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性別差異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性別差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性別差異

      摘要: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性別差異是高等教育機會公平問題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代表的是一個國家高層次的教育,需要將女性入學的機會和高等教育學歷層次做一定的聯系,進而直接反映出入學機會在性別上的公平程度。文章對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中不同學歷層次的入學機會性別差異做了具體的分析,并針對不同學歷層次的不同現象分析了原因。

      關鍵詞:高等教育;學歷層次;入學機會;性別差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權利得到保障后,人們更加關注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平等問題,性別間的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是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女子高等教育是研究的熱點問題,我國女子高等教育發展過程是一個數量上從無到有,并且持續增長,相對比例和層次逐漸提高,專業學科范圍逐漸擴大的過程。

      一、不同學歷層次在校女大學生數量比例總體分析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和研究生教育的大力發展,女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長,接受高等教育的層次也不斷提高。具體而言,2000年,高等教育各個層次女性在校學生比例都比男性低,女性在校生的絕對數量少,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階段,男性在校生數量是女性的3-4倍。2006年,專科女學生在校比例超過了男性達到50.13%;相繼,2009年,普通本專科女學生在校生比例也超過了男性達到50.48%,在碩博研究生層次,總體上女性在校生比例還未超過男性,但碩士研究生層次女性在校生比例在2010年也超過了男性達到50.36%。到2016年,專科、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層次女性的在校生比例均超過了男性,總體上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碩士研究生的增長速度是最快的,但專科層次比例有所下降。總的來說,我國女性高等教育的發展特征可以總結為:學歷層次越高,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越少,研究生層次女性所占比例低于本專科層次女性所占比例,專科層次所占比例低于本科層次,博士研究生層次所占比例低于碩士研究生層次所占比例。相對已經普及了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是相對稀有的教育資源,在原本就有限的高等教育資源里探討入學機會的性別差異問題是很有必要的。

      (一)本專科學歷層次女性入學機會現狀分析

      1.本專科層次入學機會性別差異逆轉現象及原因分析

      本專科層次是高等教育的主體部分,截止2016年我國本專科在校生人數約為2696萬人,約占高等教育總人數的93%,其中女學生人數約占本專科總人數的52.53%。從入學幾率來看,2002年,女性在普通本專科的入學幾率分別為0.87和0.97,均小于1,表示女性在本專科的入學機會均比男性低;2010年,普通本專科女性入學幾率分別是1.03和1.09,均大于1,表示女性在本專科層次的入學機會已經超過男性;2014年,普通本專科女性入學幾率分別為1.16和1.14,不僅大于1,入學幾率還越來越高,表示女性在普通本專科階段的入學機會已經遠高于男性。因此,在本專科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論在在校生絕對數量還是入學機會上,女性都超過了男性,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完成了性別比的逆轉。對于這種現象,學術界普遍比較認同的一個觀點是我國的高考模式影響大學入口,學者王彤彤認為男生學業危機的根源在應試教育體制,正是注重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擅長于抽象思維與動手能力強的男生考出好的成績。實際上,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絕對數和相對數量的發展根源還是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社會的現代化、開放化讓人們從傳統意識中走出來,男女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女性進入學校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讓更多底層的女性學生有機會進入高校學習,但同時經濟的發展并不能照顧到每一位適齡的學生,還要依靠一些助學獎學政策來幫助支持學生學習。

      2.本專科層次性別比逆轉問題分析

      女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本專科性別比逆轉帶來的主要問題。在高等教育的入口端,憑借其較強的應試能力,女性學生大量進入高校學習,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地方,高校內出現女多男少的性別不均衡現象不僅給高校管理造成一定的影響,也給社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出口端,就業市場的主要成員還是本專科畢業生,用人單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部分崗位對女性求職者存在顯性或隱性的歧視。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明確規定崗位只招男不招女;二是在同等競爭條件下,優先選擇男性;三是男女員工同崗不同酬;第四,當前我國女大學生就業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和強腦力勞動的第三產業。有研究表明,我國就業性別差異并不是體現在就業率,而是在就業質量上。在本專科階段,女性入學幾率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女性畢業生,面臨越來越激烈的求職競爭,使得“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二)碩博研究生層次女性入學機會現狀分析

