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互聯網消費金融對公眾消費影響探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互聯網消費金融對公眾消費影響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互聯網消費金融對公眾消費影響探究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我國進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新媒體時代電子商務應運而生,碎片化的小額消費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商業消費,互聯網消費金融進入公眾視野,逐漸成為主流的消費模式,極大地刺激了公眾的消費。研究將結合新媒體和互聯網,探討互聯網消費金融對公眾消費的影響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公眾消費;影響

      互聯網消費金融廣義上可理解為與消費相關的金融活動,狹義上即滿足公眾消費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務,如消費相關的支付、理財、信貸、儲蓄、風險管理等。[1]互聯網消費金融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生活,給公眾消費帶來一定的積極和消極影響。正確認知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利弊,能更好地推動經濟的增長,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一、互聯網消費金融分析

      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指依托互聯網技術展開的消費金融業務活動。[2]廣義上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所有與消費行為相關的金融活動;狹義上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是為滿足公眾消費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務,如消費相關的支付、理財、信貸、儲蓄、風險管理等。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本質是消費者日常消費中依托于互聯網技術展開的信用貸款業務,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余額寶等就屬于消費金融業務和理財服務,涉及生活、文化、理財、醫療、娛樂、教育等多個領域,滿足公眾的日常消費需要。新媒體時代公眾消費大多依賴支付寶、微信、QQ、微博、美團等平臺推出的消費金融業務,在便利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給公眾消費帶來一定的影響。

      二、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和公眾消費現狀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得到迅猛發展,第三方支付逐漸介入到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中,并得到公眾的認可,成為主流的消費金融業務。[3]如阿里的支付寶、百度的百付寶、微博的花花金、騰訊的理財通、QQ的拍拍貸等。隨著公眾消費需求的進一步增大,互聯網消費金融和公眾消費已緊密聯系起來。

      (一)互聯網消費金融現狀

      新媒體時代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包含網絡支付、互聯網消費信貸、互聯網貨幣基金、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投資等五大板塊。[4]1.網絡支付。新媒體時代的互聯網網絡支付已覆蓋到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我們常見的網上購物、服務充值、小額信用貸款、理財產品、保險業務等,皆可依托網絡支付。目前,網絡支付中最常見的是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寶、微信錢包、微博錢包、QQ錢包、百度錢包等,移動支付、掃碼支付已成為主流的網絡支付方式。2.互聯網貨幣基金。互聯網貨幣基金是新媒體時代公眾理財、存款的主要模式。阿里旗下支付寶推出的“余額寶”,百度推出的“百發”,騰訊推出的“理財通”,京東的“小金庫”,微博的“花花金”,蘇寧的“零錢寶”等,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家貨幣基金公司還是阿里和騰訊的余額寶及理財通。3.互聯網消費信貸。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得到蓬勃發展,阿里、百度、騰訊、京東是主流的四大互聯網消費信貸平臺。常見的互聯網消費信貸有京東的“京東白條”,阿里的“借唄”“螞蟻花唄”,百度的“百度有錢”,騰訊的“微粒貸”等,這些依靠用戶信用數據展開的無抵押小額貸款已成為公眾消費信貸的主要模式。[5]4.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保險是保險公司依托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技術展開的保險銷售等經濟活動。新媒體時代,我國的互聯網保險業務得到極大發展,2011—2016年迅猛發展,由32億元增加到2347億元,直到國家介入才開始放緩。互聯網保險業務依舊以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公司為主流。(見圖1)5.互聯網投資新媒體時代互聯網金融投資成為公眾的需求之一,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公眾大部分以理財、基金為主,股票、債券等也是互聯網投資的主要模式。

      (二)新媒體時代公眾消費現狀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興起導致我國公眾消費出現明顯變化,主要變化又分為公眾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1.公眾消費水平經濟的飛速發展促使我國公眾收入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公眾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互聯網消費金融逐漸步入公眾生活,豐富了公眾消費種類,創新了公眾消費模式。據《2020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分析,我國2020年全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12599元,增長了5.6%,比全國居民和全國農村居民提高了3.5和1.8個百分點。結合居民的收入水平可以了解,公眾的消費水平隨著經濟發展逐漸進入平穩增長狀態,居民的消費意愿也越來越強烈。2.公眾消費結構我國公眾消費水平上升后,消費結構也隨之升級。原先的消費結構以衣食住行為主,如今的消費結構增長為衣食住行、醫療衛生、文體活動、教育、交通、通信等。結合《2020中國統計年鑒》可以了解我國公眾的消費結構支出,如食品研究消費支出相比去年增長2.5%、衣物同比增長8.3%、醫療保健同比增長1.8%、教育文化和娛樂同比增長1.3%,新媒體時代公眾的消費結構越來越豐富。

