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生活本位道德教育思想應用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我國眾多的教育思想中,學校“生活本位”理念是非常有研究價值的。無論是在我國的道德教育的理論中,還是道德教育的實踐中,“生活本位”理念都得到了充分認可。然而,在學校“生活本位”理念的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限制和局限。我們預想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實際操作卻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本文認真分析并討論了在學校“生活本位”理念的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希望能夠對我國的學?!吧畋疚弧崩砟畹膽糜兴鶐椭?。
教育是由生活決定的,教育作用于生活,“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不能偏離生活,教育要反應出生活的本質。學校的道德教育必須要告訴學生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是正確的。然而,學校在實施“生活本位”道德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局限,這就導致“生活本位”道德教育在應用中總達不到預期效果。
一、片面強調“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表面形式
如果我們選擇冷眼旁觀或者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我們的道德就沒有辦法得到提高,道德是在個人親身經歷后獲得的。然而,傳統的道德教育認為,只要教師為學生講授道德的相關知識,學生皆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道德,實際上,在道德教育中,這是非常不支持的一種做法。只是單純地為學生講授理論知識,根本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不會取得預期效果。面對這樣的現狀,在“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加強教育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形成優良的品質。簡而言之,讓學生更多地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學會熱愛生活,這才是我們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這種方法應該是治愈道德教育的一劑良藥。其實,“生活本位”的教育思想是非常受學生喜愛的,然而,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側重的是外在,這無疑是它的一個局限所在。我們不難看出,“生活本位”的道德教育與生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相一致,但是這也只是表面形式。其實,它的本質與傳統的教育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比如,在教師們的教學記載中詳細地記錄了道德教育的實施,然而,很少有教師會按照記載的內容進行教學;雖然教室的墻壁上張貼著許多生活標語,但是,無論從老師身上,還是從學生身上,我們都沒有感受到生活化,“生活本位”的教育思想的預期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缺乏利用“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校內外資源
“生活本位”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陣地應該是學校,但是,學校自身就存在著諸多局限。學校為了使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把各部門的分工安排的非常明確,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職責,每個部門只需要負責自己分內的事情即可,缺少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合作,使“生活本位”道德教育實施起來比較困難。一些專職教學的教師認為只要自己教好學生的功課就可以,至于對于學生“生活本位”道德教育思想的教育是德育教師的事情,與自己無關。這就導致道德教育與教學授課脫離?!吧畋疚弧钡赖陆逃恼n程資源來源本就比較缺乏,其他部門再不好好配合,那么,“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課程資源就更難開發了。雖然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但是在道德教育方面,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實際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沒有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家長關注的是孩子的學業成績,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市場,這種現象越來越突出。筆者對此做過訪談,結論是家長不是僅僅關注孩子的分數,他們也關注孩子的道德品質的發展,但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他們也只能更多的去關注孩子的成績,把孩子的道德教育擺在一邊,其中也有家長的不得已之處。因此,學??梢耘c家長進行溝通,得到家長的支持和認可,從學校內部到家長,內外兼攻。
三、評價“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標準較為單一
落實生活德育的目標,這是“生活本位”道德教育思想評價的本質所在,評價的目的就是檢查是否達到目標,通過這樣的評價措施的督促和監督,能夠更好地實現既定目標,這也體現了“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功能,這樣的措施,也能很好的鞏固生活德育效果。但是在實際的學校“生活本位”道德教育過程中,評價制度并沒有發揮它原本的功效,深入探究原因,最主要是因為校規對“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限制。在很多學校,“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學校更加看中學生的書面成績。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思想修養等課程,但是仍然只是以學生的書面成績為主,完全是教師的主觀看法,沒有對學生做出客觀地評價,也沒有相應的理論依據作為參考。任何一個教育者都應該清楚地知道,學生成績的好與壞與他們的道德的好壞并沒有多大的關系。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因此,學校的“生活本位”道德教育應該注重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挖掘學生的好品質,這樣我們的道德教育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才能培養出道德優良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宋泉慧.教育體現生活本位——葉圣陶生活本位教育觀與新一輪課程改革觀的契合[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5(03).
[2]馮建軍.“德育與生活”關系之再思考——兼論“德育就是生活德育”[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4).
[3]陳炳水.論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對現實道德教育的啟示[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01).
[4]丁飛標,鄭國民.構建“生活德育”新體系的思考和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1(19).
作者:李博文 石偉雄 馬波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