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共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篇 一、初中課堂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它不僅是一種思維藝術,還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實踐性強的學科。數學在培養思維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在課堂上探析數學知識點內涵、解答數學問題等活動都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但不能否認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可能會忽視對學生思維過程的引導,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和顯著的提高。
二、解決問題的措施
1.數學教學方法多樣化
教師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增加課堂容量。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的方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主動獲取知識。因此,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應該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大量教學經驗表明,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積極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的意識傾向趨于良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教師應該運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結合相關的學習材料,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能力,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獨立思考,吸引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再次,教師應該實放變式教學。變式教學是指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知識點進行不同層次、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不同情形的分析,進一步揭示不同知識,不同學科間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初中課堂教學中運用變式教學,通過多種方式使學生對于探究的問題產生好奇感、新鮮感,讓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保持最佳狀態。
2.進行有效地提問教師應該明確課堂數學問題的目的性,在深入分析教材后,了解學生的知識需求,進一步設計課堂提問。此外,教師還要明確學生對問題含義的準確把握。如果學生不理解所提問題的意思,這樣不但影響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問應盡量簡單、易懂,這樣有益于學生準確作答。最后教師的提問應該新穎有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提出與教學內容相聯系的趣味性問題,使課堂具有幽默詼諧的氛圍。教師提問要把握以下兩個原則:問題的難易程度適當和提問語言表達明確。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依據知識的深度、廣度及難度精心設計問題。這樣才能得到教學上的準確反饋。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要用簡潔明了的提問語言。問題表達準確、清楚。問題的答案也應該做到精確。
3.進行思維引導
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搭建平臺,讓學生開展有效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進行有效引導,還要進一步開發學生自主思維的內在潛能,注重對學生在數學課堂的指導,注重傳授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及方法,盡量使問題的內涵得以凸顯。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進一步提升創新思維活動的效能。綜上所述,初中教師應該樹立全面且全新的數學教學思想,確立清晰地教學目標,在充分把握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前提下,運用新的數學教學理念,摒棄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更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創建自主開放且對學生有益的高效數學課堂。
作者:韋耐單位:貴州省榕江縣仁里中心校
第二篇 一、存在的問題
1.教師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思維品質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知識形成過程方面探索能力和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教學過程當中,往往只重視性質、定理、公式的學習。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觀察、實踐、思考、探索、討論等各種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中來,缺乏對學生良好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導致學生在掌握知識過程中,實踐同創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地發展。
2.只重視教法改革而忽視學法指導
多數數學教師素質較好,知識面廣,勇于改進教法,但卻忽視了學法的有效指導。學法知指導的缺乏,直接導致教學效果得不到鞏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
二、解決對策
1.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借以提升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根曾經說過:“數學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恩格斯則認為:“如果想辯證而又唯物地了解自然,就必須掌握數學。”數學除了對人思維能力的訓練外,它的工具性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
(2)課堂上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動腦,多動手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指導學生能夠利用小木條、細鐵絲、硬紙板等材料,自己動手制作出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來。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從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再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
2.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定要允許學生質疑,并敢于正視質疑,用科學的實證,為學生解決疑惑,求得真知。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營造的是一種民主、和諧、平等、活躍的課堂氛圍。而這些都需要教師的情感付出。夏丏尊說:“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情感的溝通,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親其師,重其道,課堂教學的氣氛也就融洽了。
3.注重數學對人格完善的塑造作用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有一段很著名的話:“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數學使人周密”,的確是這樣的。數學對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規劃性和條理性的訓練等,都是非常有利的。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基礎科學,人們通過運用數學推導出了種種概念、原理與規律指導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注意觀察也會發現,數學好的人,一般做事都比較縝密。美國國家研究會在《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一文中指出:“應用數學思考的方法形成的經驗,構成了數學能力———在當今這個技術時代日益重要的一種智力,它使人們能批判地閱讀,能識別謬誤,能探察偏見,能提出變通辦法。數學能使它們更好地了解我們在其中的充滿信息的世界。”
4.發展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并給予科學合理的學法指導
前不久,有一則新聞,說的是大連理工大學的一個寢室,4個學生,上大學3年多共獲117項校級以上獎勵,他們互相學習、互幫互助,在科研、社會實踐、學業等方面使每個人都收獲頗豐。這個事例啟示我們,良好的合作探究型學習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更能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科學鉆研精神。教師應發揮指導者作用,教給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概括、總結等學習方法,利用列表記憶、圖示記憶、例證記憶、歸納記憶等方法,提高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能力。數學有一個美譽叫做“思維體操”,數學老師就是要指導學生,作好這個“體操”,化“枯燥”為神奇,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獲得學習的樂趣,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與喜悅感。
作者:張靜茹單位:吉林省鎮賚縣大屯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