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的物理課堂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物理教學應與大學生的生活相結合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高職物理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將物理教學寓于鮮活的生活情景之中,讓大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無處不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大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知識的價值所在。杜威認為:“生活和經驗是教育的生命線,離開了生活和經驗就失掉了教育。”可見,在高職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地進行物理理論教學,而應該將物理規律、物理原理從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引出,這樣大學生就不會覺得物理規律突兀,而且還會使得物理規律的得出更加具有說服力。一旦物理教學脫離大學生的生活實際,也就抑制了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適時引入具有各種生活情境的策略,這樣不但能拉近物理學與大學生的距離,還能讓大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的價值所在,從而激發大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情。在講到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大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自行車,讓大學生更好地熟悉摩擦力的產生及摩擦力的作用。自行車為什么能前進呢?這是依靠后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產生的摩擦力,這個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么前輪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礙車的運動!其方向與自行車前進方向相反。正是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車可以做勻速運動。不過,當人們在地上推自行車前進時,前輪和后輪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誰和這兩個力平衡呢?是推車者的腳對地面的摩擦力使自行車向前。剎車以后,自行車為何能停止?剎車時,剎皮與車圈間的摩擦力會阻礙后輪轉動。手的壓力越大,剎皮對車圈的壓力就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輪就轉動的越慢。如果完全剎死,這時后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就變為滑動摩擦力,方向向后,也就阻礙了自行車的向前運動,因此就停下來了。看似簡單的自行車的前行與剎車,竟然蘊藏了如此多的奧秘。學完了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大學生就能弄清楚自行車中蘊含的道理。這樣不僅體現了物理學習的價值所在,還激發了大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二、物理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傳統的高職物理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千篇一律地運用“講解+練習”的單一教學模式,再加上高職物理本身的抽象性與思維性,導致大部分高職大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失去了興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職物理教師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根據物理教學目標及時改革自身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高職物理教學具有實踐性的特點,依其邏輯性強的教學形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讓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及探索,調動大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可以適當地講解一些趣味性強的物理小故事,做一些趣味性強的物理演示實驗或者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展示課堂教學內容,這樣不但能豐富物理課堂的教學,還能激發大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另外,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經常變換教學模式,讓大學生保有新鮮感。通過一題多問式、一題多解式、一題多變式等形式幫助大學生對知識加深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敢于、樂于發展多樣化教學,提高大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職物理高效的課堂教學。
作者:金鑫單位:盤錦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