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生生活區文化建設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素質拓展功能。生活園區是學生日常生活起居的共同空間,是學生之間交往的主要場所,是學生課余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無論是在場地選擇、氛圍營造、人員參與度等方面都有著其他校園空間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園區有著拓展學生素質的巨大優勢,使得園區文化的素質拓展功能更易走入大家的日常生活,每個生活園區會根據入駐學院學生的群體性特點,形成屬于自己園區獨特的素質拓展需求,只要用準確定位的園區文化加以統領,就能為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人際交往和集體協作能力的培育等創建良好的環境和載體。
(二)文化娛樂功能。文化娛樂在大學校園生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生活園區承載了許多學生的課余休閑時光,園區文化的生活娛樂功能主要是通過園區文化活動來實現的。豐富多彩的園區文化活動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這種工作學習之外的輕松的交流方式,更能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從而帶來更多的快樂體驗。如何讓學生們在娛樂中有所收獲,是園區文化建設創新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園區文化活動要努力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美,這樣能極大地增添德育工作的藝術性,能使師生在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三)服務管理功能。高校生活園區的文化氛圍與主題定位,是學校服務管理水平最為直接的體現。而園區學生自律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后勤保障隊伍則是園區文化服務管理功能的直接踐行者。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步入大學意味著不再依賴家庭而必須學會獨立生活。那么,教會學生如何做到自理、自律、自立、自強,學會寬容、理解、感恩等則是園區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良好的園區文化就如同一部生活指南,能夠為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有效服務和指導。同時,也能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創新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當前,在各高校的積極推動下,學生生活園區的文化建設蓬勃發展。然而,在園區文化建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諸如:園區文化定位模糊,存在重復建設;園區文化內容載體陳舊,受眾沒有吸引力;園區文化建設機制不健全,組織力量薄弱等等。創新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構建和諧園區文化,努力推進園區文化育人工作,是改進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首先,創新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客觀需求。“大學的根本任務在于通過文化的繼承、傳播和創造,促進受教育者的社會化、個性化、文明化,從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所以,和諧校園建設的根本在于文化建設。在當前信息爆炸時代中,無論是學生的思想觀念、具體的行為特征,還是各自的生活方式,都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自由化的特點,如何讓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受過不同校園文化、家庭文化、社會文化熏陶的大學生們在大學生活園區中和諧共處、全面發展,這無疑對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創新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打造和諧的園區文化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客觀需求。其次,創新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當前的高校的學生園區文化建設呈現形式陳舊、主題空泛、氛圍淡漠等態勢,已經愈發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今天,學生們對傳統的生活園區文化越來越挑剔,在對園區文化定位、園區活動形式、園區活動內容等方面有著獨特的要求。創新高校學生生活園區的文化建設,立足學生們的生活實際,以入駐學院學生專業特點為基礎,找準園區文化定位,創新園區文化活動形式,以學生的文化訴求為出發點,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這對于學生思想覺悟的提升、道德品質的養成、素質能力的提高都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創新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打造特色的園區文化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最后,創新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是文化育人功能的有益探索。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氛圍的營造對文化育人功能的發揮至關重要。當前的高校生活園區文化育人功能體現并不明顯,主要表現為大多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特色泛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對校園文化的一種重復建設,沒有形成屬于自己風格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導致園區文化育人功能的發揮更是無從談起。然而,園區文化對大學生們在文化認知、價值導向、生活娛樂、精神激勵、能力培養等方面卻有著無可替代的優越性。因此,創新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打造精品的園區文化是對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有益探索。
三、創新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的原則與思路
“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不僅為大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活動方式,更重要的是它為大學實現教育目標提供了新視角,它以文化為載體,著眼于人文教育和精神建設,園區文化的這種作用是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式”。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地與時俱進工程,需要學生處、學院、后勤等部門各方協調配合共同努力,從思路、主題、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不斷提升園區學生組織和園區活動的影響力和創新性,才能打造出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勤勉的學習環境、和諧的人際環境,也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需要,促進學生發展,建設和諧校園。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根本點,弘揚時代精神文化,堅持思路創新。文化建設的思路直接決定文化建設的成效。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我們創新高校園區文化建設的根本點。從本質上說,弘揚時代精神文化就是弘揚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創新的精神。它是在繼承中華民族精神的基礎上,立足于當今時代的客觀實際,著眼于未來發展的奮斗目標,適應時代變化、引領時展的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與當代大學生自主性強、創新性強、崇尚自由等群體性特點是相吻合的。為此,弘揚時代精神文化,堅持思路創新,理應成為我們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的根本點。第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著重點,突出紅色主題文化,堅持主題創新。“革命歷史,是一種傳承共產黨人優秀紅色基因的正能量,它既是‘定位儀’,也是‘平面鏡’,更是‘教科書’,能夠幫助共產黨人明晰自己的歷史方位,清醒客觀地看待自己,獲取深邃的歷史智慧,獲得為人民事業而奮斗的無窮力量”。以紅色主題文化為依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培養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徑,園區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應該凸顯紅色文化的主體性地位,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生們的日常文化生活,堅持主題創新,這是我們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的著重點。第三,以基本道德規范為支撐點,打造志愿服務文化,堅持管理創新。道德是一種根據人類社會屬性需求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志愿服務文化是學生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最好的試金石。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是體現學生行為規范最為集中的地方,打造園區志愿服務文化是引領大學生養成基本道德規范的良好方式。隨著學生自主性的增強,園區管理的應該由過去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約束式管理逐漸轉化為自下而上的自律式管理,這是我們園區文化建設的目標。因此,堅持園區管理創新,協調處理好后勤保障管理隊伍,園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及學生自律隊伍之間的關系,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打造志愿服務文化為突破口,這是我們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的支撐點。第四,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推廣模范先進文化,堅持模式創新。以校園文化建設推進學生素質拓展,以學生的素質拓展促進校園文化的繁榮,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出發點,推廣模范先進文化對學生的素質拓展有著最為直接的導向作用,樹立模范典型,倡導先進文化,這是學生園區文化建設的有益探索。學生的全面發展既要包括智商的提升,還得兼顧情商的培養。推廣模范先進文化,有助于學生盡快找到自己行為的標桿,化消極被動的文化灌輸模式為積極主動的文化熏陶模式,讓學生在積極進取之心中全面提升自我、凈化自我和完善自我。這是我們高校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建設的出發點。
作者:吳文杰單位:西南大學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