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養成堅強剛毅的品質。體育教育中多以競技比賽最為常見,在比賽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在比賽中獲得成長,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培養認知能力,學會尊重,養成堅強不屈的品格。
二、高校體育教育培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質的途徑
(一)、強化體育教育本質屬性
為塑造大學生的健康素質開展的實踐活動被認為是體育教學的本質。我國教育學家王策三在他的《教學論稿》中指出“專對學生如何保護身體健康和如何科學鍛煉提供科學理論知識和方法的指導,是之所以專設體育課的根本職能所在。至于學生運動和體制的發展,在每周的限定運動中產生的影響則是第二位的。”但目前我國的體育教育仍然以“增強學生的體質”為目標,由于受到各種資源的限制,教學活動的全部內容就只是體育知識、技能理論的教育,如果這種教育方式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無法保證的。因此高校在變革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開展學生喜歡的體育活動,有目的性的對學生開展體育鍛煉。比如可以建立各種形式的娛樂部或體育社團等,使學生在在這些體育活動中釋放壓力,調動積極性與熱情,充分享受體育教育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如果在高校開展這些體育教育方法,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而且也提升了體育教育的功能。
(二)、重視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老師不僅是教育的主導者,還擔任著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引導者的身份。因此,體育教師在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我國,體育教師在專業技能方面十分突出,但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方面的知識還很匱乏,并沒有將國外先進的培養模式應用到我國的教育體制中。真正發揮教師真正的主導者的作用,學要提高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培養的意識,從自己做起。學校也應該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需要的不僅僅是有很強心理專業知識的老師,而且還需要學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依靠學校的人力、物力資源為其保駕護航。
(三)、深化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革。
1.體育教育要以學生個性的培養作為重點。個性是一個人心理的外在表現,積極性上,樂觀開朗的個性對學生的成長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現代的大學校園,通過課程體制改革,隨之帶來的課程改革,教學方式的改革,改變了以往教師看待學生的態度,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會針對每位同學的特長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努力使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品質。個性品質的培養,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自由,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活動場地,活動器材,讓學生自己選擇,自由支配,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在體育運動中養成積極向上,堅持不懈,勇于拼搏的良好個性品質。
2.體育教育還應加強對學生的社會化培養。學生的個體社會化過程是指,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往,嚴格的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并認識掌握社會標準,獨立的參加社會生活。學生的心理也會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不斷的成熟。在體育教育中,學生會參加一些競技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學生必須遵守比賽規則,社會生活就如同競技比賽一樣,要想獲得發展就必須遵守社會道德規范,處理好社會中復雜的人際關系,學會尊重他人。因此體育教育對學生社會化的培養有重要作用。
3、體育教育應加強對學生的意志品德的培養。對抗性,競爭性是體育運動的主要特點。很多競技比賽項目,需要學生具有頑強拼搏,機智勇敢,行動敏捷的特點,學生總是會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堅強的意志參與體育鍛煉。因此,體育鍛煉可以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勇敢拼搏,自立自強,謙虛謹慎的良好品質,在集體活動中,培養集體榮譽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三、結語
體育教育活動不僅強健了學生的體魄,還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質,保持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作者:王雷濤湯倩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