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化學前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學前教育“小學化”形成的原因
(一)家長的傳統教育理念陳舊當前,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走過了十余年,素質教育的理念也在一些人心中生根發芽,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對學生和老師的評價還是以成績論英雄。尤其是每年一度的中、高考招生考試的存在使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面臨諸多阻礙,各種新的教育理念難以落實。這種教育現實也同樣影響了我國的幼兒教育。這是問題產生原因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家長的社會盲從心理的驅使,據筆者觀察,幼兒家長在一起聊天時,常會提及他們家孩子能背幾首唐詩宋詞,或者會寫多少個字,能算幾位數的加減乘除,他們認為掌握了這些的孩子聰敏,自己也有面子,久而久之家長之間形成了一種暗地里競爭,從而關注知識方面的掌握情況而忽視了幼兒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家長教育理念是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主要原因。
(二)學前教師隊伍魚龍混雜,專業素質層次不齊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的迅速發展,幼兒教師準入機制尚跟不上學前教育科學發展的需要,幼兒教師老齡化、結構不合理,專業素質層次不齊、教育觀念落后等因素都困擾著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幼兒教師老齡化給學前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很大影響:年紀偏大在精力和體力上力不從心,工作創新熱情不高,教師的知識結構老化,不能將新教育理念應用到具體教學過程中,往往采用灌輸式教育方法。教師的專業素質更令人堪憂。學歷普遍偏低,大多是大專學歷甚至更低,而且很多老師都不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匱乏。很多老師尤其是農村的幼兒教師,大部分是中小學剩余師資通過轉崗培訓獲得幼教資格,甚至很多民辦幼兒園的教師無教師資格證。這些教師缺乏管理幼兒的經驗,對于幼兒缺乏耐心和愛心。這些因素導致了他們選擇了小學教學模式,促使幼兒園教學“小學化”了。
(三)教育資源失衡,小學向下施壓在我國基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缺乏的背景下,盡管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叫停了小學入學考試,采取了片區就近入學的辦法,但家長還是竭盡全力把孩子往重點學校送。同樣部分小學為了獲得較好的生源而組織了入學考試或入學面試,并按考試成績分班。在“擇校”熱的背景下和教育資源不足的現實中,幼兒園不得不配合部分名校的要求,滿足家長的進重點的期望,讓孩子們提前進入小學階段的教育。另一方面,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把成績不好訴諸于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問題,幼兒園為了提升自己園的聲譽,不得不“小學化”,本末倒置地在幼兒園中開始了小學知識的學習,使得幼兒教育內容“小學化”了。
(四)課程管理的不完善,日常監管疲軟首先,我國幼兒園現行的課程管理體制不健全,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總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實施原則,之后再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具體教育指導意見,而幼兒園則根據國家和地方的要求,自行決定本園的具體課程和指導方法。我國幼兒園教育缺乏統一的國家課程標準和教材。這樣以來幼兒園有了課程的自主選擇權和最終決定權,由于部分園長和教師課程開發和領導能力的薄弱,還有部分幼兒園為了迎合小學入學考試的需求,加上政府對學前課程管理不嚴,導致了小學課程提前進入幼兒園。其次,教育行政部門忽視幼兒教育教學質量的監管和督導,一味地重視學前教育機構的硬件設施的建設。如,玩具和游戲設施、校車、校舍和飲食安全等。他們認為幼兒園不發生事故就萬事大吉,不可否認幼兒安全是重中之重。但是不符合《指南》提出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學習和發展要求。再次,教育部門和部分幼兒園在關于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考核方面不能按照《幼兒教師教育標準(試行)》執行,在對幼兒園的評定和審核中沒有形成相應的機制,而是執行中小學的評審標準,評審機制“小學化”。最后,對于出現“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機構教育督導和處罰力度不夠,致使“小學化”日益嚴重。
二、擺脫學前教育“小學化”幾點建議
(一)宣傳新教育理念,營造學前教育新風尚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力度,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宣傳,使正確的學前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當前的幼兒園適齡兒童的父母主要是80后,因此可以采用新型大眾媒體,利用網絡開辟學齡前兒童父母的教育專欄或者開辦專家講座的形式,做好“幼兒家長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學前教育機構和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更加做好家長科學育兒的知識普及工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使是家長樹立起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和長遠的眼光。例如定期的召開家長會或者定期組織類似于“親子活動”等方式,從而達到家園共育,實現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和諧發展,為我國的學前教育科學發展注入“正能量”。
(二)提高幼教準入門檻,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首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遵循《教師法》、《教育法》和《教師資格條例》的有關法律規定,和《幼兒教師教育標準(試行)》中對幼兒教師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出本地幼兒教師準入機制,保證持證上崗,無證不上崗的原則,組織全方位的考核,篩選出一批德才兼備,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的仁人志士加入到幼兒教師隊伍中去充實幼師隊伍。其次,建立健全培訓體系,對于在職幼兒教師建立起定期培訓的機制,形成以“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和“園本培訓”三者相統一的培訓機制,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引進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師的專業水平。再次,提升學前教育教師的學歷層次,師范院校要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力度,完善招生機制,吸引優質的考生報考,尤其是男考生報考,緩解幼兒教師中男教師的缺乏。同時師范院校要結合當前我國幼兒教育的特點和我國幼兒教師隊伍的現狀改革學前教育的課程設置,以適應社會所需。
(三)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當前我們要繼續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為主題,做好學前教育資源的布局,向農村傾斜,向薄弱園所傾斜,使得資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使每一個孩子都能贏在同一起跑線上,不讓一個學齡前兒童掉隊。另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要做好幼小銜接,以免學齡兒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因不適應而喪失學習興趣。同時管理制度上也要做好銜接工作,比如幼兒園大班或者學前班在作息時間的安排上更接近小學階段。
(四)完善課程管理體制,加大課程監管力度教育部門要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的課程設置框架和系統的原則要求,結合《指南》的教育建議,盡快制定出適合本地區學前課程標準,使得學前課程管理科學化和規范化。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成立專人負責的幼兒教育督導機構,加強幼兒園的業務指導和動態監管,實行定期檢查和隨時抽查的方式進行督導,抽查包括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等,對于出現“小學化”情況給予及時的糾正和指導,并形成長效的獎罰機制。獎勵那些在教育教學方面遵循幼兒教育理念的機構,對于存在“小學化”機構給予處罰或媒體曝光。同時還要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引導正確的辦園理念和科學的育兒知識的普及,主流媒體要關注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問題,為學前教育的科學發展傳遞“正能量”,使學前教育“小學化”無立錐之地。學前教育“小學化”在我國存在歷史久矣,要根除“小學化”需要政府、教師、家長和社會的教育合力,同時解決這一問題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完善應對措施,在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應對策略。
作者:張喜強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