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態道德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目前人類面臨著日益加重的“生態危機”,在科技文明給人們帶來物質文明的同時,自然界也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嚴重傷害,在19世紀50年代時,人們就開始意識到生態危機的危害,但時至今日,嚴重的自然危害現象依然沒有明顯的改善。現在看來,生態危機也是生存危機,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人口眾多、資源枯竭、環境惡化。1.人口問題。生態危機,主要是人口膨脹的速度超過了地球承載能力的限度。人口問題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口數量增長快,在1999年的時候,世界人口就多達60億,而地球可以承載的人口數量只能是100億,隨著人口的增長,據估計,在21世紀末,人口數量將增長到120億之多,數據表明,這將大大超越了地球的可載量。二是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在發展中國家,他們的人口數量依然很龐大,而發達國家的人口數量基本上保持相對穩定或者下降的趨勢。
2.資源枯竭。人口在急劇上升,經濟發展的速度又在加快,而這所帶來的壓力就延伸到自然資源上。這樣,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就會承受極大的傷害,資源也在面臨枯竭。資源枯竭包括耕地、水資源、森林、礦產等。水資源缺乏主要是淡水資源的缺乏,因為森林資源缺乏,草場也會跟著退化,緊接著就是水資源流失。中國是貧水國家,人口眾多,所以人均水資源很有限,僅達世界人均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他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因為開采力度的加大,也在接近耗盡的邊緣。環境惡化。環境惡化是指自然環境受到人們的破壞、污染等出現惡化現象。其中主要是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兩方面。水污染也是水資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淡水資源的破壞使寄生蟲等大量滋生,在沒有殺蟲劑的情況下,即使沒有化學物質的危害,也會有大量的寄生蟲進入人體,造成健康上的嚴重危害。如今,大氣充滿了化學氣體的危害,工業革命時代,二氧化碳急劇上升,最大原因是人為造成的。
二、分析生態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生態道德教育的提出是人類道德完善的標志。生態道德教育是人類從多視角、新思想提出來的新教育,是人類道德教育中的一種新境界。目前,我們一定要重視生態教育,樹立人們的生態關懷,認識到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在人類與自然中相互依存、共進退。人類有開發資源的權利,也有保護自然的義務。在地球的自然界中,自然和任何物種都和人類一樣,有生存的權利。任何物種都是平等的,人類有責任去保護好自然,樹立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理念,保護好自然也是造福人類,建設好這種共識,合理地規范人們的生活方式,熱愛自然、維護好生態平衡,主動去改造自然,這是歷史和自然向我們提出的要求和偉大使命。生態道德教育是基礎工程。社會的文明道德建設必須從生態文明建設抓起,培養人們的生態倫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把這種理念落實到實踐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好我們的家園。生態道德教育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倫理支撐。因此,生態道德教育不僅是一般的文化教育,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邁向道德文明的靈魂,它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生態道德教育目標與途徑
1.深刻認識生態道德教育的緊迫性。針對我國生態環境的存在各種問題,我們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生態環境已經危及人類的生存,因此,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但是,教育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后滯性,要培養本世紀的人才,必須要有很強的超前意識。就是要從現在起,堅持抓好生態道德教育,實施這個生態教育,并不是應急,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擺在學校教育面前的任重道遠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將生態道德教育付諸行動。生態教育是面對全社會的教育,要拓展德育內涵,大學生是生態道德教育的主要人群,而學校就是一個道德教育的平臺。同時也要提高青少年的生態道德的教育水平,青少年是主力軍,也是祖國的未來,所以在提升大學生道德教育水平之外,還要提升青少年的生態道德教育的水平,對他們進行深入的生態道德教育,這是一項長期的戰略。
2.建立完善的生態道德教育系統。抓住領導者生態道德教育,領導者是黨的指導方針、社會經濟的重大決策者,在環境教育制度的落實中,領導者可以起到主導作用。因此,抓好領導者的生態道德教育,是我們重要的任務。各地方的環境質量都要有人負責,各部門也要對本系統的生態環境負責,把責任制落實到各個地方的領導人中,正確把握發展經濟和生態環境的關系,同時在生態環境中,抓好環境教育,克服地方主義、本位主義,提高領導者的環保意識、環境道德水平、激發領導者的積極性。
3.制定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保護環境離不開法律,依法保護生態環境,是在生態環境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硬性手段。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在經濟發展的沖擊下,有些人喪失道德操守地破壞環境。因此,在生態道德教育中,我們迫切需要制定一些有力的法規去制約公共行為,通過宣傳法律法規讓公眾了解生態環境問題的嚴峻性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迫切性,使之自覺遵守生態道德規范,節約與合理利用資源,把這種意識與行動實踐到日常生活中,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在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即使近年經過人們的努力,生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環境還是有惡化的趨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越來越艱難。同時,社會還將會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所以人類與自然矛盾也無法調節,這就是生態道德教育的迫切性。總之,我們應該通過這個教育,讓人們自覺肩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保護環境,是維護人類的共同利益,維護每個社會公民的自身利益。因此,生態道德教育不僅是領導者與生態環境管理者的責任,也是每個社會公民的義務。當前,環境問題接踵人來,進行生態道德教育對每個公民而言是責無旁貸的。新形勢下,這個與時俱進、科教興國的道德教育不僅是必要的,還是必須優先行動的。
作者:蘇錦霞 單位: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