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道德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存在“思想道德教育真空期”“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目標導向,由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培養人才的一種方式。相對于校內而言,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著“三多”,即情況要復雜得多、問題要多得多、工作難度要大得多。在實際工作中,學生的主要管理者由老師改為企業管理人員,而企業管理人員對學生的情況并不了解,在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不愿花很多的精力,投入較少,方法也更簡單直接,實習帶隊老師又不可能全天候在企業,這就容易產生實習期間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出現“教育真空期”,學生從校園生活的緊張活潑突然轉變成單調甚至枯燥的重復勞動,這種“教育真空期”往往是學生思想不穩定的重要原因。
2.存在著重技能、輕德育的思想傾向校企合作要求學生必須走出校園,到企業的具體生產崗位去。工學交替和頂崗實習就是要求學生作為企業員工參加企業實踐。這樣,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就明顯減少了,學校往往會采用壓縮公共基礎課的學習時間來補足專業課的學習。像語文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是在低年級階段完成,不能貫穿始終。同時,不管是在校內的實訓課還是頂崗實習期,老師、師傅關注更多的是實踐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思想道德建設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存在著重技能、輕德育的思想傾向。
3.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不成熟不穩定,與企業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在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期間,學生進入企業后,他們的身份關系發生了變化,企業會像對待員工一樣對其嚴格要求。對此,有些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認為自己還沒有畢業,就是個學生,不愿積極地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參與實踐活動。這些學生往往意識不到實習對自己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認為實習與專業知識沒有太大聯系,在實踐活動中不能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養,不能盡快適應企業的管理,有時甚至會出現怠工曠工現象。
4.企業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投入缺失由于在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絕大多數時間在企業,脫離了熟悉的校園環境。在此期間,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企業的參與。但學校和企業是完全不同的社會機構,它們有各自的運行規律,也有各自的追求目標。學校以教書育人為主要目標,而企業則以追逐利潤為主要目標。這就決定了企業不愿或不會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財力來解決學生產生的眾多想法和矛盾,存在著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投入缺失的現象。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繁重的生產勞動、嚴格的管理制度,學生就會產生許多想法,甚至是矛盾。學校雖然安排實習帶隊老師跟蹤指導,但教師們卻很難像在學校一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現代企業文化特別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重視員工的溝通協作能力,所以現代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水平高超的員工,更需要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的員工。但對于學校而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多的是一種個體行為,而忽視了溝通與協作。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將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崗位實際工作相結合,為學生思想教育提供了一個有效平臺。
1.加快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轉型,提升隊伍素質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作為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迅速適應企業的管理環境,熟悉企業的文化內涵,樹立“育人為本,注重實效”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將“工”“學”有機融合,吸取先進企業的文化理念中有價值的元素,融入學校日常教學活動中,將企業文化因素滲透在各個專業教學中。這種融合,解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空洞乏力,變“照本宣科”為“擇需而教”;這種能力的轉型,將會給學生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加快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轉型,提升了隊伍素質。
2.豐富和創新學校德育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開展德育教育,學生可以在真實而直觀的企業環境中學習與鍛煉。德育工作者則可以通過學生參與企業的社會實踐、道德實踐和精神文明創建等活動,寓德育教育于各項形式樣的活動當中,寓教于樂,寓教于學,完全改變以往課堂上理論說教、機械灌輸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學校德育工作走出校園,使之不斷社會化,具體化,企業化。
3.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真實地接觸到企業的生產環境及其文化氛圍,了解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了解到一個人的品德對其成長的重要性。學生就會自覺并發自內心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自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道德建設的對策
1.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隊伍的建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通過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學生被分配到不同企業的不同崗位上,工作較為分散,管理難度明顯加大。在這種形勢下,原班主任因為在校內還擔任課程教學等原因,只能在學校和企業之間來回跑,很多時候會顯得力不從心,管理質量顯著下降,所以必須加強思想政治隊伍的建設。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學生進入企業后,盡量安排原班主任隨學生進入企業。(2)要壯大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數量,以適應校企合作下學校的發展。(3)要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訓工作,增強他們的政治素養、管理水平,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等。學校要盡可能多地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讓老師能夠結合學校與企業的文化來找到最有效的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
2.加強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融合,拓展思想德育教育內容技校道德教育的立足點是職業性和實踐性,在校企合作模式教學中,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須圍繞學生未來職業需要展開。在學生未進入企業實習之前,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以激發學生興趣,豐富德育教育內容,拓寬德育渠道,切實有效地促進校企合作順利進行。可以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方式,引進優秀的企業文化,邀請企業人士、專家、優秀畢業生等到校進行講座,宣傳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管理理念等,使學生了解企業相關狀況、管理規范。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參觀和學習,讓學生耳濡目染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風氣、企業氛圍和企業輿論。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傳授的職業道德理論與企業的要求是相融合的,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本職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完善工作機制,推行現代師徒制,充分發揮企業的育人作用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參與教學、實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素質養成、行為習慣管理等工作。所以必須構建全員育人體系,把學校的管理方法和企業的相關制度結合起來,要建立校長和企業主管領導掛帥,分管領導組織實施,學生處、團委、實習指導老師、班主任、企業實習管理人員具體落實的聯合管理機制,充分凝聚各方力量,齊抓共管。在學生中推行現代師徒制,讓學生在企業中找到自己新的“師傅”,在充分了解學生心聲和企業需求的基礎上,校企雙方各司其職,共同育人,最終實現合作共贏。
4.重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性格校企合作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用人單位在聘用員工時,在考察技能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敬業精神、責任意識、誠信品質和工作態度等職業道德元素。這也就要求中職學校要加強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規范為主導的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在追求技精的同時,更要注重厚德。因此,學校在開展思想道德建設時,可以模擬企業環境,通過創造良好的校內外環境,對學生進行良好職業性格的塑造,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胸卡、校園網、宣傳欄、指示牌、信封、稿紙以及文化墻、教學樓、實訓樓、學生寢室的標志都應力求精美有品位,并融入企業文化元素和職業道德要求,將企業文化融入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營造一個完整的企業文化氛圍,增進學生的職業認同感。
四、小結
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校企合作將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是技工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有效途徑。但學校和企業擔當的社會功能不同,所以中職學校要充分認識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結合學校、企業和學生實際特點,與企業需要保持一致,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的內涵,不斷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競爭力,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型人才。
作者:沈耀星單位:金華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