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美術教育的創新能力培養管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美術教育是一個培養創造力的過程。美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感受美、體驗美、發現和創造美,但是傳統的美術教育并沒有把培養學生創造性擺在應有的高度,而把它變成了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課,忽視學生的形象思維及創造力的開發。因此,教師必須本著尊重理解和學習的態度,打破固定的教育模式,打破不斷被知識和經驗規律性所束縛的思維模式,創造出自由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所以要求教學中適時進行教學改革,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2大力進行教學改革,創新美術教學
時代和社會的進步,對美術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創新美術教學必須著力于以下教學改革。
(1)利用欣賞課或實踐課,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分析比較是一種心理活動過程,在美術教學方面,可以讓學生達到由感情認識向理性認識轉換的目的,美術教育首先是通過學生對一些形、體、色、質等因素感性和理性認識從而達到指導實踐的目的,因此教學中要自始至終貫穿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鑒別力、創造力。欣賞課:學生由于水平有限,往往對作品風格內涵定位不準,但如果把幾幅作品放在一起,從多個方面進行比較,從而發現美的形式、美的內涵,提高審美能力。還有同一主題作品不同內容形式美的對比,開啟了想象的大門。實踐課:對事物的寫生訓練需要觀察、比較,提高感受能力,如圖案變形資料的寫生稿收集,要認真觀察對象的形態、色彩、結構、生理、生長特點等因素,要求表現時能準確地進行提煉、加工、從而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
(2)通過目標—評價激勵機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學生基礎、心理等方面差異,制訂不同的目標,并進行評價激勵。對達到要求的給予鼓勵,對遇到困難的給予支持,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學習主動性,使之在主動中求上進,無形中培養創新精神。在學習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釋疑解惑的導體,在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進行練習,學生的審美體驗是不一樣的,感受是不同的,表現不會千篇一律,這時教師就要正確引導,因材施教。如果在訓練中不讓學生唱主角,而是教師一人唱,表現效果將不夠豐富,學生的創造性也將被扼殺。
3開展各種活動,進行創新能力的訓練
學生在平時的美術實踐活動中,內心有著積極向上的良好動機,教師應配合學校、班級,積極創造多種實踐機會,滿足學生心理,全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在欣賞別人的作品時,會用心去感受體會,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也有利于在這個良好的氛圍中增強自己創新和實踐的欲望。
4尊重個性,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探索,正確引導學生的創新行為
“創作個性就是一個藝術家區別于其他藝術家的主觀方面各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明顯特征的總和,它是在一定的生活實踐、世界觀和藝術修養基礎上所形成的獨特的生活經驗、思想情感、個人氣質、審美理想以及創作才能的結晶”。創新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說是鼓勵學生發展個性的一種教育。愛和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所以要尊重個性,但教師如何對待學生求異質疑的行為呢?
(1)鼓勵這種“求異”的做法,使他們認識到這是一個閃光點,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主動創新能力。
(2)教師要采用適當的方法激勵學生大膽開拓,如在初一年級《中國畫•小品臨摹——蘭花與小雞》一課中,先是輔以傳統教學,對課本圖例進行講解,而后提出能不能創作一幅內容更豐富的畫面呢?——出示題目《群雞圖》,老師提出在“群”字上下功夫,學生展開討論,有的提出畫一群吃食的小雞,有的提出畫一群追逐戲鬧的小雞。一下子把創作的閘門打開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再分成若干組分別畫出不同的情趣畫面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在“引”上下功能,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向深入、引入正軌,創作出符合審美要求的作品。總之,教師只要能更新觀念,立足創新,學生積極配合,大膽開拓,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進取,美術教育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一定能實現。
作者:彭愛平單位:江西省都昌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