧當時提出從外面灌輸社會主義意識,并不僅僅是指向工人提供解答某些問題的現成結論,最重要的是指引導工人群眾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列寧這些論述高屋建瓴,成為馬克思主義產生以來第一次對灌輸論最生動、最全面、最具體的論述。

      二、新時期堅持灌輸理論的必要性

      (一)社會的大環境要求我們堅持灌輸理論社會大發展、大繁榮

      各種西方的觀念也撲面而來,好的東西我們應當學習。但是西方大國推行的霸權主義思想,通過文學作品、電影、飲食,灌輸西方的價值理念,對我國的青少年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了更好地堅持社會主義理想,促進社會主義基本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灌輸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

      (二)對基本理論的忽視

      點擊閱讀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在二十余年的發展中大致經歷了經驗積累與理論探索、理論形成與開拓、理論發展與創新三個階段。其理論研究成果在數量上逐年增加,在質量上不斷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模式、建構思路等問題上達成一定共識。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可從四個方面拓展深化:進一步精準基本概念,更加深化基本理論研究,繼續開拓研究領域,把理論的、抽象的、學院式的與實踐的、實證的、實效性的研究相結合。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階段;基本評價;拓展思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發展階段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以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為使思想政治教育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同年,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把政治工作的理論形態——關于政治工作的學說看作一門科學。隨后,理論界在報刊和學術會議上進行了討論。尤其是1983年以后,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就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如何建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1984年,經教育部批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正式建立。從此,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了學科建設的規范化發展階段。

      檢索從1984年到目前為止公開發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教材、專著和研究論文,經對成果內容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經驗積累與理論探索、理論形成與開拓、理論發展與創新三個階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經驗積累與理論探索階段(1984年至1989年)。這一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剛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研究方式多為搜集、羅列和實踐總結,側重對具體方法的經驗研究,成果內容以介紹各種方法為主要形式。例如:張洪華、楊亞平的《思想工作方法縱橫談》,范印華等的《藝術·快感·磁力:思想工作方法談》,劉國彬、張運德的《古今思想工作方法例析》,姚毅的《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集錦》等。這一階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特點是:事例集錦、方法介紹、以實踐經驗概括為主要內容。值得指出的是,1985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王玄武教授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是這一時期一部不多見的理論研究著述。這本著作可以看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開山之作,全書共有9章:思想信息的獲取、分析、決策、實施、綜合教育、檢查總結等,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為邏輯框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建構思路,為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

      點擊閱讀全文

      教育局思想理論學結

      本年度主要擔任高*級10班、8班;高10級4班、10班數學教學工作,并兼任高*級10班班主任工作。每周授課10節,輔導6節。

      一年來,本人認真學習黨的文件,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為主旋律,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加強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堅持以課改為中心,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在工作中,做到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在課堂上,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積極挖掘、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安排練習適當,寓知識鞏固于口訣、模式之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能抓好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仔細、耐心;能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正確樹立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班級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在負責全校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方面,成績顯著,得到各級領導的認可。

      20*年,我局黨組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國土資源局的精心指導下,把提高國土資源隊伍整體素質放在工作的首位,堅持改進作風、搞好服務、提高工作水平,充分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不斷加大隊伍建設力度,通過重點開展各項教育活動,使隊伍凝聚力、向心力、業務能力大大增強,隊伍整體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較圓滿地完成了全年思想政治工作任務。

      點擊閱讀全文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摘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對高職生進行系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但目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文章從存在問題出發,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討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建設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思政課”;改革與建設

      前言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高職“思政課”)教學是對高職生進行系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提高高職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它在引導和幫助高職生樹立馬克思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在培養高職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然而,在新世紀新階段,隨著世界經濟政治的發展,隨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高職“思政課”教育教學的環境、任務、內容、渠道和對象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乃至目前“思政課”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等越來越難以為繼,“專業課認真聽,選修課隨便聽,政治課不想聽”已成為高職院校屢見不鮮的現象,“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仍臨著嚴峻考驗。因此,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切實推進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建設,不斷提高其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每一門課都成為深受學生歡迎、受益終身的課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高”和“職”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高”即高等教育,它屬于高等教育的一個層次,與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職”即職業技術教育,具有職業教育的特點,它以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等社會各行業第一線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和主要任務。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高職“思政課”教學與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課”教學具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個性的一面。但由于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高職院校多半又是由中專學校升格而來的,使得相當一部分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領導和高職院校領導、教職工,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和特點缺乏應有的認識,在教育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要么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要么沿襲中專教育的老套,缺乏自主創新。因此,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建設,首當其沖是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實現從普通高等教育到高職教育的轉變,從中專教育到高職教育的轉變,積極探討高職“思政課”教學的新路徑。

