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當前素質教育綜述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為此,中小學校必須把工作的重點從應試教育迅速轉向全面的素質教育,以適應二十一世紀教育、科學、文化和經濟等各方面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本文擬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基本特征、運行機制及在課堂上如何實施等問題,談點粗淺認識。
一、素質教育綜述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提高全體公民基本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思想。而在中小學實施的素質教育,是按社會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教育,是開發中小學生潛能,訓練和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質并使其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要著重強調以下三點:
1、要面向全體學生。必須牢牢把握這一點。因為中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基礎教育。既然是義務教育,就意味著讓每一個適齡兒童都上學,都接受教育,并且要求每個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要盡心盡職地去培養。這里就包含一個普及意識問題。筆者認為,在義務教育階段,要淡化選拔意識,強化普及意識。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在思想觀念上要有一個徹底的改變,要創造一種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兒童。這一點是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2、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義務教育階段,是每個學生打好人生基礎的關鍵階段。因此,要實實在在地全面落實“五育”,并要對每個學生的“五育”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定。這種評定會對學生素質全面發展起促進作用。
3.要讓學生主動發展。只有讓學生主動發展,才能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才有人才規格的多樣性。如果都是機械被動地發展,那將來都是一個模子,就無法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成為“廢材”。高分低能型就是這一模式的產物。
二、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1、素質的社會性,決定了素質教育的全面性。人的素質從個體發展看,是個體社會化過程中養成的品質;從人類的發展看,則是人類文化以個體為對象的再生產。其質量、水平、結構、特點、功能,都深受社會發展的制約,深受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因素的制約。它反映社會需要,又為社會和人的發展服務。所以,素質教育具有全面性的特征,即應從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智能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交往素質七方面去實施。
2、素質的內在性,決定了在素質教育中發揮作用的重要機制是內化機制。因為人的生理素質是內部的、與生俱來的,所以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也是一定要內化為人的身心組織中的穩定因素,才能視為素質的形成。因此,素質教育的關鍵問題是內化,在實施過程中,要強調知識和教育的影響內化為學生的素質。這樣,一旦面臨需要時,潛藏的品質就能按主體的意志立即轉化為動態的,表現于外在的思想、態度、行為,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提高人的素質,能使人釋放出更高的積極性、更大的能量、更多的創造性。
3、素質的主體性,決定了素質教育中學生發展的主體地位。素質本來就是人作為主體的內在根據,是描述人作為主體、文明程度及其發展狀態的概念。人只有發揮主體的能動性,在主體有目的的活動中,才能完善和發展自身的素質。因此,要求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把學生視為在教育影響下發展自身素質的主人,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4、素質的穩定性,決定了素質教育評價的可能性。素質的穩定性是識別、評估素質質量,預測行為傾向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建立素質教育評價制度的前提。
5、素質發展中個體性與群體性的辯證統一,決定了素質教育的廣泛性。個體素質與群體素質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的。只有使每個公民的素質都得到充分發展,才能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而個體只有在良好的群體中才能使自己的素質得到充分發展。
三、建立切實可行的素質教育運行機制
1、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只要各級部門尤其是新聞單位加強宣傳,組織公開討論,形成強大輿論并動員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都來支持轉軌改革,那么,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就會難事不難。
2、組建過硬的領導班子——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只要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都像汩羅那樣對教育改革給與高度重視,堅決貫徹中央指示,下決心切實加強領導;統一各方面思想,把素質教育列為“九五”期間的重點任務并認真總結本地經驗,虛心學習外地經驗,這樣素質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如果教師素質得不到較大提高,那么,學生素質的提高就困難、就緩慢。所以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要先行。
4、建立素質教育的評價制度——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應試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它之所以長盛不衰,重要原因就是它有一根很強的“高考指揮棒”。因此,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真正以素質教育為標準來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評價制度作保證。只要各有關部門堅決改革現行的考核教育業績和招生制度等方面的不合理規定,制定有利于推行全面素質教育的政策法規,建立目標管理評價制度,勤加考績,并使之朝著法制化的方向發展和完善,那么,實施素質教育就有了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