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協同發展下高等教育一體化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京津冀高等教育一體化既是貫徹落實國家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內生訴求。其先后經歷了初步萌芽、自發合作、全面發展和快速推進、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等階段,目前我國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存在著體制性和結構性障礙和矛盾,嚴重阻礙了高等教育優化資源配置、優質教育資源有效利用和區域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通過系統梳理京津冀高等教育發展的詳細歷程,搭建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的治理架構,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頂層設計、進行制度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與產業的協同,為推進區域創新發展戰略提供參考。
關鍵詞: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一體化;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在高等教育方面也具有投入有力、資源集中、類型多樣等優勢,有著堅實的發展與合作基礎,為區域建設進程中的高等教育融合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現實可能性。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1月三地教委(教育廳)聯合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指出要優化高等教育協同育人體系、構建高等學校協同創新體系、提升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水平。盡管京津冀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具有多維優勢,但區域高等教育一體化進程在推進與實施過程中可謂步履維艱,因此未來在改革與發展中,深入剖析京津冀高等教育一體化的演進歷程、現實困境,可為實現高等教育強國目標的戰略行動提供決策參考。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重大國家戰略,從頂層設計開啟了三地功能互補、錯位發展、協同共進的新征程,其中,京津冀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是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體化協同是促進高等教育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加速京津冀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
1京津冀高等教育一體化的演進歷程
區域高等教育面臨世界局勢變化和信息技術發展等嚴峻挑戰,應當重視科技和社會變化對高等教育一體化的影響,充分利用戰機與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在新時代,推動教育一體化的進程,必須改革創新,有新的發展思路,需要打破思想禁錮和束縛,把學科、學習、學校、區域的邊界打通,變革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一體化的體系。在高等教育一體化的進程中,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三地教育系統積極行動,在推進三地教育協同發展發展取得了積極發展。從京津冀教育協同六年來的實踐發展中可以看出,京津冀高等教育的一體化是在破界融合發展過程中逐步提升而來的,具體可劃分為“初步萌芽———自發合作———全面發展———快速推進”四個階段。
1.1初步萌芽階段。對比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京津冀教育的協同發展相對滯后,2014年2月以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的指導下,三地高等教育系統積極響應,2015年京津冀協同創新聯盟、京津冀建筑類高校聯盟、京津冀高校新媒體聯盟、京津冀醫科大學發展聯盟、京津冀衛生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京津冀藝術職業教育聯盟等聯盟相繼成立,這一時期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在形式上和協同方向方面都較為單一。
1.2自發合作階段。京津冀經濟學學科協同創新聯盟、京津冀輕工類高校協同創新聯盟、京津冀高校商科類協同創新聯盟成立,這一階段的協同發展處于自發合作的階段,以各自特色學科為標準來進行聯盟,整體的規劃設計有待加強,聯盟內各高校責任分擔不均。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一體化開始跟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總體而言,通過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機構的協商和共同努力,呈現出共多主體聯動協同發展的特點。
1.3全面展開階段。各類教育聯盟的發展在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學科發展、研究團隊建設、智庫建設等方面深度合作,區域高等教育協作不斷拓寬和深化。2017年4月首份京津冀教育藍皮書《京津冀教育發展研究報告(2016-2017):協同發展平臺體系建設》。眾多圍繞“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大項目、全國教育規劃課題相繼立項。三地教育協同發展研究中心成立,這一時期協同內容更加廣泛,形式更加多元化。
1.4快速推進階段。這一階段是高等教育的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階段。2019年1月,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在雄安新區舉行,探討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創新教育協同發展體制機制。2020年8月,京津冀三地共同簽署《京津冀公共人才服務協同發展合作協議》,建立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加強了區域間人才流動,有助于建立高等教育人才精準服務體系。同年10月,京津冀“雙高”建設聯盟成立,包括京津冀三地24所“雙高計劃”建設單位。聯盟成立產生的聚核效應,有助于推動京津冀教育服務發展實現聯動式合作和協同化發展。至此,在高等教育領域,京津冀三地共組建了建筑類、師范類、工科類、醫學類、輕工類、商科類、新媒體類、職教類、農林類等10余個京津冀高等教育聯盟,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一體化進程快速推進。
