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希望工程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發展困境第一,雙重職能間矛盾。省青少年基金會是由共青團省委直接領導的省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從機構性質來看,省青基會在公益性組織的獨立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除對希望工程常規性工作進行管理和實施外,還需承擔團省委安排的其他工作,導致希望工程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一定影響。第二,基層隊伍問題多。調研發現,盡管各市、州團委都成立了希望工程實施機構,設置1人兼職負責希望工程相關工作,但是由于希望工程辦缺乏專職人員,完成希望工程的工作任務更多趨于應付。更為嚴重的是希望工程實施機構人員的流動性大,給希望工程建設造成一定的延誤和滯后。第三,重建輕管突出。希望工程資助程序繁雜、環節太多、人手太緊,各級團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建校,輕救助”“重項目爭取,輕后續管理”的傾向,只注重活動的開展而不注重活動的效果,基層管理沒有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希望工程的實施和管理。第四,監督反饋乏力。希望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注重面上擴展和規模效益,缺乏樹立典型和品牌宣傳”“注重量上擴張,缺乏質的提升”等問題。從數量上看,資助優秀貧困大中小學生已為數不少,但希望工程資助的孩子升學、進步、成長情況怎樣?對此缺乏后續的跟蹤了解,對援建后希望小學的發展情況掌握不足,基層民眾的心聲難以上傳,后續扶持力度也有待加強。第五,政策宣傳不力。調研中發現,政府對非營利性組織的社會宣傳、政策扶持還有不足,在公益捐贈政策法規方面的宣傳力度有待加強;社會公眾、企事業單位對公益捐贈政策法規、對非營利組織的不了解,造成一定的籌資困難。
2.現實挑戰第一,政策性挑戰。隨著國家實行獎、助、補、貸、免等政策,免費義務教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與施行,希望工程的傳統發展模式面臨挑戰。如何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改革和創新,發揮社會公益機構的作用,是當前及今后省希望工程發展所面臨的重大課題。第二,需求性挑戰。隨著近年來國家各級財政對教育投入力度的增大,農村貧困地區新建小學建設的需求趨于飽和。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及需求已相應發生了較大變化,如何盡快了解當前農村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其新的需求,成為希望工程這一社會公益事業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二、促進希望工程更好更快發展的對策與思路
1.深入落實方針政策,實現服務的人本化希望工程作為一項社會公益事業理應自覺貫徹落實中國共產理論探討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三、四次全會精神,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開展工作和推動改革創新的指導思想,進一步明確服務宗旨、完善發展規劃、調整戰略目標,從而更好更快地推進各項社會服務工作。希望工程要順應民心、滿足民意,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其真正成為“以人為本”的社會事業。健全完善組織機構,實現管理的專業化完善的組織機構,是希望工程有效開展工作的重要保證,而實現科學有效的規范管理則是希望工程的生命線。希望工程建設要加強對各級團組織、青基會管理隊伍的建設,廣納賢才,使其成為一支戰斗力強、工作能力突出、組織水平高的專業化、知識化和年輕化管理隊伍。
2.積極推進改革創新,實現發展的科學化改革創新,既是推動希望工程快速發展的強勁動力,也是希望工程實現科學化、現代化管理的根本前提。要推進當前希望工程各項管理制度、體制機制等領域的改革與創新。全面整合社會資源,實現援助的社會化全面整合社會資源是實現希望工程社會化援助的前提。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使希望工程成為一項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的社會工程,是各級團組織、青基會等相關部門面臨的重大課題。只有構建“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發展模式,希望工程的發展才能真正實現援助的社會化與公益化。
3.廣泛加強輿論宣傳,實現工作的品牌化社會輿論宣傳在希望工程建設過程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為省希望工程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各級團組織、青基會及相關部門必須著力搞好希望工程活動的宣傳和推動工作。努力搭建監督網絡,實現反饋的動態化制定一套嚴格、規范、科學、有效的監督制度,并營造一個快速、靈敏、迅捷、動態的監督網絡,是省希望工程面臨的且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要問題,希望工程要實現網絡化、動態化管理。
作者:周芳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