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道德教育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道德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道德教育論文

      一、新媒體環境下探索大學生道德教育策略的重要性

      新媒體的發展對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給大學生道德教育帶來機遇與挑戰,創新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道德教育策略成為新時期研究的重要課題。創新道德教育是應對新媒體環境挑戰的必然選擇,是新媒體環境下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實現道德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需求。

      1.道德教育創新是應對機遇與挑戰的必然選擇

      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對大學生道德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一方面,傳統道德教育的理念受到了沖擊,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大學生道德教育從“線下”轉到“線上”,教育者可以脫離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虛擬空間和資源隨時隨地進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傳統的道德教育模式受到新媒體互動性的沖擊。傳統道德教育更多的是單向的、教師向學生的灌輸式教育,注重道德理念的宣講,很少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很少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然而新媒體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師生交互的平臺,使傳統德育教育的單向性逐步被互動交流的教育方式所取代。新媒體在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產生挑戰的同時,也因其信息的即時性、廣泛的互動性等特點,為大學生道德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首先,新媒體技術使道德教育的內容由靜態變為動態、由現實教育變為超時空教育。其次,新媒體中所包含的豐富的信息量,充實了道德教育內容,增強了教育內容的可選擇性;第三,新媒體的現代科技豐富了教育形式。

      2.道德教育創新是促進大學生道德素質提升的必然選擇

      媒體形式的變革帶來了學生思維方式、學習方式、情感交流形式等諸多變化。在新的形勢下,如果僅僅沿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必然存在很多缺陷,而創新道德教育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適應當前教學環境,通過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最大程度地適應教學環境的要求,促進大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

      3.道德教育創新是實現道德教育與時俱進的必然需求

      新媒體的發展對社會環境、教育環境以及學生的思維理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也必須要改革創新,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新媒體的發展,催生了一個數字化的虛擬空間,也逐漸形成了新的社會群體,例如網民、大V等,大學生群體也是其中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與以往有著巨大的變化。因而德育教育應利用新媒體技術充分完善、發展自我,構建適合新形式的道德教育模式,整合新媒體空間和大學生群體,以形成新媒體與道德教育模式的教育合力。

      二、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新媒體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

      由于新媒體道德教育與傳統道德教育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很大不同,不能簡單挪用傳統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內容,在教育的內容上應該符合新媒體信息的特點,在形式上應該滿足新時期大學生的需求,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就目前而言,新媒體道德教育的內容與形式還相對比較單一,大部分道德教育網站僅僅通過簡單的將教育信息上傳到網站的方式來進行德育教育,注重教育過程和形式,而忽視了教育效果,忽視了教育信息的可接受性,導致很多德育平臺有教育而無人氣,有內容而無效果的尷尬,使得新媒體道德教育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新媒體的道德環境狀況不佳

      一方面,由于新媒體的虛擬性和開放性,導致網絡信息監管難度很大,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對網絡上的信息進行審核和管理,主要依靠媒體自身的自律。另一方面,部分媒體過于追求所謂的“點擊率”,有意夸大一些新聞信息,甚至歪曲報道一些真實信息來“博眼球”。這些都對新媒體的道德環境造成污染,這些逆道德因素對大學生的情緒情感造成負面影響。

      3.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自我矯正能力有待提高

      新媒體的高度開放性、虛擬性、信息的復雜性、共享性,使新媒體呈現出多元而松散的信息環境。新媒體空間中既有道德教育的正能量,也有虛假、暴力等信息垃圾,在網絡信息管理缺失的情況下,新媒體對大學生的自我辨別和矯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在相對自由的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基于道德自律和情感判斷的自我矯正能力有待提高。

      三、利用新媒體進行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策略

      1.轉變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是保證新媒體道德教育取得實效的基礎

      運用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是今后工作的必然趨勢,高校德育工作者也意識到了新媒體在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們在工作中利用微博、博客、飛信、微信等平臺進行著思想道德教育。但是,深層次的教育理念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利用新媒體簡單地一些教育文章、圖片或者教育事例,仍是很多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習慣性方式,沒有利用新媒體進行真正的內容創新、形式創新、理念創新。在新媒體時代,道德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新媒體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相結合、新媒體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創新德育教育的內容、表現形式,調動學生參與教育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思想的效果。

      2.建立線上線下“兩維一體”的道德教育模式

      新媒體雖然極大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生活,但是新媒體無法完全取代社會、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功能,德育教育離不開實踐教育、耳濡目染、群體活動等形式。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道德教育不能棄之,而應與新媒體德育互為補充,共同形成“兩維一體”的道德教育模式。“兩維一體”的道德教育模式就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既發揮現實道德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又利用新媒體開拓道德教育空間,實現兩者在教育內容上相互融合,在教育形式上取長補短。

      3.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虛擬性特征

      虛擬性是新媒體環境的重要特征之一,虛擬的環境中衍生出交互雙方的平等性、主動性及信任程度的增強等優勢。在虛擬的環境中,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有效地避免學生的抵觸心理。在信任關系充分建立后,教育者將“心靈蛋糕”呈現給學生,引導他們主動吸收并內化,構建起自己的道德價值體系。因此,在新媒體德育教育中,應該保持新媒體的虛擬性特征,參與者僅僅進行真誠的心靈溝通,而不涉及身份等無關因素。

      4.優化網絡道德教育環境,充分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

      美國傳播學者拉扎斯菲爾德把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新鮮信息,并對他人的意志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稱為“意見領袖”,他們的意見和觀點對一般人群更有說服力。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參與人數多,在網絡上的名人、大V的言論往往能夠迅速得到傳播,獲得網民的信任,而網民又能影響其身邊的很多人,這被稱為“蜘蛛網效應”。在大學生道德教育實踐中,教育工作者應該善于培養“意見領袖”,利用他們的影響力獲得更多學生的認同,對學生的道德價值體系施加積極影響。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道德教育帶了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新的機遇,德育工作者應該轉變教育理念,充分理解和把握新媒體的特征,合理運用新媒體環境下的教育策略充實大學生的精神家園。

      作者:董志強單位:濱州學院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亚洲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一级大黄大色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亚洲 欧洲 自拍 另类 校园|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亚洲av乱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男人的天堂www|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在线|亚洲| 亚洲heyzo专区无码综合|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V在线播放|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 亚洲男人的天堂www|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18在线天美|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