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冰雪體育文化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哈爾濱體育學院校園冰雪體育文化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哈爾濱體育學院校園冰雪體育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四大方面。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通過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智樂思等期刊網站進行相關資料檢索,并在黑龍江省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獲取大量有效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要求,制定《關于哈爾濱體育學院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建設情況調查問卷表》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初稿經2輪專家評議、修改,對問卷進行了歸類排列與增刪,使該問卷具有滿意的結構效度。在正式調查前對2個專業60人做了初測,并按等級換算成分數,1周后進行了復測,由兩次所得數據求得信度系數r=0.91,p<0.01水平,具有較高信度。向哈爾濱體育學院不同年級不同系別的在校生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94份,回收率98.5%,其中有效問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4%。
1.2.3座談訪問法
訪問哈爾濱體育學院學生處等相關領導和社會體育學專家教授,了解哈爾濱體育學院悠久的冰雪辦學歷史、學院冰雪體育教學現狀以及有關哈爾濱體育學院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建設的相關問題。
1.2.4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9.0數據統計分析軟件對調查問卷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校園冰雪體育物質文化
冰雪體育物質文化,主要包括校園的地理環境,冰雪體育場地器材的結構配備及質量,冰雪體育服裝用品等,是高校冰雪體育文化的基礎,也是客觀物質保障。
2.1.1冰雪體育場館設施完備,但使用率低
目前,哈爾濱體育學院冰雪體育場館建有大學生滑冰館、冬季室外臨時滑冰場(每年12月-期末)、帽兒山滑雪場。大學生滑冰館作為承擔2009年世界大冬會冰上運動項目的場館之一,其科學的設計理念和完備的配套設施受到了國際大體聯專家的高度評價。1999年至今,學院投入近億元資金,在帽兒山鎮先后建立的高山滑雪場和滑雪教學訓練基地是目前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功能齊全、管理現代的一所現代化綜合滑雪場,在教學、科研、訓練和競賽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每年12月至第二學期末的室外臨時滑冰場承擔著大量教學工作。冬季,室外臨時滑冰場的使用率較高,但高使用率多來自本院教學課程安排的硬性需要。除每天課程、訓練用途外學生自主使用率小。未能在推廣學院冰雪校園體育文化中發揮充分的作用。帽兒山滑雪場的使用率受季節影響較大,冬季使用率高,但是高使用率多來自專業學生完成課程內容。對于學院主體非冰雪專業學生來說,參與雪上運動的情況很不理想。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只是知道學校有帽兒山滑雪場,并未親身享受到學校冰雪資源的優勢。因此,帽兒山滑雪場在哈爾濱體育學院的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建設中起到的作用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大學生滑冰館因其場地維護費用較高,再加上冬季室外臨時滑冰場的設立分擔了大部分訓練和課程任務。固大學生滑冰館只承擔少部分訓練教學任務,少部分比賽任務,以及夏季學院冰雪運動專業學生教學、訓練及比賽等。除課程安排之外,大學生滑冰館的自主使用率幾乎為零。
2.1.2冰雪體育器材購置全面,但使用與運動本身背離
對哈爾濱體育學院冰雪體育器材及用品的調查主要是常用器材用品的調查,如冰刀鞋、滑雪服等。滑冰是哈爾濱體育學院學生的必修課程,學院統一發放冰刀鞋。在體育用品方面,學生總體購買滑雪服裝的人數較多,但在這些購買人數中因運動需要購買的人數相對較少,購買動機大多數在于日常穿著保暖,這歸因于學院的氣候等因素,與熱愛冰雪運動相背離。
2.2校園冰雪體育行為文化
2.2.1冰雪教學資源豐厚,但教學效果欠佳
哈爾濱體育學院一直傾力于冰雪體育的教學研究。在冰雪教學、訓練、科研活動中做了大膽的嘗試與改革,在首創“冰陸雙周期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又開創了“雪陸雙周期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訓練效果,運動成績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培育了許多優秀的冰雪項目運動員,其中不乏頂尖級世界競技運動員。在對學院冰雪課程教學情況的調查中顯示有85%的學生認為學院老師授課很好很易接受;13%的學生認為老師授課一般;剩下的少數學生認為老師授課很差,難接受,從這項結果中得知,在實際教學中學院學生認可老師的授課水平。但在對另一問題的調查中卻得到差強人意的結果:在學院的冰雪教學中只有少數學生(16%)能夠通過學習后達到理想水平(成績在85分以上);大部分同學(64%)處于只能在冰面立穩、做短距離滑動的狀態且動作多有扭曲變形(成績在60-85分);仍然存在一部分學生(20%)無法通過檢測考試(60分以下)。體現出冰雪教學資源豐富與教學效果欠佳相矛盾的現象。
2.2.2冰雪體育廣告與宣傳數量少、內容枯燥
