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媒體創新大學生道德教育機制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是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關系著人才培養的道德面向,關系著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平衡發展。新媒體的普及與發展為健全和完善大學生道德教育機制提供了新路徑。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
新媒體是指以手機、電腦、電子穿戴設備等為代表的眾多依靠數字化技術實現信息傳播的媒介形態。新媒體的出現和普及豐富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開拓了他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也為高校推行道德教育開辟了全新的陣地。但是,由于新媒體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手機綜合癥”,“低頭族”“拇指族”“宅男”“宅女”等新名詞都是對過分依賴手機、電腦等新媒體的人的形象稱謂。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它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可一概而論。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接觸新事物。新媒體是一種媒介形態的總稱,它的背后是由互聯網構建的浩瀚的信息海洋。互聯網信息傳播快、低門檻,具有互動性、可多次傳播等特點,無論是在信息傳播的數量還是在信息傳播的速度等方面都優于傳統媒體。由于自身的可移動、可攜帶性,新媒體成為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通過新媒體,大學生可以接觸到海量信息,能夠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快速接觸新事物。增強學習主動性,豐富課余生活。通過新媒體,大學生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領域,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能夠較好地實現以興趣為前提的、自主獲取最新信息的學習方式,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此外,通過新媒體也可以讓大學生了解校園以外的社會環境,幫助他們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依靠自我驅動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缺乏信息過濾,容易沉迷于不良信息。互聯網上的信息缺少嚴格的篩選和把控,網絡環境也缺乏相對完善的管理機制,任何信息和言論都可能出現在互聯網上,這對還處于成長期的大學生而言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大學生身心還未發育成熟,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樹立,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加之互聯網上不良信息泛濫,錯誤的價值觀、不良的社會言論很容易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價值觀模糊,易產生人際交往障礙。互聯網是一個信息大熔爐,不僅百家爭鳴,還可能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各類信息以其五花八門的“魅力”吸引著大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不僅可能對他們價值觀的選擇和樹立造成不良影響,過分沉迷互聯網營造的虛擬世界還可能會讓大學生變得懈怠,不愿面對現實,久而久之出現人際交往障礙。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豐富道德教育形式,拓寬思維和方法。新媒體糅合了多種信息傳播形態,比如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具有信息生成、分享等功能,這為傳統的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展示空間和傳授方法。新媒體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高校教育中,在道德教育這塊陣地上同樣不可或缺,它將有利于拓寬德育實施的方法和思維。打破時空限制,提高道德教育效率。互聯網信息傳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不再受限于時間和空間,信息傳遞的即時性和全球化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以往的高校道德教育可能局限于課堂上、書本中,新媒體則使高校道德教育能夠隨時隨地、靈活多變地開展,這就有力地改善了德育工作的滯后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參與度。新媒體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具有交互屬性。互聯網新媒體類似于一個社區社交空間、一個信息流通的平臺,大學生通過媒體平臺的信息交流可實現高度參與,在輕松活潑的氛圍里接受道德教育,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匿名特征有利于洞察學生心理動態。互聯網的一大特征是匿名、虛擬,不必面對面交流和接觸,可以減少許多交際成本,人們可以更多地袒露真實想法,而不必擔心由此引發的不良后果。就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而言,教育者可以有更多機會接觸大學生真實的心理狀態,及時捕捉到大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反應,從而及時有效地制定解決策略,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疏導。
三、創新新媒體下的高校道德教育機制
點與面相結合。以往的高校道德教育基本都是以課堂形式為主,輔助以倡導宣傳。而新媒體的出現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比如開展課外興趣活動小組、多媒體宣傳教育室、公德虛擬社區等多種利用新媒體作為宣教陣地的網狀輔助形式,將之鋪展為“面”,同時注重大學生道德教育課堂的主導地位,將點與面結合起來,課堂與課外充分連接成一個整體。教與學互動結合。在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體系中,教育者的地位不可撼動,“教”必須占據主導作用,而事實上大學生應該成為接受教育的主體。新媒體具有互動屬性,可以充分發揮教與學二者的互動溝通,讓單向的硬性教育變成更加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揮主體性的良性有機系統。加強信息道德素質的培養。大學生接觸各類媒體信息的時候,很容易忽略道德問題。教育者往往更加強調培養學習者信息意識素質和信息能力素質,也就是關注、獲取信息的素質,卻往往忽略信息道德素質的培養,如獲取信息的合法性,不侵權,不傳播惡性、色情、虛假信息等,這些行為在新媒體中尤為常見。因此,加強大學生信息道德素質的培養,對于開展新媒體道德素質教育至關重要。“四位一體”立體教育的打造。在大學生道德教育主體中,學校、家庭、社會、個人,分別扮演不同角色,缺一不可。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為依托的高校道德教育體系對大學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學生作為教育對象,也要在道德認知、道德判斷基礎上加強道德自律。新媒體在整個道德教育中可以更好地連接四個主體,使之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發揮良性作用。總之,新媒體對于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機制的創新具有重要作用,教育者應分清利弊,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有益影響和作用,完善高校道德教育機制。
作者:李佳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