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特殊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游戲性和趣味化幼兒園和小學同屬基礎教育
但兩者有著本質區別。小教歸屬學校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階段;幼兒園教育是學前教育,而非學校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奠基階段。眾所周知,學校教育以教學活動為主,幼兒園教育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同時,幼兒是以直接興趣為主的,即對好玩有趣的事情就會“全力以赴”,而對枯燥乏味即使再重要的事物也會“置若罔聞”,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成效主要取決于興趣激發的程度。幼兒園教育的“游戲性”是由幼兒的“游戲天性”決定的,其中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是游戲,二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主要采用游戲的方式。因此,教師在設計實施幼兒園教育活動時,要做到“教育的游戲化”、“游戲的教育化”和“活動的趣味化”,做到“玩中學、樂中學”,這是幼兒園教育活動須凸顯的特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幼兒的成長需要。
二、隨機性和生活化“回歸生活”是當今重要的教育思潮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學校教育把課堂作為教育的主渠道,幼兒園則寓教育于生活中。幼兒園教育活動是隨時隨地組織的,具有隨機性、生活化的特點。幼兒園與學校教育的重要區別在于學校教育“組織性、課堂化”,幼兒園教育“生活化、隨機性”。幼兒園教育要求教師要特別關注幼兒日常的事件和表現,捕捉教育的時機和契機,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同時,活動選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表現,組織依靠幼兒的生活經驗,教育宗旨是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的一日生活和相關的社會生活等都是教育資源。
三、主體性和活動化教師只有依靠學生的主體參與
才能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學生主體性發揮的程度決定著教育效果的高低。人的主體性是不斷發展的,幼兒主體性發展的程度較低,幼兒的主體意識和能力不強,呈現出年齡越小、主體性越弱的態勢。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常常不愿或忽視幼兒主體性的調動,存在著“越俎代庖”的現象。教師要特別注重創造培養和發揮幼兒主體性的條件。活動是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橋梁,是幼兒主體性發揮和發展的源泉。因此,教師要用一個個的“活動”串并整個教育過程,做到“孩子能想的讓他想,能做的讓他做,能動的讓他動……”,真正讓幼兒“活起來”、“動起來”;要尊重幼兒自發、自覺的活動,尊重幼兒活動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創造師幼民主、材料多樣、內涵豐富的活動環境。
四、啟蒙性和感官化人類的經驗有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之分
人類認識有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之別。學校教育以獲取理性認識、間接經驗為主;幼兒園教育以獲取感性認識、直接經驗為主,這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一大精神。幼兒園教育內容是啟蒙性的,主要為幼兒提供最粗淺的知識、簡單的技能和基本的能力,這是由幼兒的經驗和身心實際發展水平所決定的。幼兒園教育是以感官活動豐富幼兒感性認識,學校教育主要以思辨活動深化理性認識,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實際情況是,很多幼兒園教師習慣地追求認識的深刻、理性的發展,自然導致幼小教育無差別。因此,教師組織幼兒園教育活動時,只有關注并體現上述要求,才會做到“同樣的內容,教出不同的味道”,體現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特色。
五、廣泛性和綜合化幼兒園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
需要為幼兒全面發展奠定寬廣的基礎。如同建房砌墻,根基越寬,房屋越牢固。雖然幼兒園的教育內容相對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但實施中各個領域的內容是相互滲透融合的。幼兒園教育活動其實是廣泛綜合的,要對幼兒施加整體性影響,培養全面發展的“完整人”,這是幼兒教育有別于學校教育“學科中心”和“分科教學”的重要特點。幼兒園教育的“廣泛綜合性”要求做到兩點:一是內容選擇做到“凡是對幼兒成長有利的內容均可納入教育中”;二是策略選擇講求整體化組織、綜合化實施,打破學科或領域的界限,以主題或活動為中心,把教育內容融會貫通,做到多領域教育“相互借力”,讓幼兒在每個活動中有多重體驗。
作者:杜鳳崗 李冬艷 單位:河北省泊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