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談老年聲樂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劉曉龍作者單位:賀秀梅
運用豐富、簡單、生動的語言進行專業名詞和專業知識講解
有些教師在進行發聲訓練或進行音樂基礎常識講解的時候,專業名詞較多,使聽講的中老年學員感覺很無助,給人一種“不明白”的表情。這需要教師的教學技巧,即在語言上下功夫。例如,專業性較強的詞語,可以用畫圖的形式或用直觀、可視的形式講解,這樣學員就會明白很多。再者就是,在用詞講解上,要運用風趣、生活的語言進行引導,比如歌唱呼吸時的力量,要告訴中老年學員“力量的感覺猶如一片樹葉漂在水面上的力量”,這樣學員在進行歌唱呼吸時的力量就不會過于強硬、過猛。在進行專業知識講解的時候,盡可能地少用專業術語陳述,而是改用書寫或口述,或以打比喻的方法引導講解。這樣,中老年學員就會很認真地去記、琢磨,不會出現一臉茫然的感覺,從而產生厭倦心理。
授課形式多樣化
教師在授課形式上應進行多樣化的安排,不要一節課發聲占一半時間,唱歌占一半時間,或者發聲訓練幾條很快就進行唱歌,或者一堂課基本都唱歌,這樣都不好。前者會讓多數學員感覺枯燥乏味,后者起到的效果就是學員唱過癮了,但嗓子卻出現了問題。因此,教師應學會巧妙安排時間,可以運用單母音進行發聲訓練,一兩條后,用單母音演唱訓練,對練習過的一些簡單、容易、簡短小型的歌唱作品,學員會感到很放松、舒服,而且正好起到訓練母音的目的,還讓學員學會了歌唱的旋律性,然后再進行多母音的發聲訓練,再選擇進行中等難度的歌曲演唱,根據演唱作品時出現的問題,進行作品上的語言和咬字、音樂方面的處理。筆者不提倡在中老年人的聲樂作品選擇上選擇技巧性強、旋律形式大的歌曲進行演唱。當然,在長期的訓練以后,可以選擇降調進行演唱,但前期訓練不可以這樣。在演唱作品選擇上,除了上述的選擇歌曲難度外,在形式上也要多樣化。比如,唱紅色歌曲,或各地方的民歌、地方戲曲、樣板戲、京劇、現代流行歌曲等形式多樣化、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聲樂作品。要考慮所要教學員的年齡和經歷,有很多熱愛音樂的老人經歷了戰爭年代、建國時期、改革開放,他們更傾向于一些紅色歌曲和戲曲民歌。而對于那些成長在“”時期、改革開放時期的人來說,對一些新時代的戲劇和早期的流行歌曲則情有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