      三、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對公眾消費的影響

      (一)緩解儲蓄壓力,提高公眾消費收入效應

      公眾消費受流動性約束的影響,新媒體時代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有助于公眾擺脫當前可支配收入的約束,能增加公眾的預算收入,緩解公眾的儲蓄壓力和生活壓力,進而提高了公眾消費的收入效益,增加了公眾消費的幸福感。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飛速發展使得公眾能實現“提前消費”,當公眾在出生、成長、學習、結婚、購房、教育、養老等多個階段存在消費障礙時,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相關業務能為公眾提供跨期消費,使公眾在大額剛性支出上完成提前消費、提前享受。除此之外,互聯網消費金融不受地域的限制,消費金融供給方根據公眾的個人信用、資產評估情況等,可選擇性地提供分期付款、消費信貸等相關消費金融服務。一方面,滿足了公眾對于產品和消費信貸的需求;另一方面,公眾獲取的消費金融服務使公眾提前實現消費支出,緩解了公眾的儲蓄壓力,增加了公眾的當期消費,提高了公眾消費的收入效應。

      (二)降低流動約束,產生公眾消費平滑機制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影響了公眾消費行為,降低了公眾的流動約束,產生了預算平滑和支付平滑等公眾消費平滑機制。1.支付平滑機制。支付平滑是互聯網消費金融利用信息技術展開的第三方網絡支付方式,不同于傳統的現金結算,第三方網絡支付極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公眾消費。支付平滑機制也可簡單理解為“心理賬戶”,可分為沉沒成本效應、非替代效應、交易效應,其中網絡支付和現金支付都是非替代效應中的一種。支付平滑機制下網絡支付導致的心理損失要遠遠低于現金支付引發的實際賬戶受損。2.預算平滑機制。預算平滑機制是在流動性約束和預算約束下,公眾借助于消費信貸來滿足公眾消費、實現當期和跨期的消費平滑。互聯網消費金融下公眾的消費是具有選擇性的,如消費者選擇買房時會支出大額的資金,同時抑制了公眾在這一時間段的當期消費,公眾產生的預算約束導致公眾會有意識地減少未來的預算支出,同時公眾也會利用互聯網消費信貸來幫助公眾滿足這一時期的預算需求。互聯網消費金融導致公眾產生預算平滑機制需要有針對性地加以約束、解決,一是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可結合公眾的可支配收入來設定信貸額度,緩解食品、服裝等非耐用品消費的預算約束平滑;二是預算平滑機制減少了小額、分散性的約束,在優惠力度、分期償還、透支功能下,公眾的消費支出會顯著增加,公眾消費壓力也會隨之增加。

      (三)降低意外因素,促進公眾消費結構升級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降低了公眾的流動性約束,降低了不確定性的意外因素,公眾的消費范圍得到有效拓展,公眾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來選擇消費產品,促進了公眾消費結構的升級。1.支付方式的便利性推動公眾消費結構升級。新媒體時代支付方式越來越便利,互聯網支付、電話支付、手機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有助于公眾隨時隨地、安全便捷地展開消費,規避了現金支付帶來的遺失等弊端,滿足了公眾的消費需求,促進了公眾消費結構的升級。同時支付環境的改變刺激了公眾的消費需求,使得公眾能足不出戶即可在互聯網上展開購物,在新的消費熱點下帶給公眾消費的樂趣。2.提升即期消費能力使公眾消費結構升級。公眾消費結構升級的主要因素與公眾的可支配收入有關,而公眾的可支配收入又決定了公眾的消費能力。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提升了公眾的即期消費能力,他們可借助于螞蟻花唄、京東白條、微粒貸等互聯網消費信貸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有關數據表明“80后”“90后”“00后”已經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人群,而“90后”群體中有超25%的公眾開通了“螞蟻花唄”,這些互聯網消費信貸直接刺激了公眾的消費需求,使得公眾的月消費支出實現高速增長。3.增加公眾消費經濟風險產生擠出效應。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門檻較低,消費群體偏向年輕化,當年輕群體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超前消費、盲目消費超出了自己的還款能力時,易產生失信問題。目前,互聯網消費金融中消費信貸等多依賴于公眾的信用數據,當信用值不夠時極易增加消費者的經濟風險,產生擠出效應,即致使政府支出增加導致的市場消費價格上升。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飛速發展對公眾消費產生極大影響。一方面,互聯網消費金融中的網絡支付、互聯網消費信貸、互聯網貨幣基金、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投資成為公眾消費的主要渠道,致使公眾消費水平提升、消費結構升級;另一方面,互聯網消費金融緩解公眾儲蓄壓力、降低流動性約束和不確定性因素,提高了公眾消費收入效應,產生了公眾消費平滑機制,促進了公眾消費結構升級。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消費金融對公眾消費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正確認知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利弊能更好地推動經濟的增長,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學舟.關于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建議[J].法制與社會,2020(6):86-87.

      [2]王雅琪.互聯網金融對中國居民消費的影響[J].現代營銷,2019(1):4-5.

      [3]陳楊楊,陸波,曹柬,等.政府、互聯網金融機構與公眾消費者三方博弈:基于不同信息安全性產品的分析[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4):403-424.

      [4]龐琦,劉天浩,王陶陶.公眾選擇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南京市民的調查[J].中國市場,2017(22):53-64.

      [5]馮乾,王海軍.互聯網金融不當行為風險及其規制政策研究:以市場誠信、公平競爭與消費者保護為核心[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7(2):24-31.

      作者:霍亮 單位:吉林省社會科學院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亚洲jjzzjjzz在线观看| 亚洲沟沟美女亚洲沟沟|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址|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亚洲色大网站WWW永久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在线| 亚洲欧好州第一的日产suv|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第一页日韩专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