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實訓館資源在房屋建筑學課程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本文以建筑實訓館資源為平臺,針對《房屋建筑學》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應用研究。
關鍵詞:
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建筑實訓館;房屋建筑學;教學
1前言
《房屋建筑學》作為土木類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工程造價、建筑學等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為后續的工程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估價、室內環境設計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專業基礎[1]。目前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需要改進。
2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
房屋建筑學課程分為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兩大部分進行授課。其中課堂教學部分主要介紹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的構造方法和構造原理。在授課過程中課堂教學以多媒體教學手段為主。這種教學手段存在以下問題[2]:(1)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數使用平面圖形來介紹建筑構造的知識,學生需要根據平面圖形想象立體模型,若學生無法想象出,就難以理解所學內容。(2)多媒體課件雖然集文字、聲音、圖片演示為一體,且素材多樣,生動活潑,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猶如走馬觀花,浮于表面,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即便是理解了也很難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感性的認識和形象的記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3實訓館資源簡介
建筑實訓館根據“源于現場,裸露展示”的原則建設,外部為鋼結構框架,內設1:1建筑模型,以“毛坯房”的形式,“裸露展示”常見的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及構造、施工工藝等內容,包括磚混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鋼結構的基礎工程、主體工程、屋面工程及裝飾工程的基本構造做法。
4實訓館現場實物教學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感性的認識和深刻的印象,在房屋建筑構造原理部分知識講解時,輔助利用實訓館資源進行現場實物教學[3][4]。
4.1外墻保溫構造做法
房屋建筑學教材只在墻體節能技術部分做了簡短的文字介紹,主要是通過兩個基本構造示意圖展示給學生,要求學生掌握構造示意圖的讀圖方法,明白各種材料圖例所代表的含義,并且了解各種保溫材料的性能。建筑實訓館中對于主體工程外墻保溫的做法以及墻面裝修的常用作法給出了相應的示例,如瓷磚外墻保溫、涂料外墻保溫、外墻外保溫構造圖。按照構造層次分層展示,學生可以看見每層材料的材質,擠塑聚苯板的固定方式以及面層裝飾的幾種做法,構造層次非常清晰、立體、直觀。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分組的方式進行現場教學,利用視覺和觸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
4.2平屋頂防水保溫屋面構造
平屋頂防水保溫屋面構造屬于房屋建筑學課程中較重要的知識點,教材中配有兩個基本構造示意圖,學生對于該知識點的掌握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記得快,忘得也快。建筑實訓館中對于平屋頂防水保溫屋面給出了四種常用的構造處理方法,按照構造層次分層展示。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分組的方式進行現場實物教學,介紹常用的防水材料種類,上人屋面和非上人屋面的做法,保溫屋面的構造,學生可以清晰直觀的看見每層的材質及構造的順序,而且幾種構造做法放在一起,學生在掌握該知識點時也可以采用對比記憶的方式,更加形象。
4.3后澆帶
教材中對于該知識點未做介紹,后澆帶是既可解決沉降差又可減少收縮應力的有效措施,在工程中應用較多,在教學內容中做適當調整,介紹變形縫章節時加入了后澆帶的相關知識。結合實訓館中后澆帶構造,介紹后澆帶的概念、設置的作用以及設置后澆帶的位置、距離,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設置后澆帶,應設置止水帶構造等知識,通過現場實物教學,補充教材中缺失的內容,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就可以明白該構造處理的基本原理,非常方便。
4.4構造柱與墻體連接
構造柱應與墻體有可靠的連接,連接處宜砌成馬牙槎?,F場教學時,結合實訓館中構造柱與墻體的連接半成品進行講解,直觀形象,一目了然,同時讓學生了解馬牙槎的幾種砌筑方法,使學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
4.5大理石飾面的鑲貼方法
飾面裝修屬于房屋建筑學課程中的知識點,教材中配有各類飾面材料裝修的基本構造示意圖,圖形多為平面圖形,對于立體感較差的學生很難理解有些飾面裝修的做法。建筑實訓館中對于大理石飾面的鑲貼方法給出了兩種常用的鑲貼方式,學生可以清晰直觀的看見每層的材質及構造的順序,而且兩種做法放在一起對比講解,介紹兩種鑲貼方式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更加形象生動,便于學生掌握該知識點。
5結語
建筑實訓館資源可以為房屋建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的改進提供平臺,為教學提供最直觀的服務。利用實訓館現有資源進行現場實物教學,對于建筑構造知識的介紹和鞏固來說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應用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廖榮.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99~101.
[2]崔艷秋,呂樹儉.房屋建筑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4.
[3]薛藝.《房屋建筑學》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9):144~145.
[4]齊岳,張俊華,趙文軍.結合BIM技術的房屋建筑學課程改革探討[J].高教建筑教育,2014(23):147~149.
作者:劉靜 巴明輝 李莉 單位:濰坊科技學院