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會生態下的社區文化建設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生態下的社區文化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社會生態下的社區文化建設

      一、社會生態的視角

      人是在環境中與各種生態系統持續互動的主體。人在生存環境中,既受到各種不同社會系統的影響,也持續和具有活力地與其他系統相互作用。查爾斯•扎斯特羅把人的社會生態系統區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微觀系統(Microsystem)、中觀系統(Mezzosystem)、宏觀系統(Macrosystem)。他指出,微觀系統是指處在社會生態環境中的看似單個的個人。個人既是一種生物的社會系統類型,更是一種社會的、心理的社會系統類型。中觀系統是指小規模的群體,包括家庭、職業群體或其他社會群體。宏觀系統則是指比小規模群體更大一些的社會系統,包括文化、社區、機構和組織。人的生存環境的微觀、中觀、宏觀系統總是處于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情境中。人類所生活的社區環境作為一個宏觀的社會生態系統,是一個物質環境系統和社會環境系統有機結合的社會實體組織。其中物質環境系統包括一定的地域、人群、社區景觀、文化場所等;精神環境系統包括制度、社區精神和氛圍、人際關系環境等。社區作為一個地域性的生活共同體,是人類社會生活最為基礎的物質單元,將存在于其中的各種要素整合在一起,并各自為社區系統的存在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生活于其中的人們與社區內各要素結成各種社會關系,生活在多樣社會情境中,從事多種社會活動,具有特定的文化生活方式。社區居民作為社區生活的主體,是社區生態系統中動態的、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與社區內其它要素相互作用實現整合模式。社會生態視角的城市社區文化建設試圖從系統的角度出發,改善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實現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使人的需要和社會行動與人所處的物質和人文環境之間更好的協調互動,促進社區發展。社會生態視角的城市社區文化建設認為:一是可持續的生態型文化資源是社區居民交流互動的物質基礎;二是基于社區生活主體的異質構成創建文化的多樣性和諧共生;三是社會生態視角的社區文化建設強調系統內部的動力,是一種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自下而上的系統不斷優化的可持續發展過程。其中包括社區內弱勢群體共同參與并平等共享文化空間和成果。

      二、社會生態視角下現代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社區內階層結構的變化需要滿足多元主體的不同文化需求

      傳統的城市社區大多是“單位制”社區,社區居民因為相同的職業而大多彼此熟悉,同質性較高,為通常意義的“熟人社會”。伴隨經濟體制改革、城市工業的高度發展、以及社會都市化進程的加快,社會流動性和規模地不斷增加,城市社區的群體構成發生了變化:一是表現在大量農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社區出現常住的“流動人口”,大多城市社區成為城市居民與外來務工人員混居的社區,而且規模不斷增加;二是住房制度的改革又致使“單位社區”逐漸被商品房社區取代,社區成員的流動性增加,出現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異質性較強的社區居民;三是伴隨生活質量改善和醫療水平的提高,社區老齡人數不斷增加,很多社區成為老齡化社區;四是離退休人員和下崗工人的社區回歸,需要更多的社會服務。這些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職業、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組成當今社區。社區建設和發展不僅意味著要面臨農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沖突和融合,也面臨多元文化主體不同文化需求和文化沖突難以達成新的文化共識的矛盾,社區文化建設變得相對復雜和困難。一些社區在文化建設方面表現相對被動,結果使社區居民之間互動減少,信任缺失。社區文化建設是增加居民互動、提升居民自覺性,能動性的基礎,也是增加居民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重要應對策略。由此,社區群體構成的新變化要求社區文化建設考慮多元利益主體的需求,以往對所有社區居民都普遍適應的文化建設需要根據社區特有的人口構成和互動特點進行重新構建。

      (二)城市社區文化資源不足使文化建設失去物質環境

      文化資源是社區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目前城市社區文化資源建設普遍不足:首先表現在文化空間資源短缺。城市居民激增、城市土地資源容積的有限以及開發商對利益的追逐,致使住宅越建越高、密度越來越大、空間越來越狹窄,以往低層、低密度建筑結構所形成的“房前屋后,經久相處,友好往來”等公共文化空間越來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可以用來休閑和放松心情的公共空間資源缺失。其次,社區內部文化資源利用的矛盾。伴隨社會發展,社區內部出現一些新的資源利用矛盾。如老舊社區普遍存在建筑文化空間結構不合理、車輛增多與停車場不足而占據社區內休閑廣場、建筑棄物排放污染社區公共環境問題、各類生活設施的建設和布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缺少再生型能源的再利用問題。不僅擠占了原本短缺的文化資源,也增加了社區居民的各類沖突。最后,封閉性的社區管理使文化資源缺少區域共享性。社區成員流動性的增加給社區管理帶來難度,因此,許多社區采取封閉式的管理模式,不允許社區外居民進入社區活動。由于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有些社區人少資源豐富,而另一些社區人均資源卻很有限,另外,社區內一些機關和學校資源,在下班或學生放學后完全可以用來滿足社區內其他成員的文化需求,但由于封閉性思維未能實現資源的共享,使社區資源不能很好地被利用。這種缺少空間的純“住宅社區”代替了較多交流和互動的“居住社區”,致使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平臺,互動關系減少,社區意識薄弱,睦鄰文化傳統缺失,社區居民對社區缺乏認同感,從而使傳統的社區文化建設土壤缺失,城市社區成為人際之間和人與環境之間日漸疏離的社區。