2阻礙京津冀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因素溯源
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在全國有著極為關鍵的地位,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在區域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區域高等教育諸要素的流動、共享與統籌布局仍然面臨諸多問題。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要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仍存在較大的困難,引發其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關鍵的莫過于理念問題和體制問題,即區域條塊化的行政管理壁壘與區域一體化發展協同交叉治理的背離以及區域一體化的機制障礙。
2.1區域教育協同形式化嚴重,“對表”區域發展戰略滯后。教育協同關注度高,具體實踐層面共識度低,作為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與金融、貿易、交通、信息服務等行業一體化進程相比,高等教育一體化進程相對滯后,阻礙了高等教育的溢出效應。從目前實施的相關政策和項目來看,三地幫扶項目進展較快,而其他重大協同項目如高校異地辦學、區域協同還存在諸多體制方面的阻礙,亟須在相關政策方面實行突破。
2.2區域人才和教育資源“虹吸”現象嚴重,高等教育布局不均衡。在高等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教育資源“非理性競爭”的現象,這種非理性競爭導致高層次人才流向京津地區,區域間的優質教育資源出現“虹吸”現象,人才和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導致輸出地區的高校發展進程相對緩慢。各高校對京津冀區域發展戰略的認識仍處于“自限”發展階段,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高校職能的“活動范圍”大部分處于高等教育系統內部,與外部區域發展戰略缺乏相應的高度融合的體制機制,導致高等教育實踐與區域發展脫節。
2.3區域行政壁壘突出,協同發展缺乏有效統籌。京津冀三地發展差距較大,政治地位不同,現有區域政策支持和機制引導力度欠缺,導致三地的教育服務資源供給方面會差距更大,重大協同規劃項目較少,需要構建健全有效的體制機制。區域內的主體多元且利益關系復雜,各自為政,在行政體制方面,仍然缺乏合理有效的監督和評價機制。如前所述,人們對于三地教育協同的意識不足以推進區域高等教育的協同發展。再次,京津冀三地的就業合作機制也尚未形成,不利于人才資源的自由流動。
3京津冀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策略選擇
新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面臨諸多新的挑戰,隨著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逐步開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應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排頭兵,為區域發展提供高智力保障。由此,應借鑒各國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戰略,處理好各類矛盾,確保區域高校在教育資源、管理等方面互通、互動、互用。縱觀京津冀高等教育一體化的演進歷程,可看出其總體上取決于內外雙重動力及其交織作用的推動。新階段推進京津冀高等教育一體化更高質量地發展,亟須促進外部動力由外而內的有效轉化并與之有機融合,這也代表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新階段。各類區域教育的聯盟成立有助于搭建區域交流合作平臺,共享發展經驗和成果,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的高標準定位、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3.1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全域要素有效整合,完善教育發展一體化制度。實現高等教育全要素廣泛協同合作需要遵循“精準理論—制定標準—構建體系—推進實踐”的技術邏輯,逐步實現“各展所長—利益互補—合作交流—價值認同”的有序推進。以推進區域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為實施軸線,探索未來一體化布局的方向。目前京津冀的高等教育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并成為我國高教改革的三駕馬車,建成教育高地必須納入全球視野和國際語境下進行,基于互利合作的原則,發揮跨區域協同機制的功能,支持互惠機制的驅動作用,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實現高等教育公共服務公建共享的積極成效。
3.2優化教育協同發展環境,構建與經濟社會相適應的高等教育規模。聚焦國家和京津冀發展重大戰略主題,首先要以創新驅動一體化發展,通過高等教育自身創新能力的發展進行高等教育理論與創新人才培養實踐研究,推動科技創新和服務產業的轉型升級,對應高等教育的四大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聯合建立多學科組成的高端智庫和開放式研究機構等。其次要以開放融合促進一體化發展,加速區域之間、高等教育主體、政府之間的開放融合,推動京津冀區域經濟社會整體的發揮,積極發展產學研用合作,全面促進京津冀的產業轉型升級。
3.3深化教育供給側改革,推進高等教育協同長效機制建設。在“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繼續深入推進高等教育的供給側改革,細化深化高等教育一體化的發展行動路徑,適度引領區域經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助推京津冀區域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融通融合,打破時空限制,在現有高校教育聯盟的基礎上以深度協同思維方式和現代化信息技術培養區域聯合大學,聚集發揮各個高校的特色學科,建立線上+線下的教育聯盟,打造適應未來教育體系的區域教育聯盟,持續提升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在教育理念、科學研究、課程設計和資源管理等方面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嚴全治.協同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路徑[J].教育研究,2012,(1).
[2]孫慧佳.“雙一流”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發展策略優化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3).
[3]鐘秉林,王新鳳.邁入普及化的中國高等教育:機遇、挑戰與展望[J].中國高教研究,2019,(8).
作者:韓庚君 單位:天津城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