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當前企業財務管理創新道路研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1世紀是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經濟。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知識經濟沖擊和改變著工業經濟時代舊的經濟觀念和舊的生產方式,世界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企業中任何一種知識資本隨時都會轉化,通過它的投入及其創新將一項新技術轉化為一種新產品,為企業獲得豐厚的財務收益。因此,企業財務管理將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使企業財務管理出現了新的變化,也給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所以,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財務管理要進行改革與探索,把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變革的新特征
1.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呈多元化趨勢。
在工業經濟階段,一般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但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知識資本地位的上升和社會對企業責任的要求多元化,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呈現多元化的狀態:
(1)利益追求主體多元化。企業在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還要追求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中的知識資本地位和重要性超越物質資本,因此,決定企業財務狀況的不僅僅是物質資本,企業的知識資本、企業的信息與創新能力在企業生產經營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知識擁有者成為企業生產經營中最重要的人。因此,企業各要素所有者的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企業不再僅僅歸屬于股東所有,而是歸屬于由企業家、股東、債權人、公司員工等相關的利益主體。他們在企業發展中都為企業投入了專用性資本,都對企業的產出做出了貢獻,因而都有權利分享企業的生產剩余。所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利益是各種要素所有者的共同利益,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要考慮各相關主體的利益。
(2)社會責任得到企業的真正重視。在新的世紀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與社會的聯系更為廣泛和深入,企業的社會目標在企業目標結構中的地位得到重視和提高。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知識的可共享性和可傳播性,使得企業與社會的聯系較之工業經濟時代更為深入而廣泛,企業對知識的應用將更加取決于知識對社會的貢獻度,因而要求企業要更加重視其社會責任,重視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為保護生態平衡,企業生產要做到無公害、對社會無污染;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支持社會慈善事業等等。這就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要通過財務管理活動致力于履行社會責任,從而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這樣不僅能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而且能使企業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條件。
2.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在企業資本結構中占據主體地位,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以有形資產為中心,而是轉向以無形資產為中心。無形資產的擁有程度和質量高低決定著企業在競爭中的地位。企業資本結構以無形資產為中心地位的形成,改變了企業資產的結構,使得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等無形資產在企業的總資產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企業收益的決定因素。因此,在21世紀,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最主要的投資對象,企業對無形資產投資的重視和提高,必然要求企業財務管理進行相應的變更,調整企業舊的投資決策指標,增設反映企業無形資產投入狀況及其相關情況的決策指標體系。因此,知識價值指標就成為評價企業財務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知識資本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人力資本,反映學習知識的能力、掌握技能的能力、發明創造力和完成任務能力等人力因素;二是結構性資本,表現為支持人力資本最大化的結構,如企業的所有制、企業的計劃、領導力、企業的數據庫、企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企業的設備結構、企業的產品品牌和企業的公眾形象等等。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成為評價企業財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有兩點:一是反映企業的發展潛力;二是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導航,通過知識資本價值的指標,觀察企業潛在的優缺點,以揚長避短,為正確決策奠定基礎。
3.人力資本所有者成為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主要參與者。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成為決定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是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物質資本的增值來源于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比物質資本更具有增值性,智力因素是企業成功的主要條件,因此,人力資本所有者即使沒有直接的物質資本投入,也應成為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參與者。我們可在借鑒國外企業人力資本利潤分享制度的基礎上,改變目前單純的工資制,使企業經理及職工的個人收入與企業的盈利、個人資產的積累與增長和企業的長遠發展聯系在一起,強化企業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企業相關利益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企業具有持久的發展潛力。
新世紀企業財務管理如何適應變革的要求
