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優化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高校也愈加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并不斷探索特色化、校本化和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但活動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暴露出了諸多問題,教育效果不突出。基于此,本文從明確指導思想和導向、確立活動定位和面向、發揮專業特長、改進教育形式、加強師生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優化
目前,國家十分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為重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8年的工作要點提出要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深入構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平臺保障“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并格外強調要指導開展“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等活動[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尤其是品牌活動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特色鮮明、形式多樣、學生喜愛、參與者多、效果良好等諸多特點。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夠加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知和學習,解決困擾學習生活的心理問題,有效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當前,各高校在重視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建設的同時,普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化、校本化和高效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統籌安排不科學合理
一是活動時間較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多集中在“5.25”心理健康節期間,多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舉辦的時間跨度不超過一個星期,給予學生吸收消化和再提高的時間不充裕。二是活動安排較集中。校級、院(系)、班級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短時間內大量開展,學生對各種主題的活動應接不暇,參與程度不深,且參與活動的時間也容易與學習產生沖突。三是活動開放度不高。學院(系)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多從自身管理角度出發,大多只針對本學院學生,而校級活動的面向能力也十分有限,無法滿足廣大學生的需求,各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放程度都具有局限性。
(二)活動缺乏專業指導
多數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由某個學院(系)具體承辦的,但并不是每個學院都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受教育經費的限制,學院難以或不愿支出專項經費邀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指導活動,所以活動的主要組織者是輔導員,而輔導員受到自身所學專業和培訓條件的限制,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不高,所以娛樂型、競賽型的活動較多,活動的專業性、技術性不足,效果難以保證。
(三)形式和內容較傳統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當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仍主要針對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學生,重視“事后治療”和診斷;重視教師對問題學生的指導和疏導,重視心理健康知識和理論的普及,缺少方法傳授,沒有把認知法、操作法、討論交流、角色扮演等把富有典型意義的教育手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形式上也多采用課堂知識傳授、面對面輔導交流、被動等待學生上門咨詢等;同時,也缺少對不同年級、不同專題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訓練。
(四)師生積極性不高
一是部分學生存在對心理問題“羞于啟齒”的舊觀念,自主報名參與活動的人數相對較少,而要保證活動正常開展,難免會出現強迫學生參與的現象,這就容易出現學生被動參與活動、消極應付的現象。二是專業教師進行活動指導不算課時工作量,也不計入教師考核,這就影響了教師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不利于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優化路徑
不同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著不同的參與對象、組織形式、活動內容和定位目標,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心理健康講堂、心理素質拓展實踐、心理健康微電影、心理委員培訓等。要使活動體現專業特點、以學生為中心、時代特色,需要明確定位和目標,理清思路和建設路徑。
(一)遵循積極心理教育原則,明確導向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積極和發展為取向,用積極的內容和方式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品質,讓個體學會創造幸福、分享快樂,塑造與和諧社會相匹配的充滿樂觀希望、積極進取向上的美好心靈[3]。大學階段是青年人發展的黃金時期,積極、樂觀、陽光、勇敢、創新、探索是青年人的特質標簽,同針對少數人的心理問題診斷、疏導和矯治的心理健康咨詢及輔導不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內容、形式,還是可操作性,都更適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大學生的需求和特點。一是遵循積極性原則。首先要改變傳統的面向少數學生或者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不僅要強調預防,保證防線,還要使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以積極的內容和途徑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品質,在實踐中擴展,發揮學生潛能,構建良好的心理狀態,使教育向積極、主動、預防、發展轉型。二是遵循系統性原則。營造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將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塑造、積極的組織系統和環境創建貫穿于大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環節,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與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相連結。
(二)落實學生中心地位,擴大學生參與面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關注在心理測試中被發現或主動表示有心理障礙或不適的學生,活動面向窄,無法達到全員育人的效果,必須對其進行改革。一是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利用活動的強娛樂性、高容納度開展貼合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能夠吸引廣大學生體驗和實踐的特色教育活動,由“傳授”向“自主學習轉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創造;二是要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廣泛調研,了解學生心理訴求,把握心理規律,重視活動效果,切實做好服務學生、幫助學生、教育學生的工作;三是心理健康活動以學生為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參與面,達到主動參與、自我發現、自我調節、自我教育。
(三)發揮師生專業特長,提升教育效果
學業問題是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表現為大學學習環境寬松、學習自主性高,許多學生無法正確定位,出現焦慮、自卑等情緒。學院(系)開展的教育活動應貼合學生所學專業,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業指導相結合,在提升其專業知識水平的同時,也促進其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提高自我認知。如音樂學院,可利用音樂教育感化、情緒調節、娛樂放松的功能[4],開展以音樂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發揮專業特長,幫助大學生有效調節自身情緒,使大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利用自媒體宣傳,創新教育形式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較具有五個優點:教育主題非固定化、教育客體更具能動性、教育內容多元化、教育活動具有網絡性及教育方法具有現代化。因此,應利用網絡教育的優勢,開展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加強自媒體平臺建設,增強教育引導力。發揮校園主要自媒體平臺全面、客觀、交互性的優勢,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價值、目標和行為的導向作用。二是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網絡管理隊伍,保障教育主客體的信息交流和互動共享。利用網絡宣教模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前期宣傳、中期運行、后期加強教育專業指導,實現互動育人。三是利用自媒體平臺積極開展心理健康主題實踐活動,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豐富活動開展的形式,延長活動開展的時間,拓展活動開展的空間,擴大活動參與的學生面。
(五)加強培養培訓,建設教育隊伍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一支責任感強、業務能力好的師資隊伍,這就要求學校整合和利用好學生工作負責人、心理學專業教師、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等人員的力量。通過制定酬勞和考核制度,激勵和保障專業教師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開展專業培訓和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認定,提升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水平;通過評優和培訓,促使心理委員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識,積極履行心理委員職責,輔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實現全員參與與全方位服務。
作者:馬悅 單位:合肥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