      (三)城市社區特色文化缺失使社會生態視角的文化建設缺少多樣性共生

      社會生態視角強調文化的層次性、多元性和鮮明性。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缺少多樣性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缺少社區特有資源的挖掘、傳承和發展。由于地域特點、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長期共同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不同,社區文化實質是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多樣性的城市住宅社區作為城市社區文化孕育和傳承的載體本應依據社區資源呈現多樣性的文化表達。但目前大多城市社區未能依托社區資源進行文化公共空間的設計,表現在社區內不僅缺少有特色的公共物質空間,也未見承載特色文化的物質載體,社區建設千篇一律,缺少文化設計感。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但由于現代城市中的大部分土地都用于商業開發,雖然很多新社區在設計過程中開始注意反映社區精神等的文化符號注入,如不同社區的建筑風格以及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社區命名。但由于土地資源的有限,地產開發商以經濟效益為考慮的前提,很少或者根本不可能預留出很大的空間作為文化活動場所或建造社區文化設施。許多社區因為場地和資金的限制,根本沒有條件進行社區文化建設,大多數社區文體活動受場地和空間的限制,多是由以前的老住宅、物業管理房等其他用房調整過來,普遍存在空間狹小零碎、環境差以及設備簡陋等諸多問題。社區活動沒有專屬的空間和場所,難以吸引社區居民參與。第二方面是文化組織和文化活動單一。城市社區文化物質公共空間的不足、社區特有文化資源的未挖掘、社區文化參與群體的缺失以及對社區文化建設的偏差理解,致使社區文化組織建設缺少地域特色,社區內文化組織差別不大,且大多以小型活動室為主,只能舉辦人數不多、相對簡單的活動,如看看電視、打打紙牌和麻將等老人文化活動,青少年和青年人參與較少,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提高生活質量和多元文化生活需求。在文化娛樂設施缺乏的社區,忽視潛在資源的挖掘和利用的結果更顯得社區文化缺乏。社區文化建設本來應該為多類型社區居民休閑提供多姿多彩的娛樂活動方式,然而,事實上社區的文化建設內容普遍單調,有的社區文化建設就是打打兵乓球或節日的合唱活動,很多社區的文化建設停留在走過場,完成上級任務,根本就不舉辦文化活動。

      三、社會生態視域下現代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路徑

      (一)以人為本是社區生態文化建設核心理念

      社會生態視角強調人不僅是一切文化建設系統中的創造者、生產者和消費者,更是作為社會生態系統中的主導者,對文化生態環境進行控制和管理。在2004年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會議上曾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是對以人為本科學內涵的深刻闡釋:強調人在社會發展和進步中的主體作用和地位,是一種在社會發展中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為了人的價值取向。這不僅關注物質層面需求的實現,更注重于關注以文化為載體的精神世界,解決深層次的問題。人作為一個生物體,不是簡單地由外界力量或無意識沖動所控制,而是受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和選擇性所支配,渴望獲得朋友、家庭、社會和團體等的認同和接納,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歸屬和愛的需要;獲得信心、能力、本領、成就、獨立和自由等愿望的尊重需要;實現人全部潛能的自我實現需要。社區文化的主體是多元類型的居民,文化建設的目標是激發他們的心靈,欲望及想象力和創造力。因而基于社會生態視閾的“以人為本”強調只有滿足了社區內所有社會成員的需求,為其創設全面發展的文化空間,社會才能有序、和諧。

      (二)社會工作方法介入是城市生態視閾下社區文化建設實現的技術手段

      社會生態視角的社區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建立居民平等、自由和公平的社區文化環境,同時還有踐行公眾主體參與的制度環境,最終實現多元文化的共生和融合。社會工作是以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促進社會平等、增進社會和諧和人民幸福、推動社會進步而進行的活動。社會工作介入社區文化建設可以采取一系列專業手段,如運用個案工作方法和小組工作方法服務于社區內的多樣化的社會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增強其社區生活的信心和能力,鼓勵其進入各類文化空間,積極主動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并平等共享社區文化成果;運用社區工作的方法構建社區主體共同參與決策并做出選擇的高度介入社區文化管理形式。總之,社會工作是一種賦權于弱勢群體、組織和教育社區主體行動的過程,是一種運用不同于傳統思維的新工作理念和科學的工作方法提升社區居民的主體意識,發揮居民自身潛能,改變社區關系,增強社區歸屬感,加強社區參與、培育互助與自治精神,并協調整合社區內外資源,改善社區環境、提高社區生活質量,并最終解決因城市社會分異與社會隔離所造成的文化基礎設施不對稱以及促進文化共享公平性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技術手段。

      (三)開放性是城市社區生態視角文化建設的動力之源

      社會生態視角的文化建設是系統的、開放動態與和諧的文化狀態。因此,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還要考慮促使系統開放性的問題。建立開放的社區文化系統,既可以利用外部文化資源,又可完善社區內文化的建設。自組織理論認為:一個孤立的社會系統往往會隨時間的推移,而使系統變成一個死寂的自我循環,這種循環因為缺乏對外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成為一種平衡的穩定態,這種穩定態沒有發展的活力。只有通過引進對系統有益的信息、資源、能量來改變這種狀態,這也是社會生態系統的必然要求。在現代開放背景下的社區文化建設中,立足本社區文化傳統的同時,不斷引進和融合外來的優秀文化,促進本社區多元文化的發展。作為資源中介的社會工作者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立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如利用城市便利的交通設備和完善的通訊工具擴大社區作為一個整體與其他社會系統的交流,如與其他社區、其他機構,交流的內容也要多元化,涉及知識、信息、活動、場地等多方面內容,同時也需要擴大社區成員與外界的交往半徑、交往頻率以及多樣化的交往對象;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舉辦聯誼會、資源共享等措施,提供開放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同時也要通過教育者的角色有目的地培養社區成員的開放意識,樹立開放觀念,因為開放性是社區獲取內外支持的重要途經。

      作者:高春鳳單位:北京建筑大學文法學院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四虎|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亚洲国产a级视频| www.亚洲一区|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亚洲三级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91在线|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一区调教|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