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運動校園文化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CNKI)查閱相關校園文化、校園體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該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研究思路。
1.2問卷調查法
在具體研究過程中,選取了甘肅省體育運動學校、天水市體育運動學校、張掖市體育運動學校、酒泉市體育運動學校、嘉峪關市體育運動學校、定西市體育運動學校等6所學校作為本文特定的調查對象。本研究主要采取自編式問卷,內容涉及校園文化方面的相關內容。調查中將上述6所體校在校學生進行隨機抽樣。共發放問卷750份,回收問卷730份,回收率97.3%,其中有效問卷722份,有效率98.9%。問卷的回收率和效度符合該研究需要。
1.3實地訪談法
通過實地走訪甘肅省6所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主管領導,并與甘肅省體育局相關處室的領導進行廣泛交流,了解校園文化在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中的建設現狀,為研究提供可信的第一手資料。
1.4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問卷獲得的有效樣本數據運用excel進行統計后,依據統計數據繪制圖表,并做出必要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對校園文化內涵的理解
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更多認同校園文化是文化氛圍和文化潮流;其次是物質精神綜合和意識形態。而研究表明:校園體育文化是一個多層次結構系統,主要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4個層面。
2.2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對所在學校校史的了解程度
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自身獨特的精神傳統與作風。而學生對所在學校歷史的了解程度在一定意義上是學生對自己學校精神優良傳統繼承和發揚的一種表現表現形式。同時,它也是校園文化的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此,筆者就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對所在學校校史的了解程度進行了調研。從圖表2可以看出,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對自身學校歷史情況“不了解”的比例占半數以上。由此說明,學校忽略了對學生校史校情的教育,值得學校管理者予以深思。為進一步探究學生不了解學校歷史的原因,筆者又對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進行了調研。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新生入學教育內容更多的偏向于校紀校規教育。筆者認為,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是學校歷史的產物,是學校歷代師生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歷史沉淀與結晶,是學校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對其所在學校校情校史的認知應該納入學生入學教育的內容中。
2.3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物質環境調查
校園環境作為校園文化的有機構成部分,對學生的發展如同知識傳授一樣同等重要。校園環境中的建筑設施、綠化美化、人文景觀等,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而校區標志性建筑的文化設計,又是學校特色的反映。為此,筆者對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有無標志性建筑進行調研。有標志性建筑的學校占絕大多數。可見,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硬件設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2.4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開展課外活動的狀況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中最活躍的動態因素,是校園文化的“發動機”,是隱形的德育課程,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補充和延伸。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最多的是體育比賽,其次是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學術沙龍的開展則相對偏少。另外筆者就這些活動在學生中開展的滿意度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滿意的占50.8%,不滿意的占44.5%,棄權的占4.7%。
2.5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對學校社團舉辦活動所持態度
學生社團是推動校園文化、學生全面成才的重要載體。同時,學生社團融入校園文化之中,會成為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并促使其向更深層次和更高質量發展。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對于學校或者社團舉辦的活動,絕大部分學生所持的態度首先是自由參加,學校不應硬性規定;其次是學校應鼓勵學生參加,且自身要有興趣。可見,學校社團組織的各項活動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順理成章的使學生投入到學校社團組織的活動中。
2.6甘肅省體育運動學校學術講座的舉辦情況
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首先希望舉辦的講座是專業性的知識,其次是對社會、娛樂、學術、思想方面的學術講座。這就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地方體校學生和其他院校的學生對知識的追求期盼值較高。
2.7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開展體育文化活動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影響
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專業性體育院校還是綜合性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活動歷來都是學校活動中舉辦各項活動中次數和頻率最高的,對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也是最大的。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開展的體育文化活動在“溝通、適應、自信心”等方面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影響相對較大,這也是體育專業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優勢所在。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對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進行實證研究后表明:學生對校園文化內涵理解不全面;對所在學校校情校史的了解程度不深;學校物質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學校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最多的是體育比賽,其次是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學術沙龍的開展則相對偏少,且學生對學校課外活動開展的滿意度不高;學生對于學校或者社團舉辦的活動所持態度各異,首先是自由參加,學校不應硬性規定,其次是學校應鼓勵學生參加,且自身要有興趣;學生對學校舉辦的學術講座期盼值較高;學校的體育文化活動對學生“溝通、適應、自信心”等方面產生的心理影響相對較大。
3.2建議
1.優化課程結構,合理知識結構
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是以體育運動為特色的中等職業學校,面向體育,服務體育是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辦學定位上,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應始終堅持以“體”為主,把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作為立足點。但也要適時開設哲學、文學、美學等相關課程,促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日趨合理,從而改善校園文化建設氛圍。
2.抓好校風校紀
實踐經驗證明,校園文化的建設的成敗得失與學校管理層的辦學理念有很大關系。辦學者要辦成一個什么樣的學校,培養什么學生,和學校的校風、學風息息相關。學校領導的風格影響校園文化的形成,領導的主張引導校園文化的方向,領導的重視程度決定著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所以,地方體校的管理者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過程中,要從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去決定校園文化的建設方向,從學校校風的形成和人才培養的戰略和全局高度,理順校園文化規范化管理的渠道。
3.提升學校物質文化
地方體育運動學校要將辦學目的任務與學校物質設施、校園布局和校園美化等因素有機結合,才更有利于形成學校特有的文化氛圍。因此,建議學校應適當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改善學校環境設施,美化育人環境。通過提升學校物質文化,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4.提高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生源素質和教師素質
生源素質對學校的人文環境有很大的影響。在實際辦學中,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歷來注重學生體育競技成績,忽視文化成績。為此,建議學校在招生時應提高對學生文化成績的要求。同時,學生進入學校后除對專業高要求外,更要重視加強學生理論文化課的學習。此外,教師作為學生增長知識、提高競技水平和思想進步的導師,對老師而言,如何促使學生實現奪標育人方面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5.加強圖書館建設
通過調查發現,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圖書館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圖書質量不高,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圖書館自習室有限;圖書館給學生提供的僅僅是圖書、缺乏電子雜志等問題。筆者認為,地方體育運動學校要充分發揮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建議購進除體育學科以外的文、史、哲以及科技等類圖書。同時,盡量營造圖書館舒適安靜的閱讀環境,提供大量的自習室以供學生學習。
6.充分發揮體育文化優勢
校園體育文化是推動校園文化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催化劑,地方體育運動學校具有體育文化氛圍濃郁的特點,學校應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體育精神,促使體育精神與校風、學風建設有機結合,共同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7.通過學生社團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建議地方體育運動學校要多組建諸如藝術團、文學社、體育協會、書畫社、影視協會、科技協會、龍誼沙龍等各類學生社團,通過學生社團組織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8.以生為本,激發學生興趣,搞好校園文化建設
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畢竟還處于發展成長階段,他們既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又有濃厚的對文化藝術、娛樂等活動的需求。因此,建議學校對學生要加以正確引導,通過各種渠道搞好校園文化建設,使其形成良好的群體意識、正確的價值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規范。
作者:李建新劉仁憨單位:天水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