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國勞動法理念發展路徑探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勞動法理念發展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國勞動法理念發展路徑探析

      摘要: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同時基于我國特殊國情和勞動法“平等自由”的精神,文章簡單梳理我國勞動法不同階段的發展理念,著重提出了我國勞動法理念的發展所遵循以權力本位向權利本位、國家本位向社會本位、利益一致到利益協調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勞動法理念;發展路徑;利益協調

      我國勞動法理念的發展總脈絡是圍繞經濟發展的變化而變化,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勞動法理念呈現出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演變路徑:權力本位向權利本位轉變、國家本位向社會本位轉變、利益一致向協調利益的轉變。

      一、權力本位向權利本位的轉變

      在建國初期,我國選擇了計劃經濟模式。計劃經濟是典型的權力經濟,這樣的集權經濟下,理論上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享有很多權利,但實際上連諸如勞動力、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等基本資源都不能支配,加入用人權國家壟斷,所以勞動者在現代勞動法意義上的“平等自由”精神是不存在的。因此,有學者說計劃經濟下的個人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人,而是一種畸形的“國家人”、“單位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在建國初期的我國的勞動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勞動法,而是一種勞動管理的行政法。但是從勞動法理念上講,確實存在勞動法理念的。因為“平等自由”精神追求著一種理性價值。勞動者在這種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參與是一種理性選擇。而不是完全的強權之下的逼迫選擇。所以這種“平等自由”精神是可以尋找到的,只不過確實不夠明顯。所以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勞動法理念,即勞動基準的制定和社會保障措施的確立。結合本段所述之背景,我們必須承認這種勞動法理念是一種權力本位下的勞動法理念。隨后,改革開放,計劃經濟開始解構。自由經濟被喚醒,勞動關系逐漸傾向于利益化和自由化。因此,當我國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中,特別是工資制度和企業用人權上進行了兩條主線的改革。這樣就使得勞動者的權利得以了體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勞動法的理念是通過確立勞動合同制度,協調各方利益,保障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樣的勞動法理念雖然仍然有著勞動行政管理色彩,但是對于勞動者利益的關注至少是值得肯定的。再至我國在憲法中確立市場經濟體制和1994年我國《勞動法》的頒布,我國勞動法理念得以真正體現。嚴格意義上說,我國也就是這一階段才實行了我國的勞動法理念。因為出現了狹義的勞動法律,同時體現了市場經濟的自由化。這才完整的擁有了法理念要求的自由平等精神和法實在要素。我國《勞動法》的出臺,使得勞動者的權利真正得以體現,而不再是憲法之中的抽象權利。所以,權利化在這一階段得以落實和發展。再至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勞動法理念對國際勞動法理念的吸收,完成了我國的勞動法理念的進化。我國在勞動法理念實然層面形成了以“勞工不是商品”為主體理念,“三方結構”為生產理念,“社會進步成功共享”為分配理念的勞動法理念體系。我國這一勞動法理念體系的形成,標志著我國勞動法理念實現了由權力化向權利化的轉變。再至和諧勞動關系下形成了勞動法理念,更進一步強調了對勞動者利益的保護,但同時以兼顧其他各方的利益,這是我國勞動法理念在發展進程中的一大進步。也就是說不只是勞動者的權利要得以實現,而且其他利益主體的權利也要得以實現,最終實現共享成果,實現分配正義。綜上所述,由權力本位向權利本位的轉變,是我國勞動法發展理念轉變的一條極其明顯的路徑。從這一角度,反映了我國勞動法理念的進步,符合法理念進化的要求。因為“平等自由”是勞動法法理念的核心。只要當這種“平等自由”的精神能夠逐步得以體現,就是勞動法理念正確的路徑。

      二、國家本位向社會本位的轉變

      國家、社會、個人,這是三個不同的利益主體。由于社會是處于個人和國家的中間地帶,所以當個人與國家利益訴求不同時,他們的利益爭奪就體現在社會之中。市民社會與權力社會就是由此產生的兩個相對的概念。縱觀近代歷史的演變,市民社會的追求已成一種不可逆之勢。這主要是近代個人權利的發展和體現。然而市民社會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近代市民階級通過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向國家所要權利。當資產階級革命取得成功后,市民空間急劇擴大,對公權力的排斥采取了極端的態度。他們認為:“①公權力“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也不過是一件免不了的禍害,在最壞的情況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禍害。”這樣,政府成為了守夜人。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市民階級最為自豪的“契約自由”卻變成了強者壓迫弱者的合法依據。在這樣的教訓和認知下,市民階級開始讓步,還權于政府,開始追求一種社會本位。社會本位的思想是:實現市民社會整體利益為目標,以國家干預、扶助弱者為形式,社民社會健康發展為內容。這也就是現代國際社會認可的勞動法理念的哲學基礎。也正是在這樣的哲學基礎上,確立“勞工不是商品”“三方主體架構”“分享社會進步成果”的現代勞動法理念。再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考察我國勞動法理念的發展:在建國初期,國家權力極大,個人權利極小,完全是處于一種國家本位的階段。勞動法在該階段的作用不是在于保障勞動者權益,而只是勞動基準的制定和社會保障措施的實施,這完全使得勞動法隸屬于行政法之下。所以在建國初期所體現出的勞動法蹤影,也就是國家本位下的行政手段而已。在1978年,經濟調制開始轉型,計劃經濟體制開始解體,勞動者得以松綁。這一階段通過工資制度、企業單位用人權的改革為路徑,國家權力開始放手,公民權利逐步得以擴大。這一階段勞動法的理念是通過確立勞動合同制度,協調各方利益,保障經濟發展的需要,個人的利益保護成為了首選。所以在這一階段我國勞動法的理念是國家本位向個人本位的漸變。其后進入到市場經濟全面建設時期,這一階段我國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和頒布了《勞動法》。在該階段中,國家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于勞動關系的正常化運行的監管采取了靈活的政策。正是基于國家權力的讓步過快,這一階段我國的社會財富分配極為不均、弱勢群體逐漸增大。所以這一階勞動法理念經歷了先前的個人本位,強調勞動者利益傾斜保護為中心,到后吸收國際社會的勞動法理念形成的社會本位勞動法理念體系。和諧勞動關系背景下,強調勞動關系要規范有序、公平合理和合作互利。和諧勞動關系是我國面臨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弱勢群體利益不能得到保護、多方利益沖突、勞資雙方參與勞動關系市場市場構建力度不足等等諸多問題提出來的。雖然在市場經濟全面建設階段我國勞動法理念完成了進化,但那只是一種應然層面。怎讓由應然轉化為實然還需要將該階段的勞動法理念中國化。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我國政府開始逐步參與了其中,國家權力的干預增大。這也就是合理勞動法理念的要求。所以說和諧勞動關系下形成的勞動法理念是一種社會本位的。綜上所述,我國的勞動法理念經歷了由國家本位到個人本位再到社會本位的發展路徑。