      1.碩博研究生層次入學機會性別差異總體分析

      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結構的塔尖,數量少,卻擁有最豐富的教學資源。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研究生教育發展也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已經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國。可以看出,研究生層次入學機會性別差異比本專科階段的差異更大。2002年,女性碩士和博士的入學幾率分別是0.79和0.56,小于1,表示女性在碩博士研究生學歷層次的入學機會低于男性,男性的入學機會是女性的兩到三倍;到2010年,女性碩博士研究生的入學幾率為0.98和0.71,仍然小于1,女性在2010年的入學機會仍然低于男性;相對于本專科,女性在碩博士研究生層次的入學機會的增長速度相對較慢;2014年,女性碩士研究生入學幾率達到1.05,大于1,表明在碩士研究生層次,女性的入學機會超過了男性,但在博士研究生層次,女性的入學幾率仍然很低,按照其發展的速度,目前也很難超過男性。研究生教育層次,最大的特點是,女性在碩士研究生層次的入學機會快速發展超過了男性,而博士研究生的入學機會遠低于男性。一方面,學歷對于就業具有促進作用,不同學歷內部性別差異程度趨同,其中本科生性別差異最大,而碩士生性別差異最小,說明相對而言女碩士畢業生能夠更順利實現自身目標及自我價值,同時,“人才高消費”的現狀,也對求職者的學歷提出高要求。另一方面,本專科層次女性入學機會性別比的逆轉,使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就有更多的女性避開就業選擇繼續深造,并且,現在的研究生入學考試模式和高考一樣都有利于女性考出更高的成績。較高的入學意愿以及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的優勢,讓女性碩士研究生數量劇增,入學機會也超過了男性。相反,較低的入學動機和入學意愿,以及博士錄取形式的多樣化造成了女性在博士研究生層次入學機會比男性低。從讀博的動機來看,女博士對學術研究的興趣比男博士更低,并且女博士讀博的動機更不明確,功利化現象較嚴重,讀研讀博更多是為了單純追求高學歷,適應社會人才的篩選理論。再從生理原因看,博士在就讀以及畢業后的若干年內正處于適合婚戀、生育的年齡段。相對于男性博士而言,女性博士由于受到生理結構及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得不在這一時間段更多考慮婚姻以及生育的問題。同時,博士的錄取形式多樣,包括直博、碩博連讀、推薦、統考四個形式,更能夠考察學生的學術能力,其人為的可控因素也較大,女性在傳統考試中的優勢就不能很好地體現。

      2.碩博研究生層次入學機會性別差異問題分析

      碩博研究生層次入學機會性別差異的變化,對高等教育自身以及對社會的發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首先,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的層次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片面的追求高層次教育,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數量劇增,使得高等教育的重心有所偏離,就不能滿足產業結構和就業機構變化中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尤其難以滿足高素質人才中的研究生和高職兩個層次的人才需求。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就業市場的人才高消費問題,專科生能勝任的工作在學歷上要求本科,本科能做的要求研究生學歷,造成人才虛假過剩,以及人力資源的浪費。研究生階段的主要問題體現在科研方面,片面追求高學歷的功利性,以及學歷和工作崗位的錯位,就導致大量基礎研究工作和科研開發工作后繼無人。其次,無論是在法律上還是在道德上早已規定了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性別平等問題,但在博士層次女性的數量仍然較少,入學機會也遠低于男性。盡管如此,女博士這個群體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卻是很大的,例如有學者專門研究“女博士的婚戀問題”,被貼上“剩女”標簽的女博士,其擇偶困難的問題不僅是由年齡因素導致的,更主要的是其擇偶標準,但相關研究只能說明女博士的結婚年齡相對較晚,卻不能證明女博士的婚姻質量好壞與否。同時,還有專門研究女性高層次人才的文章,在我國無論是政界、商界還是學界高層次人才的性別比例是十分不協調的,女性幾乎很少能站在行業的尖端,但并不是說女性不能有所建樹。對此,我們應該摒棄傳統的女性教育觀念,提倡女性積極接受高等教育,充分發揮女性人才的作用。