體育廣告與宣傳在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過程中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哈爾濱體育學院對冰雪運動項目的宣傳(包括校內以及校外的宣傳)數量較少、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在校內的宣傳主要以標語、墻體海報等形式,在全院范圍出現的冰雪體育標語及墻體廣告共20處,在校外的宣傳微乎其微:僅在校園網站首頁、校園簡介、學生錄取通知書等處對其冰雪運動項目做了一定宣傳,并無其他強有力的廣告宣傳投資。
2.3校園冰雪體育制度文化
體育制度文化層面指對大學體育起規范作用的各種學校體育法規和條例,學校制定有關體育規章制度及各項體育運動的裁判規則等,此外還包括大學校園內的體育部(課部)、體育協會、運動隊、體育俱樂部等各種體育組織。
2.3.1冰雪體育制度建設不夠完備
哈爾濱體育學院冰雪體育制度建設不夠完備主要表現在學院內缺乏學生占主動地位的冰雪體育俱樂部、冰雪體育協會建設。這也是學院學生自主參加冰雪運動人數較少的一個關鍵因素,校園內冰雪體育俱樂部或冰雪體育協會的建設可以很好的增加冰雪體育的參與意識,是學院冰雪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橋梁。哈爾濱體育學院冰雪體育制度的建設主要為教學服務。學院設有冰雪運動系,是完成冰雪教學、科研、訓練的一個教學系。另外學院于2012年設立冬季奧林匹克學院,學院設有冰雪運動文史館。
2.3.2學生對冰雪體育制度了解甚少
學生對冰雪體育制度的了解模糊。問卷調查顯示,僅極少數學生對冰雪項目的裁判規則了解熟悉,絕大多數學生對冰雪項目的了解僅停留在知道冰雪項目名稱的層次上。對于世界公認的各種冰雪運動項目的組織聯合會等的了解也很薄弱。在問及是否會關注冬奧會時,將近一半的學生表示不會關注。在問及“是否參觀了解我院冰雪運動文史館”時,很少學生給出積極答案。而對于學院新成立的冬季奧林匹克學院也只是極少數同學關注。
2.4校園冰雪體育精神文化
2.4.1冰雪體育意識較強、冰雪體育精神積極
哈爾濱體育學院冰雪特色辦學歷史悠久,學院學生對冰雪體育的了解相對較多。學院每個學生都必修滑冰課程,學生對冰雪運動的認知更加真切全面。另外,體育精神存在共性,所以冰雪體育精神也體現在頑強拼搏、公平競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精神上。總的來說哈爾濱體育學院學生冰雪體育意識較強、冰雪體育精神表現積極。
2.4.2冰雪體育自主參與意識薄弱
調查顯示,除課堂練習時間外,學院學生課后自主參加冰雪體育運動的人數較少,這也是學院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同時,學院各冰雪體育場館設施使用率低的情況也能反映出自主使用學校冰雪體育資源的學生數量少。學院學生參與冰雪體育意識薄弱反映出目前哈爾濱體育學院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建設出現了薄弱環節。冰雪體育參與意識與學院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建設相輔相成,沒有濃郁的體育文化渲染就減少了冰雪體育參與熱情,較少的冰雪體育參與也不利于校園冰雪文化建設。
3高校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建設路徑
哈爾濱體育學院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建設因其本有的冰雪體育基礎,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建設全面,表現在冰雪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完備,冰雪體育教學資源豐厚,冰雪體育相關制度建設有一定的基礎,冰雪體育精神積極。同時調查也體現出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在哈爾濱體育學院的建設過程之中逐漸變得麻木和不以為意的一面,從而出現冰雪體育設施場館使用率低下,冰雪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高校體育文化是體育精神文化、體育制度文化、體育物質文化所構成的完整體系,其中體育精神文化是中心,體育制度文化是保障,體育物質文化是基礎。體育行為文化是重要的實施手段,四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推動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可以基于這四個方面建設高校校園冰雪體育文化。
3.1高校校園冰雪體育精神文化建設
3.1.1增強大學生冰雪體育意識
高校校園冰雪體育精神文化建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冰雪體育意識。冰雪體育意識是指人們對冰雪體育的認識、看法和參與意識。冰雪運動因具有鮮明的季節性和地域性,導致人們對其進行全面的認識產生了一定局限性。在我國東北地區冬季時間長,冰雪資源豐厚,冰雪體育運動有一定的歷史,冰雪體育氛圍濃郁。因此地處東北地區的高校要善于將外在的物化優勢內化成學生的意識層面,使學生在意識上重視喜愛冰雪體育運動,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堅強龐大的冰雪意識體系。這樣冰雪體育文化的建設就有了強大的精神支撐,為冰雪體育文化的建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3.1.2弘揚冰雪體育文化精神
體育精神具有一定的共性,冰雪體育也具有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公平競爭等精神。另外冰雪運動因其運動環境的特殊性,冰雪體育精神顯現出更加鮮明的自身獨特性:抗冰寒的頑強意志力、特殊環境下團隊合作力、挑戰大自然的冒險精神以及對人類自身運動極限的挑戰精神。冰雪運動獨具魅力,冰雪體育精神受用終身。建設高校校園冰雪體育文化,要大力弘揚冰雪體育精神,吸引更多的熱血青年參與進來,體味冰雪運動無限的樂趣,培養冰雪體育意志,貫徹終身體育理念。
