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科建設論文:大學公共管理學科現況及展望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劉亞萍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學院
(一)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學科發展沿革
1.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的探討與爭議階段
從一般意義上說,中國公共管理實踐和公共管理教育也可謂歷史悠久,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中國的公共管理學是從西方引進的,中國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落后于中國改革與發展的實踐,落后于其他一些重要的社會科學領域,以至于在公共管理學科的基本范疇及概念上仍然有許多爭議。這些爭議主要集中表現在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公共政策、公共事務及公共治理等研究領域的區別與關系上。從1997年我國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的學科目錄中增設公共管理學科之后,對于這些問題的探討更加頻繁和激烈。因公共管理學對于中國還是一個新課題,公共管理學科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這種理論探討對于一門學科的發展就十分必要。
2.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新階段
1999年5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在中國開始試點興辦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從學位教育的角度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使我國學位制度更趨完善,并由此推動我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多樣化。2000年10月中國舉行第一批MPA招生考試,2001年3月,中國24所MPA試點高校迎接了第一批MPA學生。這些都標志著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建設和教育開始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轉型和發展的新階段。到2011年,全國已有146所高校批準為MPA教育的培養單位,由此可見,10年來,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學科發展迅猛,在建設高素質公共管理干部隊伍,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強化各級政府部門社會事務管理職能,促進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方面做出的貢獻是毋庸諱言的。
(二)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學科發展的特點
起源于西方的公共管理學的本土化問題一直是中國學者研究探索的重點。我國的公共管理學是從行政管理學科發展而來。行政管理學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開設,新中國成立后在1952年院系學科調整后被取消,1979年改革開放后開始恢復和重建。30多年來,學者們對高校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的探索和努力沒有停歇過。然而,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狀況仍相去甚遠。因中國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落后于中國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使中國的公共管理學呈現出不同于西方的特點。理論準備的不足、師資的匱乏和社會需求的壓力,使得業界的許多學術同仁著力關注國外經驗,大力度地向外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認真學習思考者有之,拿來就用者有之,斷章取義、自由發揮并自成體系者有之,反對學習、強調中國的本土特點者也有之……總之,中國公共管理的學科范式尚未形成,不同學科之間的矛盾與融合仍處在探討過程中。迄今為止,我國的公共管理學科建設之路經過了學習外國的理論和方法、探求公共管理學本土化之路徑,正在尋求中國的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
(三)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學科發展中存在問題
根據目前我國公共管理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看,現在僅覆蓋了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土地資源等幾個領域而舍棄了其他,這些專業目錄沒有能全面、準確地覆蓋公共管理領域。對于公共管理學科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要求而言,這樣的學科分類還很不健全。同時,公共管理學一級學科下二級學科設置的越位與缺位現象同時存在。學科性質和學科邊界的模糊不利于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因此公共管理學科體系的構建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就是二級學科的設置問題。
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學科發展趨勢
(一)公共管理學科將進一步內外融合
公共管理問題是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管理社會事務的前沿問題,也是利益分化和階級分化下的現實課題。公共管理本身跨學科性、交叉性、多樣性的特點逐漸凸顯,需要吸收融合各種學科知識和理論而發展。作為一門新興的、著眼于解決公共領域實際問題的應用性交叉科學,公共管理學將從多學科相結合的角度研究社會多元化所產生的實踐矛盾,提供綜合性的治理手段與工具。在學科整合機制上,將繼續推進公共管理的綜合化,打破公共管理學科下二級學科之間的壁壘,實現各個二級學科的共通與融合。特別是吸收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推進與這些學科的交叉,形成特色的學科專業群,在學科綜合與交叉中不斷生成公共管理的完善的學科體系。
(二)公共管理學研究更加尊崇科學、有效的方法
其他社會科學的分析方法,特別是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的方法對于公共管理學是適用的,而且公共管理學的優勢就在于它的跨學科交叉混合性。公共管理學常用的典型分析方法有:規范分析、實證分析、比較分析、系統分析、案例分析、社會調查以及統計分析等等。公共管理的目標就是甄別、追求和維護公共利益,達到高層次的現代治理。隨著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的加強,需要用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維護和發揚光大“公共服務”、“注重實踐”和追求科學和專業知識的傳統精神。21世紀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是公共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完善、提高與創新。一個學科的興衰,關鍵在于理論與方法的先進程度。形成既適合我國國情又有國際對話能力的公共管理理論體系與公共管理方法系統,使公共管理不辱使命,承擔起歷史的重任,為中國進一步的改革與發展做出其應有的貢獻,是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學科建設和發展的總體任務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