      點擊閱讀全文

      全納教育思想理論及啟發

      一、全納教育思想的由來

      特殊教育理論是建立在特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之上的,當某一社會對“殘疾”、平等等觀念發生變化時,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論與教育形式也會隨之變化(Berdine&Black-hurt,1985)。全納教育直接起源于美國1950年代的民權運動(CivilRights),更遠則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法國啟蒙時期西方對平等、自由的追求的一系列社會運動。這些社會運動孕育了西方以個人自由、社會平等為價值目標的社會文化基礎,也為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平等、尊嚴地參與社會生活以及新的特殊教育理念的誕生提供了動力(Winzer,1993)。二戰以后,美國民權運動者提出了“分開就是不平等”的口號,要求不同種族、群體平等參與社會生活(Haring,McCormick,&Haring,1994)。回歸主流的思想就是在民權運動及一系列相關的法庭案例辯論的基礎之上、以北歐的正常化教育原則為藍本、并在1975年頒布的94-142公法里得以確認的。

      94-142公法確立了非歧視性的鑒定、個別教育計劃、最少受限制環境即根據兒童障礙程度確定不同的教育安置形態的等級特殊教育服務體系(TheContinuumofSpecialEducationServices,包括普通班、巡回教室、資源教室、自足式特殊班、特殊學校、醫療機構等)等原則。全納教育思想是在回歸主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全納教育并非回歸主流的自然延伸。相反,全納教育是在批判、反思回歸主流教學實踐失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Skrtic,1991)。這些批判集中于94-142公法中與特殊兒童鑒定程序相對應的等級制安置體系。例如,全納教育的倡導者W.Stainback和S•Sta-inback(1984)對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隔離、各自平行發展的雙軌制體系(dualsystem)提出明確的批評,認為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應該“重新組合、建構、融合為一個統一的教育體系以滿足所有兒童的學習需要。”(p•102)。

      美國教育部前助理行政長官,Will(1986)也指出回歸主流存在著:1、不科學的鑒定與障礙類別的劃分導致特殊教育效率低下。2、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各自平行發展,二者不能很好地協調以滿足學生的需要。3、等級制服務體系中兒童容易被隔離、歧視。4、家長和教師經常對兒童的教育安置,即兒童應該在哪一等級中受教育,見解不同,容易造成沖突。可見,回歸主流及94-142公法中用以確定兒童安置類型的特殊教育服務體系是根據兒童的障礙的程度來確定兒童教育環境受限制的程度,即隔離的程度的,是不公平的等級制度,違背了回歸主流本身所追求的教育平等的理想;并容易將兒童的障礙作為教育問題的原因,而非學校本身條件的不足①。全納教育的支持者們呼吁重組學校、破除教育的等級結構,使普通學校成為滿足社區內所有兒童學習需要的地方。

      二、何謂全納教育

      全納教育的思想自W.Stainback和S.Stainback(1984)明確提出后就成為特殊教育領域討論的焦點。盡管許多國家都將全納作為特殊教育發展的理想以及相關政策制定的理論依據,但實際上人們對于全納教育是什么仍然眾說紛紜。以下是西方文獻中對全納教育的一些解釋。全納教育是家長、教育者、及社區工作者發起的運動。它尋求創設以接納、歸屬、社區感為基礎的學校。全納教育通過在鄰近學校的高質量(highquality)、年齡適合(Age-ap-propriate)的普通教室來實施,并得到所有兒童歡迎、承認、甚至強調他們的價值。全納計劃尋求建立以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為目標的、尊重個體差異為基礎的支持性社區(Salend,1998)。全納教育是指在普通學校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教育環境里教育所有的兒童。

      點擊閱讀全文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最新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亚洲第一页中文字幕| 亚洲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男人天堂2022|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电影不卡|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妇女熟BBW|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夜夜春亚洲嫩草影院| 亚洲精品高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