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素描教學變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傳統的素描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畫面的形式進行探索,如平面分割、空間再造、明暗調度、透視變形、平衡畫面等,對提高學生構圖能力,增強對畫面的控制能力,增強自主創造性等有積極的意義。借鑒設計中的構圖法則如多樣統一、對比均衡、節奏鮮明,重新審視畫面物象的主次、繁簡,主動調節形、線、明暗、色彩等方面的內容,讓實與虛,動與靜、剛與柔的對比形成一種對立的節奏關系,構成美的因素,使學生避免了看到什么畫什么,畫面中沒有經營安排,照抄照搬對象。現代藝術之父塞尚在構圖中不重視已有的傳統規則,畫中的每個部分都必須重新加以安排,使其相互補充,形成一個簡潔嚴密、條例分明的結構。在靜物畫中,塞尚認真地研究桌面上所有物品形體的安排,為了使每一件東西都不被其他物體遮擋,有時索性將桌面傾斜,主動地將盤子拉到畫面的左邊以達到構圖的均衡。塞尚認為畫面中的物體和構成物體的幾何形體是相互依存的,這些構成了畫面穩定而永恒的關系,這些關系遠比再現客觀現實要有意義的多。傳統繪畫性素描培養出來的學生基本功扎實、寫實造型能力強,但在這種扎實的寫實造型能力背后,學生卻失去了想象力,過分地依賴模特,面對創作課表現出無所適從,缺乏創造性。學生滿足于被動地描摹對象,不主動地從構圖、造型、空間和畫面語言及材料上下功夫,不去思考畫面的需要,沒有作畫的意圖,這樣創新能力當然得不到提高。解決這一問題應首先讓學生除了做寫生方面的訓練,更要經常畫一些默寫,提高學生對物象刻畫的自主控制力;其次結合設計素描的教學特點,嘗試安排學生分階段做點、線、面,明暗,肌理等單元練習,讓學生體會這些純藝術性語言的美感,培養學生在寫生創作中靈活、自主地運用這些基本的造型語言;利用打散重組、置換、時間延續、多視點構圖等課題展開創意素描的訓練,培養學生使用各種形式進行創作的能力。一幅作品從構思立意到確定畫面的表現形式,到最后運用造型能力將其呈現出來,讓創造性的思維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德國畫家克利的作品形式大都帶有抽象性和表現性,以《作品》為例,這幅素描看上去是以一些彎曲的空心線條構成的一組類似字母的圖形,仔細辨認這些字母好像一群孩子在玩耍,孩子們的前面好像還有一只狗,整個形式活潑歡快,富有趣味。“克利從繪畫的最基本的因素——點、線、面開始,表現他對自然和藝術的感受和認知,雖然看上去形式簡單,但由于形式的結構和韻律特征是畫家深思熟慮的結果,每一條線、每一個形都有它的情感特質,因而具有深刻的內涵。”
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避免重技術、輕修養的局面
品讀一幅作品,首先把握畫面的整體氣息,好的藝術作品,其濃厚獨特的藝術氣息往往撲面而來;其次引導學生從構圖、組形、黑白灰、點線面分布等方面一步步解讀;最后思考畫面形式與內容如何匹配,用何種方法塑造,筆觸的抑揚頓挫、輕重轉折等細節效果。再進一步讓學生臨摹一部分中外大師的藝術作品,因為讀畫再深入也代替不了臨畫,腦子想的再多只有動手臨摹才能非常具體地接觸到每一個細小環節,才能體會到大師的創造過程,才會從中知道大師是如何觀察對象,如何理解結構,如何深入,如何概括和提煉,如何處理和表現。學師的構圖、布光、用筆、用色,最終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藝術實踐,擷采眾華,打破前人的框框,練就獨特的藝術感受力和美的塑造能力。德國女畫家珂勒惠支描繪出的黑白世界中,凄慘而悲苦,處處可見藝術家內心的掙扎與吶喊。在《懷抱死嬰的母親》一畫中,一位面容憔悴的母親雙腿盤坐在地,將一個死去的嬰孩緊緊地摟在懷中,臉深深地埋進孩子瘦弱的身軀。凝視這幅畫,我們會被一種無以復加的悲痛所震撼。母親盤坐的身軀幾乎占據了整個畫面,畫家用整齊而尖銳的筆觸將母親枯槁的頭、佝僂的前胸、消瘦但有力的雙手刻畫成一個細密的襁褓,像是要從死神的手中爭奪、挽留自己的孩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母親緊密包裹著的那個蒼白無力的死嬰,頭顱的高光顯得異常的刺目,呼應出主題的殘酷和悲涼。整個畫面的造型概括,筆法簡練,又那樣單純直白,把一個女性、一個母親內心的悲痛描繪的那樣極致,正是這樣的情感使得作品具有一種不容被忽視的迫近人心的精神能量。
本文作者:倪靜作者單位:安慶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