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企養老保險工作的問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我國國有企業養老保險工作存在問題成因剖析
從我國國有企業養老保險工作中存在問題的成因看,既有歷史發展原因,也存在著現實發展中的難題,值得我們審慎以待之。
1.1空賬現象突出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選擇的是部分積累式的籌資模式,這對于國有企業的新員工來說是有益的。個人年繳費比例的范圍為4%—8%,養老金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組成。但由于養老保險轉軌施行的時間還不是很長,“老人”無賬戶,資金積累欠缺;“中人”賬戶資金不足,建立個人賬戶前的工作時間,僅僅視為個人繳費年限而資金積累缺失;“新人”賬戶雖存在資金積累,但實際上卻是為“老人”賬戶“買單”的現象是十分突出的,即國有企業養老保險賬戶中的“空賬”問題尤為明顯。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發生了偏差,在沒有充分解決資金歷史積累的基礎上就實行了養老保險的改制,企業中的“新人”的養老保險并不完全是完成自身養老保險賬戶的資金積累,而是用于支付“老人”的養老保險。另外,養老保險在資金運作上仍然采取的是現收現付方式,這進一步導致了當前我國多數省市國有企業的養老保險發放存在著較大的資金缺口,在部分企業中,甚至由于企業新員工的較少造成無法儲備充足的資金為老員工發放養老保險的現象發生,這預示著“統賬結合”的發展目標必將遭受到極大的資金來源考驗。
1.2資金來源和投資渠道單一
國有企業養老保險資金的來源渠道的主力仍然是企業本身。但由于國有企業自身的歷史發展包袱非常沉重,破產倒閉、停產企業是比較多的。企業既要為老員工的養老保險繳費,還要承擔新員工退休金的支付,即使效益較好的國有企業,其所擔負的資金繳付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很多企業在資金籌集上的積極性顯然無法得以保證。離退休員工的集中發生、新員工繳費人員的連年下降,造成資金來源上發生了明顯的“倒掛”,且這一現象在近年來某些發展較早地區的國有企業中的發生非常明顯。并且,出于資金安全上的考慮,我國政府規定養老保險基金只能投資在國債或存進銀行,但利率的變化、通貨膨脹的加劇導致了這些資金實際上是不斷貶值的。投資渠道被限制在較為單一的范圍,使得天量的養老保險資金實際上無法發揮投資上的集群效應,很多明顯可以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渠道,卻因政策上的限制無法獲得有效利用,資金躺在賬戶中卻無法投資于民間獲得更好的收益,導致養老保險資金貶值問題異常突出。
1.3管理和運行機制欠缺
由于地市級養老保險機構歸口于地方政府管理,其首要目標肯定是維護當地企業的利益,而省級統籌原則又使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將協調全省、各行業的綜合利益放在首位。這就造成了省市兩級養老保險機構的目標利益產生了非一致性,發展較好的地市一級養老保險機構不愿意將利益分割于省級養老保險機構。行業統籌下放政策、醫療失業保險改制后,社會保險工作業務日益膨脹,所擔負的職責范圍不斷擴大,但現有省以下社會保險機構的現實構建仍較為弱化,人員編制、機構設置等方面未能迅速跟上,產生了“小馬拉大車”的現象。另外,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財政專戶,遵循收支兩條線的基本原則,經費由當地財政予以核撥。但在實際運行中,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無法繼續提取管理費,而同時地方財政撥付的經費發生拖欠、不足問題卻特別突出,這種激勵機制上的欠缺,導致經辦機構的工作積極性受到了嚴重打擊,影響了養老保險資金的征繳運作效果。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社會統籌、省級統籌、職工個人賬戶等政策的實施,使得相關工作的信息量增長迅速,迫使管理方式手段必須朝著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而這就離不開計算科學、反應迅速、信息共享、數據完善的管理決策手段。雖然相應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已得到重視并開始逐步完善,但其建設進程仍遠遠無法滿足當前養老保險業務發展的實際需求,人力財力物力上的短板導致的制約現象非常突出,嚴重影響著養老保險科學運作決策工作的實際效果。
2結語
必須清醒認識到,做好國有企業養老保險工作是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件大事,是確保社會發展公平正義和諧的有力抓手,相關工作者必須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破除舊有思維限制,開拓新的工作模式,才能最終確保國有企業養老保險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為國企實現長遠發展目標保駕護航。
作者:林百略單位:廣西農墾國有垌美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