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地理新教材解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促進學生建構學習的范例
地理新課程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強調學生主動占有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倡導學生建構的學習。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是一種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把教材看作是一種“范例”,強調教材的“范例性”,不是必然讓學生接受的權威性的原理、法則、定理和公式。課本所呈現的知識只是一種關于各種現象的較為可靠的假設,而不是解釋現實的“模板”。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通過例子來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本領?!钡乩斫滩牡幕竟δ苤痪褪翘峁W生學習和發展的“范例”、“素材”。綜合性是地理學科顯著特點之一,地理學科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但是地理教材并不能呈現所有的學科知識,而是具有選擇性和甄別性。地理教材不是定理和事實的堆砌,而是選取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基礎知識,以地理教材為載體引導學生主動建構。例如,人教版地理必修3區域農業發展課題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這只是個“跳板”,通過這一素材的學習,學生在分析其它地區的農業活動時就會分析其區位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市場需要等因素,通過案例學會區域分析的方法等。在地理高考題目中提供的材料也不會是書本上的原例,但是其隱含的地理“雙基”仍是地理教材“范例性”的要素。地理教材促進學生建構學習的基本功能還體現在地理教材的邏輯性和呈現方式。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不會空著腦袋進課堂,而是有經驗積累和知識儲備的。學生的主動建構就是把當前學習內容中反映的事物盡量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事物相聯系,并對這種聯系加以認真思考,形成意義建構,“聯系”與“思考”是意義建構的關鍵。地理教材的特點之-l~lJ是系統性強,將地理知識按照一定認知邏輯整合成某章節內容,須考慮學生的認知和學習心理。地理新教材許多案例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采用多種形式呈現,除課文思考和讀圖思考外,還有案例、活動、問題研究、拓展閱讀等,這些形式都可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建構意義的學習。
二、培養學生地理素養的載體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對新世紀地理教育的使命和獨特貢獻作了許多富有新意而詳細的闡述:“地理教育為今日和未來世界培養活躍而又負責任的公民所必需認識地球上不同的人種和社會,以鑒賞人類豐富的文化,一方面欣賞自然世界的美,一方面體會人類各種不同的生活情況,關注后代居住環境的質量與規劃。學生必須發展有助于解決當前和未來空間組織問題的地理技能。這樣,地理課程便得以在政治、社會、道德、人道、審美和環境教育上發揮實質性的作用?!钡乩硭仞B涉及地理智能、地理技能、地理觀念及地理視角。地理教材從宏觀的設計理念和思路,中觀的呈現方式與邏輯架構,再到具體活動和教材內容都承載著學生地理素養培養的功能。地理智能培養包括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如綜合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等)和地理智力培養(地理觀察、地理想象、地理記憶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等)。“教育仿佛是武器庫。必要時生活就從中取出武器”,地理教育必須超出事實理解而去認識因果聯系,從而促進地理智能的形成。例如,在課本天體系統圖片展示的基礎上,的活動可考察學生地理觀察和地理記憶能力;的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判斷推理能力等地理智能十分有用。再如,全球類型圖的學習涉及到觀察、想象、理解、記憶和思維等多種能力。地理技能是地]踐操作能力。地理或應用知識時所進知識的實際應用,又可稱為地理實能與地理智能關系密切,是在獲取的實際操作過程。地理教材中地理實驗的設計,地圖和圖表的呈現,問題研究和實踐活動等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技能。地理技能具體表現為對地圖和地理圖表的處理技能、地理實驗技能、分析地理問題技能等。例如,人教版地理必修l第四章第二節活動“假如你是一位地理愛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山地。你會怎樣區別褶皺山和斷塊山?”這反映出“褶皺山和斷塊山”相關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再如,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一節的框架結構:水資源及其分布一水資源與人類社會一合理利用水資源,這樣的邏輯順序則體現了分析地理問題的思路。當然,需要從整體上分析其對學生地理技能培養的價值。培養學生地理觀念和地理視角是地理教材獨有的基本功能。地理觀念和地理視角是分析、處理和理解地理問題的根本看法,也是對地理規律與成因的理性認識,其實質是地理科學思維方式。地理觀念包括可持續發展觀、人口觀、資源觀、環境倫理意識等;地理視角包括動態、發展、整體地分析地理問題和空間的視角等。地理教材中地圖、圖表以及課文的呈現邏輯都蘊含著地理學科獨特的視角,同時,地理教材將當今世界關注的人口增長、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作為教材重要內容,堅持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教材可重點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世界地理教材可重點培養學生的全球觀、國際觀;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材則能樹立學生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和人口觀以及正確的人地思想。地理教材作為培養學生地理觀念和地理視角的載體,其功能的發揮需要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價值,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三、提高學生生活能力的鋪墊
德國地理學家阿爾夫雷德•赫特納認為,地理知識對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許多職業需要地理知識,如郵電業、商業和貿易以及政治家、企業家等。地理教材取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有利于學生通過學習逐步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為更好地深入社會、保障生活質量做鋪墊。例如,人教版地理必修2以人類活動為核心,選取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等內容。人類的生活離不開這些活動。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是從事路橋建設的工作者必須考慮的?,F代社會旅游業發展迅速,旅游休閑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學生通過地理學習,可以提高鑒賞自然美、社會美以及人文景觀的能力。
四、教師創造性教學的參考
地理新課程提倡“材料式”教材觀,這種教材觀影響的地理教材的價值不在于“控制”教學,而是為教學提供基礎性文本;教材只是在課程標準指導下編制的“教學材料”;教師不必絕對服從教材,有能力的教師可依自己的研究對教材作自主改造,教師應以懷疑的精神和研究的態度對待教材。地理教材包含的教學內容基本涵蓋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以地理教材內容為參考地理教學目標容易達成;地理教材采用多種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從每一“篇章頁”、“問題化”的內容提要開始,到貫穿于課文中的案例、活動、思考,再到每章后的“問題研究”等,都為教師進行教學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的參照;地理教材中開放性活動設計更是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了空間。例如,人教版地理必修1問題研究“崇明島的未來是什么樣子”,地理教材以問題研究方式呈現,并且提供研究的步驟和方法,這不僅是研究性學習方式,更為教師采用探究教學提供方便,至于資料性“知識拓展”內容,教師可以采用教材原素材,也可以讓學生搜集資料,進行主動性、自主性、探究性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