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實踐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教育教學的目標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還存在一些偏差,更與當前幼兒園對師資的要求之間還有一定差距,不能滿足幼兒園現在的實際需求,如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作為高職學前專業聲樂教學,其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定位于以職業發展為導向就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再探索與思考,提出具體的舉措與建議。
關鍵詞:職業發展學前教育聲樂課程
兒童階段是人一生中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兒童智力發展迅速,學習能力強的階段。音樂教育是能夠充分挖掘兒童的潛力,它在培養兒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無可比擬的作用。聲樂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它是音樂教育中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也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在教育實踐中聲樂的教學是最直觀的,不需任何的樂器,也是最迅速、最快捷、最方便的,打開自己的喉嚨就可以歌唱了,可以使學前兒童很快進入了音樂世界。作為學前兒童的教師,一開口就能唱出美妙的旋律,是最能夠吸引兒童的注意力的,也是能讓兒童快速進入到音樂的情境中的教學手段。因此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具備一定的聲樂演唱能力是最基本,也是必要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與音樂類專業聲樂課的人才培養目標完全不同。音樂類專業聲樂課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有較強的聲樂演唱能力及舞臺表演能力,能勝任社會基層文藝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培養目標必須定位于以職業發展為導向,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基礎素養與基本演唱技能,為將來從事幼兒教育提供最基本的音樂理論指導和歌唱技巧。因為社會不是缺少幼兒教師,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質,一專多能的幼兒教師。目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或者優化,就會阻礙教學的計劃、課程體系培養目標的真正落實。因此,高職學前教育聲樂課應大膽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突破教學的疑難問題與障礙、更新教學思路,定位于以職業發展為導向,培養社會和當下教育環境中需要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目前的聲樂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
在聲樂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都以美聲唱法為訓練內容,不斷學習新的聲樂歌曲,與音樂表演專業的聲樂課類似,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與幼兒園的音樂類課程無縫對接,導致教學脫節,更不能實現教學目標。因為幼兒園的小朋友不可能以美聲唱法學習歌唱。另一方面,與幼兒成長有關聯的大部分作品或者內容無法得到學習和鍛煉。由于教授學前教學專業聲樂課程的教師大部分都是畢業于專業音樂院校,對于幼兒音樂教育及聲樂教學和兒童歌曲的掌握也較少,如果不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學習、多積累的話,很多容易走入自己的教學誤區與教學盲點。教材資料較少也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問題。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材沒有系統統一的教學規范,教師在教學中一邊按照教材教授,一邊選擇很多自選曲目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每位教師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之前的經驗教授學生進行學習,對于幼兒經典兒歌,通俗歌曲及英文歌曲等其他類型的歌曲掌握較少,導致教學沒有統一的、高標準的要求規范,教學針對性不強,難以培養出優秀的學前教育技能人才。
二、在職業發展為導向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具備的音樂技能
(一)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具備基本的聲樂歌唱能力。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首先自身要具備基本的歌唱能力,掌握基本的聲樂發聲技巧,氣息的運用,歌唱中聲音共鳴、腔體等,在這種能力下再帶動孩子歌唱時,聲音才能更飽滿、宏亮,才能更好地為兒童所接受。才能流暢自如的演唱各種聲樂作品及各種風格兒歌。
