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畢業生就業對策分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對策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校畢業生就業對策分析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剖析;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的方法,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對策分析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滯后,專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學生個人素質觀念落后導致就業難、社會宏觀就業環境不理想、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大力推進產學結合、創新大學生培養模式,變學歷教育為能力教育、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工作,加強就業指導,建立和完善就業網絡,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高校畢業生就業也進入到大眾化時代,就業的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更為突出,出現了“無業可就”、“有業不就”的供需結構不對稱的現象。因此,加強大學生就業教育,建立適應時展的就業觀,是解決就業問題的迫切要求。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對策思考

      近年來,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的一路攀升,就業率連年持續下滑,高校畢業生成為繼下崗職工之后最受關注的社會群體。這其中既有教育體制機制問題,也有社會經濟和學生個人因素。要提高大學生就業率,需要學校、大學生個人和政府三管齊下:政府應改善中小企業生存環境,并出臺促進就業政策;學校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大力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培養方案;學生個人應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強化素質能力訓練。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剖析

      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輿論界爭論不休。其實應該看到,我國高等教育還處在世界發展水平的初級階段,還不能夠完全滿足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有著強大的發展空間。筆者認為,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整體社會就業環境不寬松,二是教育體制不適應社會需求,三是大學生的素質能力不能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

      (一)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滯后,專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1.專業設置跟不上產業結構調整變化。當前我國產業結構正在不斷地調整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的后面帶來的是職業、職位、崗位的變化,而四年一個周期的高校專業設置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的步伐,加之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嚴重,造成供給的結構性矛盾。企業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變化速度是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場配置的時間差。

      2.高校專業培養方案脫離市場需求。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多數學生應職后表現出所學過的知識轉化不出來,不能變成自己在崗的實際能力,適應周期長,一般要經過1年至1年半才能獨立完成工作,而發達國家的大學生到崗適應期僅2個月到3個月。

      (二)學生個人素質觀念落后導致就業難

      1.大學生就業預期偏高,創業意識不濃。據2007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近八成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行業、假期和專業對口要求等方面。2004年至2007年,中華英才網對大學生擇業觀進行調查,了解到大學生就業預期普遍偏高,期望薪金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比例呈下降趨勢,從2004年14%下降到2006年的4.3%。

      2.大學畢業生整體素質偏低。由于近幾年高校擴招,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加上不少大學生大學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加之當前多數大學生家庭生活條件優越,學校缺乏艱苦環境鍛煉,學生普遍不能吃苦耐勞。

      (三)社會宏觀就業環境不理想

      1.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研究結果表明,個人發展與晉升空間大是大學生擇業的首要標準,個人長遠發展是最主要的求職動機。但當前大多數私營企業用工缺乏長遠規劃,只使用不培訓;部分私營企業不但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而且社會保險養老金、公積金等一系列社會福利也沒有,并且起薪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不少企業拒絕承擔大學生就業后的“在崗培訓”費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數年工作經驗”。

      2.信息不對稱。對大多數求職者來說,網站和招聘會是最主要的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但當前多數企業的招聘信息不能在網上公布,加之一些假信息的干擾(如傳銷組織的虛假招聘信息),求職者能獲取的有效信息非常有限。因此也就出現了招聘難和就業難并存的現象。有些企業為了尋到合適的職員焦頭爛額。

      二、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的方法

      (一)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大力推進產學結合

      產學結合是高等教育更好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要求,也是體現高等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精神的主要途徑之一。

      1.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更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技能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高等院校的教育過程與教育目標要立足自身辦學要求,以社會需要為目標,堅持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根據崗位和崗位群所需能力與素質來提煉、整合課程體系,構建實用人才培養模式。

      2.校企合作,搭建學生實踐教學和實訓平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是推動就業的重要保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隊伍建設等方面與行業、企業緊密結合,通過實訓基地的建設,把課堂傳授的間接知識的教學環境與直接獲取的實踐經驗、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了全面鍛煉和提高。此外,校企合作不僅為學生參加實踐提供了良好的鍛煉場所,也為學生的就業創造了條件。

      (二)創新大學生培養模式,變學歷教育為能力教育

      培養高素質人才需要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培養模式。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必須以人為本,以知識為載體,以創新為靈魂,以全球為背景,服從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服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中對21世紀的人才提出了“四個學會”的要求:“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四個學會”內容相當豐富,它不僅指知識,而且還涵蓋了除知識以外的素質和能力。高校畢業生憑借“四學會”定能由專才變通才,由通才變專才,從容應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三)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工作,加強就業指導,建立和完善就業網絡

      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采取授課、講座、咨詢等多種方式,對畢業生進行就業形勢、政策、就業技巧等方面的指導服務,與此同時,高校還應適應市場化就業的需要,努力使畢業生就業工作轉變傳統方式,努力做到轉變觀念,實事求是,引導畢業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和創業觀。

      加強信息溝通,幫助學生做好畢業生就業的指導與管理工作,加強用人單位之間的密切聯系,注意建立長期穩定而又不斷發展的供需關系和就業基地,注重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工作,動員各方面力量,廣開就業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手段和網絡設備,給畢業生提供充足而準確的就業信息。

      參考文獻:

      [1]王盛.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初探[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7).

      [2]楊偉國.國外促進政策平衡大學生就業“蹺板”[J].中國教育報,2006-0-06.

      [3]俞艷紅.淺析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及對策[J].政策研究報告,2004-03-28.

      [4]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教育——財富蘊藏中.上海: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75.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2048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 亚洲一级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 亚洲ts人妖网站|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电影在线播放|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xxxx视频|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妇女水蜜桃av网网站|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