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研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1.創設生活情境
小學生年齡較小,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自己熟悉的事物,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使用教材,發揚民主,努力創設更符合本節課的生活情境,有效地把所要教授的內容直觀地傳授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知識。
2.組織各種活動
小學生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新鮮的事物。在教學中,我常常舉辦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學習《愚公移山》一課時,我將課文內容編成了課本劇,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并在表演后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評論了表演優劣。這樣教學,既為學生提供了顯示表演和活動才能的機會,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讓其在活動中輕松掌握了做人的道理。
二、轉變觀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與學生一直處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師很難放下架子,學生害怕與教師交流,師生之間儼然樹立著一座高墻,導致了課堂教學沉悶,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就應改變長期以來以自己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放下教師權威的架子,主動去接近學生,與學生友好相處,進而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具體說來,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筆者認為,可抓住以下幾點:一是要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教師對待每一個學生都要用同樣的態度,不僅要愛“白天鵝”,還要樂于接受“丑小鴨”。對優等生不能放縱其缺點、錯誤,要讓其知道自己也有不足,進而自覺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二是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師生間沒有有人格上的尊卑、貴賤之分,我們應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人格獨立平等的主體,而不能辱罵、訓斥、體罰和侮辱學生的人格,這樣學生才會信任老師,進而在自然和諧的氣氛中快樂學習。三是要善于理解學生。面對學生因幼稚、不成熟而造成的過失或錯誤,教師應學會“心理置換”,把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體驗學生的心理,以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待學生,使其體會到教師“慈母”般的愛,自覺改正錯誤。
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促使學生積極思考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成功的提問就沒有精彩的課堂,它能使課堂生機勃勃,教學有聲有色。由此可見,課堂提問的重要性。那么,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設計課堂提問呢?抓住發散點提問意在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教學中,教師可充分抓住教材意盡而未言之處,即發散點,設計問題,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皇帝游行結束后,回到皇宮他第一件事可能會做什么?”學生展開想像,紛紛舉起了小手:“我認為皇帝會下令抓住那兩個騙子,因為他們觸犯了皇帝的尊嚴”“我不同意這種看法,以皇帝虛偽的性格,他處死了騙子則表明了他是一個蠢才,他不愿承認這一點,有可能會下令抓住那個小孩子”……學生在發言過程中,不僅拓展了思維的廣度,而且學會了結合現實中人性的理性思維進行綜合的分析,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作者:張世麗單位:河北省邢臺市第二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