(二)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兒童聲樂曲目量的積累。兒歌是兒童情感教育、心智啟迪、語言訓練最直接的方式,是兒童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步入世界的引領者和啟蒙者,是兒童知識及文化傳承的媒介,它也是培養兒童節奏感、韻律感最佳教學形式。在當下學前兒童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特別是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更不是單一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作為現在兒童的培養更是多元化的。兒歌更不能是一成不變的。比如有些兒童從小就開始英語的啟蒙,而有些兒童從小就開始音樂的熏陶,因此作為學前兒童的教師,自身知識的裝備更應該多而廣。在音樂教學中,對于兒童聲樂的曲目量的掌握也需要長期的學習與積累。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種類、不同語言等更是推進學前兒童的發展、拓寬兒童認知層次、啟發兒童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學前兒童教育中必須具備一定兒童聲樂曲目量的積累,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職業的發展及更好地發揮聲樂教學的作用。
(三)作為學前教育的專業的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合唱組織、排練能力。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在不斷的提升,對各種的事物認知探索也在逐步增加。合唱這種集體活動,給兒童提供了互相交流、分享、合作的機會,培養了兒童初步的分工合作的社會精神,學會在集體中協調配合,相互適應,使兒童具有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作為學前兒童的教師更應具備各種音樂活動的組織能力、排練能力。同時在兒童學習中面對著各種的節假日及活動,比如六一兒童節、國慶,圣誕節等等。在這些節日里和各種的活動中,作為音樂教師應具備合唱組織及排練的基本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幫助兒童健康成長。
三、在職業發展的導向下,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策略及建議措施
(一)在自身素質方面,提高學生自身的歌唱能力。在教學活動中,美妙的歌聲是教師自身素質歌唱能力的體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自身歌唱能力尤為重要。在聲樂的學習中,美聲教學方法是最科學的、最系統、合乎生理機制的訓練方法。它是全身的歌唱,在訓練方法上,采用胸腹式聯合呼吸、腔體打開,在咬字上更清晰。在氣息的支撐下,帶動全身的歌唱,這是聲樂學習的基礎。因此美聲歌唱方法為歌唱基本訓練學習,加以專業的聲樂歌曲作為練習,“以聲帶歌、以歌促聲”,提升自身歌唱能力。
(二)在曲目積累方面,擴寬學生中英文兒歌及詩詞的曲目量。莫扎特音樂效應作者坎貝爾·唐(DonCampbell)說到:“孩子接受的音樂、律動和藝術刺激越多,他們的智能就會越高。”在時代的發展中,兒童的認知層面在不斷提升,兒童對兒歌的學習,文化知識的傳遞形式,也是應該不斷的更新與變化。因此兒歌不僅僅局限于中文,還可以有外文等等,不僅僅是傳統普遍熟悉古老的曲調及歌詞,還應緊跟時代的腳步,挖掘更多新的曲目。比如第12屆中國少年兒童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獨唱)歌曲《新思路新童歌》、第13屆中國少年兒童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組委會編著的《感受陽光的愛》。還可以學習一些民族性、地域性的歌曲,幫助兒童了解祖國不同的民族風俗文化、不同的音樂風格。在學習中文歌曲的同時,還應該拓寬兒童語言、知識面、提升歌唱的能力。在曲目選擇方面,還可以教唱一些英文兒歌,選取書籍《weesing》、《清華語感啟蒙》、《supersimpersong》等等這些英語歌曲書中選取。多選擇一些英文歌曲中經典歌曲,例如《bingo》、《twinkletwinkle》、《londonbridgefallingdown》等等,還有一些語言簡單、提高英語興趣的簡單歌曲《rainraingoaway》《walkingwalking》《rowrowrowyourboat》等等。或者一些比較舒緩旋律優美,適合舉辦節日活動的歌曲《themorewesingtogether》、《sing-a-ling》、《singarainbow》等等,這些英文兒歌歌詞語言淺顯,多重復,歌詞篇幅短,結構簡單,旋律優美。通過這些英文歌曲一方面培養兒童英語學習興趣和學前兒童的英語語感,另一方面,也能夠透過這些英文兒歌了解國外的一些文化,其次還能透過這些歌曲學習到不同國家不同的音樂元素及音樂風格。除了以上中英文兒歌以外,古詩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程中可以學習一些古詩詞,例如谷建芬老師編的《新學堂樂歌》中《春曉》、《山居秋暝》、《靜夜思》、《游子吟》、《詠鵝》等。這些詩詞能夠幫助兒童了解古今的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能幫助兒童去記憶古詩,拓展兒童的文學修養。
(三)在形式方面,組織不拘形式的表演。最后,在聲樂教學中也可以組織小型合唱表演,不拘形式,不拘類別。還可模擬幼兒園舉辦各種的節日派對,在派對中進行音樂的交流、對話和演唱等等。在學習期間“以學帶練、以練促學”不斷的模擬與演練,為以后走上教學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更好的為以后職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本文針對當下職業發展導向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教學實踐的探索,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的技能出發,提出自己教學觀點“以美聲歌唱為基礎,中英文兒歌及詩詞為主,并行合唱重唱為輔”的聲樂教學能力的培養方案。重視音樂素養的培養,開啟兒童的聲樂學習之門,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成長。為以后職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詠梅.專科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活動設計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2]劉芳.就業導向下的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作者:孫倩 單位:西安城市建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