      三、從利益一致到利益協調的轉變

      縱向的考察我國在不同階段勞動法理念,不難發現,我國勞動法理念還遵循了由利益一致到利益沖突再到利益協調的發展路徑。首先,我們考察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勞動法的理念。建國初期,我國勞動法的理念是通過勞動立法實現勞動基準的制定和社會保障措施的確立。從這理念之中,我們似乎找不到任何有關利益協調、沖突的字樣。原因在于,在計劃經濟中,個人利益、社會利益被抽象到國家利益之中,認為在實現國家利益的同時也實現了個人利益;勞動者的勞動過程是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過程,勞動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義務;國家、企業、勞動者三者的利益是一致的。②所以在建國初期的計劃經濟之中,我國勞動法的理念是不會基于利益作為追求目標的。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在建國初期,我國勞動法理念嚴格意義上是不存在的。我們再回顧市場經濟建設下我國勞動法的理念的演變。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階段勞動法理念中所涉及的確立勞動合同制度體現的是對勞動者利益的傾斜保護,而協調各方利益則強調的是也要兼顧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如果我們透過這一勞動法理念,我們看到的是各方利益的沖突。因為在這一階段,國家雖然對企業的經營權、用人權都進行了放權,但仍然保留著相當大的公權力,這就意味著國家利益在該階段是極其重要的。但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又是不可逆轉的,所以國家又必須對勞動者,這一勞動關系主體的利益進行傾斜性保護。所以國有企業的利益、以及國有企業與國家之間的利益也就成為必須考量的。所以,在該階段,各方利益沖突是極其劇烈的,并且國家對于利益保護的傾向性選擇也是面臨兩難的。總的來講,這一階段勞動法理念更多體現的是多方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而法律予以了包容。在全面發展市場經濟階段初期,我國勞動關系市場逐步形成,勞動者的積極性得到了全面激發。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國家、勞動者這兩個主體的利益保護,國家做出了更傾向于國家經濟建設利益。所以這一階段的經濟政策和法律環境都比較寬松,這在于繼續使得勞動者對市場經濟建設保持熱情從而更好的促進經濟發展。這就使得大量非公有制經濟涌現。這時,市場經濟參與主體呈現了多遠化。這些參與主體在市場經濟中,都開始關注各自利益,追求著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各方利益沖突的結果是勞動者利益弱化、弱勢群體擴大、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等種種社會問題的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社會的勞動法理念開始在我國生長。國家為了協調各方利益,開始增加行政干預,傾向性的保護了勞動者利益。最終形成了三方主體結構的勞動法理念框架。隨后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成為全社會目標。新勞動法實施,強調了保護勞動者利益,但和諧勞動關系又強調了要同時保護其他各方利益,最終實現共享權社會進步成果,實現分配正義。這也就是和諧勞動關系構建下我國的勞動法理念是實現勞動關系法治化,平衡多方利益,鼓勵多方參與,實現分配正義。這一理念最主要的特征是體現了多方利益協調。綜上所述,由統一利益到利益沖突爆發再到利益協調也就成為了我國勞動法理念演變的一條路徑。

      [注釋]

      ①常凱.勞權本位:勞動法律體系構建的基點和核心[J].工會理論與實踐,2001.6.

      ②李擁軍.權利問題研究與中國當代勞動法觀念的更新[J].當代法學,2005.9.

      [參考文獻]

      [1]常凱.勞權本位:勞動法律體系構建的基點和核心[J].工會理論與實踐,2001(06).

      [2]李擁軍.權利問題研究與中國當代勞動法觀念的更新[J].當代法學,2005(09).

      [3]王全興主編.勞動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王妍.論自由企業制度及其經濟法規制[J].當代法學,2007(06).

      作者:潘志偉 徐佳 單位:蘭州理工大學法學院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亚洲女人被黑人巨大进入|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亚洲乱妇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爆乳少妇无 | 亚洲日本乱码卡2卡3卡新区|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亚洲女人影院想要爱|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亚洲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