3.2高校校園冰雪體育物質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層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基礎,是高校體育文化中可感覺到的具有一定感染力的層面。一所高校的體育場館及內部的器械布置,體育建筑的風格,學校所處的地域構成了校園體育物質文化。高校校園體育物質文化是實現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反映著高校的校園體育文化,同時也體現出高校的辦學特色。
3.2.1加大經費投入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場館設施不足,體育場館設施建設應對不了龐大的學生數量。高校校園體育場館建設的豐富性是推動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高校校園冰雪體育文化的建設首要的就是加大冰雪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的經費投入,冰雪體育場館設施的豐富性可以滿足高校校園師生求新求異的運動需求,與此同時眾多的冰雪體育參與也推動了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建設,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也得到了很大的充實。冰雪體育對場館設施的要求較高,如果沒有足夠的經費投入,學校也可以采用與社會冰雪體育資源合作的方式,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建設高校校園的冰雪體育文化。
3.2.2提高場館設施的利用率
高校冰雪體育場館設施的使用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為廣大師生服務,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冰雪體育場館的建設與學生相背離。學校相關部門應注重并在校園內推行利于冰雪體育發展的有力政策,鼓勵師生享用學校冰雪體育資源。例如學校可以推行憑本校的學生證等,免費或低收費使用學校冰雪體育場館設施或與社會合作的冰雪體育資源,讓學生能身受冰雪,心系冰雪,推動高校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建設。
3.3高校校園冰雪體育行為文化建設
3.3.1開展冰雪體育教學
高校體育課程設置有待創新,冰雪體育的流行為高校體育課程帶來了新的突破。高校開展冰雪體育課程能夠滿足當代大學生對新興體育項目的獵奇,同時激發對體育的熱情,重拾體育樂趣,回歸體育世界。高校施行全國招生,學校應該充分考慮地域因素,注重冰雪體育課程設置、授課方式手段以及考核標準的合理性,避免考核標準不當破壞學生對冰雪體育的熱衷。3.3.2舉辦冰雪體育文化節活動傳統的校園體育活動以學校運動會為主,學校運動會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所在:競技性濃郁,參與學生人數少,比賽項目沒有創新性。舉辦冰雪體育文化節,學生的參與性更強,冰雪體育運動項目新穎,充分展現體育的趣味性。另外,學校范圍的活動可以加強學校整體性、融合性,使學校融為一體,加強學校凝聚力。充分體現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3.3.3加強冰雪體育宣傳工作
加強學校內的廣告宣傳,包括橫幅、標語、墻體畫、雕塑等,豐富校園內冰雪宣傳的宣傳形式和內容,使冰雪運動縈繞整個校園。可以舉行新生入學以“學校特色”為主題的演講,介紹學校的冰雪特色、辦學理念等等。讓他們入學第一刻的心就深深烙上冰雪特色。校外宣傳也很重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學校特色的廣告宣傳,學校的網站等可以適當增加冰雪特色的宣傳部分,重點凸顯冰雪特色。在社會上做適當的宣傳一方面可以增加學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適當開放學校的冰雪體育場館設施也可以增加經濟效益。
3.4高校校園冰雪體育制度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冰雪體育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冰雪體育法令法規、冰雪體育規章制度、冰雪項目運動規則及裁判規則,另外,還包括冰雪體育俱樂部、冰雪體育運動隊等體育組織。冰雪體育制度的建設伴隨于冰雪體育運動的整個過程之中,要嚴格按照冰雪體育運動的各項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管理建設自己的校園冰雪體育文化。
3.4.1冰雪體育運動隊建設
高校成績優異的冰雪體育運動隊可以成為高校冰雪體育文化的核心,也是高校創建辦學特色的一條有效途徑。可從當今在中國熟知度較高、訓練基礎較好的冰雪體育項目著手,例如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建設一支成績優異的冰雪體育運動隊代表學校參加各大賽事,可以增強學生的學校榮譽感,從而建立起學校獨具特色的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增加同類學校競爭籌碼。另外在冰雪體育運動項目中冰球、冰壺類運動項目以團隊形式比賽,可以仿照學校籃球隊等團體項目的成熟建設經驗,打造學校冰球隊等,構建學校校園冰雪體育文化。
3.4.2鼓勵成立冰雪體育俱樂部
冰雪體育俱樂部是冰雪體育教學的有效補充,學生在冰雪體育俱樂部參與冰雪體育運動主動性更強,不同于統一的冰雪體育教學略顯被動,并未能充分展現對冰雪體育運動的熱情。另外,冰雪體育俱樂部的成立豐富了學校團體組織,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打造核心的品牌校園文化已是學校獲得新生、發展的必然選擇。校園冰雪體育文化作為新興校園文化建設類型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高校要善于利用自身資源,率先發展校園冰雪體育文化,實現特色辦學新突破。
作者:蘆叢叢單位:魯東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