根據以上對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新趨勢的分析,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在遵循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財經法規、制度的基礎上,在為實現企業的根本任務服務的基礎上,適應新世紀的要求作以下相應的變革:
1.企業財務管理觀念必須全面更新。在新世紀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企業的生存環境。國際互聯網的發展,信息、衛星通訊等新技術的創新,改變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概念,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能再局限于本企業、本地區,而要加強對世界經濟形勢變動的分析,及時掌握和了解相關的各類信息。企業財務管理必須進行相應變革,最關鍵的是企業財務管理觀念要全面更新。企業要以全新的理財觀念和現代化的財務管理觀念進行理財。要有以人為本的觀念(要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并強化對人的激勵和約束,積極發揮和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信息觀念(要利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及時、全面、準確、迅速地獲取信息以進行有效的財務管理)、無形資產觀念(加強對企業商譽、專利等無形資產的管理)、風險理財觀念(增強風險意識)、知識化理財觀念(加強對新技術、新知識的應用)、知識資本觀念(要重視對知識資本的管理)、競爭與合作相統一的觀念(企業要順應知識和技術的共享性和開放性,為了共同的利益,加強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企業之間競爭的“雙贏”)。
2.企業財務管理效果必須做到最優化。在具體的生產領域,企業財務管理效果的最優化具體表現在注重“三效”的提高上,即注重經濟效益的提高、注重經濟效果的好壞,注重經濟效益的高低。企業同時要具備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識。在管理意識上,要具有整體化,即有效益意識、戰略意識、市場意識、改革意識、競爭意識、開發意識、時間意識、人才意識、科技意識、質量意識、名牌意識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3.企業財務管理要更加科學化。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將管理理念從基礎型、開放型向發展型轉變。發展型的管理理念更為強調人的作用和人的發展。管理不僅僅是一個物質技術過程或是一種制度安排,更是與社會文化、人的愿望、人的激情、意志等精神物質所密切相關的。管理的境界在于創造一種促進人們不斷學習的組織氛圍,進行內在的知識積累,然后在此基礎上實現潛力的外化,要創新,要使人得到自我更新和自我實現。發展型管理理念強調個人、組織和社會之間的和諧。因此,在管理中要樹立開放的觀念、合作的觀念、信息的觀念、創新的觀念、競爭與和諧的觀念。開放才能交流與溝通,合作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掌握信息,才能不斷創新和完善自我,而創新才能促進人類和人自身的進化和發展。競爭是社會和人自身發展的壓力和動力,競爭與和諧的統一,應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發展模式。
4.企業財務管理對象要以有形生產要素為主轉向以無形生產要素為主。傳統的管理主要是對勞動力和物化勞動(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等有形生產要素的管理,隨著社會財富生產過程和結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識等無形生產要素對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舉足輕重,從而知識資源的開發與有效利用,成為重要的管理課題。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人價值和作用超過資本的價值和作用,知識生產力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任何企業都必須重視知識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迅速將知識轉化為直接生產力。
5.企業財務管理要更加重視規避風險。在新世紀里,規避風險和獲取收益是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同時考慮的兩大方面。企業對知識的重視和利用、一項新技術的獲得、一個新產品的開發,無疑能給企業帶來高收益。但高收益是和高風險相伴而生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完全高收益低風險的項目是不存在的。因此,企業財務管理要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加強對風險的防范和規避。企業規避財務風險的關鍵在于:(1)提高企業財務實力。擁有雄厚的財務實力是防范風險的根本,提高企業的財務實力可以提高企業抗風險的能力。而企業財務實力的改善主要應依靠生產經營、投資、籌資等多方面的綜合戰略安排來實現。(2)培養具有經營風險意識的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這是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第二大要素。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對財務風險有敏感的職業判斷能力,能及時、準確發現和估計潛在的風險,能熟練運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知識進行財務風險分析,在運用這些理論方法進行財務風險分析時,能對具體環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條件進行合理假設和估計。(3)建立科學有用的財務預測和風險監控機制。企業財務預測是對未來融資需求的估計。準確的財務預測對于防范財務風險有重要作用。企業可以通過財務預測了解自己的財務需求,可以提前安排融資計劃,并根據融資計劃,安排企業生產經營和投資,從而可以把投資和籌資相聯系,避免由于兩者脫節而造成現金周轉困難。同時,建立風險監控機制,使企業具備風險自動預警機制,能對事件的發展狀態、發展過程進行有效監測,并及時進行信息反饋,以及時對可能發生的或已發生的與預期不符的變化進行反映和修正,把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
6.要根據知識經濟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管理體系。企業財務管理要服從和服務于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一切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經濟效益為目的。要建立健全會計信息和統計信息相結合的電算化管理,將企業生產情況與財務情況及時、客觀地反映出來,并深入分析,尋找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強成本管理,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高的收益。總之,要使企業財務管理貫穿企業經營全過程,覆蓋企業經營的全方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新要求,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財務管理變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