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生教育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熱愛生命,愛自己的同時也善待他人,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理解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都有其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獨特價值和意義,而我們每一個人也都負有發現自己生命潛能、發揮自己生命潛能的崇高使命。“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內涵也十分豐富,不僅僅限于學科知識傳授和專業技能訓練,還著重強調學習生存知識,保護珍惜生態環境,關心社會和自然,強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近年我校發生了兩起學生意外墜樓事件,一起是一女生因為未帶宿舍鑰匙而從相鄰宿舍爬窗戶,一起是一男生在臨近教室翻越窗戶所致,所幸都未傷及性命,但由此可看出,不少學生還缺乏對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生存是一個人生命的繼續,是一個人適應環境的關鍵,無法生存,談何生活?學會生存,就是要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點。當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大,競爭激烈,欲望膨脹,使得“幸福”成為遙遠和奢侈的字眼。我們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多數是到工廠企業從事一線工作,勞動強度大、節奏快、工作內容相對機械單調,如果沒有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引導,加在他們身上的壓力得不到有效緩沖,心靈找不到詩意的棲息地,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富士康公司多位年輕員工自殺事件就折射了這一嚴峻的社會現實。因此,生活教育需要幫助學生正確確立生活目標,實踐生活過程,追求和創造有質量的幸福的生活。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體制存在著較重的功利主義傾向。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基本上是政治掛帥,教育是要把人培養成革命的螺絲釘;到改革開放之后市場經濟大潮洶涌而來,教育產業化,受教育者成為教育流水線批量的產品。孔子說:“君子不器”。德國的古典哲學家康德說:“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讓人成為人,而不是工具。生命、生存和生活是構成人生的統一整體。“三生教育”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為內容,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生存質量、生活質量,強調對學生的終極關懷,其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安全、健康、幸福地發展。
二、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三生教育”的具體做法
1.提高對教育“生命性”的價值取向的認識,尊重學生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三生教育”強調生命性,有利于轉變教師觀念,端正教育的價值取向。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推行“三生教育”,首先要求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觀念和態度的改變,這點和西方積極心理學追求的一樣,教師的關注點不再是問題學生或學生的問題,而是通過對學生細致的觀察以及與學生平等地交流發現每位同學的個性和閃光點,同時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肯定并積極實現自身生命的價值。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經歷中多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相當一部分學生抱著破罐破摔的態度,因此,真誠地尊重、平等地對待學生,這對于他們提高自信心、培養積極情緒有著重要的意義。
2.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三生教育”講的是個體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沒有一個人可以代替另外一個人去生活,因此,“三生教育”特別需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性。主體性是指主體在與客體交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人面對社會和自然來講,人是主體;人面對自身來講,既是主體又是客體。蘇格拉底說,未經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人要認識自我和改造自我,他就必須同時是觀察者又是被觀察之物,同時是改造者又是被改造之物。一個人的成功大致要經歷認識自己、接受自己、發展自己、實現自己這樣幾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自我認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進入大學,脫離了家長的視線,同時由于大學管理與中學管理方式的區別,學生要獨立面對很多事情,比如學習、生活、理財、人際交往,等等,這正是學習和鍛煉自己事情自己做主自己承擔責任的大好契機。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在新生入校之際就給予恰當積極的引導,努力推動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教會學生合理、健康的思維方法,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3.創設多種心理教育情境,增加體驗式、實踐性活動實踐是教育的目的和歸宿,心理教育實踐活動是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基礎,只有把學生心理教育引向實踐,教育效果才能得到真實體現,因此,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定要增加體驗式、實踐性活動。可以根據教育內容,創設多種教育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情感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比如,用小品形式組織學生模擬自殺和勸阻自殺的情景;設想自己就要不久于人世,你會后悔什么;讓學生以家長的口吻給自己未來的孩子寫一封信談一談愛情;模擬公司招聘面試的情景,等等。在體驗式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聽講和記筆記,而是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從行為和感情上直接參與進來,培養了學生的移情能力,也為他們提供了另一個視角來看待自己,這些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我反思和認知能力,也有助于他們以寬容的心態理解他人善待他人。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校內外實踐活動。比如一些同學通過在兒童福利院和敬老院做義工,而對生命有了不同以往的深刻體驗和感悟。一些同學在外兼職而體會到父母掙錢的不易,不再大手大腳地亂花錢。“三生教育”堅持實踐育人的原則,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根本要求,著眼知、情、意、行教育環節的和諧統一,即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成之以意、導之以行。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總之,“三生教育”是要求教師傳人生之道,授人生之業,解人生之惑,是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三生教育”,是師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共同實現自身價值、共同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
作者:于惠單位: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