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音樂教學思想品德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美育與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結合的,德育是曉之以理,美育是動之以情。古人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樂者,通倫理也。”音樂教育在培養人的審美素質的同時,還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音樂教師如何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歌詞內容和歌曲的藝術形象,將思想教育有機地滲透到音樂教學中,進而使學生受到審美的熏陶,這是擺在我們音樂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挖掘背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在二年級教唱《賣報歌》一課時,我首先介紹這首歌產生的時代背景,結合掛圖、配合音響,講述舊社會上海報童饑寒交迫的生活,揭露了舊社會民不聊生,腐敗黑暗,廣大人民對光明中國的向往,通過這首歌的學習,激起學生對社會主義新中國強烈的愛和對反動、黑暗、腐敗的舊中國的恨。在學唱《只怕不抵抗》一課時,首先向學生刻畫了“手拿小刀槍,沖鋒到戰場”的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兒童的形象,揭示了歌曲的主題:“不怕年紀小,只怕不抵抗”。為了突出這一主題,出示圖片,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中,批駁賣國投降的不抵抗政策,贊揚了愛國兒童的抗日精神,學生在演唱時活潑中帶著剛強、天真中顯露嚴肅,在學生的心靈中激發出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在欣賞《抗敵歌》時,引導學生了解作者譜寫的這首歌,是我國最早以抗日救亡為題材的合唱作品,把“幾萬萬同胞”作為“中華錦繡河山”的“主人”加以歌頌,并把挽救祖國危亡的希望寄托在全體同胞的“奮起”和“團結”上,歌曲雄壯激昂的情緒表達了中華兒女抗戰必勝的信心,使學生懂得我們今天決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我們要在黨的領導下,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強盛。
二、情景渲染,激勵兒童的民族自豪感
在欣賞我國的民族音樂和民歌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優美動人的民族音樂旋律,使學生充分了解存在我們民族音樂寶庫中大量的音樂財富,強烈的民族自豪將會油然而生。《國歌》是一首雄壯、高昂、激人奮進的歌曲,教學中,通過教師講述這首歌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結合周一升旗儀式,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手捧獎杯、仰望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激動人心的場面,激起學生的滿腔熱情,點燃孩子們心靈中熱愛祖國之火,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播種理想,進行共產主義人生觀教育
在教唱歌曲中,教師要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如你的理想是什么?長大以后干什么?你的理想怎樣才能實現?討論后,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同學說:“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解放軍戰士,保衛祖國。”有的同學說:“我的理想是像媽媽一樣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樹立遠大的理想,牽動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胸懷大志、具有遠大理想的孩子們,將會踏入美好的未來。
四、藝術活動,進行集體凝聚力教育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也是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徑。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具有愛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借助這一特征,在各種藝術活動中可以給他們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在校內組織小合唱隊、舞蹈隊等,通過合唱使學生懂得,只有協調一致,積極協作,才能唱出統一和諧的音調、整齊的節奏和均衡的音量。另外,可以組織舞蹈隊排練一些以反映兒童思想、學習生活為內容的多種表演形式的小節目,讓學生在排練過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舞蹈、表演唱、兒歌等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排練和演出中,小演員們由情入境,情真意切,能引起極大共鳴。通過這一支支動聽的歌曲,一聲聲由衷的贊嘆,民族自豪感、愛國之情、共產主義人生觀、集體主義思想已悄悄滲入同學們的心田,啟迪思想,熔鑄品德,陶冶情操。作為音樂教師,要善于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將思想品德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啟迪兒童情感,更好地發揮音樂教育的功能。
作者:包永興 單位:前郭縣吉拉吐鄉七家子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