      二、相關結論及思考

      當前女性在高等教育階段的入學機會不斷增加,不同學歷層次間的差異也在不斷縮小,但是存在學歷層次越高,女性獲得入學機會相對越少,且增長速度越緩慢的現象,高等教育的入學機會在不同學歷層次上存在比較明顯的性別差異,尤其是在博士研究生層次。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的絕對數和相對比例都有了很明顯的提高,近年來女性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不斷增長,是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在性別層面的很好體現。針對以上的研究發現以及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可得出以下結論:

      1.注重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性別差異的內涵發展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絕對數量和相對比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本專科以及碩士研究生層次的入學機會也都超過了男性,但只能說明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數量上,性別差異在縮小。但從院校類型來看,女大學生多集中于師范、藝術等院校,進入理工、農業、林業等院校的女性數量少;再從專業學科來看,女性在語言文學、歷史、法學和經濟等學科專業中比例高于男性;而在物理、力學和工程、數學、計算機技術、化學等學科專業中比例較低。在專業學科以及院校選擇上存在的這種性別差異是決定接受什么樣的高等教育的問題。因此,在女性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重視內涵的發展,在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選擇上,正視男女兩性存在的先天性別差異,排除“刻板影響”以及性別偏見等問題,從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自身的發展出發,選擇學科專業和院校類型。

      2.升學的正確引導與選拔模式的多樣化

      高考和研究生的統一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對公平的選拔模式,但社會的發展變革日新月異,社會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種多樣的,學習成績是一個人能力的重要表現,但不是一個人能力的全部。首先,對于傳統的高考模式,我們不能讓每一個人都被高分錄取,但可以鼓勵學生多種方式參與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是與市場聯系最為緊密的,近年來,部分地區還出現了專科就業率與工作滿意度高于本科的現象。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專科學生的職業定位適當,所學知識偏實用型,因此更容易實現自身的期望目標。學校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參加多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做好中學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銜接,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高等教育。其次,我國研究生的考試模式也是存在一定弊端的,試卷并不能測驗出一個人的科研能力,而考試的分數線卻能夠直接決定能否讀研。為了讓錄取的人才更加多元化,很多學校采取擴大差額面試的比例的辦法,讓更多的人能進入面試程序。女性在筆試中占有很大優勢,不僅排名在男性之前,而且分數與男性差異甚大,擴大差額面試比例,不僅有利于篩選適合科研的人才,同時有利于排名在后面的男生進入面試,協調專業性別比。

      參考文獻:

      [1]張繼平.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性別公平的社會學分析[J].三峽大學學報,2015(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EB/OL].

      [3]王彤彤.中國高校人才培養入口和出口的性別悖論探究[J].商,2015(45).

      [4]李春玲.“男孩危機”“剩女現象”與“女大學生就業難”———教育領域性別比例逆轉帶來的社會性挑戰[J].婦女研究論叢,2016(3).

      [5]馬纓.博士畢業時的性別差異與職業成就[J].婦女研究論叢,2009(4).

      [6]李鋒亮,陳鑫磊.女博士的婚姻、生育與就業[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7).

      [7]王根順,李紅英.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

      [8]宋韜.我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現狀述評[J].中國青年研究,2006(8).

      [9]曹星,岳昌君.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性別差異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作者:王歡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亚洲美女免费视频|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网站|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亚洲XX00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亚洲av日韩av无码| 亚洲欧洲中文日产|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