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幼兒文化科學探究與學習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幼兒已經掌握了探究對象的相關信息后,為了使幼兒掌握更多的外延知識,教師應選擇拓展性提問。如教師在“認識蛇”的活動中,可以這樣引導幼兒探究:蛇的種類很多,除了今天看到的菜蛇外,你們還見過什么樣的蛇呢?然后再播放視頻,讓幼兒看到更多的蛇的種類,并了解其生活習性等。
一、探究內容應適應化
幼兒的知識經驗有限,感知到的事物的知識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對許多高層次的東西缺乏了解,所以我認為在幼兒科學探究學習中,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探究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其實幼兒生活中有許多的有趣的值得探究的內容,比如現在的家長會給幼兒買許多的玩具、圖書、拼圖以及帶孩子去幼兒園、旅游景點等,這些都是能激發孩子科學探究的欲望。其次,探究內容應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濃厚的興趣,幼兒就會主動去探索。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興趣、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喜歡的活動,去設計探究的內容。
二、幼兒主體地位應實質化
就目前的情況看,幼兒園開展的科學活動仍存在表面化的現象,一是教師從心里上對幼兒不放心,認為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究會一無所獲,所以幼兒的主體活動實際上是在教師的操控之下進行的;二是傳統思想在作祟,教師總認為自己的方法獨特、講解重難點突出、步驟精煉,卻忽略了幼兒的主體性地位;三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的“放羊”,不對幼兒提要求以及啟發引導。實際上這些都是幼兒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實質化的具體體現。所以,在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首先,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幼兒才是探究的主體,教師要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探究問題,而不應該過早地發表想法或提出建議。其次,要給幼兒一個好的探究環境,在探究過程中,允許幼兒出現錯誤,在幼兒出錯的時候,不要對幼兒的不同意見或想法進行隨意批評,教師必須意識到: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他們在探究中表現出的急躁情緒、做出的出軌行為以及提出的錯誤觀點等都是合乎情理的。
三、教師主導地位應靈活化
在幼兒的探究活動中,教師必須對幼兒的探究進行必要的指導。首先,教師應學會觀察。通過觀察,教師可以和幼兒互動生成和發展課程。教師要在活動中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以便隨時了解幼兒的想法,給予必要的指導。其次,教師應該學會等待。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等待,當幼兒根據自已已經擁有的經驗和知識,提出自己困惑的問題時教師需要等待;當幼兒對提出的問題做出猜想和假設時教師需要等待;當幼兒對問題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和概括時教師需要等待;當幼兒之間進行相互評價時教師需要等待。在適當的時候,教師要讓自己“蹲下來”,成為幼兒學習的伙伴。最后,教師要學會組織討論。“知識是在幼兒們的探究之后,在幼兒們的討論中形成的”,當幼兒探究完后,教師應組織討論幫助幼兒獲得經驗與知識。
作者:孫艷霞單位:甘肅定西安定區魯家溝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